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

按照李易的想法,他是想把糜家的事和諸葛家的一起辦了。

原因很簡單,作爲南陽郡的頭號人物,太守府但凡弄出點動靜,那些世家大戶,或者是與太守府有些往來的人,還有李易的下屬,於情於理都要“表示”一下的。

這其中有人是自願的,想要與李易套近乎,有個送禮的名目自然不會錯過。

可這些人做的有點過分,別說那些這等事了,即便是李易放出那幾本蒙學教材的時候,居然都有人送了個大箱子,裹着紅綢,沉甸甸的,上面寫着襄侯如何如何,當爲襄侯賀……等等之類的言語,一路招搖過市,然後旁人見了,心想這不成啊,大家都是世家,旁人送了自己不送,這不是要被太守大人記到小本本上面去麼?

於是乎,一個個有樣學樣,李易愣是莫名其妙的收了一波禮。

甚至,就連李易的那些下屬也跟着照作了,哪怕最清楚李易性情的郭嘉賈詡都不例外,因爲李易雖然還是太守,可身上威嚴卻是越來越重,他麾下的人敬他,同時也畏懼他,沒人願意因爲一點小事讓李易對自己“格外關注”。

這類事情還有不少,前段時間弄出紙張,也有人送禮。

最初李易對這種情況是很高興的,有點沾沾自喜,認爲這是衆人敬重自己的名聲。

但他畢竟是個比較冷靜的人,馬上就發現了其中的不妥。

送禮這事情有人情願,自然也有人不願,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看李易順眼。

真是和李易不對眼的也就算了,反正沒好感,那種人身上的樣貌能薅一把算一把,完全不用客氣。

重要的是那些中立派,如果因爲經常需要給李易送禮,進而對李易產生惡感,甚至認爲李易是故意藉口向他們索賄,這可是壞名聲的,對李易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

參考後世,如果訂婚、結婚、懷孕、滿月、百天、週歲,次次擺酒,次次叫上單位同事,絕對要敗人品的。

不過考慮到這種事不好直接說不收禮,畢竟傷人面子,所以,李易就只能儘量將某些事情擠一擠,比方納妾,李易就決定諸葛姐妹與糜家之女一同進門,一起辦了。

李易將這個想法與諸葛玄說了,也解釋了背後原委,諸葛玄完全贊同,還連連稱讚李易賢明,表示一切全聽李易安排。

可是,等事情決定下來之後,隨着糜家的送親人馬越來越靠近宛城,李易卻是不得不再次找到諸葛玄,告訴他,諸葛家兩姐妹的事情過段時間在辦。

沒辦法,糜家的動靜太大了,陪嫁禮單上的東西就不說了,單單是陪嫁的僕役就有五千多人,據瞧見過的人來說,那陣仗當真是浩浩蕩蕩,都快趕上行軍打仗了。

李易知道,糜竺肯定是對他與糜芳說過的那些事情心動了,這才動了大手筆,開始真正向他投資。

這個情況自然是值得李易欣喜的,只是對諸葛玄還有諸葛姐妹就有點不太友好了。

諸葛玄逃離豫章後,身上半毛錢沒有,生活上先是被劉表接濟,後又在李易這邊拿薪水,一個人的時候也就算了,等後來一家子人團員,生活上雖然不窮,但絕對算不上寬裕。

李易見狀,自然要幫襯一二,可他如果只是給吃食,或者送諸葛家小輩一些衣物用品也就算了,諸葛玄會謝過收下,但李易要是直接送錢,或者送一些貴重物品,諸葛玄就說啥都不要了。

諸葛玄的理由是,李易對他們諸葛一家有大恩惠,可諸葛家於李易卻無半點功勞,心中已經愧疚萬分,若是在無故接受李易錢財,這豈不是枉爲人了?

甚至李易如果強行要給,諸葛玄還說要辭官,無奈,李易只能作罷,只是平日多讓諸葛亮往家中帶上一些肉食或者其他。

說到諸葛亮,不得不提一下,當初見到諸葛亮後,蔡邕,黃承彥這些人都很喜歡諸葛亮,都有意收他爲弟子,不過在李易的暗箱操作下,最終讓諸葛亮認了賈詡做明面上的老師,實際上卻是賈詡和郭嘉一起教的,諸葛亮時常跟隨兩人身邊。

當然,因爲諸葛亮年紀太小,李易雖然看好他,卻是不會讓他參與政務的。

諸葛玄雖然不喜郭嘉輕浮,但也不否認其才學,對李易的安排並沒有反對,而且他還很感激李易,因爲李易讓他的兩個心腹謀士教導諸葛亮,這是何等重視?

當李易隱晦的向諸葛玄表示,糜家送嫁的動靜太大,如果兩邊的事情同時辦,旁人能看到的,恐怕只有糜家,諸葛家這邊怕是連點水花都濺不起來,臉面上實在過不去,與其如此,還不如等等再說。

諸葛玄雖然心裡有點泛酸,覺得自己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嫁妝,虧待了兩個侄女,但他對李易的好感度太高了,還是堅持說一起辦了就好,不需要讓李易太麻煩一次。

對於諸葛玄的態度,李易真是越看他越順眼,根本不忍心他爲難,強行將諸葛家姐妹進門的時間押後了,諸葛玄還要勸,李易只說不想讓他自己家的女子太過委屈。

李易都這麼說了,諸葛玄只能答應,且在此感動非常。

轉眼間,再有一天糜家的隊伍就要到宛城了,這天入夜後,李易一個人坐在書房中,斜靠着一張軟塌,拿着糜家的禮單正在琢磨。

糜家的出手很大方,雖然不像是資助劉表那樣,一口氣全家都貼了上去,但李易看到其中內容也很滿足了,畢竟他暫時並不是立足在徐州,秘籍就算想倒貼都不方面。

而且此行來的人可是糜竺,糜家真正的說的算的人,李易看禮單上東西多少的同時,更是在揣測糜竺的態度,以此確定來日應該如何與糜竺溝通。

正想着事情,一個婢女進來,輕聲道:“老爺,有客人拜訪,正在後門等待老爺召見。”

李易放下禮單,揉了揉眉心,又看了眼侍女,心中好生奇怪,這天都黑了,還拜個什麼訪啊,而且還走的後門,難道是送禮的,還是說想和自己進行什麼不可見人的交易?

心中一邊胡思亂想,李易坐了起來問道:“來人是誰?”

侍女搖頭道:“婢子不知,不過聽門前侍衛傳話,看那人衣袍乃是個富貴之人,面貌也不兇惡,只是不肯告知姓名,只是送上名帖,還說只能讓老爺親啓。”

說着,侍女將一塊名帖放到了李易面前的几案上。

李易心裡越發好奇了,看了眼名帖,想了想沒直接打開,而是從旁邊拿過一根挑燈芯的簪子,戳了幾戳,慢慢的將合攏名帖撥開,確認裡面沒藏着什麼東西之後,這纔將腦袋湊近了看去,同時還不忘對侍女叮囑道:“以後若有類似情況,可先行交由趙大或者典韋查看。”

李易雖然感覺自己的小心有點過,可他眼看就要起飛,馬上就是坐鎮一方的大員了,惜命也是理所應當,不然在這時候一個大意被人給陰死,恐怕他老李家的祖墳都得炸了。

“是,婢子記下了。”

侍女剛剛應下,就聽李易忽的輕呼一聲,將她嚇了一跳,還以爲這名帖有什麼古怪,趕緊看向李易,卻見李易眉頭緊鎖,手中握着名帖,已經開始在來回踱步。

似乎是察覺倒了侍女的目光,李易深吸口氣,片刻後對她擺手道:“你這就去後門處,親自將那人領到此處,中途莫要與其他人交談,也莫要與他人接觸,可記住了?”

“是。”

侍女應聲,當即小步出去,李易自己則繼續在房中踱步,少卿,李易再次拿起那名帖,只見名帖中最醒目的幾個字赫然是‘南郡太守蒯良’。

“這……”

李易低語一聲,他怎麼都沒想過,蒯良會親自跑來南陽跟他見面,這實在是叫人太意外了。

而且,根據方纔侍女所說,蒯良明顯是躲着旁人悄悄來的。

這就耐人尋味了,之前示好也就算了,這回蒯良難不成是忍不住了,直接上門投拜?感覺上不太可能啊。

奈何事情來的太突然,李易根本沒有空暇找人商議,不過轉念一想,李易就鎮定了,這可是自己主場啊,有什麼好擔心的,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在這裡把蒯良給做了,蒯家也得吃個啞巴虧。

於是,李易漸漸的鎮定下來,緩步走到門前,平心寧神,靜靜的等待着,不多時,就看到方纔那侍女帶着一個人影往這邊走了過來。

距離李易大約還有丈許的時候,那人停住,侍女向李易做了個萬福,便在李易的示意下退去,直到侍女走遠,來人方纔摘下頭上的兜帽,露出了一張與蒯越有五六分相似的面孔。

蒯越是那種乍一看儒雅睿智,細看卻又帶着一兩分陰鷙的人,可以讓人敬佩,卻很難生出親近,而李易面前的這人,雖然與蒯越面容相似,可神態上卻是大有不同,睿智中更顯胸懷,倒是與劉表更想象一些。

李易打量蒯良,蒯良也在看着李易,說起來,雖然兩人互相聞名已久,也有過一些往來,可要說見面還是頭一次。

蒯良一直都認爲李易是個極爲厲害的人物,又因爲察覺到李易可能染指荊州,蒯良更是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資源,收集了所有與李易有關的消息,甚至連李易賣松花蛋的老黃曆都找了出來。

首先蒯良就發現李易的來歷成迷,好像憑空出現的一般,但他並沒有在這方面深究,只當是自己沒查道,繼續認認真真的將李易做過的所有事情捋了一遍,卻是直接將他自己給嚇到了。

自從李易捅了那個叫劉備的人開始,一切所做之事單個拎出來看,不管是忠義,或者奸佞,目的都頗爲單純,可將那些事情串聯到一起,卻是清晰的表明,李易的目的一早就是董卓,就是荊州,從來都沒有變過。

更可怕的是,李易還成功了。

試想,一個尋常的老百姓某天說要將當朝的頭號權貴掀下馬,世人肯定會以爲他是失心瘋了,因爲任誰來看,那是不可能之事。

李易愣是做到了,將不可能便爲可能,且整個過程輕鬆寫意,最後名利雙收,其中手段簡直讓人無法想象。

當時,蒯良就斷定,李易的心性算計,莫說當世少有,恐怕整個大漢朝都不見得能有人能與他相比,至於自己,與之相差更是不能以道里計。

於是蒯良就打定主意,李易絕非池中之物,將來成就難以想象,蒯家必須與其交好,縱然不能交好,也千萬不可爲敵,結果剛做出這個判斷,就聽說他兄弟叫人刺殺李易,事敗不說,還被人家抓了活口。

當時蒯良好險就吐血了,他還指望讓糜家跟着李易順路一起發達呢,結果這倒好……

蒯良很怕,真的,他怕了,看了李易的過往,他覺得跟李易做對頭,蒯家恐怕遲早要完。

於是,蒯良就開始不斷示好,各種倒貼,他覺得自己這麼做,李易肯定會表示一下,再不濟也會來個人問問他,結果李易那邊一直沒動靜,蒯良讚歎李易心情沉穩,自己卻是越來越不淡定,也忍不住胡思亂想,難道李易是因爲蒯越的事,非要與蒯家不死不休了?

於是,蒯良就很想要找機會與李易見上一面,但礙於自己還是劉表下屬,他不想直接背主,所以一直糾結,直到前些天,出了一些事情,終於,蒯良決定親自來見李易。

而這一見面,蒯良第一感覺是好年輕,第二感覺卻是不安。

可能是蒯良自己對李易的猜測,也可能是因爲李易剛纔有過一瞬間可以將蒯良留下的念頭,蒯良總覺得李易雖然臉上帶着笑意,可眼中卻好像透着殺氣,讓他背後生寒。

兩人相視片刻,蒯良先承受不住,躬身道:“良,見過襄侯。”

當即,李易也動了,哈哈一聲,上前扶住蒯良的手臂笑道:“易到荊州已有數月,久聞先生之名,心中甚是傾慕,只是一直未有機會相見,不想先生會在今夜突然到訪,當真叫易好生歡喜。”

頓了頓,就在蒯良臉上要露出笑容的時候。李易又意味深長的補充道:“也好生意外。”

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78章 天下?野心?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199章 劉表裡外不是人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749章 矛盾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624章 謀定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22章 再遇魏續第392章 國有疾,何以醫?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99章 三拜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247章 襄陽來訊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獄了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402章 鴻門宴與投名狀第464章 你太讓我失望了第736章 稱帝?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擊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430章 黃忠的眼淚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583章 泥潭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697章 岳父大人高義第403章 荀攸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91章 暗度陳倉第123章 徐晃有大將之風第302章 給袁耀挖坑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363章 蒯良之謀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6章 誰敢與我一戰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206章 槍王童淵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496章 實話實說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343章 安置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660章 豫州規劃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138章 董卓,死!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27章 見袁隗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179章 醫聖不是萬能的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220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662章 曹操,兗州,棄子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第724章 爲了青州百姓第633章 求收留第294章 袁術欲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