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董卓盯着李易,雙目微閉,沉默不語,直到過了約莫半柱香的時間,這才緩緩道:“有什麼話你就說吧,若是妖言惑衆,老夫定斬不赦!”

董卓的話很冷,如同刀子一般讓整個殿內的溫度似乎都低了許多。

“謝太師!”

李易深吸了一口氣,這一會的功夫,對他來說卻是萬分煎熬,整個人的心臟似乎都被旁人攥住了一般,簡直喘不過氣來。

整理了一下語言,平穩氣息,李易向李儒,還有他旁邊的幾位將軍一拱手道:“敢問諸位,倘若遷都,諸位麾下兵馬,是否能做到對洛陽百姓秋毫無犯?”

幾個將領互相看看都沒說話,秋毫無犯對西涼兵來說簡直就是開玩笑,可這話他們不能明着說,哪怕董卓自己心裡也非常清楚。

李儒看了李易一眼,他倒是沒有因爲李易對董卓的冒犯而有所輕視,相反,他看出李易所圖不小。

是想做從龍之臣麼?

李儒一時也不能肯定,但這並不妨礙他思維。

“秋毫無犯不好說,多少怕是會有一些摩擦。”

李儒輕描淡寫的就把問題淡化了。

李易微微點頭,又向董卓道:“黃巾之禍至今已有數年之久,雖然賊首盡數伏誅,然天下仍有數十萬黃巾餘孽四處作亂,朝廷連年徵絞卻始終不能除根,在李某看來,非刀槍不利,亦非士卒不精,而在於……”

李易單手向上指了指,道:“有人不得民心!”

董卓眉頭一跳,他當然知道李易說的是誰,心想這人當真是大膽,哼道:“這與老夫何干?”

“敢問太師,如今這天下的百姓,有幾人心向太師?”

沒等董卓回答,李易又快速道:“當今天下,無論是兵馬精銳,還是糧草豐厚,無人能比肩太師,太師手下文臣猛將也皆爲當世一流人物,然而太師明明根基深厚,卻是無法更近一步,太師可想過,這是爲何?”

董卓沉吟不語,這個問題他確實想過,佔了洛陽,反掌之間把皇帝都給換了,藉着新皇帝的口自封了一個太師,表面上看來確實是榮光無比。

可董卓冥冥中卻有感覺,他覺得這個程度已經是自己的極限了。

這讓他十分不甘心,他有野心,廢漢自立的念頭在他的心中轉過無數次,可每每想到,卻是心驚膽顫,根本不敢做這個決斷。

董卓明白,他距離那個位置還差了點什麼,可究竟怎麼彌補他卻是毫無頭緒。

如今,這個李易似乎有解決之法?

董卓真心有些期待了。

不光董卓,他麾下那些人的情緒同樣有些起伏,他們現在跟着董卓禍禍洛陽,雖然表面上痛快,可衆人心裡都清楚,日後的史書上多半會給他們一個亂臣賊子的名頭,可如果董卓能夠榮登大寶,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將是從龍之臣,史書對他們的評價也只能是褒獎之言。

衆人不由紛紛看向了李易,如果之前只是單單的一種考量的話,他們此刻也希望李易能講出一些讓他們眼前一亮的東西。

感受到衆人的目光還有殿內氣氛的漸漸變化,李易暗暗鬆了一口氣,別的不說,最起碼這樣子自己是不會被董卓弄死了。

“民心!”

李易擲地有聲道:“太師缺的正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太師如今正是萬事俱備,只欠民心!”

“昔年始皇帝威震宇內,一掃六國,兵鋒之勝,天下無人能當,然而秦法嚴苛,百姓苦不堪言,不得民心,強如大秦也只是二世而亡。”

“後來楚霸王掃滅強秦,一身勇武空前絕後,然其殘忍有餘,仁善不足,民心不附,終於兵敗垓下,天下爲高祖所得。”

“數年前又有上位者不辨忠奸,昏庸無德,用小人遠賢臣,至使天下臣民怨言四起,這纔有了那黃巾之亂。”

“如今放眼天下諸侯,只有太師有能力平定宇內,還天下子民一個朗朗乾坤,太師欲成就大事,這洛陽的百萬百姓便是太師的根基,也是太師的第一股民心,而遷都一事,固然動搖漢室氣運,但其中過程若是稍有不慎,也必然損傷太師根基,根基若壞,日後再想更進一步,難,難,難!”

“當然,若是太師無意那一步,這些話便是李某多嘴,李某任憑太師責罰。”

李易說完,緩緩退後幾步,看似等待董卓發落,其實他心中已經預感到這次見面算是成了。

“哈哈哈……”

董卓坐在上首,先是沉默一陣,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李儒見狀,心領神會,滿臉笑容的上前一步道:“恭喜太師今日得一棟樑良才!”

董卓微笑着站起身,大步走到李易身邊,一把拉住李易的手腕說道:“太白的話與我甚是投緣,日後便在留在老夫身邊做事如何?”

李易心中一喜,連忙道:“多謝太師恩典,李某敢不效死力!”

董卓沉吟了片刻,轉頭道:“文優,你看老夫身邊有何官職空缺啊?”

李儒顯然心中早有準備,答道:“呂將軍如今在家養傷,太師身邊近衛正好無人統領……”

李易聽到此,忽然開口道:“太師,萬萬不可!李某雖然自問有幾分軍陣謀略,便是隨軍參謀也無不可,可李某從未領過兵馬,更何況還是事關太師安危,李某貽笑大方事小,若是有疏漏,誤了太師安危萬死難辭其咎!”

董卓忍不住笑了一下,和李儒眼神交流一番,他們可不會真的會把身邊的近衛人馬交給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來率領,方纔李儒的話不過是試試李易態度罷了,如今看來,結果還是很滿意的。

董卓道:“既然如此,太白不如與伯平同爲都尉,暫且留在老夫身邊出謀劃策如何?”

“多謝太師!”

李易連忙謝過,這個結果對他來說是最滿意的,他很有自知之明,作爲一個突然冒頭的新人,絕對不要傻乎乎的去貪什麼軍權,只要能夠爭取董卓幾分信任,比什麼都重要。

與此同時,李易也好奇了一下都尉這個官到底有多大,奈何他一頭霧水,對此完全不瞭解,不過想到如今洛陽都在董卓的掌控下,他這個“親信”的待遇絕對是不會差的,換做後世,這最起碼也算是個廳長了吧?

李易甩甩頭,丟掉雜七雜八的想法,又對董卓道:“難得太師厚愛,屬下認爲如何應對那些亂黨尚在其次,是否遷都也可再議,如今有一件事卻是迫在眉睫。”

第60章 封官許願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633章 求收留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661章 青州變故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28章 戒驕戒躁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561章 袁家大小姐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706章 臧霸第685章 李進第737章 巡視第220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28章 戒驕戒躁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75章 遷都之始第310章 請留步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482章 不接招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60章 封官許願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31章 高順升官第650章 地道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326章 幾個熊孩子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366章 我有一寶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662章 曹操,兗州,棄子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83章 大罵張繡第514章 摧牆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566章 鄭寶第590章 虞翻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358章 袁術欲收呂布第590章 虞翻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608章 親情第286章 自家人第36章 性格決定格局第16章 芳蹤飄渺無覓處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31章 高順升官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362章 火侯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79章 胡車兒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