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刻不容緩

這一場完全是由李易一手導演出來的請戰大戲,雖然中途發生了一點小小的意外,但事情的基本方向並沒有出現偏差,甚至,最後的效果還有些超出了李易的預期。

昨夜李易招來蒯越徐晃等人就是否出兵揚州的事情進行商討,過程中並沒出現李易所擔心的針鋒相對的局面,衆人僅僅是提出了幾個問題和難點,又大概解決之後,就一致達成了出兵揚州的意見。

也是直到那時,李易才明白自己麾下的這些人其實早就想打揚州了,只是一直沒有表示罷了。

首先是武將們,雖然前段時間那一仗打的很漂亮,以非常細微的代價擊敗了夏侯淵,可作爲當事人,所有將領的心裡都清楚,這一戰完全就是在欺負人,大家的表現也是平平,整個戰事中唯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還是劉備頂上去的,這跟張遼在襄陽城外打得那一次比起來,根本就拿不出手。

所以,這些武人一直都惦記着再找個人打一下,比如袁術什麼的,只是這跟李易的原計劃不符,所以他們之前也只是在心裡想想罷了,但現在陳登忽然提出了這個問題,而李易又沒有明確反對的意思,所以,以徐晃和黃忠爲首的將軍們直接就一邊倒的附議了。

至於蒯越和荀攸這些文官,他們雖然不像徐晃他們那般立功心切,但內心同樣是希望早日解決袁術的。

現在的袁術就像是一隻重傷的老虎,要消滅他,自然是越早越好,不然等袁術傷勢癒合,李易再想對付他,絕對要付出許多的代價。

這個問題陳登能看出來,蒯越這些人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蒯越他們之前的顧慮很多,因爲一旦對揚州開戰的話,這場戰事的激烈程度,所用時間,所耗物資,遠遠不是李易之前所經歷的幾次戰事能夠比擬的,因此,在沒有將準備工作做好的前提下,他們不會支持李易出兵揚州,不然就算是打敗了袁術,李易這邊也可能會被拖累得幾年喘不過氣來。

但是,陳登的計劃卻是近乎完美了彌補了衆人的顧慮,糧食,錢帛,民夫這三個大問題,全都由下邳來解決,李易只管帶着人往前打就好了,有了這麼好的條件,蒯越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反對出兵揚州?

當然,其他小問題還是有一些的,比如說李易考慮到的春耕的問題,但相比李易,無論是蒯越這樣的文人,還是徐晃那般武人,卻是一致認爲一些普通百姓的損傷,而且還是揚州百姓的,相對於李易的大業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衆人的意見都統一了,李易自然也就點頭拍板,不過他心裡卻很是唏噓,這樣的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大抵就是如此了。

不過然後李易就是自嘲,因爲他纔是這一切的最終決定之人,感慨什麼的,他已經沒那個資格了。

事情定下,後面的就是具體如何落實了。

廣陵和下邳的事情李易已經與陳登說好,只是與衆人重新敘述了一遍就算了事,然後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將士兵動員起來。

古代沒什麼娛樂活動,士兵在外的時間長了,不光是身體會疲憊,心理方面更是如此,特別是長時間面對戰場帶來的高壓力,就算是發生營嘯也不足爲奇。

好在李易這次出兵徐州雖然和夏侯淵對峙了幾個月,但戰事本身還是比較輕鬆的,李易這邊由上而下都在心理上保持着優勢,所以士兵們壓力還不大,繼續打揚州也是可以的。

只是,爲了保險起見,爲了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士氣,這纔有了請戰的戲碼。

戰爭的最初目的明明是李易想要得到揚州,可在他的暗中推動下,最後硬生生的變成了揚州籍士兵爲了反回故鄉,爲了能讓家中親人過上好日子,主動懇求李易帶他們打回揚州。

這種關係變化,直接就讓李易省去了很多的麻煩,而且有了這樣的鋪墊,揚州籍的士兵戰力提個兩三成絕對不是問題。

當然,這個決定對荊州籍的士兵來說,可能就沒那麼好接受了,對此李易也很無奈,畢竟他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能讓佔據半數的揚州籍士兵主動求戰,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至於將來,李易也只能是通過互相競爭的辦法,儘量的讓荊州籍的士兵也提起鬥志,讓他們把精力盡可能多的揮灑到袁術的身上。

在對士兵的動員完成之後,出於對陶謙的尊重,李易暫時依舊讓大軍駐紮蘭陵,而他自己,則是帶着千多人往郯縣去了,一路上李易走走停停,算計着時間,在三月十五的時候,這纔到達郯縣。

相比李易和陶謙的第一次相見,這一次陶謙對李易的禮遇更甚,城中但凡是有官身的,但凡是有些頭臉的,全都被陶謙給一大早叫到了城外迎接李易。

當然,還有百姓,不過百姓不用陶謙動員,在得知陶謙要去迎接李易之後,百姓們幾乎是傾城而出,都想好好的感激爲他們保下徐州的李襄侯。

李易到郯縣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了,看到陶謙擺出這麼大的陣仗,李易心裡很高興,表面上卻很謙虛,一番客套,謝過各部官員,又謝過城中百姓,便與陶謙攜手回城,參加給他準備的慶功宴。

酒宴開始後,李易本不着急說正事,倒是王朗這邊過了沒多久,就藉着酒興向陶謙進言,要舉薦陳登爲彭城相,理由是陳登曾經主持徐州屯田之事,能力出衆,如今正好爲彭城百姓恢復生產。

李易聽了之後先是覺得有些意外,因爲之前陳登說王朗會舉薦他爲下邳國相的,而不是彭城,但很快李易就想通了,王朗應該是真心舉薦陳登爲彭城相,但他卻不知,陳登需要的只是這個舉薦本身罷了,讓他提前在陶謙這裡備個案,算是接掌下邳的鋪墊,同時還能儘可能的不讓人將他與笮融的死聯繫在一起。

陶謙眯着眼睛,開始思考王朗的舉薦。

因爲彭城已經被曹操給打爛了,如今是沒有主事人的,而陳登也確確實實是個很有本事的人,除了年輕一點,找不出半點毛病,但現在要說年輕,李易可比陳登還年輕,所以,年紀自然也就不是陳登的問題了。

陶謙意動,正想問問旁人的意思,李易瞧見了,卻是微微一笑,在陶謙開口之前拱手道:“使君,易這裡有個不情之請,還望使君應允。”

“哦,襄侯有什麼話儘管直說,難道還要與老夫見外不成?”

陶謙聲音很是爽朗,看不出絲毫的異樣,可實際上,他心中卻是有些忐忑。

李易這趟來郯縣走得有些慢,所以,在這之前陶謙就已經聽說了李易麾下士兵請戰的消息,也得知了李易的迴應,於是,陶謙一聽李易說什麼不情之請,直接就頭痛了,在他看來,李易肯定是要跟他說出兵揚州,然後讓他給李易做後勤的事情。

經過了曹操的禍害,徐州的生產受創非常嚴重,就說糧草方面,雖然還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徐州還有着許多難民要養,讓陶謙供給李易的大軍在本地作戰就已經快到極限了,如果李易去打揚州,陶謙真的沒那麼多空餘的糧食,而且就算是有,他也不大情願拿出來,但直接拒絕,他又拉不下那個臉,這就讓陶謙很爲難了。

李易沒有去猜陶謙的心情,直接說道:“易也想舉薦一人,便是我這位兄長,易想舉薦其爲廣陵太守,不知使君覺得如何?”

陶謙聞言一怔,一時沒能明白李易這番安排的用意,但作爲一個官場老手,下一瞬就笑呵呵的說道:“子仲雖是商賈起家,但其才幹,便是老夫年輕時也多有不如啊。”

“多謝使君讚譽,竺慚愧。”

下首的糜竺先是表示謙虛,然後向陶謙敬了一杯酒,陶謙舉杯迴應,心中卻是在想着,如果能用此事還了李易幫助徐州的情分倒也不是不可。

李易等他二人飲酒過後,這才繼續說道:“說來有些慚愧,我向使君舉薦自家兄長,非是因其才幹,而是因爲私心啊。”

說着,李易故作不好意思的搖了搖頭,陶謙卻是起了好奇之心,打趣道:“這是爲何,難不成襄侯是上次欠了子仲的糧食錢不成?”

陶謙說的是早先李易找糜家買糧食的事情,這當然是玩笑話,李易也很給面子的笑了笑,然後嘆息了一聲,擡頭看着陶謙,忽然一臉認真道:“不瞞使君,我已決意出兵討伐袁術!”

之前王朗向陶謙舉薦陳登的時候,宴會上的許多人都已經將注意力投了過來,而在李易說出舉薦糜竺之後,更是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但現在,李易又說出了他要討伐袁術,儘管聲音不大,可就像是有一道無形的波瀾一般,從陶謙開始,所有人一個挨一個的停下了交談,打住了手上的動作,全都轉頭看向李易,目中意味……各不相同。

陶謙這時只覺腦袋都大了一圈,李易竟然真敢開這個口,這是要挖他徐州最後的家底,就算李易對徐州有恩情,也真的太過分了。

眼看着陶謙臉色清白不定,李易沒什麼表示,可陶謙的下屬們卻是有些着急了,有人生怕陶謙一個沒忍住,直接回絕了李易,讓李易面子掛不住進而給徐州重新帶來災禍。

也有人害怕陶謙強撐着面子答應,然後讓徐州被李易的戰事給拖垮。

不過,也有少數人卻是看得更加透徹一些,比如王朗,他低頭想了想,便在陶謙表態之前笑着說道:“王某斷言,襄侯既然言戰,必然是已有萬全之策啊,冒昧請問襄侯,可是如此?”

李易哈哈一笑,道:“萬全之策不敢說,不過,的確是有了一些謀劃。”

王朗看看四周之人,做出非常期待的樣子,笑道:“我看在座諸位對襄侯對策都是好奇,不知襄侯可否告知一二爲我等解惑,也讓我等長些見識?”

李易看着王朗,點點頭道:“自無不可。”

見李易答應了下來,陶謙,還有在座的徐州官員全鬆了口氣,同時也暗暗稱讚王朗救場的及時。

王朗對衆人目光只是微微一笑,王朗會在這時開口,是因爲他覺得李易這個人不錯,辦事肯定是有分寸的,在大庭廣衆之下不可能提出什麼讓陶謙太過爲難的事情來,所以,他纔會替陶謙將話接過去,免得掏錢當局者迷,鬧出什麼誤會讓雙方的關係受到影響。

李易看着衆人,臉色漸漸便的嚴肅,然後向着長安方向拱了拱手,道:“朝廷任命我爲徵南將軍,所征討之人便是那袁術,之前因爲戰力不濟,不能乘勝追擊,乃我心中憾事,之後因爲徐州之事,又耽擱數月,我本想着等春耕之後就出兵揚州,卻不料袁術竟然趁着我之前無暇東顧,讓朝堂上一些尸位素餐之人爲他說情,居然免了他的謀逆之罪,這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李易揮手在几案上重重的砸了一下,怒道:“我恨袁術無恥,恨那些說情之人無德,若非不得詔命,我都想殺入長安,盡誅叛逆,再不讓天子受那些衣冠禽獸的擺佈!”

話說到最後,李易的聲音幾乎已是在怒吼,在場徐州官員被他的聲音感染,紛紛露出或是哀傷,或是氣憤的神色,甚至還有人感傷落淚。

如今的漢室雖是日薄西山,但四百年的大漢還是人入人心的,像袁術那樣的請罪舉動看上去是他對天子服軟低頭了,可實際上,卻是再一次踐踏了天子的尊嚴,動搖了大漢的江山,是個忠臣都不能忍。

李易觀察着衆人的反應,發現幾乎所有人的神色都不似作僞,哪怕是王朗這個原本歷史上親自下場逼漢獻帝退位的傢伙也是一樣。

李易心中嘆息,然後語調一轉,繼續道:“袁術奸邪如此,若不趁他還未恢復元氣,速速將他剿滅,一旦將來袁術實力恢復,以袁家底蘊,屆時再想將他剷除就難了,而且稍有不慎,就是東南半壁,乃至整個中原生靈塗炭,甚至是禍及天子啊!”

“所以!”

李易忽然提高聲音道:“征討袁術,已是刻不容援!”

第596章 途經豫州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663章 曹操撤軍?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240章 從寬發落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750章 農商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464章 你太讓我失望了第60章 封官許願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279章 諸葛亮第60章 封官許願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606章 翼德,保重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25章 虎牢關下呂布重傷第600章 龐統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472章 陳宮進言第514章 摧牆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563章 傷員第230章 變賣家產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451章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343章 安置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292章 玉璽,天子之物第108章 賈詡第135章 伏壽的危機感第701章 副院長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758章 四十萬大軍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286章 自家人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108章 賈詡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49章 藏刀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674章 前進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524章 陸康身死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247章 襄陽來訊第481章 劉備獻計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89章 兩個戲精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653章 搏一搏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365章 這是一個梟雄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