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

孫夫人看信的速度很慢,血書不過小小一塊,可她低着頭看了老半天,神色不斷變換,但口中卻遲遲沒有表示。

對於瞭解血書內容的李易來說,他是多少能體會孫夫人此刻心情的,不過,孫靜等人卻是漸漸的坐不住了。

就在李易進孫家之前,這處廳堂左右已經被上百好手給圍上了,只要事情不對,孫靜一聲令下,那些人立刻就會衝進來讓李易死於刀劍之下,奈何李易神色太過淡定,讓孫靜壓力很大,好不容易等到現在,眼看着就要塵埃落定,決定孫家與李易是戰是和,可那“塵埃”愣是飄啊飄的就是不落下來,這就實在有些熬人了。

終於,孫靜忍不住,微微側身,面對孫夫人,但餘光則是注意着李易的反應,輕聲問道:“嫂嫂,不知這封信……所述之事如何?”

孫靜最初想問這封所謂的血書到底是真是假,可看到李易那八風不動的模樣,在孫夫人有明確表態之前,孫靜到底沒敢說出那種明顯帶着挑釁意味的話。

“唉——”

幽幽嘆息一聲,孫夫人將血書放下,往邊上推了推,示意孫靜自己去拿,然後轉頭看向李易,目光極其複雜。

作爲孫堅的夫人,孫夫人最想在孫堅絕筆中看到的是什麼?

無非就是孫堅對身後事的交代,兒女的,孫家的,最好還能再和她說幾句話。

可是,當真看到之後,這封血書的內容卻是讓孫夫人始料不及,意外之餘,甚至還有幾分失望。

因爲血書上的內容太簡單了,只有短短几句話,孫堅說自己兵敗重傷,雖被李易搭救,奈何傷重不治,考慮到李易的恩情,以及其本人才華出衆,孫堅便決定將女兒許配給李易,並請李易待爲照顧孫家。

看到這些內容的第一時間,孫夫人就懷疑血書是假的,只是夫妻相處多年,雖然孫堅當時是以指代筆,可於細節之處,她還是能分辨出這的確是出自孫堅之手,也正是因此,孫堅的留下的內容就讓她越發不滿意了。

李易當時出手相助孫堅,的確是對孫家有恩,但也沒必要嫁個女兒給李易吧?

她女兒纔多大?

而且還是做妾!

太委屈人了!

除此之外,孫堅對家中其他孩子壓根就沒交代,只說讓李易照顧一下孫家,作爲一個父親,孫堅這也太不負責了。

在看到血書之前,孫夫人本來是非常傷心的,但看了之後,雖然悲傷依舊,可心中也對孫堅起了一絲幽怨。

當然,這其中可能也有孫夫人沒能在孫堅絕筆中看到關於她自己的內容的緣故,雖然這種情況孫夫人早有預料,但真的確認之後,心中還是難免會有些波瀾。

不過孫夫人能帶出孫策、孫權這兄弟倆,顯然也不是一般女人,一段心緒起伏之後,她就開始從大局上思考今日的事情了。

首先,孫堅的血書是真的,按照血書上講的,李易不但沒有殺孫堅,還對孫家有恩,那麼他孫家之前的舉動,特別是孫策幾次欲殺李易,完全可以說是恩將仇報,這對孫家名望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

就部分私心來說,孫夫人是很想否認這封血書的,而且她也一度懷疑這血書是孫堅在李易的逼迫之下,不得已寫的,那樣的話,孫家與李易還是大仇,就算殺了李易,他們孫家也能在孝義上勉強站住腳。

只是世上最瞭解孫堅性情的,莫過於她這個枕邊人,孫堅雖然不是食古不化,不知變通之人,可他的性格也是極爲剛硬的,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寧死也不會受辱,孫夫人深知,李易就算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孫堅也不可能屈服,更別說還是寫下這種近乎賣兒送女的遺書。

再考慮到李易今日孤身入城,這冒着大風險的舉動,也算是一種問心無愧的證明。

這叫孫夫人真的難下殺手,儘管心中還有些不太舒服,可最終還是認了血書中的內容。

可就在孫夫人準備向李易致謝,表達孫家歉意的時候,卻是想起了她那位正在廬江搞事情的大兒子孫策!

之前因爲誤會,孫家人對李易都是非常敵視的,不過只要她將血書的內容公之於衆,孫夫人相信,孫家人肯定會與李易盡釋前嫌。

但是,孫策卻是其中例外。

如孫靜和孫賁這些人,他們仇視李易不過就是因爲孫堅的死,只要這件事情解開了,彼此之間自然也就沒有了矛盾之處,可孫策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最初的時候,孫策的確只是將李易視作殺父仇人,並在仇恨的影響下,對李易這個人全盤否定,李易的寬宏大度在孫策看來就是虛僞做作,李易的功勞赫赫在孫策眼裡就是大奸似忠,總之,孫策眼中的李易就是個卑鄙無恥,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奸險小人。

作爲母親,孫夫人知道孫策跟他父親性格很像,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有過之,要是忽然讓李易這個孫家仇人成爲了孫家的恩人,那就是要讓孫策將過去種種對李易的負面評價全都吞回肚子裡去,讓孫策對他自己口中的“小人”低頭,以孫策的性格如何能受得了,恐怕得氣得嘔血。

孫夫人有些遺憾,這事如果提前幾個月前擺出來,孫策認與不認,大概還在五五之數,可現在嘛,孫夫人卻是非常肯定,孫策肯定會否認這份血書的真實性,然後反過來斥責李易借孫堅之名矇騙於他。

這不是孫策不敬孫堅,實在是他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和李易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誤會,而是實質性的,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這讓孫策怎麼辦?

李易作爲徵南將軍,肯定不會容忍孫策這樣劃圈佔地的軍閥存在,孫策向李易低頭,應該能保命,但這輩子也就那樣了,孫策鐵定不會甘心,可孫策不低頭,就勢必要跟李易爭鬥下去,見個生死,孫夫人雖然是孫策的母親,可她真不覺得自家兒子能勝過李易。

孫夫人不是沒想過求李易放孫策一馬,可這話她說不出口,也不認爲李易會答應,因爲李易不欠孫家的,沒理由給他們這麼大讓步,而且李易短短時間便有如此成就,會是心慈手軟之人?

這讓孫夫人再度起了將李易留下的心思,算是幫自家兒子一把,大不了不傷李易性命就是了,可孫夫人猶豫再三,卻是不敢下令,她與孫靜一樣,李易孤身入城的自信讓他們非常忌憚,生怕一個不慎,讓整個孫家都倒黴。

一時間,孫夫人可謂是心亂如麻,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孫夫人心中糾結的時候,孫靜也看完了血書,他第一感覺跟孫夫人差不多,不過結合李易的言行,特別是之前公然表示對孫權的看中,更是讓他再一次確認了李易扶孫權,打壓孫策的謀劃。

如果說李易的矛頭是針對整個孫家的,孫靜沒二話,直接豁出去跟李易拼了,可現在有了血書,而且李易的目標只是孫策,這讓孫靜體會到了類似於孫夫人的那種爲難,一時間也陷入了沉默。

李易見這兩人看完血書,卻不發一語,想了想,轉身對着旁邊的徐真說道:“徐老與不妨也看一看孫將軍絕筆,好證我清白。”

“這……”

徐真雖然不知道血書中具體內容爲何,可看到孫靜和孫夫人的反應,便料定血書內容是可以證明李易清白的,不然此時孫家已然翻臉,至於他們到現在遲遲不表態,不過是權衡利弊罷了。

此時的氣氛就像是千鈞一髮,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大禍,可李易恰恰又在這時候將他給拉了進來,徐真是真的犯難了,畢竟孫家都沒出聲呢,等會李易要是逼着他表態,讓他站哪邊?

“請!”

徐真還想與李易含糊一下,可李易已經伸手往孫靜那邊引去,微笑着注視着他,示意他過去拿血書。

徐真嘴角動了動,李易的笑容讓他感覺非常危險,心中暗歎一聲,站了起來,不過他剛邁出一步,就回過神來,這裡怎麼多人,憑什麼只他一個倒黴啊?

當即,徐真又退了回來,拉上他右手邊一人,道:“劉賢弟,你也來看看吧,唉,說來你們也是世交啊。”

姓劉那人楞了一下,然後就在心中大罵徐真不要臉,只是徐真直接動手拉他了,而且李易已經開始對着他笑了,他同樣不敢拒絕,不過徐真的表現多少也算是給了他提示,於是這人乾脆學着徐真的模樣,看向右手邊,決定讓大傢伙有難同當……

眼看着不一會功夫,對面的人都要過來了看孫堅的血書了,孫靜心裡慌的厲害,原本他還想細細考慮其中利弊,現在卻是沒那個時間了,因爲孫堅在血書中寫的明明白白,說李易對孫家有恩,那麼不管是承認這件事,還是反過來污衊李易僞造血書,總之都必須由他孫家人來開口,要是假手徐真等人,無論結論如何,他孫家最後怕是既丟了裡子,也沒了面子,更是絕了與李易緩和的機會。

就在徐真一夥人組織起來,快要走到孫靜身邊的時候,孫靜看了眼孫夫人,見她還在猶豫,無奈之下,孫靜一咬牙,起身快步走到李易前面,一揖到底,沉聲道:“兄長非是襄侯所害,之前是我孫家誤會襄侯了,是孫家對不住襄侯,孫靜這裡向襄侯賠禮了!”

隨着孫靜話音落下,就見廳堂內發出了“呼”的一聲,卻是許多人情不自禁的鬆了口氣。

比如徐真等世家之人,他們是真的不想兩邊打起來,連累他們跟着倒黴,好在孫靜及時低頭,算是免了血光之災。

除了他們,鬆了口氣的還有孫權,雖然不知道李易爲什麼那般關照他,但孫權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好機會,所以,他是不願意看到自家跟李易撕破臉的,奈何父仇大過天,他也沒辦法,現在好了,兩家之前最大的矛盾不存在了。

至於其他的孫家人,比如孫賁,他卻是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血書中說了什麼,一下就化解了那麼大的仇恨,不過孫靜都表態了,孫賁縱然疑惑,卻也不會多事。

總的來說,孫靜的低頭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滿意,可孫夫人心中卻是更亂,因爲這樣的話,孫策該怎麼辦?

“哎,先生何必如此大禮,快快請起。”

李易起身,微笑着將孫靜扶了起來,寬慰道:“先生言重了,孫將軍之事,一直都是我心中遺憾,又何來抱怨?所謂致歉,完全不必。”

“襄侯好胸懷,好氣魄,孫靜拜服。”

孫靜此刻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李易的態度也沒能讓他放鬆下來,反而非常緊張,在客套了一句之後,馬上又補充道:“襄侯雖然大度,不計較我孫家種種冒犯,可我孫家卻不能做那無心無肺之人,所以,孫家願爲襄侯大軍送上糧草……一萬石!”

李易一臉驚訝,道:“這如何使得,萬萬不可如此!”

“襄侯切莫推辭,這些糧草非是賠罪,只是孫家對襄侯麾下將士的一番心意,襄侯若是不允,靜今日便長拜不起。”

孫靜話說的誠懇,心中卻是肉痛不已,爲了支援孫策,他孫家早就沒什麼糧食了,糧倉只夠自家之用,這所謂的一萬石糧食,稍後他還要向城中其他世家求援才行。

如果有選擇的話,孫靜也不想打腫臉充胖子,實在是他心裡清楚,李易嘴上雖然說着不介意,但實際上,這位的手段可是狠着呢,他現在先送上糧食,算是填一填李易的胃口,讓李易找回面子,這樣在其他關鍵事情上,李易或許能讓孫家一兩分。

見孫靜如此“誠懇”,李易便沒有再做推辭,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讚許道:“先生盛情,罷了,易就卻之不恭了,不過,我看先生如此深明大義,可謂棟樑之才,若就此隱沒鄉野,實在是可惜,不知先生是否有意出仕?”

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429章 任命第365章 這是一個梟雄第738章 張揚第624章 謀定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523章 孫策自立門戶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603章 張苞第357章 高順來訪第84章 亂世百姓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102章 貂蟬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504章 請戰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677章 關雲長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53章 當街刺殺第179章 醫聖不是萬能的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547章 顧雍第685章 李進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194章 不勝而勝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772章 再壓一壓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233章 在路上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239章 牽機藥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587章 試探第737章 巡視第685章 李進第279章 諸葛亮第677章 關雲長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261章 忽然不想死了第633章 求收留第709章 惡賊,不得好死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135章 伏壽的危機感第305章 袁術要斷李易後路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211章 地上涼,穿鞋第429章 任命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536章 富春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79章 胡車兒第109章 陷陣一營,可敵萬人第343章 安置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240章 從寬發落第423章 黃忠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