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

“長沙太守……”

蔡瑁口中喃喃着,在他原本的預想中,李易得了荊州之後,他多半還是荊州軍師,或者是其他荊州高官,總之都是在襄陽,至於說外放做一地太守,卻是完全沒有這個打算。

因爲蔡家的根基在襄陽,蔡瑁只要在這裡,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可荊南那邊,向來不服朝廷管教,如今更是蠢蠢欲動,就算李易將來發兵震懾,或者是直接以武力將荊南地方“清掃”一遍,也很難完全消除隱患,所以,去荊南做太守絕對是個勞心勞力的苦差事,雖然不至於有生命危險,但絕對是不能享福了。

見蔡瑁猶豫,荀攸耐心爲其解釋道:“攸在荊州,觀襄侯久矣,心中欽佩非常,敢以性命斷言,此戰襄侯必勝,而且,襄侯在擊退袁術之後,下一步絕對不會是乘勝追擊,而是揮兵荊南,徹底掌控荊州!”

蔡瑁與蒯良都是輕輕點頭,同時也在心中暗道荀攸眼光厲害。

對於荊南的事情,李易暫時雖然還沒有做出明確定論,但那個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蔡瑁蒯良這些人自然知道,可荀攸就不一樣了,他完全靠猜,而且還猜對了,這就很厲害了。

“先生請繼續。”

蔡瑁欠身示意,最剛開始見面不用,現在他已經將自身姿態放得更很了,因爲荀攸的智謀眼光當得起他的敬重。

荀攸謙虛的笑了笑,沒有直接說,而是一指天上的月亮,道:“城外袁術,城內劉表,以及四方諸多聲名卓著之輩,便有如這當空皎月,可以讓天下人爲之矚目。”

“而荊南之人,就像是圍繞在皎月周遭的繁星,皎月雖然明亮,卻不能完全遮掩繁星光華。”

“然,李襄侯,卻是那初時的太陽,乍現就能光耀萬里,氣勢蓬勃,只要稍稍予以時日,就是烈日當空,到那時皎月也好,繁星也罷,再無一能與襄侯爭輝。”

荀攸感慨道:“襄侯之才幹,千古少見,而且襄侯之志在於天下,並非區區一個荊州,跟不要說一個荊南,是以,襄侯雖然能夠震懾宵小,卻不可能長留荊南,荊南之地必須要有心腹代襄侯坐鎮,襄侯才能放心攻略其他地方。”

荀攸忽然拱手道:“敢問兩位,襄侯麾下,如今何人能擔此重任,爲襄侯坐鎮後方?”

蔡瑁與蒯良想了想,然後齊齊搖頭。

如果是太平盛世,地方官員只要有朝廷任命,自然就能政令通達,讓宵小之輩臣服,保證地方安穩。

然而現在天下不寧,人心思變,除了相對安定的益州,其他地方想要做好一方官員,要麼手下有着無數精兵強將,能夠心存歹意之人畏懼,要麼就是德高望重,讓人發自內心臣服。

如果這兩者都做不到,卻要硬去坐上那個位置,於人於己都是禍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諸葛玄。

當初諸葛玄作爲豫章太守,袁術打來的時候,諸葛玄不是沒有安排兵馬抵抗,而且安排上也沒有明顯問題,但袁術所到之處,諸葛玄安排的兵馬聞風而降,就連城裡頭的人都叛變,反過來捉了諸葛玄全家邀功。

其中很大的緣故就是諸葛玄的名望不足,不能讓部下信服。

所以了,李易麾下有誰能擔此重任?

蔡邕,黃承彥可以,但這兩位是李易書院的活招牌,臺柱子,李易肯定捨不得動。

至於李易麾下其他人,雖然才幹都非常不錯,但名望方面就差太多了,根本不足以震懾一郡之地,除非李易給每個郡安排萬把大軍過去,可那樣一來,李易自己還過不過的?

“先生金玉之言,良受教了,等襄陽事了,良就會自薦爲零陵太守,爲襄侯穩定後方!”

蔡瑁還在思考,卻不想快良先行有了決斷,頓時驚訝道:“蒯兄又非領軍之人,完全可以留在襄陽,何必去哪偏遠之地遭罪?”

蔡瑁眼中滿是不可置信,荊州雖然繁華,但主要是環繞襄陽的那些區域,至於荊南,就比較一般了,特別是零陵那邊最是差勁,甚至不時還有蠻族跑出來搗亂,可謂是相當的麻煩。

見蒯良一副不以爲意的樣子,蔡瑁忍不住又補充道:“就算要去荊南,蒯兄也不必選擇零陵吧?”

蒯良笑着搖頭道:“德珪,你弄錯了啊。”

蔡瑁不解道:“哪裡錯了?”

蒯良說道:“我等今日之舉,對襄侯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真正的功勞,在於張遼,郭嘉那些人身上,這非是襄侯心中偏向,實在是我等無能爲力,無法承擔重任,是也不是?”

蔡瑁雖然有些不甘,但還是點頭承認了。

他不是沒跟袁術打過,奈何真的打不過,這有什麼辦法?

蒯良繼續道:“襄侯既然志向遠大,將來麾下或智謀,或勇武,種種才幹之人不知凡幾,襄侯縱然念及舊情,給你我在高臺上留下一席之地,然而將來看着滿場功勳之人彈冠相慶,你我卻只能藉着昔日香火之情諂媚其中,情何以堪?”

蔡瑁臉色漲紅,他雖然因爲一些事情,進取心少了許多,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想但鹹魚了,真要生了蒯良說的那種情況,蔡瑁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臉面出現在人前。

蔡瑁問道:“所以,蒯兄就要去那零陵?”

蒯良點頭道:“不錯,襄侯麾下,征戰之人有張遼徐晃,如今文聘也以襄侯爲主,可有我等施展餘地?”

蔡瑁連連搖頭,幾次受挫之後,他早已經沒了曾經的自信,就算李易給他開疆拓土的機會,蔡瑁也不敢接。

蒯良又道:“襄侯身邊謀劃之人,有賈詡郭嘉,以及蔡邕黃承彥這等大謀,你我比之如何?”

蔡瑁還是搖頭,雖然對於賈詡郭嘉的才幹在直觀上不好評價,可就從李易今次以賈詡鎮守宛城,以郭嘉爲軍師,而不是用蔡邕黃承彥,就可以看出這兩人的不同尋常了。

“所以……”

蒯良一攤手道:“德珪難道還不明白,你我之能,不在於帶兵打仗,更不在於謀劃千里之外,你我之長在於可以藉助荊州的地利人和,爲襄侯安定地方,讓襄侯在征伐之時,可以源源不斷的或許糧草兵員,使襄侯無需顧念後方安危,若如此,他日襄侯成就大事,你我之功,縱然比不得昔日酇侯,也相去不遠!”

荀攸深深的看了蒯良一眼,然後接話道:“正是如此,之前軍師危機,主動放棄兵權,雖然可解,但太過明顯,也損襄侯名聲,襄侯必然不喜,相反,若是軍師選擇長沙,將來掌握只是長沙守備兵馬,襄侯自然無需擔憂襄陽城中重演今夜之事,而且軍師此舉,襄侯必然以爲軍師是一心爲公,襄侯必然感動,有此基礎,只要軍師能保證長沙安定,襄侯豈會少了軍師的功勞?

話都說到了這份上,蔡瑁再下不了決斷,那就太廢物了,而且,蔡瑁其實本就沒什麼亂七八糟的心思,他只是單純捨不得離開襄陽罷了。

“好,多謝兩位指點,蔡某已經明悟,只等見到襄侯,蔡某便會向襄侯請命!”

蔡瑁說的擲地有聲,渾然沒有注意到另外兩人眼中的那些許笑意。

“唉。”

忽然,蔡瑁嘆了一聲,走上前拉着荀攸的手道:“先生如此爲我謀劃,瑁感激不盡,只是不知能爲先生做些什麼,先生若是有事儘管開口,蔡某絕無二話。”

荀攸眼睛一亮,道:“攸正好有事相求于軍師!”

蔡瑁笑容頓時一滯,雖然剛纔他那句話是誠心誠意,可荀攸這怎麼也應該謙讓一下,客套一下,然後再提出要求啊,怎麼會如此猴急?

好在,蔡瑁也是官場老油條了,馬上就恢復正常表情,問道:“不知先生有什麼地方需要蔡某效勞?”

荀攸忙道:“不敢,攸只是仰慕襄侯久矣,一直期望能與襄侯一見,只是攸門路匱乏,不得賢能引薦,所以,希望軍師可以給予幫助。”

原本蔡瑁將荀攸面色急切,還以爲是什麼大事,沒想到只是將他引薦李易,當即拍着胸口保證道:“你儘管放心,這樣,不如你就先住我府上,等到我見襄侯之時,便帶上你一起如何?”

荀攸做大喜狀,拱手拜道:“多謝軍師!”

蔡瑁連連擺手,道:“應當的,應當的。”

蔡瑁答應的這麼痛快,固然有回報荀攸的意思,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如今李易明顯已經不是池中之物,前途不可限量,他如果離開襄陽,雖然有蔡玉作爲紐帶維繫兩家關係,但以自家妹妹那性格,蔡瑁真不敢寄託太大希望,所以,他就想要在李易身邊經營幾個交厚之人,而荀攸明顯是個智謀之士,蔡瑁覺得他很可能會被重用,如此,萬一將來有什麼事情,荀攸很可能會幫助他說話,不至於讓他被動。

事情說定,三人又寒暄了幾句,蔡和來報,說是爬梯已經準備妥當,隨時都能衝入府中,蔡瑁正要下令,但他想到了之前荀攸的話,心思轉了轉,對荀攸問道:“先生以爲今日之事,當是全力以赴,還是說力有未逮?”

話音剛落,荀攸就明白了蔡瑁的意思,心中暗笑,口中卻道:“軍師不是已有決斷了麼?”

蔡瑁哈哈一笑,道:“如此,瑁就暫且失陪了,兩位勿怪。”

蔡瑁說罷,就匆匆而去,雖然剛纔他說的不是很明白,但荀攸與蒯良卻是秒懂。

李易在書信中的傳令是讓蔡瑁控制住劉表,而且李易怕蔡瑁做不好,還讓蒯良秘密回到襄陽,協助蔡瑁,如今蔡瑁表現卻顯然很不錯,馬上就能將劉表活捉。

但荀攸的話對蔡瑁產生了影響,讓蔡瑁發覺抓一個劉表簡單,但消除此事的影響卻是非常麻煩,於是,蔡瑁就想着留一手,不真的抓住劉表,只是消耗掉府中守衛力量,讓劉表成爲甕中之鱉,這樣既完成李易的任務,同時也表露出他“手軟”的一面。

隨着蔡瑁漸漸走遠,蒯良忽然盯着對荀攸的眼睛,意味深長的說道:“公達,好算計啊,竟然將德珪玩弄於股掌之中。”

荀攸早先就發覺蒯良看他的目光有些不對,猜到他是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道:“太守言過了,攸的確有些私心,但此舉確實是對軍師有益,對襄侯有益,不是麼。”

蒯良盯着荀攸看了片刻,嘆道道:“確實如此,否則我也不會說起零陵爲你幫襯了,唉,德珪此人有軍略,有智謀,但都非上乘,再加上不夠豁達,留在襄侯身邊,必然不能重用,如此時日長久,再被同僚排擠,難保不會生出變故,以襄侯智謀雖然無礙,但蔡家危矣,如今讓其轉去長沙,確實是兩全之策。”

說道這裡,蒯良畫風一轉,道:“襄陽世家勢大,蔡家又是其中翹楚,襄侯自然能看到其中弊端,想來也曾苦苦思索安排之策,而公達今日於談笑之間爲襄侯解決難題,如此智謀,必定賞識,公達,前途無量啊。”

“豈敢豈敢……”

荀攸謙虛的笑了笑,實際上,他心裡早已樂開了花。

因爲,荀攸可是早在長安的時候,就開始注意李易了。

在李易之前,荀攸其實也想過要刺殺董卓的,只是荀攸比較不幸,沒等行動被下了大獄,直到董卓被李易幹掉,這才放了出來。

荀攸脫出牢籠,第一件事就是問董卓是怎麼死的,等了解了其中經過後,簡直將李易驚爲天人,當即就想拜會,與李易結識,奈何李易溜的太快,根本沒給他機會。

當時荀攸雖然好生遺憾,但也對李易的果斷抽身欽佩不已,更加仰慕李易。

後來朝廷任命荀攸爲蜀郡太守,荀攸就一路走在李易後面,也聽了一路李易的宣傳口號,當時荀攸就感覺李易志在不小,此去雖是南陽,其實恐怕是整個荊州。

這時的荀攸,就已經生出了些許投效之心,但還不是太過強烈,到襄陽後,因爲前往益州道路堵塞,荀攸就順勢留了下來,天天不幹別的,就是盯着李易這個人琢磨,一琢磨就是幾個月。

直到李易迴歸南陽,而且傳出張方刺殺不成,反而成就李易的齊桓美談後,荀攸終於打定主意,既然天生如此明主,他荀攸若不能輔佐成就一番大事,必當後悔終生。

但作爲一個聰明人,荀攸雖然認定了李易,卻沒有貿然上門,因爲他想要一個比較高的起點,而不是從小吏一步步往上走,於是,荀攸就開始默默等待機會。

上次得知毛玠要被送去“祭旗”,荀攸便找上門爲毛玠解惑,將李易好一番吹捧,讓毛玠安心上路,毛玠只當荀攸是因爲荀彧的緣故纔對他表露善意,根本不知道荀攸是想借他勾起李易的好奇心罷,爲之後的事情做鋪墊。

然後就是今日察覺城內有異動,荀攸推斷出了蔡瑁的動作,便藉口爲蔡瑁解除隱患,直接送了李易一份大禮,同也得到了他的進身之階!

第307章 糜家第64章 談婚論嫁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112章 新軍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8章 胸有大志,亂世人心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201章 別怕,是我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697章 岳父大人高義第219章 使君啊!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317章 諸葛瑾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355章 荊州陰雲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72章 督軍有難事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112章 新軍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662章 曹操,兗州,棄子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448章 荊南人事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8章 胸有大志,亂世人心第494章 英雄末路(下)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176章 寶馬贈英雄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307章 糜家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563章 傷員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75章 遷都之始第279章 諸葛亮第369章 袁術使者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719章 呂蒙第2章 我爲殺賊而來第606章 翼德,保重第85章 此乃老夫義女第482章 不接招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682章 禁酒令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66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590章 虞翻第466章 請陶使君救命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369章 袁術使者第774章 破門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290章 李易要辭官第755章 戰!第536章 富春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