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皇甫堅壽

很快的,帳內其他人也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古怪之處,很可能幹系不小,於是衆人也不敢再多言語,全都默默的等着李易開口。

李易低頭沉吟,問道:“可知那使者姓名?”

趙大答道:“哪兒複姓皇甫,名堅壽。”

李易眉頭微微一動,片刻後說道:“長安,怕是發生變故了。”

衆人聽到了李易的話語,一時不明所以,即便魯肅也是如此,他雖然聰明,但讓他對長安局勢做出判斷還是太難太難。

想了想,魯肅輕聲問道:“主公,不如藉口主公已經休息,讓屬下先行與天使見上一面,試探其口風?”

李易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搖頭道:“不成的,如果是旁人的話,我不見他也無妨,但皇甫家的人,我卻是不好不給面子,而且,萬一我猜對的話,這件事的麻煩就不是一般的大,必須小心處置,且不能落下口實……這樣,子敬,你讓人將帳中酒水撤下,再將神醫請來,惡來,你們幾個稍後看我眼色行事,另外……”

李易在裡面吩咐安排的時候,大營外面,皇甫堅壽卻是踱步不停,不時的就往大營裡面張望,整個人看上去很是焦躁。

過了一會,皇甫堅壽還不見李易請他入營,忍不住對着守門的軍卒拱手道:“敢問襄侯今夜所忙何事?”

那軍卒搖頭道:“不知。”

皇甫堅壽又問:“那襄侯今夜可能見我?”

那軍卒繼續搖頭,道:“不知。”

皇甫堅壽再問:“那平素有人求見襄侯,多久能夠得見?”

這第三問,皇甫堅壽覺得已經無關緊要,應該能夠得到答案,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那小卒卻是依舊搖頭,簡單幹脆的答道:“不知。”

都說泥人也有三分火氣,想皇甫堅壽可是名門之後,他父親乃是當世名將皇甫嵩,平定黃巾,功勞赫赫,位列三公,德高望重,天下誰不給他們家三分面子?

而他本人還是天子使臣,李易沒有馬上出來迎接,卻將它堵在外面,現在連個小兵都對他推三阻四,這叫他如何能不憤怒?

皇甫堅壽此時很想發火,可是,想到來之前自家老父親的種種囑託,最終,他還是忍了下來。

護送皇甫堅壽過來的小隊長見皇甫堅壽臉色難看,而且幾日相處也知道這位天子使臣雖然出身非凡,但爲人還是挺好的,不由安慰道:“天使莫要誤會,他非是誠心與天使爲難,而是入營便有軍令在身,主公言談起居全都歸屬軍務機密,若是對外泄露,輕則鞭打,重則人頭落地,所以,他不是有意怠慢天使,而是軍令在身,不能作答,還望天使體諒。”

皇甫堅壽一呆,他父親就是帶兵的,軍中的軍法他也知道,可他卻從未聽說過如此嚴苛的軍法。

要知道,以他的身份,在長安打聽小皇帝的消息都沒什麼難度,頂多送點錢財就是了,哪想到李易這裡居然比天子居所都要嚴謹。

而且,還有一點讓皇甫堅壽很奇怪,軍法這東西固然可以約束士卒,卻也不是越嚴越好的。

軍法太鬆了,軍紀敗壞,根本形不成戰鬥力,可如果軍法太嚴,重壓之下,下面的士兵心態很容易出問題,容易發生鬥毆殺人,甚至營嘯之類的事情。

可皇甫堅壽看着面前這個“一問三不知”的士兵,對方雖然板着臉,但給人的感覺並沒有那種壓抑的呆板,反而是一種非常有勁頭的模樣。

這讓皇甫堅壽越發不解,下意識的又想問詢,但想到人家剛剛連着拒絕他三次,再問恐怕也是徒勞,只能搖頭作罷。

不過,知道了緣由,倒是的確讓皇甫堅壽心中的悶氣消解了不少,也對李易多了幾分敬佩。

作爲天子使者,皇甫堅壽自然是知道李易連連得勝,摧枯拉朽一般的擊敗了袁術,前日孫策夜襲李易大營,更是反被李易所殺。

原本皇甫堅壽還很疑惑,李易是如何取得如此戰果的,不過現在親眼看到了李易的兵馬,儘管只是一個守門的小兵,他便已經明白,這一戰,李易當勝,袁術、孫策,敗得不冤。

而且,既然李易麾下有如此精銳,那麼若得李易相助,他這次便能不辱使命。

當然,前提是李易會答應。

想到這裡,皇甫堅壽心頭不由再度蒙上了一層陰影……

繼續在外等了一會,眼看皇甫堅壽就要忍耐不住再叫人通傳,終於,大營裡面傳來了一陣響動,他聞聲望去,就見一個魁梧大漢正往自己這邊走來。

典韋來到皇甫堅壽麪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甕聲甕氣的問道:“這位便是天使?”

皇甫堅壽知道面前之人是來引領自己的,雖然李易沒有親自來,讓他有些不滿,但他臉上並未表露,正了正衣冠,拱手道:“正是皇甫堅壽,奉天子令,特來揚州面見襄侯。”

典韋點點頭,一伸手,道:“請吧。”

說罷,典韋也不等他,當先往裡面走去。

皇甫堅壽蹙眉,典韋此舉明顯有些無禮,但想到長安的情形,他心中輕嘆一聲,趕忙跟上,勉強露出笑容,問道:“我看將軍身形魁梧,氣勢不凡,相來武藝是極爲精湛的,敢問將軍名號?”

典韋斜了皇甫堅壽一眼,很是簡單的道:“典韋!”

皇甫堅壽暗道一聲果然。

李易對典韋的推廣可謂是不遺餘力,一開始還有人將典韋當小丑,但隨着李易的強勢發展,現在典韋也算是天下數得着的猛將了,皇甫堅壽自然知道他,當即恭維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典韋將軍,果然不愧天下步戰第一的猛將,見面更勝聞名啊。”

典韋是貧苦出身,皇甫堅壽卻是身家顯赫,典韋冷傲,對人愛答不理,皇甫堅壽卻是笑呵呵的稱讚奉承,這對比不可謂不明顯,換個人此時大概已經與皇甫堅壽相談甚歡了,但典韋卻只是點點頭,算是接下了皇甫堅壽的奉承,然後……

然後就沒了,典韋繼續往前走。

皇甫堅壽感覺自己呼吸有些不暢,典韋這態度挺膈應人的,不過他雖然年紀不大,卻算是老油條了,馬上就明白,典韋本性必然不是這樣,不然李易不會用他,那麼,原因只能是典韋對自己有意見了。

想到這裡,皇甫堅壽一咬牙,追上幾步,拉住了典韋的衣袖,讓典韋停下腳步,然後來到典韋身前,躬身一禮,道:“堅壽仰慕將軍威名,今日得見將軍本尊,本是歡喜之至,奈何不知如何得罪了將軍,使得將軍對我如此冷眼,恕堅壽冒昧,若是堅壽有哪裡開罪了將軍,還望將軍明言,堅壽定然向將軍賠罪!”

說罷,皇甫堅壽又對着典韋拜了拜,顯得誠意十足。

典韋眼中閃過一絲訝色,他雖然是個粗人,卻也知道皇甫嵩的名號,對其很是敬佩,對皇甫堅壽也沒啥惡感,現在皇甫堅壽的表現反而讓他多了幾分好感,只是,想到李易的交代,典韋輕輕搖頭,冷哼道:“若不是你們……哼哼,典某原本可是要當太守的人,現在卻是沒了,你說我是否應該惱火?”

說罷,典韋一甩衣袖,讓開皇甫堅壽,加快腳步繼續往前行去。

皇甫堅壽在原地楞了一下,然後便是一臉苦笑。

他就知道,自己此行若是在李易這邊砰了釘子,肯定離不開這個緣故,結果現在還沒看到李易就先應驗了。

一時間,皇甫堅壽心裡有些憤懣,不過這份憤懣不是針對李易和典韋,而是他對長安一些人的不滿。

在皇甫堅壽看來,之前朝廷往揚州伸手沒問題,這事合情合理,但凡事都有個度,養獵狗都得給點骨頭呢,李易辛辛苦苦出兵揚州,還不等完全打下來呢,朝廷就開始迫不及待的任命官員,而且還不打算給李易留位置,這事隔誰都不能痛快了。

而且皇甫堅壽還知道,若非朝堂上有人爲李易說話,朝廷還會做的更加過分。

還是李易舉薦張遼爲豫章太守的時候,那時朝堂上滿是反對之聲,沒人敢直接攻擊李易,但矛頭全奔着張遼去了,說他武人粗鄙,說他德才淺薄,年紀輕輕不配太守高位,一大幫子人慫恿天子另外任命旁人去做豫章太守,最後還是皇甫堅壽的父親皇甫嵩和伏完一起出面,外加天子也記得李易的好,朝廷這才認了張遼的太守位置。

當初皇甫堅壽並不贊同自家父親幫李易說話,開罪了同僚不說,事後還找了一些人,對李易隱瞞了這個消息,完全就是做好事不留名,怎麼看怎麼虧。

現在皇甫堅壽卻是不由得佩服老父親的高瞻遠矚,那時要是真把張遼給換了,他估計自己根本就進不來李易的大營。

嘆息一聲,皇甫堅壽向着典韋追趕過去,心中已在琢磨如何應對李易可能的種種刁難。

不多時,兩人來到李易大帳前,正要進去,卻見裡面出來了一個揹着藥箱的男子,那人對着典韋拱拱手,便下去了,不過皇甫堅壽多看了那人一眼,心中想到了一個不太好的可能。

“請!”

典韋拉開簾子,對着皇甫堅壽示意,皇甫堅壽謝了一聲,邁步入內,當即便看到了斜臥在榻上的李易,緊跟着他心中便是一緊,暗道壞了。

只見此刻的李易與之前的談笑風生不同,人是躺着的,而且袒露着半邊肩膀,上面裹着繃帶,上面隱隱還有幾分血漬,儼然是受傷了的樣子。

因爲這個情況超出了皇甫堅壽的預料,讓他的反應慢了一拍,不過李易卻是強撐着身子坐了起來,對他招手道:“皇甫兄,許久不見,不知皇甫將軍身體可還康健?”

聽到李易的聲音,皇甫堅壽回過神來,趕忙對着李易行禮道:“天子收到襄侯捷報,歡心不已,特命堅壽來向襄侯慶賀!”

頓了一下,皇甫堅壽看着李易,一臉關切道:“襄侯這是……”

李易先是對着西北方拱了拱手,說道:“能得天子掛念,李易雖死無憾!”

說罷,李易看向自己肩頭,有些無奈的說道:“戰場之上刀劍無涯,昨夜孫策襲營,我帶着將士們衝殺在前,不慎中了一箭,不過這都不算什麼,畢竟沒傷到性命。”

說話間李易便笑了起來,聲音很是爽朗,似乎對肩頭的傷勢根本不在意,並招呼人爲皇甫堅壽看坐。

皇甫堅壽謝了一聲坐在李易的身邊,臉上帶着關切,但更多的還是愁容,李易卻彷彿沒有發現一般,很是熱絡的說道:“得知皇甫兄到來,我是打心裡歡喜,唉,當初若非皇甫老將軍仗義執言,我這荊州牧,怕是還坐不上,唉,可惜荊州距離長安太遠,不然我定要當面致謝纔是。”

皇甫堅壽謙虛道:“襄侯言過了,當初家父只是爲國舉賢罷了,襄侯功績、品行、才學,皆爲上上之選,更難得的是對大漢忠心耿耿,所以荊州牧乃是實至名歸,非是家父之功。”

李易聞言笑了笑,對於皇甫一家子,他是真的很有好感的。

當初李易進洛陽投入董卓麾下,雖然官位比較不入流,沒有上朝堂的機會,但憑着董卓的信任,李易卻是與不少人都混了個臉熟,比如皇甫父子,這倆他全都認識,只是因爲臥底的事風險太大,而且他的真實文化水平根本經不起考教,再加上陣營問題,李易就和他們保持了一定距離。

但後來,李易忽然反水乾掉了董卓,讓衆人的眼球掉了一地,其中固然有人覺得這個風頭讓李易出了,感覺很不爽,甚至想弄死他,但也有人老懷大慰,覺得天不亡漢室,對李易報以了很大的好感和期望。

皇甫嵩便是其中代表人物。

當時皇甫嵩就想接觸李易,他自己知道年紀大了,活不了幾年了,願意在離開前給大漢栽培一個棟樑,撐起大漢的這片天,奈何李易說走就走,根本就沒給皇甫嵩機會。

然後就是荊州的事情了,當時李易想當荊州牧,他拉上了自己的老丈人,還給李傕送了厚禮,讓他們幫忙,但畢竟是一州之主,縱然李易使了力,但不想讓他登上高位的人卻是更多,好在關鍵時刻對李易非常有好感的皇甫嵩站出來,挺了李易一把,這才讓李易徹底將荊州牧的位置拿下。

所以,李易是欠着皇甫家很大人情的,不然他完全可以將來人先晾一晚上再說,但對皇甫家,他真的不好意思這麼幹。

第358章 袁術欲收呂布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736章 稱帝?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504章 請戰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102章 貂蟬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76章 陛下是否高祖後人?第443章 魏延取桂陽第587章 試探第155章 文仲業淚流滿面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369章 袁術使者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633章 求收留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262章 火炕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174章 二虎競食與反客爲主第217章 黃承彥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138章 董卓,死!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566章 鄭寶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682章 禁酒令第447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738章 張揚第19章 欲謀大事,必先揚名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608章 親情第764章 萬箭齊發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566章 鄭寶第430章 黃忠的眼淚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441章 南郡之變第593章 “小人”得志第688章 亂世埋沒英雄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684章 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