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小人”得志

李易眉頭緊皺,面色有些黑,臉頰卻微微發燙。

他是很不想接受虞翻的這種說法的,因爲這與他之前的既定戰略不符,接受了虞翻的建議,就意味着他要承認自己的錯誤,要打自己臉。

可是,理智又告訴李易,虞翻的說法或許在某些地方有些誇張,比如他不去爭,就好像一定會敗給袁紹一樣。

但是,虞翻提到的一些大方向上的影響卻是不會錯的,如果他讓步,今後的路上的確會多出不少的麻煩。

就目前的局勢來說,相比袁紹,李易其實是佔據優勢的。

李易既無內憂,也無外患,南邊是交州,太過偏遠,根本不會對他產生影響,北方的接壤之處,儘管敵人多過朋友,但那些敵人同樣沒有威脅他的實力。

益州就更別說了,打進去不容易,但同樣的,益州想打出來,同樣也是個大工程,而劉璋又是個非常仁厚的主公,只要別太過蹬鼻子上臉,人家也不會做那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在漢末亂世之中,李易所佔據的地盤能有這樣的安穩發展環境,可謂是非常難得的,而袁紹那邊就大大不如了。

首先,袁紹後方不穩,雖然現在公孫瓚已經明顯不如袁紹了,但公孫瓚多年經營還是有一些家底的,袁紹想吃下公孫瓚,也只能一口一口慢慢來,這是需要很多時間的,不消滅公孫瓚,袁紹就不可能有閒心他顧。

除公孫瓚,活動在冀州、幷州一帶黑山黃巾,也是袁紹的敵人。

此外,袁紹還支援着曹操那邊,幫助曹操與呂布爭鬥,又是一個外部拖累,可謂麻煩多多。

除了這些,袁紹內部也有隱患。

一年多前,袁紹的老家被黑山軍給端了一回,魏郡太守戰死,袁紹家人都險些被擄了去,有傳言這是麴義的部下不滿袁紹賞賜,這才裡應外合,引黑山軍奪了鄴城。

不過事後袁紹不但沒有追究麴義的責任,反而對麴義做了嘉獎安撫,算是將這件事與麴義撇清了關係。

其實,李易也不覺得這事跟麴義有關係,除非麴義腦子抽瘋,但是對於袁紹來說,如果他在事後嚴懲麴義,說明麴義還有的救,但袁紹卻對麴義安撫,這足以證明,袁紹已經對麴義生出殺心了。

要知道,麴義可不是一般人……

當今活躍的將領中,張遼徐晃等都是非常傑出的新秀,但現在的他們跟麴義相比,直接就差了一個檔次。

張遼他們能打勝仗,主要是借了李易的勢,世人稱讚他們,其實都是對李易的認可,而麴義卻是不同,界橋一戰之中,麴義以步卒正面硬碰硬的碾壓了公孫瓚的精銳騎兵白馬義從,重創公孫瓚,此戰堪稱經典,直接讓麴義躋身天下名將之列。

但是,身邊有了這樣的一位名將,對袁紹來說,卻並非絕對的幸事。

麴義原本是韓馥部下,反叛韓馥之後,這才帶兵投奔了袁紹,麴義一直都保留着自己的私兵部曲,與袁紹關係雖爲主從,同時也有着合作的成分,如果麴義表現得平平無奇,老老實實也就算了,可他在戰場上無比耀眼,戰場之外也能給袁紹添堵,這袁紹能受得了?

無論麴義本人是否想過反叛袁紹,但到了他這種程度,對袁紹已經是禍患了,甚至李易認爲,若非公孫瓚還在,麴義的人頭一年前怕是就已經搬家了。

正是因爲感覺袁紹麻煩多多,李易纔在得到揚州之後準備穩紮穩打,慢慢發展,他感覺自己玩得起,沒有必要費神費力去跟袁紹進行戰場之外的較量。

但虞翻的提醒卻是讓李易忽然醒悟,他固然看到了袁紹的劣勢所在,也忽略了許多可能存在的變數。

原本歷史上,曹操掌握天子,在中原混的風生水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削減了袁紹在中原的影響力,可即便如此,官渡之戰,曹操一方還是有許多人給袁紹寫了“投降信”。

如今的中原不同了,在李易的操縱下,中原現在就是一盤散沙,今後也不具有“成型”的趨勢,所以,李易不知不覺的,已經有了一種中原可以任憑他揉捏的錯覺。

但是,如果真如虞翻說的那樣,他助長了袁紹的威風,讓袁紹趁機以名望統合中原勢力,讓這些人合力與他作對,那對李易來說絕對是一個極大的麻煩。

李易低頭思考着,雖然還沒有表態,可他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決定。

良久,李易擡頭看向裝做一副老實人模樣的虞翻,打量片刻,問道:“仲翔既然有此諫言,想來腹中必有良謀,不知能否賜教?”

虞翻雖然性子有些彆扭,但他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囂張,什麼時候應該乖巧,面對李易的詢問,虞翻直接俯身拜道:“能爲襄侯諫言,翻萬分榮幸,賜教萬萬不敢當。”

對於虞翻那多變的態度,李易已經有了一定的抵抗力了,當即伸手輕擡,示意他不必多禮。

虞翻起身,清了清嗓子,旋即說道:“翻請襄侯與袁紹相‘爭’,並非是讓襄侯對袁紹無事尋釁,不顧情理,爭權攘利,此乃下下之術,非明主可爲。”

李易忍不住翻了個白眼,無事尋釁,暗道虞翻說這話難道就不臉紅麼?

虞翻繼續說道:“襄侯要做的,當是有理必爭,據理力爭,無理讓他一分,有理打他七寸!”

這回連典韋看虞翻的眼神都有些變了,因爲這傢伙給人的感覺真的很不要臉。

虞翻神色自若,拱手道:“虞翻懇請襄侯,以許攸名爲使者,卻借使者之名離間部署爲由,使人登門對其呵斥,使其羞愧,然後限其三日離開揚州,此事要讓地方鄉紳作爲見證,讓人知道,襄侯無懼袁紹。”

虞翻頓了頓,瞧見李易的嘴角似乎在抽搐,聲音稍稍放緩,道:“與此同時,襄侯還應書信一封,在許攸迴歸之前將此事告知袁紹,聲明襄侯此舉非是針對袁紹,實在是許攸此人太過妄爲,損害兩家情分,襄侯不得已,只能將之驅逐揚州,懇請袁紹再派智謀之士,代替許攸行事。”

“袁紹此人好大喜功,最喜阿諛奉承,只要襄侯言語得當,先入爲主之下,袁紹有很大可能會認爲此事確實錯在許攸,然後許攸怨氣沖天回到冀州,很可能不但不會得到袁紹寬慰,反而還會被其責怪。”

“翻以爲,許攸此人雖然忠於袁紹,但本身卻不是忠肝義膽之士,反而氣量狹小,錙銖必較,今次許攸在揚州受了羞辱,袁紹若不能爲其找回顏面,他固然會怨恨襄侯,但同樣也會責怪袁紹,算是半步離間之計,雖然暫時並無大用,但在將來……就難說了。”

李易緩緩點着頭,虞翻說的話很不錯,並沒有像他最爲擔心的那樣,無腦的與袁紹硬碰,而是將主要目標放在了許攸這個倒黴的傢伙身上。

對此,李易認爲可行,同時,虞翻也給力他很大的啓發。

袁紹身邊,能夠用得上離間計的,可不只是一個許攸啊。

而且,袁紹的那些外敵,更是可以作爲直接拉攏的對象。

見李易沒有馬上做出反應,虞翻雖然心中很是自信,但真到關鍵時候,還是難免有些忐忑。

過了一會,李易忽然問道:“仲翔此來是爲求官,不知是否已經有所打算,準備要個什麼官職啊?”

虞翻聞言,立時睜大眼睛,其中滿是歡喜之色,他知道,事情成了,躬身下拜,大聲道:“虞翻才德淺薄,爲人粗鄙,不敢奢望高位,只求能在襄侯身邊做一執戟之士,便心滿意足!”

李易哈哈大笑道:“好,自今日起,你便爲我帳下執戟校尉,於親衛營聽用!”

“多謝主公!”

虞翻大聲致謝,李易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對典韋說道:“惡來,傳令下去,我要升帳議事!”

……

李易這次議事,費時很久,從午後一直議論到入夜,就連晚飯都是在議事廳用的。

如果換個時候,許攸肯定能從中嗅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氣息,但這日許攸心中滿是被虞翻挑釁,以及李易無視的羞辱之感,心心念念想的全都是如何報復李易和虞翻,哪還會有心思去猜測李易的開會精神?

但許攸雖然是個不錯的謀士,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袁術都鬥不過李易,他一個人短時間內又如何能對李易造成什麼損害?

整個晚上,許攸不斷的翻來覆去,一直翻滾到天色微明,這才因爲用腦過度,迷迷糊糊的睡了下去,但即便睡着了,夢中依然是咬牙切齒。

過了好久,許久好不容易睡得踏實了,卻被院子外面一陣砰砰的砸門聲給驚醒了。

許攸揉了揉眼睛,見窗外天色早已大亮,平時這時候他早就起來了,但昨夜實在太累,許攸現在依舊感覺腦殼裡面暈乎乎的,偏偏外面的砸門聲還不停歇,這讓他很是煩躁,忍不住怒道:“何人在外喧譁!”

許攸說罷,不見有人迴應,正當他不耐煩,準備再喊,臥室的房門被推開,他的家僕臉色煞白的跑了進來,慌忙叫道:“老爺,大事不好,外面好多兵丁將院子圍了!”

許攸聞言,先是一愣,隨後便是心驚,但微微蹙眉之後,神色便是無比憤怒。

許攸握着拳頭,深吸口氣,起身一邊穿衣,一邊問道:“何人領兵,是和緣由?”

許攸語氣中雖然帶着怒意,但整體還算是平靜,那家僕也因此鎮定了不少,躬身答道:“領兵之人是昨日那個虞翻,着戎裝,帶的兵馬是襄侯的親衛,他們說老爺……”

家僕咬牙道:“他們說老爺名爲使臣,卻行細作之事,有辱……咳咳,故而要老爺離開揚州。”

“呼……”

長長的吐出口濁氣,許攸一邊往外走,一邊繫着腰帶,眼中滿是冷意。

欺人太甚,他是真的怒了!

進了院子,許攸就見隨他同來的那些護衛們正用木板頂門,各個臉上驚慌不已,外面依舊砰砰砸個不停。

許攸喝道:“開門,我等行事堂堂正正,豈能畏懼宵小,墮了主公威名!”

一衆護衛看到許攸出現,有了主心骨,雖然依舊有些慌,但還是撤下木板,打開了大門,然後許久就和門口的虞翻來了個眼對眼。

正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許攸差點就招呼人將虞翻斬於劍下,不過,看到虞翻身後那百多個全副武裝的士兵,許攸只能提醒自己,好漢不吃眼前虧。

不過,憤怒之於,許攸也有些奇怪,外院子外面的百姓也太多了吧,密密麻麻的,根本看不清有多少人。

許攸黑着臉,強押怒氣,瞪着虞翻問道:“閣下又來作甚,莫不是終於想明白了,決定要投入我主麾下,哼,若是如此,攸依舊可以不計前嫌,爲你引薦。”

虞翻忍不住笑了一聲,就本心而言,許攸這張嘴他非常感興趣,要不是身上有着李易的任務,他肯定會與許攸舌戰三百回合,看誰先罵得誰吐血。

虞翻沒有理會許攸,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對着縣衙方向拱了拱手,朗聲道:“翻奉襄侯將令,許攸,假借冀州牧袁使君使者之名,行細作齷齪之事,意圖誘使襄侯麾下執戟校尉虞翻背叛襄侯,今證據確鑿,按軍法,許攸當斬!但襄侯仁慈,揚州戰事之後不欲再造殺戮,故,襄侯網開一面,限許攸三日之內離開揚州,不然定斬不饒!”

虞翻嘴炮本就厲害,現在宣讀李易的號令,更是將狐假虎威做到了極致,在場不明白的人是不明覺厲,明白的則是有些心驚感慨,暗道李易厲害,居然如此不給袁紹面子。

許攸也震驚了,雖然之前家僕便給了他提了醒,但許攸只以爲是虞翻得李易任命,小人得志,來他這裡噁心人罷了,根本沒想到李易竟然親自下場,直接下令將他驅逐出揚州。

這是一點面子都不給他留啊!

“你這個小人,你今日如此羞辱於我,將來我主降罪,你承受得起麼!”

許攸指着虞翻的鼻子大罵,然而虞翻只是雙手後背,眼神飄忽,淡淡道:“許子遠,昨日利誘不成,現在便要威逼了麼,唉,想不到你居然如此淺薄,虧得昨日我主還說袁使君賬下八位智囊,你能入得前五,可現在看來,你頂多只能排個最末!”

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307章 糜家第214章 易數之法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693章 翁婿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684章 大將軍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廢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553章 女中王第366章 我有一寶第75章 遷都之始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443章 魏延取桂陽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300章 揚州大公子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603章 張苞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654章 以死謝罪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751章 興商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106章 我對不起司徒啊第424章 話裡有坑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608章 親情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348章 王璨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357章 高順來訪第525章 圍困壽春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201章 別怕,是我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590章 虞翻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612章 飛仙崖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63章 傷員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455章 陳登第650章 地道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654章 以死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