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

因爲鄭寶的事情,讓李易打斷了原本的修整計劃,不得不將出兵的時間提前,不過這並沒有對李易的軍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首先,壽春之戰戰雖然打得有些慘烈,但結束的也快,李易這邊損失並不算大,而且李易在戰後對將士們的賞賜也比較大方,升官的升官,拿錢的拿錢,讓士兵們嚐到了打仗的甜頭,而且李易還說了,士兵們就算受傷了,他也給養一輩子,如此種種對於生活在這個人命不值錢的年代裡的青壯漢子們來說,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拼命?不去爲李易效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易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他麾下的士兵同樣也是未嘗敗績,這就讓他們不經意的形成了一種自己很厲害的傲氣,特別是擊敗袁術之後,軍中的這種情緒更是提升到了頂點,可偏偏就在這時,他們的五百袍澤被一個不入流的地方豪強給殺害了,這對於軍中的血性漢子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無不義憤填膺,不殺鄭寶,不足以雪恥!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提出反戰的言論,不用那些將軍們動手,他身邊的袍澤就會通過各種鄙視讓他社會性死亡。

於是,李易的戰爭動員雖然有些倉促,但進行的卻很順利,短短八天之後,李易便點兵一萬五千,帶着典韋、魏延、魯肅等人向着合肥而去,同時,徐晃與荀攸搭檔,出兵歷陽。

這八天的時間之中,李易並沒有再收到鄭寶的迴應,很明顯,在李易表露出必殺的意思之後,鄭寶已經是決心與李易死扛了,這並不出乎李易的預料,也是李易希望看到的,因爲他需要一隻雞來立威,鄭家的事情雖是意外,卻也是李易所需要的,甚至,即便沒有鄭家跳出來,李易也會在揚州找個刺頭殺上一殺。

唯一叫李易有些在意的是,那天將鄭寶的信使當衆處死之後,壽春城一下就清淨的不少,那些世家子弟開始變得格外低調,同時還有不少壽春當地的世家找到他麾下的官員,各種旁敲側擊,打聽李易到底是想做什麼,是對鄭家不滿,還是對整個揚州世家不滿。

收到下面人的報告後,李易也是暗道一聲厲害,自己只是殺個信使,雖然動靜大了一下,但那些世家裡面居然就有人猜到他的真正意圖的,這讓他不得不感慨,世家不是狗大戶,人家手裡還是有能人的。

不過,雖然感嘆世家的鼻子靈敏,但李易也不慫,直接讓下面人對外表示了自己對揚州世家的意見。

爲了避免無故樹敵,李易將自己對揚州世家的意見限定在了“私人部曲”這一方面。

在李易看來,以他現在雄霸兩州的實力,只要別做的太過,那些世家是不會有人在這個問題上跟他對着幹的,更不用說他現在前景遠大,隔三差五就有所謂的世家子弟前來投奔,請求效力,這說明李易已經佔據了主動權,在這個前提下,李易自然可以表現出一定的攻擊性,而不是一味的退讓妥協。

當然了,如果真的有些二愣子覺得李易太囂張,想跟李易掰腕子,李易也不介意多拿幾次屠刀,反正殺人之後還能抄家摟錢,何樂不爲?

李易這邊對鄭家磨刀霍霍,但終究還需要一些時日,不過,在另外一處地方,周瑜已經先一步到達了皖縣。

對於周瑜這位好友的到來,孫策非常意外,也非常歡喜,很熱情的設宴招待了他,不過,明面上的款待結束後,等周瑜在私下裡說明來意,兩人之間的氣氛便再無半點歡喜。

周瑜看着孫策,苦口婆心的勸道:“伯符,我知你素有大志向,亦知你智勇雙全,將來絕非是池中之物,按說,當今亂世,正是伯符成就功名之時,可是,襄侯已經搶先一步,先得荊州,又佔揚州,其勢之大,幾乎稱得上當今第一諸侯,而且襄侯此人名聲甚佳,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爲襄侯助力,如此情形之下,伯符若還是執意與襄侯爭鋒,無異於以卵擊石,最終一無所獲也就罷了,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啊!”

周瑜說的是情真意切,完全是在爲孫策着想,但孫策卻像是個榆木修士一般,任憑周瑜如何勸說,他都是慢斯條理的倒酒飲酒,對於周瑜的那翻話卻是一個字的迴應也沒有。

“伯符!”

周瑜又喚了一聲,見孫策還是跟沒事人一般只知道喝酒,心中不由一陣火大,伸手奪過他的酒杯,重重的拍在了案上,酒水四濺,叫道:“襄侯此時怕是已經發兵離開了壽春,向南而來,你卻還在喝酒,喝喝喝!性命都快要保不住了,你還喝酒!”

周瑜也是被孫策的態度弄得有點惱了,想他冒着被李易懷疑的風險特來相勸孫策,可謂是一片真心,結果孫策卻是這般憊懶,一點正形都沒有,這叫周瑜感覺自己一片真心餵了狗,如何能不生氣?

相對與周瑜的焦急,孫策只是搖搖頭,伸手又從下面摸出了一個酒杯,周瑜見狀,氣的肚子疼,兩手扣住几案,就要掀桌,這下孫策也不能淡定了,趕忙按住桌案,笑道:“公瑾都說了,我可能性命不保,既然如此,你卻是還要阻我品嚐美酒,是不是太不講情理了?”

周瑜聞言呼吸先是一滯,然後就感覺心裡火氣更旺,繼續掀桌,不過他沒孫策力氣大,奈何孫策不得,但他也不服輸,就那麼與孫策較着勁,憋得臉色漲紅,完全就是一副不掀桌就不罷休的態度。

看到周瑜這樣,孫策也怕把他給氣出個好歹來,終於算是放下酒杯,苦笑道:“公瑾,唉,我說,我說還不成麼?”

見孫策似乎終於要正視自己的問題,周瑜也鬆了手,喘着氣坐回原位,目光直直的盯着孫策,一咳也不肯挪開。

孫策搖搖頭,下意識的又要去拿酒壺,但想了想,伸到一半的手又收了回去,向周瑜問道:“公瑾,今生所求爲何?”

周瑜一怔,沒想到孫策會如此提問,不過這不是太難回答的事情,況且以兩人的關係他也沒什麼好避諱的,當即直言道:“出將入相,青史留芳。”

孫策點點頭,道:“出相入將,公瑾志向高遠,我也相信,以公瑾之才,達成此願非是難事,可是,此乃公瑾之志,卻非我心中所願。”

孫策微微擡頭,目光透過窗戶看向遠方,悠悠說道:“我父當初爲長沙太守,清繳地方盜匪,我父麾下兵馬精銳,尋常盜匪根本不是一合之敵,然而匪患卻久久不靖,爲何?非是指揮不當,更非將士不敢用命,只是上官昏庸掣肘,十成力只能用出三五成罷了。”

“後來我父與諸侯討董,十八路諸侯會盟,聲勢震天,當時我只道區區董卓,必然不是天下英雄敵手,然而,呵呵……後來我才知道,董卓固然是國賊,可那些會盟的所謂英雄,其中大半都是自私自利之輩,其野心與董卓無二,當真願意殺敵報國的,也只有我父與那曹孟德了了數人而已。”

說到這裡,孫策心情有些不穩,再度拿起酒壺,這次周瑜沒有阻攔,孫策給兩人各滿上一杯,繼續道:“後來我父遇難,我不得已託庇於袁術之下,本想隨他建功立業,怎料袁術此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任人唯親,封賞不明,奢淫無度,偏偏還自視甚高,愚蠢而不自知,呵呵,特別是他結交李易之後,我當時便斷定,袁術早晚爲其所害!”

周瑜一時有些無語,早在之前,他看着袁術的由盛轉衰,便感覺其中隱隱有人操縱佈局,近段時間接觸李易之後,更是徹底確定,袁術從頭到尾都在被李易算計利用。

這讓私下裡自詡智謀的周瑜佩服不已,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李易這人在針對他的對手時,確實是有夠陰險。

孫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自那時起,我便想明白了,既然世上多庸碌奸惡之輩,我又何必寄託小人之下,以我孫家名望,振臂高呼,可聚三千甲士,然後手執利刃,驅逐宵小,掌握江東,再以江東之衆虎視中原,一旦中原有變,便可揮師北上,伺機席捲天下,成就不世之功,如此方是大丈夫所爲!”

孫策的話語之中滿是豪情,可週瑜聽了,心中卻滿是悵然。

作爲好友,周瑜自然是與孫策談過理想的,當時孫策就表露出想要掌握江東的想法,還邀周瑜共舉大事,當時周瑜欣然應下,可現在,周瑜已經答應投入李易麾下,而孫策,已經是朝不保夕。

孫策話音落下,不見周瑜應聲,低頭看了看他,搖搖頭,繼續道:“袁術令我攻打廬江,按我預計,將來會以廬江爲根基,與袁術分庭抗禮,以袁術如今頹勢,三年內我可戰而勝之,再有三年,我可盡取江東之地,可是……”

孫策輕嘆一聲道:“那李易彷彿是我命中剋星一般,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我最爲緊要之時,發兵揚州,讓我的一切謀劃還未開始,便付之東流,公瑾,你說誰看,於私,李易與我有着家仇,於公,李易毀我志向,對他,我當恨不當恨?”

周瑜無言以對,按照孫策說的,他和李易之間的矛盾基本無法調和,至於孫堅的事情,更是一比說不清的糊塗賬,這些夾雜在一起,讓孫策向李易低頭,真的是千難萬難。

不過,兩人畢竟是好友,縱然明知道孫策不大可能會低頭,但周瑜卻是不會輕易放棄。

只見周瑜問道:“我知伯符非是貪生怕死之人,然而伯符可有想過,你若是執意與襄侯爭鬥到底,就算不顧自身生死,可如今孫家之人皆在襄侯刀槍之下,你與襄侯爭鬥,叫他們如何自處?”

大概是想到了家中之人,孫策握了一下拳頭,隨後又展開,然後慢慢說道:“李易此人太過虛僞,甚是在意名聲,無時無刻不在拉攏人心,所以,我料他必然不會對我家人下手,更何況……”

孫策咬了咬牙,一字一字的說道:“他不是要做我孫家的女婿麼,呵呵,他若是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儘管對孫家動手便是!”

說出這句話,孫策的牙齒已經是咬的嘎吱亂響,就彷彿是恨不得生吞了李易一樣,周瑜也是嘆氣,他頗爲理解孫策,畢竟這件事李易乾的確實挺混蛋的。

但混蛋歸混蛋,周瑜也不的不承認,李易這事幹得固然無恥,卻也是一步妙棋,直接促使孫家拋棄了孫策,讓孫策這邊人心惶惶,不戰自亂。

孫策的氣來的快,去得也快,他很快就露出笑容,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說道:“再說了,有公瑾在,以公瑾之才,將來出將入相不是難事,只要公瑾風光,想來也不會讓我那弟弟妹妹受人欺辱,最起碼也能保他們衣食無憂,是也不是?”

孫策的聲音很是爽朗,可在周瑜耳中卻彷彿是交代後事一般,聽得他心裡一陣發酸。

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但周瑜依舊不甘心,又道:“伯符之母便是周瑜之母,伯符弟妹,亦是我骨血兄弟,然而,伯符可爲麾下諸多將士考慮過?”

“有件事情伯符或許還不知道,壽春戰後,襄侯允諾麾下將士,但凡傷殘之人,不但盡數醫治,今後也皆由他贍養,舉城皆贊襄侯仁義,然而,原揚州軍卒聞訊之後卻是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甚至還有人衝動之下與原本的將官發生了爭鬥,因爲襄侯的仁義只是給自己人的,不是給外人的,那些揚州軍的傷兵襄侯雖然沒有做出屠戮之舉,卻也是任由其自生自滅,其他軍士縱然打亂收編,但待遇與老卒卻是天差地別。”

“恕我直言,伯符若是堅持與襄侯爲敵,今日追隨伯符的那些將士們縱然僥倖不死,但今後的日子絕不好過,甚至因此怨恨伯符,這難道是伯符願意看到的?”

孫策的臉上的肌肉微微顫動,他被李易的大手筆震驚到了,同時,周瑜的發問也觸動了他的內心。

孫策是個豪傑,固然有着用兵如泥的狠辣,但作爲一個合格的將帥,卻絕對不會讓自己麾下的士兵白白送死。

見狀,周瑜又追問道:“就算伯符不在意尋常士卒,可程將軍,黃將軍等人又該如何,如今天下亂起,正是武人建功立業之機,難道伯符就因爲一己之私,便要讓他們放下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麼!”

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89章 兩個戲精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64章 談婚論嫁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656章 我可賢明?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86章 我有個遠房侄孫女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749章 矛盾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420章 道不同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49章 藏刀第99章 三拜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152章 今生不作第二人想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491章 投降,詐降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535章 斷貢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553章 女中王第175章 爲豎子不顧大局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457章 主客逆轉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279章 諸葛亮第443章 魏延取桂陽第472章 陳宮進言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79章 胡車兒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13章 吾可力舉千斤第16章 芳蹤飄渺無覓處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68章 伏壽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726章 東平陵內亂第504章 請戰第33章 董卓問計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25章 虎牢關下呂布重傷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403章 荀攸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575章 孫策去也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