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甄家事了

李易的嘆息聲並沒有刻意掩飾,在場基本上所有人都察覺到了。

甄家那邊衆人都是心理打鼓,生怕這代表這李易對他們甄家的失望甚至是不滿。

張氏之前還對李易有着不少的怨念,可當她感覺到李易對甄家的態度可能會起變化的時候,那感覺就彷彿是被人猛的澆了盆冷水,心裡一下就慌了。

張氏如此,其他甄家人更是沒了主心骨,呆呆的站在那裡,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

見此情形,伏壽和貂蟬對視一眼,二女都是頗爲奇怪,方纔她們也注意到了甄宓,雖然現在甄宓年紀還小了一些,比不得貂蟬的美貌,但看其模樣,幾年之後應該也不會比貂蟬差了。

所以,李易看到應該開心纔是,這嘆息是爲何故?

伏壽用手臂輕輕碰了李易一下,李易回過神來,見甄家衆人站在那裡一個個緊張兮兮的,略一思索,便大概明白了其中緣故,擺手笑道:“下面人說夫人已經在此安頓妥當,我便過來瞧瞧,不知夫人可有什麼不滿之處,亦或者有其他要求,夫人儘管說來,我必定叫他們爲夫人準備周到。”

聽到李易神色恢復正常,語氣也是如昨日那般,張氏稍稍鬆了口氣,對着李易行了一禮,這才小心翼翼的說道:“襄侯照顧,民婦惶恐,此處起居飲食還要勝過往日中山時候,甄家上下皆是感激襄侯厚待,所以,民婦不敢再有半點奢求。”

李易頷首,表示知道了,然後張氏又招呼其他甄家人對李易行禮,李易點頭致意,然後便請張氏坐下,至於其他甄家人,則是並排站在一旁,他們還沒有在這場合落座的資格。

伏壽對着李易耳語了一聲,笑着對甄宓招了招手,甄宓見狀,回頭看看張氏,又看看伏壽,這才走過去,便要對着伏壽行禮,但伏壽卻直接拉住了甄宓的雙手,很是親熱的笑了笑,就將甄宓拉到一邊說話去了。

李易看了看甄家人,輕咳一聲,張氏當即會意,讓那些子女退下,只留下長女甄姜,以及二兒子甄儼。

李易發現甄儼面對他時頗爲緊張,額頭都冒着細汗,甄姜倒是比較鎮定,不過看她臉上的紅暈,卻是比之第一次見面更加嬌豔,讓李易都忍不住又多看了她兩眼。

定了定神,李易說道:“夫人可能怪我貿然求親,這才導致甄家變故,不得已從中山遷到襄陽,想來心中是有不滿的。”

張氏心中確實對李易有意見,但這話李易能說,她卻是萬萬不能承認的,特別是前日與兩個女兒談話之後,張氏也知道如今的處境,她已經任命了,所以,無論如何,她都是不會在言語上冒犯李易的。

張氏趕忙答道:“民婦離開故鄉,雖然心中難以割捨,但襄侯乃是當世英雄,仁義之名萬人傳頌,相比河北戰亂之地,荊州也是天下太平之地,能在襄侯治下生活,是民婦與兒女們的福分,是故,民婦與家人對襄侯只有感激,哪裡會有半句怨言?”

張氏說的情真意切,表情生動,就跟真的一樣,不過李易穿越這麼久,早就成人精了,自然不信,不過,他倒是挺理解張氏的,甄家這次被折騰的確實不輕,李易心裡很清楚,所以,他是很願意給甄家一些優待的,維護一下雙方的關係。

李易看向甄儼,甄儼年紀已經不小,看上去差不多二十歲的模樣,李易問道:“在河北你可有出仕?”

甄儼對着李易躬身一禮,道:“學生才學淺薄,之前一直在家中讀書。”

李易沉吟道:“閉門造車讀的是死書,就算所謂的學有所成,那也是書呆子,難有大用,這樣,我在南陽有一書院,其中都是各地年輕俊傑,有十歲稚童,也有與你年紀相若之人,過些時日便與你弟弟到書院去吧,用心研習,多多與書院先生請教,我會讓蔡中郎對你兄弟照顧一二,但你們也當自身用功,不能因爲優待就怠慢功課,因爲,我對你們期望很大!”

李易說罷,甄儼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張氏就先忍不住面露喜色,直接站了起來,對着李易躬身道:“多謝襄侯,民婦一定對犬子多多督促,定然讓他二人學有所成,將來好爲襄侯效力!”

“夫人快坐,都是一家人,無需這般客氣。”

李易笑着擺了擺手,表示他對甄家的關照並不算什麼。

其實,在飛仙崖的事情過後,李易便有想法適當培養一下自己將來的“外戚”了。

上次的鬧劇,雖然因爲飛仙崖的大戲給平息了下去,但李易並沒有放棄調查,但他查了許久,也沒有找到真正的幕後之人,只是確定了那件事跟他後院的人確實沒有關係。

這讓李易感覺很不爽,除了抓不到主謀的挫敗感之外,李易也覺得,自己的那些“外戚”在官場中的分量似乎太低了一些。

伏壽這一邊就不提了,許多人都知道李易跟他的正牌老丈人關係不好。

蔡邕和黃承彥雖然在荊州地位尊崇,但他們都是在書院那邊做事的,影響力夠大,卻沒有什麼實權。

蔡瑁原本是有話語權的,奈何他與蒯良輕易就架空了劉表,被李易放到了長沙,再加上蔡瑁自身才華也確實是有限,這點蔡瑁自己也清楚,就算李易要重用他,蔡瑁自己都沒多少信心。

算來算去,也就糜家掌握着一些實權,但李易的攤子這麼大,將來更是要掌控天下,這“外戚”就顯得實在弱了一些。

雖然在歷史上,“外戚”裡面有不少的反面教材,有些甚至愚蠢的讓人髮指,但那多是王朝衰弱腐化時發生的事情,平素的外戚還是比較靠譜的,因爲外戚與帝王是天生的利益共同體,王朝更替,那些普通臣子換身衣服可以照樣當官,但外戚卻很難有這個選擇。

所以,李易便有心在外戚方面加強一下,不過他也不會拔苗助長,那些才能一般的,最多也就是放個中層的位置,因爲李易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讓外戚去跟其他階層羣體爭鬥,他只求別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一羣人被對方耍得團團轉,最後連是誰下手的都不知道,連累他也跟着丟面子。

甄家這次就是搭上了順風車,只是李易感覺甄家的兩兄弟資質平平,除非骨子裡是老黃牛類型的,將來怕是當上郡官都難。

給張氏吃了一顆定心丸,李易這纔將心思轉到妹子方面,笑呵呵道:“適才被我夫人叫去說話的,就是甄宓吧?”

之前張氏就認命了,在李易表露出要培養甄家兩個兒子之後,張氏更是願意主動配合,當即答道:“正是小女,宓兒她素來乖順,只是沒有見過大場面,若是有什麼不妥之處,還望襄侯海涵。”

李易笑道:“沒有不好,她很好,很好,而且不瞞夫人,我之所以費盡心力求此姻緣,實是夢中有仙人指點,甄宓乃是我命中良配,所以,這事情乃是天定!”

張氏愣了愣,又想到最近聽到的一些傳言,乾笑道:“那便好,那便好。”

李易又道:“不過,我看甄宓年紀尚小,所以此事不宜操之過急,而且甄家初到荊州,若是讓她這就此與夫人分別,也實在太過不通情理,所以,我的意思是,先寫下婚書,定了名分,但具體事情可以過兩年再辦,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張氏有些不解李易的想法,但李易都這麼說了,而且她也是捨不得甄宓的,當即答道:“一切全憑襄侯定奪。”

李易臉上露出的滿意的笑容,他不是羅麗控,有些事情還沒那麼變態,而且,單單只是從身體上來講,對少女的傷害都是太大,李易可沒那麼牲口。

李易一度考慮過頒佈法令,限制一下男女成婚年齡,只是考慮到如今世道太亂,民智未開,這種法令肯定是出力不討好,於是李易才暫時作罷,決定將這件事留到天下大定之後再去做。

這時李易忽然感覺到有人注視着自己,微微側頭,瞧他的卻是甄姜,李易心中不禁一動,又道:“不過,出嫁之事雖然往後推延,但夫人初到荊州也無親友,平素不妨讓甄宓與家中姐妹時常來我府中走動,呵呵,我平素忙碌,夫人有事不便找我,讓她們傳話也方便一些。”

聞言,甄姜頓時面露喜色,張氏瞥見女兒的模樣,暗罵她沒出息,現在張氏雖然不想限制甄姜什麼,但這女兒的表現實在太過倒貼了。

心裡暗罵女兒不爭氣,不過張氏表面還是一本正經的道:“襄侯說的是,有襄侯夫婦照顧,宓兒今後我也就放心了。”

李易點了點頭,然後又瞥了眼滿臉紅暈的甄姜,心中不禁嘿嘿了一聲,他覺得假玉璽這筆買賣實在是太賺了。

……

這日談話之後,甄家的事情就算是了了,不過,讓李易沒想到的是,伏壽不知是真的喜歡,還是看到了甄宓的潛力,卻是把她認作了妹妹,甚至還要親自教授她琴棋書畫。

李易自然不會反對,他也大概明白伏壽的想法,雖然飛仙崖之後伏壽心裡踏實了,但已經有了危機意識,開始尋找起了盟友,比如顏值第一的貂蟬,這就是伏壽的鐵桿。

而有着能與貂蟬一較高下潛力的甄宓,顯然也成爲了伏壽的目標。

這些小心思李易不會去管,畢竟家裡人那麼多,要是全部和和美美,那纔是怪事,只要別搞得血雨腥風步步驚心,李易是不會去管的。

對此,張氏那邊也沒有意見,相反,她還非常高興,畢竟甄宓年紀小,家中也沒有權貴支持,若是進了李易家門是很容易被欺負的,現在既然伏壽願意照應她,將來生活也算是又了保證。

又過了三天,郭圖在襄陽轉悠的差不多了,便向李易提出了辭行。

李易擺酒爲郭圖送行,然後便正式的將袁耀以及除袁術女兒與她母親之外的袁術家人,全數轉交給了郭圖。

作爲重點的傳國玉璽自然也在其中。

看到了傳國玉璽的郭圖,心中石頭落地,覺得此行任務已經完成,只是郭圖不知道的是,在將傳國玉璽交給他之前,郭嘉卻是私下裡與袁耀進行了一次面談。

郭嘉坦白的告訴袁耀,那傳國玉璽是假的,是李易造出來騙袁術的。

之前袁耀就對玉璽的真僞有過懷疑,但在得到郭嘉承認後,直接就哆嗦了起來,也不知道是氣得,還是緊張的。

李易原本也不想將這件事情告訴袁耀的,但袁術是因爲看到了玉璽的從天而降,即便發現了玉璽與真正的玉璽似有不同,他也會認定玉璽是真的。

可袁紹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李易可不敢保證,他這個短時間趕工出來的玉璽,一定能夠瞞過袁紹的眼睛。

於是,這就需要袁耀的配合了。

郭嘉告訴袁耀,若是袁紹知道他辛苦換來的玉璽是假的,固然惱恨李易欺騙,但也對李易無可奈何,那麼袁紹只能將怒火發泄在他這個不成器的大侄子身上,到時候袁耀的日子肯定不好過,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

袁耀對此深信不疑,畢竟他父親跟袁紹雖是兄弟,但關係卻是堪比仇寇,若非玉璽,袁紹根本不會救他。

於是,郭嘉又告訴袁耀,若是袁紹發現玉璽不對,懷疑這是贗品,屆時只要袁耀信誓旦旦的告訴袁紹,此玉璽,非彼玉璽,乃是天賜之物,有以新易舊,改天換地之意,如此,這假玉璽便會成爲真玉璽,袁紹也不會對他遷怒,之後只要袁耀深居簡出,謹言慎行,即便不能恢復往日尊貴,但做個尋常富家翁卻是不難的。

袁耀雖然是世家公子,繼承了袁術的高傲,卻沒有袁術那寧死不降的骨氣,在面對李易的時候爲活命甚至不顧李易是他的殺父仇人,足見其貪生怕死,所以,在郭嘉言明厲害之後,袁耀便迫不及待的答應了下來,答應爲李易矇騙袁紹,甚至還表示可以暗中傳遞河北的情報。

在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袁耀是真的怕了李易,他覺得自家父親不是李易的對手,袁紹肯定更加不是,他很擔心將來李易打敗了袁紹,自己再度成爲階下囚,一咬牙,就想着乾脆倒向李易算了。

對於袁耀的表態,郭嘉只是好言好語的哄着他,並沒有直接答應,也沒徹底回絕,因爲奸細這個職業雖然說起來不好聽,卻是隻有精明人才能勝任的,像袁耀這種水平,而且還沒節操,郭嘉對他實在沒信心。

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176章 寶馬贈英雄第633章 求收留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82章 傻子纔跟你單挑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362章 火侯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6章 誰敢與我一戰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299章 坑姐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7章 酒尚溫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317章 諸葛瑾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88章 心機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179章 醫聖不是萬能的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164章 讓權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369章 袁術使者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179章 醫聖不是萬能的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49章 藏刀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246章 再見蔡琰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222章 劉琦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3章 公孫將軍怎麼看?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765章 平原第36章 性格決定格局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53章 當街刺殺第150章 天下諸侯,愚蠢不過袁公路!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325章 求死的醉漢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302章 給袁耀挖坑第60章 封官許願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162章 快將襄侯攔下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575章 孫策去也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