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

郭嘉接過書信,大略掃過一遍,便讚歎道:“主公實在厲害,竟然早早就能料到曹操會有此一劫,屬下真的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說着,郭嘉還忍不住咂咂嘴,很是佩服,同時又有些遺憾,他很想就此事給李易宣傳一番,可惜卻要接過曹操的仇恨,實在不划算,只能作罷。

在短暫的歡喜過後,郭嘉便開始認真思考將來荊州北邊的形勢,於是很快,郭嘉就漸漸皺起了眉頭。

對於中原那塊地方,李易的態度非常明確,也非常簡單,核心只有一條,那就是讓曹操有事做,別讓他有閒工夫把手伸到荊州這邊,同時也不能讓曹操發展的太快,這是李易的核心思想。

至於其他人,其他事,在李易眼中,全部加起來也沒一個曹操重要。

可是,李易是穿越者,但郭嘉不是,郭嘉雖然也覺得曹操挺厲害的,但他並不像李易那麼過分,中原其他地方,同樣關注,所以對於將來,也不像李易那麼樂觀。

思考片刻,郭嘉覺得李易的想法有些盲目了,不過他沒有直接勸諫,而是問道:“主公以爲將來誰能爲豫州之主?”

“豫州?”

李易想了想,搖頭道:“這個不好說。”

前世李易對三國的瞭解,主要都是集中在曹孫劉三家身上,豫州那塊地方,存在感並不強,印象中劉備是當過豫州牧的,但實際上卻是差點意思,有點名不副實,而這個世界裡李易又早早的黑了劉備一把,劉備還想成爲州牧這樣的大佬,幾乎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對於今後豫州的歸宿,李易是真的無從猜測。

不過李易反應也很快,知道郭嘉不會無端提起豫州,便問道:“奉孝難道以爲將來豫州會對我方有所威脅?”

郭嘉拱了拱手,道:“朝廷任命何人掌管豫州,嘉無法推測,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絕非昔日董卓羽翼,亦非袁家子弟,而且……”

“主公大勝袁術,雖爲朝廷排憂解難,且功勳卓著,但除去當今天子,恐怕並不會有人真心感激主公,反而暗中眼紅之人比比皆是。”

李易點頭,他自然明白,這是他的出身決定的,畢竟他一個平頭百姓都能有如此成就,叫那些善於高談闊論的大佬們臉往哪擱?

郭嘉繼續道:“只是主公畢竟有功於社稷,且荊州人心依附,又掌握荊州軍權,再加上袁術未滅,所以,短時間內,朝廷幾乎不會直接在荊州事務對主公掣肘,那麼,不管是出於天下大局考慮,還是有人不甘心眼紅也罷,都會有很大可能在豫州方面做文章,而最後不管是何人入主豫州,與主公都絕難爲友,甚至稍有不慎,便只能爲敵,甚至刀兵相見也不是不能。”

“嗯,奉孝所言,有道理。”

李易雖然一直都將曹操視爲頭號勁敵,但郭嘉的話他也聽進去了,同時也開始思索應當如何提前安排一二,好爲將來做出一些準備,萬一有變,也不至於太過被動。

只是李易不是世家出聲,沒有人家的人脈底蘊,想了半天,雖然有些不差的點子,但以他如今的情況,根本不具備實施的條件。

郭嘉見李易不時的皺眉,明顯是他的話引起了重視,心中反而輕鬆了起來,笑道:“豫州並非急事,主公也不用憂慮,而且袁術都已經被主公給殺得大敗,主公之名震動天下,將來豫州之人縱然有意與主公爲敵,呵呵,先頭疼的也該是他,而非主公。”

李易眨了眨眼睛,心想是啊,自己現在風頭這麼足,慌個甚啊。

沒好氣的看了郭嘉一眼,李易笑罵道:“奉孝故意嚇我!”

郭嘉笑了笑,這時張遼打馬從前邊過來,對李易說道:“主公,襄陽到了。”

李易停止與郭嘉的說笑,往邊上看看,疑惑道:“我記得此處距離襄陽,還有數裡之遠吧?”

張遼卻是興沖沖的道:“是這樣的,城中官員以及百姓,得知主公大勝歸來,便自發出城數裡,只爲迎接主公凱旋!”

李易眼睛一亮,旋即深吸一口氣道:“左右,爲我更換甲冑,另外,文遠,安排人將那些俘虜押解到前面,跟在你我之後入城!”

“末將領命!”

張遼忙去了,李易匆匆換上戎裝,然後一行人浩浩蕩蕩的繼續前行,沒有多久,就聽前方傳來陣陣鑼鼓之聲,甚是喜慶,又走近一些,只見但凡目光所及之處,全是百姓,粗略估計,恐怕要有兩三萬人之多。

在李易的人馬出現之後,不知是誰大聲喊了一句“襄侯回來了”,然後百姓便紛紛對着李易下拜行禮,齊齊呼喊:“我等拜見襄侯!”

上萬人的場面,李易不是第一次見到了,按說以他如今的心性,應當比較淡定纔是,可李易就是感覺胸口中好像有什麼東西在膨脹,似乎隨時都要洶涌而出,帶着他衝上九霄雲端一般……

李易原本是被張遼郭嘉等人簇擁在正中的,但此時此景,他下意識的催動坐騎,直接越衆而出,向着前方百姓奔去,典韋與張遼見狀,先是一驚,然後趕忙追上,今日人多眼雜,而且襄陽城裡劉表還在,天知道這人羣裡是否有刺客隱藏。

李易這時是真的沒想那麼多,跑到百姓的近處,便躍下馬來,又快步上前,伸手將跪在前面的那一排百姓挨個扶了起來,口中說道:“快快請起,諸位都是長者,易承受不得。”

說罷,李易便對着前方的百姓們深深一揖,站在最前的一個老者,趕忙走上兩步,再拜道:“襄侯爲荊州驅逐強敵,我等作爲荊州百姓,理應跪拜襄侯。”

老者說罷,剛剛起身的人便再次向李易拜下,李易只能手拉着老者,環視一週,苦笑道:“易,受之有愧啊。”

這時,蒯良帶着一衆荊州官員從一旁走了過來,也對着李易一躬身,道:“今次袁術來犯,我等身爲荊州官員,卻連戰連敗,損城失地,不能阻擋其分毫,至使袁術大軍一路西進,先是攻佔江夏,然後威逼襄陽,如入無人之境,若非襄侯毅然出兵來救,荊州如今怕是已經不復存在,而我等荊州官員,亦無言再見荊州父老,只能一死謝罪。”

“所以,襄侯於我等有再造之恩,還請襄侯受我等一拜!”

說罷,蒯良帶着那些荊州官員,也向李易拜了下去。

李易見狀,無奈,只能暫時舍了那老者,又將蒯良扶了起來,感慨道:“先生如此,易受之有愧啊!”

李易嘆息一聲,看看蒯良與他身後那些官員,然後又看看周圍百姓,吸了吸鼻子,又用衣袖擦拭眼角,再一次道:“諸位如此盛情,易,心中真的有愧啊!”

衆人不知李易爲何流淚,全都定定得注視着他,想看看這位剛剛保全了荊州的李襄侯,到底有什麼事情慚愧。

李易很是感傷的說道:“初時,得知袁術侵佔荊州,我痛心疾首,奈何不得劉使君任命,亦不見朝廷旨意,是以不敢擅自出兵,直到數日前,朝廷得知荊州形勢已經刻不容緩,這才任命易爲徵南將軍,讓易出兵剿賊,易不敢懈怠,當即拔營啓程,然而,易雖然僥倖擊退袁術,可一路追擊過去,沿途見到戰火之地的百姓困苦,易心中便痛若刀絞,早知如此,易縱然是被天子降罪,也要將袁術拒於荊州之外,不使一個百姓被戰禍所害!”

說罷,李易又抹了一把眼淚,對着衆人深深一拜,雖然沒說什麼,但意思顯然是爲那些被戰事傷害的百姓們賠罪。

在場之人都沒有想到李易居然有如此情懷,明明有大功於荊州,戰後不但不焦躁,反而將之前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衆人感動非常,許多也溼了眼眶。

同時,百姓們也明白了李易爲何這麼晚纔出兵了,那是劉表與天子不讓,可不是人家李易不想,於是,百姓們對李易的感激越發深厚,至於對劉表與天子,卻是多少生出了幾分埋怨。

“襄侯仁愛,有襄侯在,是我等之福!”

“襄侯纔是真正的愛民之人啊!”

“聽聞襄侯之言,羞煞下官了”

……

聽着周圍人的各種言語,李易臉上還帶着歉疚,心裡卻是唏噓,真情流露也好,演戲作秀也罷,銜接的如此完美,究竟幾時是真,幾時是假,連他自己都分不清了。

蒯良與他身後的那些荊州官員,雖然不像百姓這麼容易被忽悠,但他們表現一點不比百姓差,全都做出了一副被感動了的模樣,紛紛不能自已,抹眼淚的也不在少數。

這時,打蒯良身後忽然走出一個人來,舉着雙手大聲道:“襄侯,韓某有一不情之請,還請襄侯答應!”

韓嵩聲音太大,頓時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李易轉頭看向他,眼眸深處藏着笑意,不過表面上卻是有些哀傷,很是認真的說道:“不知德高有何事相請,但凡於民有利,易絕不推辭。”

韓嵩眼睛一亮,擡起頭來,一臉驚喜道:“如此,襄侯便是答應了?”

李易無奈道:“你還什麼都沒說,易如何答應?”

韓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後臉色一正,朗聲道:“韓嵩此前與諸多同僚,以及城中長者商議,願聯名上奏天子,請襄侯爲荊州牧,還望襄侯切莫推辭!”

李易大驚,慌忙擺手道:“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韓嵩問道:“爲何不可?”

李易腦袋搖個不停,道:“李易原本只是南陽太守,因爲形勢所迫,不得已接受朝廷任命,忝居徵南將軍之職,心中已然萬分惶恐,又如何敢再窺視州牧高位?不可,萬萬不可!”

韓嵩卻道:“襄侯乃不世之才,任徵南將軍後,便大勝袁術,可見實至名歸,至於州牧之位,有何不可?劉使君不也是鎮南將軍麼?”

四下裡頓時就是一靜,特別是百姓們,這時候他們纔想起來,劉表的頭銜後面也有個將軍呢,只是與李易這位能打勝仗的徵南將軍以對比,劉表那個鎮南將軍……唉,讓人一言難盡!

李易臉色漲紅,旁人還以爲他是氣的,根本不知道李易這是憋笑憋的,他沒想到韓嵩這麼壞,直接就把劉表拿出來給他當墊腳石了。

李易深吸一口氣,再次搖搖頭道:“不可,劉使君自任荊州牧以來,推行教化,使荊州百姓安定,此乃傳頌之功,你卻叫我取而代之,莫非是要陷我於不忠不義呼?”

大概是早先的時候韓嵩與劉表不對付,是以韓嵩很不客氣的道:“劉使君雖能教化百姓,卻不能守土保民,因爲之前江夏失守,連戰連敗,於是心神失守,如今已經臥牀不能理事!”

之前蔡瑁把劉表給困住了,荊州上層人物都知道其中原委,但對於尋常百姓,自然是不能說實話,蔡瑁便給出藉口,說袁術派遣細作與城中亂軍聯繫,裡應外合,意圖顛覆襄陽,劉表受驚臥病,不能見人。

李易聞言大驚道:“劉使君重病,當真!”

“當真!”

李易又問:“那大公子呢,大公子仁厚,可爲劉使君分憂!”

韓嵩忽然面露氣憤之色,大聲怒道:“襄陽被圍之前,大公子與其他兩位公子全都不見了蹤影,不曉得到哪裡去了!”

此言一出,周遭頓時一陣譁然。

“大公子怎麼會不見了?”

“不用說,肯定是見勢不妙,逃難去了。”

“怎可如此,唉,世風日下,老夫好生心寒!”

……

李易沉默不語,這回倒不是他故意黑劉表,因爲韓嵩說的是實情,襄陽被圍之前,劉表把家人全都送到了荊南劉磐那裡,而劉磐卻沒有回軍支援襄陽,這顯然是在留後路。

韓嵩眨眨眼,嘆息一聲,然後看着李易,鏗鏘道:“如今劉使君不能理事,而袁術雖然敗退,但袁家四世三公,關係盤根錯節,天下不知多少人願爲其驅使,今次襄陽城下慘白,袁術必然不會甘心,將來定會再起大軍進犯荊州,以袁術狠辣,屆時若無襄侯抵擋,不管是襄陽城中官員,還是荊州百姓,恐怕都難有活路啊!”

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22章 再遇魏續第504章 請戰第230章 變賣家產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599章 段煨第119章 站樁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219章 使君啊!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12章 還請公明拭目以待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491章 投降,詐降第674章 前進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135章 伏壽的危機感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280章 天賜之物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732章 趙雲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540章 贈劍第325章 求死的醉漢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746章 分紅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482章 不接招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61章 節操要少,底線要牢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162章 快將襄侯攔下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424章 話裡有坑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740章 馬超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661章 青州變故第569章 鄭家堡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742章 柳暗花明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3章 公孫將軍怎麼看?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343章 安置第748章 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