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

糜家如今已經徹底投靠了李易,甚至連李易的情報網絡都是糜家在操持,所以,糜芳到了襄陽後,二話不說,直接將把陶謙明面上的請求,還有背後隱含着的意思,毫無保留,全都告訴李易。

李易先是讚許,並肯定了糜芳及其兄長對他功績,之後就是冷笑連連。

陶謙竟然想讓他去打兗州,這根本就是禍水東引啊!

爲了解救徐州這個理由根本就不夠,李易真去打兗州的話,旁人只會覺得他是野心作祟,不單單會招來曹操的仇恨,對他的名聲更會產生莫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陶謙雖然是求李易救命,但心裡並沒怎麼看重他,不然也不會想着把他當成凱子來用了。

不過李易的心情很快就恢復平和,覺得陶謙的想法無可厚非,畢竟他自己也不是什麼好鳥,不也是在算計着陶謙麼?

李易讓糜芳回信陶謙,說他願意相助徐州,保護徐州百姓,只是他與曹操有些矛盾,想要憑藉空口白牙調停此事有些不太現實,那麼,就只有出兵一途了。

出兵兗州是萬萬不能的,李易表示曹操雖然胡搞瞎搞,罪大惡極,但兗州百姓是無辜的,曹操的罪責不能讓兗州的無辜百姓來承擔。

那麼,李易就只能出兵徐州,幫助陶謙抵擋曹操了。

按照糜芳所說,陶謙雖然願意讓李易出兵徐州,卻不想讓李易出兵太多,拋開種種細節上的顧慮,陶謙主要還是想要以“勢”壓人,通過李易的強硬態度,迫使曹操退兵。

李易的想法卻不是這樣的,且不說兵少的話,他的戰略目標無法達成,就說以曹操的智慧和他的那些精兵猛將,李易兵力相差太大的話,根本就不敢和曹操硬碰。

於是,李易就說了,他出兵徐州,估計會帶兩三萬人過去,不然的話,他恐怕擋不住曹操,而且他的人只管打仗,其他的大軍駐地,糧草消耗,將士們的冬衣,戰後撫卹等等問題,全都要交給陶謙去給他解決。

並且,李易還特意重點提出,爲了不再出現豫州太史慈的慘敗,他要求陶謙事先必須對他出兵徐州的事情保密,不然李易就不去了。

陶謙那邊在收到糜芳的信後,開始猶豫,糾結將李易迎來徐州是否是正確的決斷。

首先,李易帶的兵太多了,這麼多人去了徐州,全都要讓陶謙供養,這一戰少則數月,多則一兩年,甚至更久,大軍消耗可是一筆相當不菲的開支,陶謙儘管出得起,但也真的要肉痛的。

而且,陶謙作爲一個在官場摸爬滾打一輩子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李易其實並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麼良善。

董卓的事情就不說了,只看荊州劉表,劉表或許不是李易親手殺的,但很可能是被李易給一步步逼到了絕路上。

陶謙自然就要考慮了,他請李易來徐州,這到底是驅虎吞狼,還是引狼入室?

曹操走後,李易賴在徐州不走怎麼辦?

陶謙就把心中這些疑問與左右之人講了,糜竺不用說,李易是他妹夫,肯定是說李易的好話,不過陶謙對糜竺的話只是聽了一半,他更多的還是在意旁人的意見。

其他人看法不一,說什麼的都有,陶謙一時也難下決斷。

最後,陶謙的兩名重要下屬,別駕趙昱和治中從事王朗皆表示應當請李易來徐州,至於說陶謙所擔心的事,二人皆以爲不足爲慮,因爲李易如今能立足荊州,全仰仗他忠義之名,李易此來徐州,雖是助戰,亦是求名,倘若之後李易對徐州有所圖謀,以李易的平民出身,必然不容於天下人。

陶謙聽了這番話便已經動搖,趙昱便又加了一把火,直言以現在徐州的情況,除了請李易相助,難道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麼?

終於,陶謙在兩人的勸說下,決定請李易入徐州,並將襄賁縣城讓與李易居住。

等陶謙回覆的消息送到李易手中,李易在地圖上看了看,如今陶謙是在東海郡的郯城,而襄賁則緊挨着郯城,就在郯城東邊不遠,曹操若要破郯城,必須先取襄賁。

對於這個位置,李易不太滿意,因爲他是想要下邳的,但下邳距離郯城遠了些,曹操暫時又沒往那邊去,李易實在是沒有理由索要,便只能答應駐紮襄賁,至於下邳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下邳並非是李易的首要目標。

於是,李易出兵支援徐州的計劃就這麼定了下來,但是,李易只是密切關注徐州動向,並沒有做出什麼具體動作,陶謙等了一段時間,不見李易派兵過來,有些不耐,連連催促,但李易就是蹲在襄陽不動,只說是兵馬還在整頓,需要再等等,再等等,陶謙急得嘴巴都冒泡了,但他又不敢和李易說重話,面對李易的這般說辭,只能是乾着急。

就在李易拖延時間的過程中,徐州原本僵持的戰局終於有了進展,曹操攻破陰平縣城,而且因爲攻城日久,曹操折損不少,便在城破後再一次對百姓舉起了屠刀,據說曹操大軍退去之後,陰平縣城方圓數十里不見人煙,情況極爲慘烈。

陰平的陷落讓陶謙大爲惶恐,幾乎是一天一封信的催促李易出兵,同時,他也再次向青州田楷求救。

原本田楷是應當按兵不動的,不過這時候,曹操的戰略方向卻發生了變化。

在河北,袁紹終於決定向公孫瓚動手了,但爲了確保後方安穩,袁紹讓曹操將進攻方向向徐州北方偏轉,最後能打下琅琊,然後給青州田楷施加壓力,讓其不能相助公孫瓚。

此時曹操與袁紹關係甚好,再加上東海郡的那些縣城各個死守,讓他攻城消耗很大,便欣然答應了袁紹的要求,留下夏侯淵主持東海郡的戰事,而曹操自己,則帶着剩下的兵馬北上,向着開陽方向殺去。

曹操的戰略改變,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陶謙身上的壓力,對援軍的需求不再是那麼的急切,不過青州田楷卻是緊張了起來。

田楷不知道駐紮在開陽的臧霸是不是跟陶謙一樣不中用,能否擋住曹操的兵鋒,田楷不敢賭,因爲曹操一旦打下開陽,佔據琅琊,那麼青州就要面臨曹操的兵鋒了,萬一袁紹再在後面做些手腳,青州就危險了。

於是,一直未動的田楷終於做出了迴應。

田楷自己領兵一萬屯於安丘,並讓劉備領兵兩千去東海馳援陶謙。

田楷還是比較小心的,安丘是在青州境內,如果臧霸不堪一擊,他立刻出兵,如果臧霸擋得住曹操,他的大軍就會做一個看客,並不會真的參與到徐州的爭鬥之中。

至於說劉備……

當日李易在盟軍大帳中一口氣將劉備從頭黑到腳,事後公孫瓚雖然念着昔日同窗的情分並沒有將劉備怎樣,卻是將李易的話牢牢記在了心裡。

回到幽州後,公孫瓚直接就見了趙雲,發現傢伙雖然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但確如李易所說,生猛得一塌糊塗,讓他都自愧不如。

公孫瓚又問趙雲關於劉備的事,趙雲承認,與劉備有着不少的往來,而且都是劉備主動靠過去的。

這就讓公孫瓚非常生氣了,於是公孫瓚便數次暗示劉備,讓劉備奉他爲主,或是讓關羽張飛二人爲他效力,助他與袁紹爭鬥,但全都被劉備給含糊過去了。

公孫瓚很心寒,與劉備的關係就疏遠了,甚至他心中還多了幾分厭惡,只是念着當初的同窗情誼,這纔沒有對劉備做什麼,不過公孫瓚卻不想再見劉備了,便將劉備打發到田楷那裡,讓他做了個平原縣令。

田楷也知道公孫瓚與劉備疏遠的緣故,所以劉備去了平原後,田楷便對劉備愛答不理的,甚至劉備前來拜會,他都閉門不見。

不過,在劉備擔任平原縣令半年後,袁紹下屬有兵馬過境劫掠,沿途城鎮多有損傷,可在經過平原時,卻是被劉備領兵打退了。

田楷聽說這件事後很是驚奇,命人一查,這才得知,原來劉備到平原後,對內法令嚴明,行事公允,對外驅趕盜匪,安定地方,再加上劉備面善,善待百姓,平日又毫無架子,於是士人擁護,百姓愛戴,就連周遭地方的流民也紛紛依附於他。

恰恰袁術在冀州興兵,劉備便以保境爲名,徵召壯丁,百姓們紛紛踊躍報名,如今劉備手下已然有了一隻五千來人的隊伍,雖然兵甲不齊,但也有了相當戰力。

平心而論,劉備在平原任上的表現非常出色,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考量,都要勝過天下九成九的官員,縱然劉備私自招募兵馬不合乎律法,但以如今的天下局勢,特別是河北這連連打仗的地方來講,地方官員招募兵丁保境安民是必須之事,許多縣城的官吏都在這麼做。

但與劉備不同的是,那些官員得不到太多的百姓的擁護,招募到的人手也非常稀少,平時打打盜匪還成,真的碰上正規軍,根本沒什麼用。

所以,劉備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奈何因爲李易給他扣的鍋,劉備的舉動在田楷看來,全都成了心懷不軌的證明,於是,田楷去信給公孫瓚,大意就是說劉備這人太厲害了,讓他當個小小縣令都能聚攏一大幫子人,這要是時間長了,哪還得了?

於是,公孫瓚瞭解過後,便再也不顧往年同窗情誼,叫人奪了劉備的兵,又撤了劉備的平原縣令,將他調往青州治所臨淄,去刺史府做個文官。

而劉備離開平原時,當地百姓極爲不捨,老老少少,拖家帶口,一直送了劉備數十里,這才作罷。

田楷聽說了此事,又告訴了公孫瓚,對於劉備如此得民心,公孫瓚心中忌憚更多,於是劉備剛到臨淄,便被公孫瓚再降爲校尉,雖然是掛着校尉的名,其實只有軍侯的權,具體差事是看守臨淄城的東大門。

公孫瓚這次的安排已經有些羞辱的味道在裡面了,甚至可能是想將劉備逼走,但劉備卻表現得逆來順受,沒有離開,也沒有抱怨,就在城門當着他的小官,兢兢業業,結果一如在平原做縣令的那樣,又是半年不到,一個城門吏愣是讓劉備幹出了成績。

此時世家勢大,夜晚城門關閉後,那些遊玩的世家子弟歸來,城門都得重新打開,但劉備卻鐵面無私,只認律法手令,自他管理城門後,那些晚歸的世家子弟便再也沒有走過東門。

城門官吏也有着緝盜之責,劉備守着一個城門,半年時間,愣是抓了三十多人,以至於臨淄城中盜匪之間有戲言稱,“寧闖刺史府,不過東大門”。

劉備對不法之人嚴苛,對百姓卻極爲友善,負責城門之後,便嚴令城門士卒不得借盤查之故勒索百姓財物,漸漸地,百姓出入城池,只要不是路太遠的,都會選擇劉備所負責的東門。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許多,總之,劉備算是應了那句話,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公孫瓚和田楷,都沒想到劉備這麼有本事,一個城門小官都讓他幹出了名聲,如果換個人,他們肯定會認爲這是個幹吏,能臣,對其重用,奈何有了李易的說法在前,他們反而越發認爲劉備有些危險。

甚至,公孫瓚都一度對劉備動了殺心。

好在,劉備的這種堅持,雖然在公孫瓚那邊不討好,但也不是沒有回報的。

李易當初雖然狠狠的黑了劉備一把,但同樣的,也幫劉備出名了。

這其中固然有人覺得李易說的很對,認爲劉備這麼能表現,顯然就是不甘寂寞,所圖甚大。

但也有人開始欣賞起劉備來,認爲李易是嫉賢妒能,或者是有別的私怨,這才故意抹黑劉備,轉而開始同情起劉備來。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孔融。

當劉備在城門表現太好,讓公孫瓚和田楷想再一次打壓他的時候,孔融找到了田楷,大概就是說劉備是個君子,是個好人,是個能臣,你們不應該這麼對他,應該重用如何如何。

因爲孔融很有名望,而且孔融說話很喜歡“以小見大”,說打壓劉備就會喪失人心什麼,讓田楷有些忌憚,便沒有再針對劉備,但也沒有提拔劉備,繼續留他看管城門。

只是隨着劉備看城門的時間越長,他名聲也就越響亮,同情他,認爲田楷做的不對的人也就越多。

如今公孫瓚和田楷都開始後悔,沒有早早殺了劉備,如今劉備已經是名士了,殺之容易,卻也要落人口實啊。

直到曹操率大軍北上,田楷便靈機一動,將劉備從城門口叫了回來,大方的給他兩千兵,像送瘟神一樣,將劉備送去了徐州!

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613章 修仙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577章 江表之虎臣第643章 罵戰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564章 贍養有功之人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75章 遷都之始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49章 藏刀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廢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363章 蒯良之謀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271章 典韋東遊記(上)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89章 兩個戲精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82章 傻子纔跟你單挑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壞(6000字大章)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737章 巡視第771章 投降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510章 分兵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628章 “窮酸將軍”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68章 伏壽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450章 甘寧感動壞了第706章 臧霸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653章 搏一搏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28章 戒驕戒躁第424章 話裡有坑第613章 修仙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684章 大將軍第732章 趙雲第491章 投降,詐降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590章 虞翻第25章 虎牢關下呂布重傷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89章 兩個戲精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194章 不勝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