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

“琨兒。”

孫靜喚了一聲,徐琨趕忙上前一步,正色道:“還請叔父吩咐!”

對於自家的這位親戚,孫靜是很滿意的,這次李易明顯是奔着孫家來的,徐家完全不用蹚這趟渾水,可人家還是來了,足見其心意。

孫靜溫聲道:“李易此來是爲了孫家,你我兩家雖然關係親厚,但你終究是姓徐,以李易爲人,徐家只要不直接與其敵對,李易縱然心中有所芥蒂,但也不至於太過爲難徐家,所以,你現在就回去吧,告訴你父親,李易入城後,讓他送李易五千石糧草犒勞士卒,做足面子,今次危機,徐家便算是過去了。”

徐琨年輕氣盛,一聽孫靜要自己做逃兵,當即反駁道:“叔父,侄兒雖然不才,卻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更何況還要拋棄親友于危難之中,如此行徑與小人無異,恕侄兒不能受命!”

孫靜拍拍他的肩膀道:“你無需如此,而且我不只是讓你走,賁兒同樣如此。”

徐琨微微一怔,只道孫靜是打算避讓李易鋒芒了,猶豫了一下,便不再着急與孫靜爭辯,而是看向孫賁,等着孫靜後面的話。

孫靜看先孫賁,說道:“賁兒,你那弟弟已在廬江自立,李易這次攻伐揚州,必不容他,再加上你二叔之事,於公於私,我孫家與李易之間都絕無和解的可能,所以,稍後李易一出現,你便直接回到老宅安排人手,只等李易破城,你便打開其餘幾處城門,並讓人在城中縱火,製造混亂,宣揚李易已經開始屠城,百姓慌亂之下,必然向城外逃竄,那李易固然兵馬精銳,數目也遠超我等,但大亂之下,除非是施以血腥手段,一時半刻絕難控制局勢,你可趁着這機會,帶上我孫家老小自西門而出,謀求生路。”

聽了孫靜的安排,吳景臉上並無絲毫意外之色,可孫賁和徐琨兩個小輩卻是臉色大變,他們沒想到孫靜竟然這麼很,居然要在城中縱火作亂,如此就算是成功脫身了,可他孫家的名聲怕是也要毀了。

孫賁看着孫靜欲言又止,自他祖父起,孫家在富春扶危濟困,做了許多善事,讓孫家有了很好的名聲,孫堅,孫策能夠成事,也都離不開那些同鄉人的幫助,所以,孫賁耳濡目染之下,腦子裡裝的也都是造福鄉里,結果孫靜現在卻讓他禍害自己老家,一時實在是難以接受。

看到孫賁那糾結的模樣,孫靜知他心中所想,暗歎一聲,開解道:“今日之事,稍有不慎,我孫家便有滅頂之災,所以,我這也是不得已爲之,我明白你心中顧慮,但是,你也要知道,若是人沒了,還要名聲何用?”

“是……侄兒領命!”

孫賁知道孫靜說的在理,縱然心中不忍,但還是躬身領命,決定照着孫靜說的去做。

孫靜滿意的點點頭,繼續爲孫賁叮囑道:“出城之後,莫要直接去往廬江,我料李易在城中索人不得,必然會派人往廬江方向追趕,再加上袁胤得到消息,多半也會在半路與你爲難,所以,你要先南下會稽,然後再繞道廬江,知道麼?”

孫賁想了想,遲疑道:“那會稽太守就不會爲難我等麼?”

孫靜搖頭道:“唐瑁已無多少進取之心,一切都是得過且過,除非李易的人也去了會稽,他必然不會與我孫家結仇的,你就放心吧。”

“喏,侄兒記下了!”

孫賁當即領命,而徐琨見孫家自己都決定要跑了,便也不再提與李易拼命的事情,畢竟那樣未免太過愚蠢。

不過孫賁剛剛應下不久,馬上就想到了什麼,有些不安的對着孫靜問道:“家中之事理當叔父做主,可叔父卻叮囑與我,不知叔父是要……”

孫靜擡腳輕輕點了點腳下的地面,說道:“李易是爲我孫家而來,這裡的軍卒鄉勇也是爲我孫家而戰,孫家必須有人在這裡。”

孫賁臉色一變,驚道:“那樣李易一旦破城,叔父豈不……豈不凶多吉少?”

孫靜笑笑,沒有回答,因爲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孫賁顯然也想到了這個結果,急忙又道:“叔父乃是家中長輩,還請叔父下城操持家中之事,賁雖不才,願代叔父在這裡阻擋李易,爭取時間!”

孫靜搖道:“你小小年紀,能有多少威望?留你在這裡,那些青壯怕是一觸既散,不成的。”

孫賁也知道這個禮,可叫他看着自家叔父留在這裡送死,他又實在不忍,就在他還想繼續說些什麼的時候,孫靜低下頭來,又道:“今次是我孫家對不起家鄉父老,但爲孫家,又不能不出此下策,所以,你莫要與我相爭,我留在這裡,也算是爲城中的百姓贖罪了。”

孫賁嘴巴動了動,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口,俯身對着孫靜磕了一個頭,擦了擦眼睛,然後站了起來,低着頭沉默不語,不過看他那緊緊握住的雙拳,顯然,他的心情並不像他表面上那般平靜。

安排好了兩個晚輩,最後,孫靜看向吳景,吳景也看着孫靜,對視片刻後,孫靜方纔說道:“今後,就拜託你了。”

吳景重重點頭,道:“放心,我便是豁出性命,也要保他們周全!”

吳景並沒有說什麼要代替孫靜留下來的虛話,因爲他姓吳,不姓孫,這事情輪不到他去做,相反,吳景是孫策的舅舅,讓他帶着孫家人一起走更爲妥帖一些。

之後城頭便陷入了沉默,幾人心情全都沉甸甸的,雖然心中都有着千言萬語,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纔好,直到一角旌旗出現在了衆人的視野之中,孫靜心中一緊,對着吳景輕輕點頭,然後便上前一步拔出腰間長劍,大喝道:“敵軍已至,大家戒備!”

隨着孫靜的號令,城頭上的軍卒和青壯也都緊張的握緊了手中五花八門的武器,發出了一陣雜亂的聲響,當然,也有人在看到城外的軍陣後,不可抑制的發出了有些驚恐的呼喊。

孫賁下意識的想要上前和孫靜站在一起,但吳景卻抓住了他,搖搖頭,然後強行拉着他向城下行去。

孫靜沒有去在意吳景等人的動靜,他現在的關注全都在城外出現的兵馬上。

只見城外五千來人,騎兵分列左右後翼,步卒居中在前,結陣之後,既無鐘鼓,也無喧譁,就那麼無聲無息的往前行進,直到接近弓弩射程,這才隨着前方令旗的變化止步。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動作,

儘管那些兵馬並沒有太多其他表現,但孫靜已經知道,這支兵馬絕對乃是精銳,不說別的,就看人家五千人鴉雀無聲,而他城頭上不過千把人,卻彷彿蒼蠅一般,嗡嗡議論個不停,相比之下不知差了多少。

這個情況讓孫靜心中非常緊張,他雖然打定了必死之心,但也是要爭取時間的,不然不等城中亂起來,他這裡的城門就破了,那他孫家還如何脫身?

就在孫靜正緊張思索如何與李易拖延時間的時候,打對面軍陣中出來七八騎快馬,奔到城下,其中一人對着城頭拱了拱手,問道:“不知城頭守將何人,還請出來答話!”

城中官員已被孫家囚禁,是以孫靜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朗聲道:“某乃孫靜,爾等無故犯我富春,害我富春百姓,是何道理!”

適才喊話那人正是典韋,見孫靜一開口就給自家扣帽子,心中老大的不樂意,便要立刻反駁於他,但沒等他開口,李易就輕輕催動胯下戰馬,上前一步,問道:“閣下可是孫文臺將軍之弟?”

“不錯,正是孫某!”

孫靜在李易開口之前便注意到他了,但孫靜並不認得李易,只是心中有所猜測,現在既然李易問他身份,便順勢反問道:“汝是何人!”

李易微微一笑,典韋適時的大聲說道:“這位便是徵南將軍,荊州牧,襄鄉縣侯李易,爾等還不見禮!”

聽典韋報出李易名號,城頭上頓時就是一陣嘈雜,畢竟他們都是尋常百姓,平素最多就是見個縣令什麼的,像李易這麼高級別,並且帶着一身傳奇色彩的大佬,還是頭一次遇到,於是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將腦袋探出了女牆,想看看這位名滿天下的李襄侯到底是何等模樣。

李易見城頭百姓圍觀自己,便對着四方拱拱手,笑道:“李易來的突然,驚擾了富春百姓,是李易的不是,易便在這裡給大家配個不是,不過大家可以放心,易此行非是要攻打富春,不會給百姓帶來戰禍,所以大家無需驚慌。”

不得不說,好名聲是非常吃香的,這番話若是換個人來講,比如曹操,城頭上百姓多半是壓根不信,可李易形象工作做的好,再加上態度也真誠,頓時就讓城頭上衆人懸着的心放下不少,甚至還有不少人對李易生出了一絲好感。

與這種情況相對的,便是原本就沒多少的士氣再度往下掉了一大截。

城頭上,孫靜見此情形卻是大呼不妙,沒想到李易一句話就瓦解了他的軍心,儘管孫靜自己也覺得李易卻是風采不差,看上去確實不像是有敵意的樣子,可感覺歸感覺,他可不信李易真的如表面上這般客氣。

此時的孫靜有些後悔,方纔應該直接叫人放箭的,不求射殺李易,而是先行動手斷了城頭上衆人的念想,可現在李易已經示好,他若是再叫人放箭,固然能逼退李易,可城頭上的青壯怕是也要埋怨於他。

想到這裡,孫靜冷笑一聲,大聲道:“孫某見過李襄侯,只是孫某好生奇怪,襄侯既然對我富春百姓並無惡意,又何必將虎狼之師陳於城外,這豈不自相矛盾?”

城頭青壯聞言,轉頭看向城外的兵馬,不禁心中凜然,是啊,李易要是對富春沒有惡意,帶兵過來做什麼?

感受着城頭上那些人的視線變化,李易絲毫不以爲意,只是說道:“袁術謀逆,李易奉命討賊,一路勢如破竹,在九江連勝數陣,斬首,俘虜叛軍五萬餘人,爲此袁術深恨於我,所以我出行在外,若無精兵猛將護持左右,怕是早就身首異處了,更何況,想要李某性命的,可不只是一個袁術……”

後半句話李易沒說完,只是有些玩味的看了孫靜一眼,顯然就是在說孫家。

城頭上那些普通青壯,可能沒聽明白李易在暗指孫家,但他們卻是聽到了李易前面的話,敗了袁術五萬餘人,這對他們來說可是一個非常驚駭的數字。

無形中,城頭上的士氣又掉了一截。

孫靜繃着臉,臉色很不好看,如果這裡的都是孫家的人,他自然可以拿孫堅的死來說事,讓大家爲孫堅報仇,可他孫家雖然對當地百姓多有恩惠,卻還沒到讓人願意爲他孫家拼命的地步,他要是與李易爲孫堅的事情爭吵起來,這些被他忽悠來的青壯很可能會直接散掉。

如今眼瞅着城頭衆人的抵抗之心越來越低,孫靜心中焦急萬分,卻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見孫靜不言語,李易微微一笑,再次拱手,正色道:“李易此來,不是爲了在此地與孫家廝殺,更不是要陷富春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李易所求,只是想要求見孫將軍遺孀,孫夫人罷了。”

孫靜微微皺眉,有些不明李易爲何要見他嫂子,但不管出於什麼理由,這件事他都是不能答應的,當即回絕道:“抱歉,嫂嫂他自從兄長故去後,心中哀傷,已經久不出門,所以,怕是不能與襄侯相見,襄侯若是有話,可讓孫某代傳。”

李易聞言笑道:“先生此言差矣。”

孫靜問道:“那裡差了?”

李易解釋道:“即爲求見,自然是李易登門求見,而非讓孫夫人來見李某,所以先生爲何拒絕?”

孫靜先是啞然,但旋即心中就是一凜,只道李易要逼他讓開城門,那可是萬萬使不得的。

李易繼續道:“我知道,孫家一直以爲是我害了孫將軍性命,其實,其中有些誤會,李易今日求見孫夫人,便是想要當面澄清此事,化解兩家恩怨,也免得無辜百姓受你我兩家恩怨連累,如此,李易能了卻心事,亦可告慰孫將軍在天之靈,所以,還望先生念在百姓的份上,容李某與孫夫人一見。”

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510章 分兵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27章 見袁隗第2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455章 陳登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第123章 徐晃有大將之風第19章 欲謀大事,必先揚名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67章 保命靈藥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80章 屠村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481章 劉備獻計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83章 大罵張繡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2章 我爲殺賊而來第81章 張繡的怒火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523章 孫策自立門戶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272章 典韋東遊記(中)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603章 張苞第71章 入營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88章 心機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726章 東平陵內亂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709章 惡賊,不得好死第217章 黃承彥第403章 荀攸第325章 求死的醉漢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33章 董卓問計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556章 攻城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684章 大將軍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514章 摧牆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廢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458章 你這逆子第19章 欲謀大事,必先揚名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34章 提議遷都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498章 備去了,襄侯勿念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4章 不臣之心劉玄德第592章 爭第507章 下邳急報第222章 劉琦第685章 李進第724章 爲了青州百姓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