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

李易一臉期待的問道:“元龍究竟有何妙計?”

陳登笑道:“襄侯上次經過下邳,應該還記得城外那些廟宇吧?”

李易點頭道:“那些廟宇,特備是佛塔看上去很是高大華麗,我看到了幾處,倒是印象深刻。”

“這就是了。”

陳登說道:“笮融信奉佛陀,之前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在在城外舉辦佛會,將徐州官府裡面的糧食錢財當做寺廟中的財物,贈與到場百姓,以此來招攬信衆。”

“但是,自從曹操出兵徐州以來,笮融便因爲畏懼曹操忽然殺奔下邳,便沒心情再去辦那什麼佛會,甚至,笮融還一度準備帶着城中財物,裹挾信徒逃離下邳,若非襄侯及時領兵來救,安定人心,下邳怕是已經因爲笮融逃離而不戰自亂了。”

“竟然還有這等事!”

李易雖然是在問計,可聽了陳登的講述,還是被氣笑了,笑陶謙無能,也笑笮融無恥,這等人要是出現在荊州,李易肯定會把他掛起來活颳了。

“此事確鑿,笮融因爲行事不密,被城中官員察覺,之後還有人將此事告知陶謙,只是陶謙不肯相信罷了。”

李易聽了直接無語,陳登則是繼續道:“如今大捷傳來,笮融便徹底斷了逃跑的心思,再加上之前彭城許多百姓逃難去了下邳,如今正是惶恐無助的時候,於是,笮融認爲這是個發展信徒的機會,便定下在三月十五,也就是八日之後,在城外重開佛會,然後如之前那般以小恩小惠,矇騙百姓信奉於他。”

李易這時已經很明白了,問道:“你可是叫我在那時派人襲殺於他?”

陳登點頭道:“不錯,笮融這次安排的佛會排場甚大,耗費錢財無數,他本人爲了表示鄭重,還會提前三日到廟宇中沐浴齋戒,而寺中人手滿打滿算加起來不過幾十人,所以,若要殺死笮融,這件事就是天賜良機!”

李易摩挲着下巴,沉吟着,之所以沒有直接點頭,倒不是在猶豫要不要殺笮融,而是他在想着這件事是否能夠萬無一失。

陳登大概能猜到李易的部分心思,補充道:“登這些時日以家父身體不適爲由,閉門謝客,其實卻是在暗中探查笮融私庫下落,如今已得其八處大倉所在,登粗略推算,其中所囤粟米應當不下百萬石,錢財多少難以估計,即便分出事後封口所需花費,餘糧也足夠支付襄侯南征之用!”

說罷,陳登從懷中取出一塊絹布,展開放到李易面前,道:“八處大倉所在位置,登已經盡數記錄再此,還請襄侯收下。”

“這……”

李易着實沒想到,陳登居然這麼幹脆,雖然李易不是沒見過錢的人,可他還是頭一次見到有人將如此大禮送到他的面前。

雖說這些東西原本都是笮融的,陳登只是過了個手,可是個人都有貪念,換李易站在陳登的角度上,他能捨得將這麼值錢的信息直接拿出來麼?

“元,元龍如此厚禮,叫我該如何回報與你啊!”

李易沒有去接陳登遞過來的絹布,而是拉住了陳登的手臂,此刻的李易是真的有些被感動了。

陳登哈哈一笑,附身道:“襄侯此言差矣,當日襄侯救我性命,可求提出分毫回報?”

李易嘴角動了動,卻是不知該如何作答,他救陳登可是別有用心的,這點陳登自己也清楚,只是那些話實在不好說出來。

趁着李易沒有開口,陳登忽然提高聲音,繼續道:“襄侯非是常人,又欲成就非凡之事,登欽佩之至,早就有意追隨襄侯,奈何身無寸功,實在無顏投拜,今日陳登有幸能爲襄侯送上一份薄禮,若是襄侯歡喜,還懇請襄侯將登收入麾下,登今後必爲襄侯鞍前馬後,忠心不二!”

說罷,陳登便輕輕掙脫了李易的手,膝行後退半步,然後以頭點地,深深拜下!

“元龍……”

看着陳登的動作,李易先是長長的呼出口氣,然後緩緩伸出手,將陳登拉了起來,看着他的面孔,一字字認真道:“元龍的熱血赤誠,我已經知道了,我不做小女兒姿態與你推辭,我只說,將來成就大事之後,必不相負!”

李易說話時下意識的單手往上舉着,雖然沒有說什麼賭咒發誓,可他的誠意卻是比往日發誓的時候要靠譜的多。

聽到李易應允下來,陳登臉上頓時展露笑容,然後再拜道:“登,拜見主公!”

“哈哈——”

李易大笑着將陳登扶起來,拉到了身邊,這時候的李易只覺前方一片坦途,不管是徐州,還是揚州,原本存在的種種障礙似乎已經一掃而空,心懷激盪之下,脫口道:“得元龍相助,徐州,揚州,已是我囊中之物!”

陳登聽着李易的豪言,卻是絲毫不覺李易這是誇大。

當初李易帶着華佗給陳登看病之後,陳登對李易主要是感激,以及在瞭解到李易此行可能的目的之後的爲難。

其實那時陳登本人就想過投奔李易,畢竟李易已經是天下有數的諸侯了,而且李易手段很厲害,看上去能成大事,是個值得效忠的人。

奈何陳珪卻不太願意,而且陳家也不是陳登一個,他們還有一大家子的人要考慮,所以,當時陳登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觀望。

於是,之後陳登就默默的看着李易在承縣和夏侯淵乾耗,當時陳登也對李易的舉動有些懷疑,直到兗州生亂,陳登方纔恍然大悟,認爲兗州的變故必然有李易插手其中,而李易一直和夏侯淵對峙,就是在等待時機。

之後夏侯淵的落敗,算是作證了陳登的想法,同時也讓陳登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那便是自黃河以南,已經無人是李易對手了。

在這種情況下,陳登再不去投奔李易就太晚了,哪怕陳珪也只是嘆息了一聲,默認了陳登的選擇。

只是陳登知道,李易身邊的猛將謀臣已經太多了,而他加入的有些晚,想要在李易身邊佔據一席之地,那必須得拿出實打實的功績纔可以。

於是,陳登結合種種情況,便做出了拿笮融“獻祭”的決定,至於說將笮融的那些錢財送出去是否會肉痛,陳登卻是看得非常明白,錢糧雖然誘人,可他陳家又不是要餓死了,而且如今亂世,與其將錢糧壓在手中招來禍患,還不如大方的送出去,謀求家族的長久興旺。

而李易,正是他們陳家所寄託之人!

李易說罷,再次看向陳登,拍板道:“元龍計策甚好,稍後我就叫衆人議事,一早便可安排人手去下邳做準備,取那笮融的性命!”

李易這就要喊典韋,讓他去傳訊,但陳登卻是急忙道:“主公且慢,殺笮融只是第一步,登的計策還未說完。”

“哦?”

李易臉上先是詫異,隨後滿是期待,道:“難道元龍還有妙計?”

“主公過譽,登只是說一些粗淺想法罷了。”

陳登先是謙虛了一下,然後接着道:“笮融一死,下邳城內外必定不安,我陳家乃是下邳大族,登又有官身,所以,登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安撫百姓,穩定秩序,並藉機控制笮融屯糧之處,誅殺其心腹,而在此之後……”

陳登微微停頓了一下,一邊觀察李易表情,一邊說道:“之後,家父會請王朗舉薦登爲下邳國相,上任之後,家中會有閒散之人蔘與商賈之事,並尋釁將糜家商鋪逐出下邳!”

應了陳登的講述,李易眉頭先是一挑,旋即就明白了陳登的用意。

陳登這是想要創造出於一個和糜家有矛盾的假象,以此來糊弄陶謙,畢竟陶謙短時間內可能對李易和糜竺放心,但時間長了就不好說了,特別要是李易,糜竺都和陳登其樂融融,陶謙怕是睡覺都不安穩。

但陳登的安排就很好了,只要和糜家在明面上有了矛盾,就相當於不給李易面子,陶謙口頭上可能會責備陳登幾句,但心裡絕對是樂見其成。

至於說不等李易開口,陳登就自薦下邳國相什麼的,李易卻是壓根沒當回事,因爲陳登本就是李易心中掌管下邳的最佳人選。

“好!”

將陳登的想法過了一遍,李易非常滿意的道:“如此甚好,至於糜家那邊,你放心,我去與他們說,你儘管放手施爲就好。”

見李易這麼快就認可了自己的想法,陳登卻是拱手問道:“下邳國相之事,主公難道就不覺得不妥?”

李易哈哈大笑,拍着陳登的肩膀道:“元龍之纔不亞於昔日平陽侯,一個下邳國相的位置要說有什麼不妥的話,那就是下邳太小,太委屈元龍了。”

陳登聞言,再次向李易拱手,又俯身拜了一拜。

陳登在意的也不是下邳本身,而是李易的態度,如今看來,兩人交集雖然不多,但李易對他的信任卻是分毫不少。

默默在心中記下絕對不能辜負李易的想法,陳登起身繼續道:“適才襄侯說,要暫回荊州,在我看來卻是大大不妥,襄侯要取揚州,已是刻不容緩!”

“嗯?”

李易眨了眨眼睛,他的大軍已經出來一段時間了,大冬天的也沒歇着,所以,對於揚州的攻略,李易自然是想讓他們緩一緩的,不料陳登卻是建議他現在就動手。

李易看着陳登問道:“爲何?”

陳登伸出兩根手指,道:“原因有二!”

“其一,下邳與廣陵有許多因爲戰亂逃難而來的百姓,對於這些百姓,地方官府自然要予以安撫,消耗錢糧必然不少,之後送他們回彭城重整家園,又是一大筆開支,下邳與廣陵兩地少說也要負擔將近半數。”

“然而,一旦笮融身死,登與糜竺分別在下邳與廣陵就任,這兩地錢糧便是襄侯私財,以襄侯私財救濟百姓,但百姓卻不知襄侯苦心,這豈不是太虧?”

李易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鼻子,饒是他臉皮夠厚,也被陳登說的有些臉熱。

陳登對李易的尷尬時若不見,一臉正氣的繼續道:“所以,與其白白花費錢糧,成就他人名聲,襄侯何不乾脆在此時出兵揚州,以這些百姓爲腳力,爲他們發放錢糧,讓他們爲大軍運輸輜重,如此,不用額外徵召勞力,便可保襄侯大軍運輸不愁,而百姓們亦無飢寒之憂,將來等襄侯打下了揚州,戰事終結,百姓們手中也有了錢財,正好回去彭城安頓,如此一舉多得之事何樂而不爲?”

“嗯,有些道理。”

李易聽了陳登的解釋,頓時有些心動了,畢竟打仗是一個花費很大的事情,防守也就罷了,遠征的話,十萬大軍,基本上要有十萬民夫去保障大軍的後勤,這是一件非常勞民傷財的事情,特別像是李易這樣的異地作戰,動員徐州百姓給他做搬運工,難度更是大。

現在陳登卻是很好的給李易解決了這個問題,免去了動員的辛苦,而且還能花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算是將錢財的利用推到的極限,由不得李易不動心。

當然,李易知道,這樣安排也是有問題的,因爲現在開戰,必然會耽誤春耕,荊州那邊還好,之後徐州,揚州的糧食肯定會吃緊。

這個問題陳登沒說,但李易相信陳登心裡一定也是清楚的,只是在利弊權衡之後,陳登選擇了揚州。

見李易臉上似有意動之色,陳登繼續道:“其二,袁術自襄陽兵敗之後,雖然揚州形勢大壞,但袁術已經吸取教訓,行事收斂了許多,開始約束軍紀,禁制官員貪墨,不再視百姓如草芥,不再奢靡無度,就連一度不得重用的孫策也被袁術安撫提拔並委以重任!”

聽陳登說出揚州的變化,李易並沒有太多反應,畢竟他一直都關注着揚州呢,這些事情他比陳登還要了解,只是,陳登的下一句話就讓李易直接便了臉色。

只聽陳登問道:“襄侯難道不知,勾踐滅吳之事?如今袁術雖然不及勾踐,卻也是痛定思痛,勵精圖治,再加上朝廷又免他罪責,三月之內,陸康必然兵敗,然後揚州再無內患,屆時襄侯出兵攻打,絕對是事倍功半,而且萬一戰事不順,難保不會給袁術可乘之機啊!”

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688章 亂世埋沒英雄第27章 見袁隗第575章 孫策去也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第740章 馬超第88章 心機第624章 謀定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72章 督軍有難事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獄了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474章 撿柴火的小姑娘第19章 欲謀大事,必先揚名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廢第751章 興商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587章 試探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208章 那廝他竟然跑了第60章 封官許願第513章 瞞天過海第639章 陳到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587章 試探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693章 翁婿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742章 柳暗花明第721章 衝鋒陷陣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107章 不可與之相爭第32章 專爲太師而來?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34章 提議遷都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604章 活死人第758章 四十萬大軍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84章 亂世百姓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764章 萬箭齊發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