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

太史慈心中稍黯,但很快就穩定心神,從旁邊拉過一個木箱,將蓋子打開,只見裡面裝了許多的錢財,另外還有幾樣金銅器皿,一些玉石雕刻,外加幾口寶劍,雖然不知其品質如何,但既然能被太史慈如此收藏,想來應當不是尋常貨色。

李易略微估摸了一下,這些對典韋他們來說,差不多算是一筆鉅款。

亮出這些之後,太史慈深吸口氣,道:“這些阿堵物,應當不入襄侯法眼,但這些已經是罪將全部積蓄,今日,罪將將其全部獻給襄侯,只是想要懇求襄侯一件事!”

“你說。”

李易現在卻是不笑了,神色也很鄭重。

旁人或許會猜測太史慈是想以錢財賄賂他,然後換取活命的機會,但李易卻是知道,太史慈爲的不是這個,所以,他要是繼續嬉皮笑臉的話,未免太不尊重人,弄不好太史慈也會對他心生惡感。

果然,就見太史慈深深一拜,沉聲說道:“罪將刺殺襄侯,罪該萬死,本不應再有奢求,奈何家中母親年事已高,今太史慈行差踏錯,不能侍奉她老人家,已是萬分羞慚,若是再爲母親引去災禍,縱然粉身碎骨,亦難心安,所以……”

似乎是有些情難自已,太史慈聲音中已經帶上了哽咽,略微停頓了一下,這才繼續道:“萬般無奈之下,罪將只能冒昧懇求襄侯,將來襄侯北上,莫要因罪將過錯,牽連家中老母,如此,罪將感激不盡,還望襄侯開恩!”

說罷,太史慈再拜,以頭杵地,發出咚咚悶響。

在場除李易之外,也就陳到對太史慈的請求沒有感到太過意外,而剩下的典韋幾個,他們就非常詫異了,萬萬沒想到太史慈留在這裡等死,竟然只是爲了讓李易不爲難他家中老母。

這……

雖然如此主動的赴死稍稍顯得有些愚蠢且不知變通,但其孝心,絕對值得敬佩!

此時此刻,便是一直對那一箭耿耿於懷的典韋看太史慈的目光也和善了不少,而且,他也有些明白李易爲何願意對太史慈網開一面了。

李易並沒有着急回答太史慈的話,而是問道:“你如何知道我將來會引兵北上?”

太史慈微微擡頭,但依舊是俯身子,慢慢說道:“襄侯志向高遠,更兼兵鋒犀利,中原已經無人能當,北上怕是早晚之事。”

李易點點頭,又問:“你今日以性命換我承諾,難道就不怕我將來出爾反爾,亦或者我乾脆直接下令,讓衆人將你圍殺?”

這次太史慈停頓了好大一會,這纔有些艱難的說道:“今日罪將若是逃遁,將來再遇襄侯,家人必遭連累,而且家中母親年事已高,不堪顛簸,罪將便是想帶着母親隱居避難,也難有好的去處,所以……”

“與其如此,還不如懇請襄侯寬容,或許還能以罪將性命,換母親平安。”

“即便,即便襄侯不允……罪將也是盡力了。”

李易微微頷首,看着太史慈的目光很是欣賞,沉吟了一會,問道:“你可成家?”

太史慈搖頭道:“罪將雖然小有積蓄,卻從未安定,所以暫未考慮成家之事。”

李易點頭,道:“這麼說你更無子嗣了。”

這次沒等太史慈回話,李易便接着說道:“你既無妻妾,更無兒女,你想要一死了之,我可以應允,今後不會爲難老夫人,但你可曾想過,聞聽你身死噩耗,老夫人會是何等反應,而且你也說,老夫人年事已高,你死了倒是乾脆,可老夫人由誰奉養,再過幾年,年紀再大一些,行動不便,又該如何自處?”

“我……”

太史慈最近受的打擊太大,腦袋裡想的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並沒有注意到李易的語氣並不是對一個敵人該有的仇恨,相反,很是溫和,提到他母親時,更是用了非常客氣的稱呼。

對於李易的問題,太史慈遲疑良久,這才喃喃說道:“家中還有一些田宅,還有我託人送回的財物,應當可以……”

太史慈本想說應該能夠供他母親終老,最終卻是難以出口,因爲現在這世道,若是哪天戰火燒過去,就算李易不去爲難,可當真亂起來,一個老婦人如何自保?

至於那些家財,若是沒人照應,更是可能成爲取禍之道。

這些事情太史慈心中一直都清楚,只是被眼前形勢所迫,讓他不敢去想,也不願去想,他只能將眼前能做的事情做了,算是得一個勉強的心安。

奈何,李易卻是毫不留情的將之戳破,讓他連自欺欺人都做不到。

太史慈趴伏在地,雙手扣着地縫,哪怕指甲都拗斷了也仿若不知。

現在他是真的後悔了,對於孔融,他是問心無愧了,可結果呢,即沒有建功,更未得孔融承認,反而被懷疑排擠,現在,便是想最後給家中老母親做點事情都如此艱難。

早知如此,他就不射那一箭了,甚至,乾脆別跟着孔融來到豫州,那麼,一切讓他爲難的事情就全都不存在了。

太史慈心中非常絕望,絕望的想要落淚。

就在太史慈的情緒快要控制不住的時候,李易忽然說道:“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乾脆將你母親接到襄陽吧,那裡太平,應當能讓你安心。”

太史慈不禁出了下神,然後猛的擡頭看向了李易,也是今天第一次正視李易。

李易問道:“如何,你可願意?”

太史慈一臉的不可置信,張了張嘴,過了好一會方纔小聲問道:“襄侯所言當真?”

李易笑道:“我現在也算是坐擁三州之地,位高權重,說話自然是要算話的。”

太史慈眼中頓時露出感激之色,身體更是激動地微微顫抖,他之所以會擺出如此恭順的態度來向李易認錯,領死,然後提出讓李易不要爲難他母親的要求,正是因爲太史慈覺得李易這樣的人物,或許會有小家子氣的一面,但只要讓李易出了氣,讓他找回了面子,應該就不會再去特意爲難一個沒有威脅的人。

現在李易的迴應比他想的更好,太史慈感覺李易不是誆他的,而是被他的孝心給感動了。

“多謝襄侯,多謝襄侯!”

太史慈連着對李易拜了兩拜,然後小心道:“襄侯可能容罪將書信一封,只要片刻就好。”

李易眼中微露疑惑之色,問道:“書信作甚?”

太史慈如實說道:“自然是向母親說明此中原委,另外,襄侯若是派人去青州,也方便作爲指引。”

太史慈話音剛落,就見李易哈哈大笑了起來,太史慈一臉莫名,不知道李易爲何發笑,他覺得自己寫一封信說明情況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也必須得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不然他老孃去了荊州,天天罵李易殺她兒子,就算李易再怎麼不計較,那日子也是沒法過的。

看到太史慈的不解,陳到實在忍不住,又見李易沒有阻止的意思,便俯身小聲道:“太史將軍,主公是要讓你親自去將老夫人請到荊州啊。”

“嗯?”

太史慈先是一臉詫異,似乎是認爲自己聽錯了,而此時李易也收住笑聲,正面露微笑得看着他,太史慈不由一陣恍惚,這才終於想起,李易自從進來到現在,好像一直都沒對他露出過殺意。

“我……”

太史慈嚥了咽口水,似乎想對李易說什麼,但最終只是深深的低下頭去。

喜悅,自然是有的,雖然太史慈不是惜命的人,但能不死自然還是不死的好,更何況他還有牽掛。

可是,他卻不知道該如何接受李易的善意。

在太史慈看來,他射了李易的一箭,李易殺他是理所應當,便是他自己都不認爲自己有活命的可能,可偏偏李易還真就想要放他一馬,這算是恩情也好,或者大度也罷,對於太史慈來說都有些太過厚重了,重逾千鈞,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李易不解的看了太史慈一眼,他本以爲太史慈會第一時間對自己千恩萬謝的,可現在這樣子,卻是叫他好生奇怪,於是問道:“子義意下如何,雖然那日子義射我一箭,當時我也確實受了些驚嚇,但要我因此便害你性命……唉,卻是萬萬下不去手的。”

太史慈將腦袋垂得更低了一些,啞着嗓子道:“太史慈何德何能,能被襄侯如此對待,還請襄侯收回決定,太史慈願以一死贖罪!”

太史慈說罷,便猛的伸手去抓之前被他放在地上的長劍,不過典韋動作卻是更快,沒等太史慈抓住,典韋就先一腳踩住了劍刃,然後就對着太史慈當頭罵道:“我主寬宏大量不與你計較,而且你正好還有老母需要供養,如此豈不正好,可你這是要幹什麼,學個娘們一樣尋死覓活?”

太史慈被典韋罵得臉色漲紅,可他卻無力反駁。

太史慈雖然是個武將,但與典韋卻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典韋是個粗人,腦子也簡單,李易對他好,他就報答李易,燒殺搶掠啥的,李易讓他幹,他拎刀子就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管他誰呢,就算是皇帝也照砍。

可以說,典韋是一個很簡單的人,簡單且快樂着,但太史慈就不一樣了,他既有堂堂八尺男兒胸懷報負,也有一個仁義之士的操守和固執,他考慮的事情太多,自然也累的多。

比如之前,太史慈在孔融手下乾的不痛快,換典韋早撂挑子了,而他卻一直堅持着,直到最後。

李易適才雖然沒有說明,但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想將他收入麾下。

面對李易的如此態度太史慈不感動是不可能的,他也願意報答李易,可是,這人情真的太大了!

典韋見太史慈不吭聲,卻是認爲他不知好歹,又要罵他,卻被李易擡手製止了,李易問道:“子義莫非有何顧慮,或者說擔心我將來會舊事重提,迫害於你?”

太史慈趕忙搖頭道:“罪將不敢,只是,只是……”

見太史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李易皺皺眉,想了一會,忽然問道:“你可聽說,當初荊州牧劉景生,一連數次,派刺客害我性命之事?”

太史慈怔了下,但還是說道:“罪將略有耳聞。”

李易笑道:“前面幾次也就罷了,最後一次,主謀卻是當時的荊州別駕,蒯越,是他遣人毒殺於我,而且險些得手,不過嘛,現在他是我的右軍師。”

太史慈臉上頓時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蒯越的大名他自然是知道的,最初的時候,李易在文官方面的左膀右臂是賈詡和郭嘉,可慢慢的,雖然李易對那兩人的倚重並未下降,但在外人看來,蒯越已經是後來居上,儼然成了李易身邊第二人的存在,可謂是位高權重。

結果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刺殺過李易,而且還是最爲卑鄙的下毒,這可比太史慈的冷箭要嚴重多了。

冷箭雖然是暗算,但畢竟是戰場上的事情,成功了太史慈就是英雄,而蒯越那個,就算成事,估計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往外說。

看着太史慈一副被驚呆的模樣,李易笑道:“當時途徑豫州,與子義初見,我便知道子義乃是少有的將才,傾慕至極,只是礙於當時情形,實在無法招攬,而且我知子義爲人,做不出那等背叛之事,所以,我只能將想法擱置,一直等到現在,今次我出兵豫州,目的有三,其一是爲了豫州本身,其二是與孔融了結仇怨,最後,正是爲了子義將軍啊!”

“我,罪將……”

太史慈還在喃喃,李易卻是有些着急了,一把拉住了太史慈的手臂,而太史慈根本沒想到李易竟然有那麼大的力氣,饒是他武藝高強,但還是被李易一下子給拎了起來。

“隨我出來!”

李易將太史慈給拽出了院子,又出了大門,然後往邊上街口一指,只見那裡聚集着不少的百姓,跟着就聽李易說道:“看到了沒有,我大軍破城之後,不但對百姓秋毫無犯,更沒有搜刮百姓財物,反而爲城中每家每戶,分發三日口糧,作爲安撫之用,此舉可算仁義?”

雖然是問話,但李易卻沒有給太史慈回答的時間,他跟着又道:“我出兵豫州如此匆忙,一路直奔譙縣,不敢歇息停留,爲何?不過是爲了儘量不耽誤春耕農事,不想百姓青黃不接罷了,等到明日,就會有官員巡城,催促百姓春耕,你說說,天下能有幾人似我這般在意百姓,如袁紹曹操這些般窮兵黷武之輩,能及我萬一?”

“當然,天下也是有愛民之人的,比如陶謙,甚至孔融,可惜他們雖有善心,卻不知百姓所求爲何,而且如今亂世,他們更無保全百姓的手段,一旦遇到殘暴之輩,百姓必然遭到屠戮,之前徐州慘劇便是印證。”

“所以,這天下之大,既有愛民之心,又有護民之力,唯有我一人而已,你若是助我,便是爲天下百姓出力,最後更能光耀門楣,餘蔭子孫,何樂不爲?”

李易這一通話雖然自誇的厲害,可他卻是面不紅氣不喘,反倒太史慈像是做了什麼虧心事一般,臉色漲紅。

李易看着太史慈,最後說道:“話已至此,你若還是想不明白,寧願化作枯骨也不願爲這天下出上一份力,便是我李易認錯人了,你就自行了斷去吧!”

說罷,李易一揮衣袖,作勢要走,太史慈卻是終於頂不住了,噗通跪下,雙眼中似無力,又似解脫,緩緩拱手道:“罪將!便將這條性命交給襄侯了!”

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262章 火炕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109章 陷陣一營,可敵萬人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252章 再見劉琦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60章 封官許願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479章 誰可爲良配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480章 夏侯淵認了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299章 坑姐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84章 亂世百姓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464章 你太讓我失望了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92章 疑兵之計?第736章 稱帝?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445章 你把襄侯當什麼人了!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174章 二虎競食與反客爲主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第125章 此二人,不在華雄之下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429章 任命第247章 襄陽來訊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302章 給袁耀挖坑第218章 連名分都不要了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619章 甄姜第494章 英雄末路(下)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764章 萬箭齊發第356章 賢侄啊第106章 我對不起司徒啊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643章 罵戰第403章 荀攸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305章 袁術要斷李易後路第734章 大義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99章 三拜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60章 封官許願第241章 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