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時機已到

給錢給糧,這些都不必多說,陶謙還將劉備提拔爲了中郎將,駐紮於蘭陵,原本蘭陵城中的兵馬也有一部分留給了劉備,一時間,劉備能調動的兵馬便有了六千。

儘管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陶謙隨時都能將劉備手裡那些兵馬收回,但對一直飽受打壓的劉備來說,這種情況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不過劉備不知道的是,因爲李易一直不來,陶謙就想把劉備安排到襄賁去,讓劉備爲他守門戶,但王朗提醒陶謙,李易與劉備的關係可是相當糟糕的,如果讓劉備去了襄賁,李易不來也就罷了,如果來了,兩人見面怕不是得直接打起來?

就算兩人顧着大局,沒有動手,可之後又該怎麼辦?

讓劉備給李易騰地方,等同於羞辱劉備,對不起劉備的仗義相助。

可如果讓李易換地方駐紮,那就更別想了,以李易的官位名聲兵力,憑什麼給劉備退讓?

總之,劉備絕對不能去蘭陵,否則必生事端!

對於王朗的話,陶謙深以爲然,於是就將劉備安排到了處於最前線的蘭陵。

儘管在蘭陵劉備要直面夏侯淵的兵鋒,但總好過和李易對上。

不過,因爲王朗的這一次提醒,陶謙雖然儘量妥善安排了,可心裡還是存着一絲的不安。

在陶謙看來,李易和劉備之間的矛盾多半是什麼不便於啓齒的私怨,畢竟劉備一臉忠厚老實模樣,一見便叫人心生親近,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心懷不軌之人。

陶謙挺同情劉備的,換個情況他肯定會幫劉備一把,奈何與劉備有仇怨的是鼎鼎大名的荊州牧,徵南將軍李襄侯,陶謙便只能作罷了。

其實好多人都是這樣,得知劉備的事情,特別是看到他在青州被打壓的情況,很多人都在心裡同情劉備,但肯爲他發聲的卻是少之又少,因爲劉備的對頭是李易啊,一個是城門官,一個是荊州之主,世上有幾個人願意爲了一個不相干的劉備與李易結怨?

擔心李易不肯放過劉備,然後兩人在東海郡打起來,陶謙還有過將劉備調往開陽,與臧霸一起抵擋曹操的意圖。

不過陶謙的這個想法被糜竺給勸住了,糜竺的理由是,李易雖然與劉備有些矛盾,但如今李易名聲在外,又是荊州之主,氣量已經今非昔比,連那個謀害過他的蒯越都能不計前嫌的重用,還有什麼人是李易容不下的?

更何況李易此來是爲了救援徐州,只要陶謙以禮相待,只要劉備別主動去招惹他,李易又豈會自降身份,再去針對一個區區劉備?

甚至,糜竺還賭咒發誓,如果劉備肯主動向李易示好,李易絕對會一笑泯恩仇。

陶謙儘管心裡還有點不踏實,但想想糜竺說的的確有些道理,以李易如今的身份地位,劉備對他丁點威脅都沒有,應該不至於爲劉備壞了名聲,於是呢,陶謙就信了糜竺那一笑泯恩仇的話,暫時放下了對李易與劉備之間的擔心。

只可惜,陶謙不知道李易得知劉備到了徐州這件事的反應,不然他肯定會抽糜竺一個大嘴巴子。

收到糜竺關於劉備的傳信後,李易便連夜召集襄陽衆臣,議事熬到半夜,連下了幾十道命令,星夜傳訊各處,然後又忙碌了一日,第二天李易便點齊三萬精銳,浩浩蕩蕩的開向了徐州。

此時已是十月底,通過軍元券,李易已經基本將早先俘虜的揚州軍消化吸收,如今荊州的軍力已經是非常的強大。

荊南四郡方面,除去各個縣城的常備守衛兵力,蔡瑁在長沙統管着一萬兩千步軍,另外李易還讓他負責水軍,人數約莫在八千左右。

至於武陵,零陵,桂陽,這三地的可調動兵馬,李易全都限定在六千,雖然稍微少了些,但只要沒人造反,打打盜匪安定地方是足夠了。

對於荊南四郡,儘管主事官員大多已經更換,但李易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的,因此對這邊的兵力約束較大,而且李易還讓南郡兵馬與荊南各地輪換,這樣將來就算有人意圖作亂,也很難完全掌控兵馬。

此外,李易一邊讓荊南四郡開荒種地,一邊嚴格管控荊南各地的屯糧,在當地只留一年之糧,防備天災荒年,其餘多出來的糧食,全都運往了襄陽,做了李易的儲備軍糧。

這樣一來,荊南的糧食雖然夠吃,卻不夠造反,讓李易放心不少。

然後就是荊北三郡,江夏那邊有兩萬多人,這是防備袁術的,不可輕動。

南陽也有將近兩萬人,都是精銳,但任務也重,不僅要提防豫州,還要關注曹操與呂布的動向。

南郡的兵馬就比較少了,平定荊南之後,李易就將之前補充給蔡和的兵馬給撤了回去,只留給南郡八千多人。

李易的主要兵力全都集中在襄陽周圍,其中有李易一開始從南陽帶來的兩萬人,原本的荊州軍四萬來人,以及整編後的揚州軍,也是四萬來人,還有少量的,李易從荊南那邊抽調出來的精銳。

也就是說,李易在不調動荊州各郡兵馬,並且給襄陽留下兩萬人守城的情況下,可以輕鬆對外出動八萬大軍!

如果戰事緊急,李易還能再湊出三萬左右。

這樣的力量,足以讓天下任何一個諸侯畏懼!

當李易看到自己手中的數據的時候,他在高興之餘,也是萬分感慨,唏噓劉表果真是個沒野心的人,不然以荊州的家底早早謀劃的話,天下格局真的很難說的。

不過李易並沒有因爲實力的暴漲而膨脹,他不想讓這些力量盡數暴露在人前,他還不想引人忌憚,於是,這次出兵徐州,李易權衡再三,最終將數目定在了三萬人上。

這三萬人可不是對付曹操用的,而是爲劉備準備的,因爲劉備纔是李易此行的第一目標,甚至謀劃徐州都要往後放一放,李易之前一直說等待時機,其實就是等劉備入徐州。

定下兵馬數目,在決定這次隨行之人的時候,李易就有些爲難了。

去徐州的人,才能必須足夠,而留在襄陽的人,不光要才能,還要威望,而且必須讓李易絕對放心才行,因爲此去徐州,時間應該不會短。

最後,糾結了許久,李易萬般不捨的,將郭嘉留在了襄陽,並讓最踏實,最識大體的兩個將軍,徐盛和霍峻兩人留下來協助郭嘉鎮守襄陽。

郭嘉並沒有因爲李易將他留下而有不滿,相反,他知道李易其實是很想把他帶在身邊的,但襄陽實在太重要了,李易只能,也必須把襄陽交給他最爲信任的人。

爲了讓李易安心,郭嘉收斂了平日的輕浮神態,鄭重向李易表示,在李易從徐州歸來之前,郭嘉絕對不碰半滴酒水,不然自領軍法!

與郭嘉交代完事情,李易就喊來了徐盛和霍峻。

當初徐盛投奔李易的時候,李易可是說過,之後要讓徐盛風風光光回徐州的,這次卻是他爽約了。

不過李易雖然心懷歉意,但徐盛卻是半點不滿的意思都沒有,上次打袁術的時候,他已經得了一個亭侯,這是他原本想都不敢想的榮譽,李易卻讓他得到了,如今徐盛已經將李易當做再生父母一般,如果會對他抱怨?

至於霍峻這邊,倒是問題不大,因爲李易這次帶上了他哥,霍峻自然樂得自家兄長跟着李易升官。

定下了留守襄陽的主要人員,隨着李易出兵的人就好說了。

武將方面,中軍主將的依然是徐晃,同行的還有典韋、黃忠、魏延、甘寧、蘇飛、凌操、蔡中、龔都、裴元紹、霍篤等將領。

其中一些人是骨幹,比如徐晃、黃忠,像魏延甘寧這些人,李易是特意帶他們去歷練“升級”的,畢竟名將也得培養才能真正成爲名將。

最後還有一種人,就是蔡中了,李易帶上他並不是想讓蔡中去衝鋒陷陣,而是有蔡中在,李易能對蔡家更加放心一些。

至於文官方面,李易主要帶了四個“參謀”,分別是蒯越,荀攸,張昭,徐庶,以及最近被李易做通思想工作的伊籍,以及還是俘虜身份的毛玠。

其中蒯越李易雖然信任他,卻不願他鎮守襄陽,因爲加上江夏的蒯良,這倆人一旦生出歹意,那個後果李易實在承受不起。

帶上張昭的理由也很簡單,張昭就是徐州人,關係多,方便李易打開局面。

原本李易還想帶上諸葛玄的,諸葛玄做事踏實認真,而且有種鐵面無私的味道,很適合做與財務或者律法有關的工作,奈何諸葛玄近來身體不太好,李易不忍心讓他顛簸,便只好將他留下,改爲讓徐庶負責這方面事宜。

李易對自己的陣容感到非常滿意,也就是他麾下這些人的名聲還不夠響亮,單純比較水平的話,一點都不虛曹操和袁紹他們。

就這樣,在十月的最後一天,李易告別相送的官員以及家人,帶着三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了襄陽城,向着徐州而去。

李易這次出兵,並沒有帶太多口糧,因爲李易早就與陶謙說好了,他如果要出兵相助的話,不單單是到了徐州後的口糧問題要陶謙解決,就連半路上的,也得陶謙負擔。

李易這一路主要是要經過豫州地界,陶謙不可能從徐州往豫州運糧,那樣耗費太大,也太傻。

於是,李易就當了甩手掌櫃,由陶謙去給孔融做工作,也不知陶謙怎麼說的,孔融竟然答應了沿路供給李易糧草。

這個結果讓李易又是高興,又是遺憾,他是很希望孔融不配合的,然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跟孔融幹一仗,開幾個糧倉,爲將來的撕破臉埋下伏筆,現在卻是沒機會了。

不過孔融雖然答應提供糧草,但其他方面的表現,還是一如既往的氣人。

李易進入豫州之後,孔融就讓太史慈帶着兩千多人吊在李易的後面沿路“護送”,此外還派了一個書呆子,一本正經的告誡李易,讓他千萬不可擾民,不能縱兵劫掠,不然孔使君就要不客氣了,一定會去天子面前彈劾他的云云。

李易都被孔融給氣笑了,他雖然的確有着弄點摩擦的想法,可他從來都沒將主意打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啊,這孔融顯然是把他但壞人來看了。

李易不開心,自然就要搞點事情了。

於是,在之後的行軍過程中,但凡有路過城鎮的,李易就讓兵馬靠近過去,也不進城,就是單純的路過,不過路過的時候集體踏步踏,故意跺腳,而且一聲口號連着一聲口號,將不少人都給嚇到了。

尤爲好笑的是,李易剛開始這麼搞的時候,第一個聽到李易動靜的城中縣令是個窩囊廢,還以爲李易要攻城,脫下官府直接就跑了,等到後來才知道李易只是路過,這人直接成爲了笑柄,也沒臉再回去當官了。

起初百姓們也很恐慌,不過當他們發現李易真的不是攻打城池後,不但放下心來,還起了濃濃的好奇心,紛紛走出城門,看看是什麼樣的隊伍竟然有這麼大的動靜。

之後李易在經過城鎮的時候,總有許多百姓過來圍觀,然後好一番慷慨,說李易的兵馬如何如何威武,李襄侯如何如何治軍有方。

孔融知道了這件事,非常生氣,又叫人去告訴李易,批評李易這麼招搖過市,不光擾民,還有失體統,有失大漢官員威嚴。

李易自然不把孔融的話當回事,於是告訴使者,說這是他的練兵之法,只有這樣的兵才能打勝仗,如果讓他一路默默無聞,恐怕走不到徐州士氣就要耗沒了,屆時難免要步孔使君的後塵

李易的回覆讓孔融萬分羞怒,氣的想吐血,但他也無可奈何,只能一邊上書天子說李易胡來,一邊眼睜睜的看着李易的名號在豫州越來越響。

終於,在十一月中旬末,李易一行人到了豫州東邊的竹邑縣,只要再走半日就能夠進入徐州,然後避開被曹操佔據的彭城,繞路下邳,再往北便可與陶謙相見。

進入徐州前,李易去見了跟他一路太史慈營,客客氣氣的對太史慈的一路“護送”表示感謝,然後也不管太史慈臉色尷尬,還送了他一張好弓,一匹上好的戰馬作爲謝禮。

太史慈本是不想收李易的東西的,因爲他知道自己的護送其實就是監視,雙方雖然同行,其實丁點情分都沒有。

但李易的態度實在太過誠懇,送的也都是他心愛之物,太史慈推辭了幾次後,便順勢收下了,心中也多了幾分對李易的好感。

而李易在太史慈那裡刷了一波好感之後,便將全部注意力放到了前路之上,李易已經打定主意,這次就算是豁出整張臉不要了,也一定要把劉備留在徐州!

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獄了第684章 大將軍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第239章 牽機藥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108章 賈詡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269章 袁術的現狀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第654章 以死謝罪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348章 王璨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736章 稱帝?第314章 曹豹來訪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14章 司徒可聽聞百步飛劍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620章 史上最貴門票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750章 農商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獄了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525章 圍困壽春第280章 天賜之物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291章 挑撥二袁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635章 劉繇第516章 運氣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343章 安置第83章 大罵張繡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36章 稱帝?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傷?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736章 稱帝?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650章 地道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551章 蜜中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