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提議遷都

其實,李易的問題衆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但只是存在他們個人的腦子裡,這年頭還沒有歸類統計一說,所以李易的問題讓他們一時間很難適應。

看了看衆人的表情,李易道:“兵聖有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如今李某正可謂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如何敢妄言?”

李儒咂咂嘴,雖然沒能從李易這裡問出什麼來,但人家確實講的很有道理,一時間他想不到怎麼說了。

就在這時,董卓忽然開口道:“有道理,但你可明白,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誰人又能保證自己對對手知之甚詳?難道因爲不清楚敵我情況,就要坐以待斃麼?”

董卓這話有點霸道,對李易來說並不公平,可誰讓人家是太師呢?

更何況,董卓的問題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多謝太師教誨!”

李易點頭道“既然太師有此一問,李某這裡有兩策,只是李某心中實在難下決斷。”

李儒道:“哦,那你不妨都講出來,讓大家商議商議。”

“其一,堅守洛陽,只要洛陽城內不生變故,諸侯固然勢大,卻是勞師遠征,看似節節勝利,實則強弩之末,只要有太師坐鎮洛陽,以逸待勞,挫掉對方最後一口銳氣,對方必然軍心自亂,其後只需假以時日,必然不戰自潰。”

“還有呢。”

董卓聞言有些失望,這條計策中規中矩,沒什麼毛病,但也無法讓他眼前一亮。

李易遲疑了一下,直到董卓隱隱有些不耐,這才緩緩道:“遷都長安。”

遷都長安!

聽到這四字,殿內頓時鴉雀無聲,衆人沒想到李易居然如此大膽。

要知道,在古人眼中,遷都可是會影響國家氣運,動搖國家根基的。

不過,這也說明李易絕非心向漢室的人,不然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計策。

李儒驚詫的看了李易一眼,他昨日就開始思索對策,遷都的念頭已然存在心中,只是還沒來得及向董卓進言罷了,沒想到李易卻是和他不謀而合。

李儒看了一眼董卓,董卓的表情明顯有些詫異,但李儒一時看不出他對這個提議是什麼態度。

見衆人沉默,李儒清了清嗓子,說道:“這第一策嘛,想來諸位都明白,有太師坐鎮洛陽,洛陽自然是固若金湯,只是這第二策遷都……太白不妨細說一番?”

其實,提出遷都,李易內心也是很掙扎的,不過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說,李儒也會慫恿董卓這麼做,而如今的董卓已經不復剛入洛陽時的意氣風發,想憑三寸之舌就讓他留在洛陽直面十八路諸侯,實在是不現實,李易完全不認爲自己能做到。

而且,李易覺得自己提出遷都,那自己在其中的參與程度和可操作性必然也多一些,或許過程上不會像歷史上那般生靈塗炭。

更何況,李易想在董卓身邊站穩腳跟,不露出一些鋒芒,如何能被董卓看重?只憑左手的一把力氣麼?

“十八路諸侯並不心齊,李某之前就聽說,那孫堅兵敗,其實是因爲袁家兄弟擔心他功勞太大,故意斷了他的糧草,而昨日,高將軍所遇到的追兵,也只有曹操一路人馬,根據高將軍口述的戰況不難看出,當時若是諸侯方面再有兩路人馬齊頭並進,高將軍莫說是救人,怕是他自己也難全身而退,可諸侯偏偏沒有這麼做!這是爲何?因爲十八路諸侯的心已經散了,真心與太師爲敵者怕是不過一手之數,更多人卻是恨不得早日收兵歸去,回到自家轄地上飲酒作樂,怎奈何當初十八路歃血祭天,當着天下人信誓旦旦,可謂是聲勢浩大,如今諸侯們爲了自家臉面,誰也不能開口退去,是以,只要太師讓一座洛陽給他們,讓諸侯們得了面子,自然不戰自退。”

一員將領出聲問道:“你可曾想過,這洛陽城高水深,易守難攻,一旦落到他人手中,我們再想拿回來就難了,到那時豈不是讓人鎖住了我西涼的咽喉?”

這次沒等李易開口,李儒就笑道:“李將軍勿急,這點儒倒是有一策,只要將洛陽百姓一併遷往長安,只餘一座空城,無人無糧,這洛陽便是送與袁家那小兒,他又能如何?”

李傕一想,李儒所言確實可行,當即不再說話。

董卓同樣眼前一亮,李易說遷都他本就反感,只是擔心後路,李儒的補充正是讓他徹底沒了後顧之憂,當下真的動了遷都的心思,

眼看董卓就要點頭,李易忽然開口道:“李某心中有一問題想請教太師,還望太師應允。”

“哦?”

董卓思路被打斷,道:“那你說來聽聽。”

“敢問太師……”

李易深吸一口氣道:“是否志在天下?”

“嘶——”

殿內氣氛頓時爲之一變。

儘管自打入主洛陽後董卓的許多行徑比反賊都不如,可不管董卓本人,還是他手下的心腹,還沒有一個敢明目張膽的說董卓要造反。

如今雖然有十八路諸侯討伐,可說白了不過是諸侯爭鬥,一旦董卓當真丟掉漢臣的帽子,那就真的是天下公敵了。

衆人無人敢出聲,就連李儒如此聰明人也是同樣,這種時候太容易說錯話了,一個不慎就會被董卓記在心裡。

不過董卓卻是沒什麼顧慮,開口呵道:“小子大膽!”

“老夫身爲漢臣,食漢俸,受皇恩,如今更是蒙陛下厚愛,賜予太師之職,老夫殫精竭慮生怕不能報皇恩,可你這小兒,莫非是要誣陷老夫謀反不成!”

作爲天下第一大諸侯,哪怕如今事事不順,董卓的氣場也遠非尋常人可比,更別說此時他一臉怒氣,在場衆人無不深深低首,根本不敢與之對視。

作爲最關心李易的高順,更是臉色發白,他現在真的是後悔萬分,早知道李易會惹怒董卓,他昨天說什麼也不會提到李易。

只是讓他想不明白的是,李易明明是很機智的一個人,怎麼今天會如此胡言亂語啊。

李易現在也怕,在董卓的灼灼注視下,他只覺自己瞬間如同刀斧加身,性命已然不在掌握,片刻功夫,後背便被冷汗浸溼,這份壓力,遠比他見袁紹時要強烈的多。

不過,幸好李易來的路上早就打有腹稿,咬牙道:“李某知道此言不妥,可太師若是當真有意遷都,有些話李某若是不說,怕是會害了太師!”

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684章 大將軍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95章 對不住了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366章 我有一寶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152章 今生不作第二人想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294章 袁術欲稱帝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765章 平原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643章 罵戰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25章 虎牢關下呂布重傷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246章 再見蔡琰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635章 劉繇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536章 富春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650章 地道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569章 鄭家堡第472章 陳宮進言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6章 誰敢與我一戰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736章 稱帝?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540章 贈劍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656章 我可賢明?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583章 泥潭第71章 入營第269章 袁術的現狀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心機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307章 糜家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457章 主客逆轉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366章 我有一寶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108章 賈詡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53章 當街刺殺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99章 三拜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