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

“呼——”

緊繃心神驟然一鬆,劉闢下意識的吐出一口氣,然後發現自己這明顯的動作被其他幾人注意到之後,又趕忙閉上嘴巴。

劉闢臉有些熱,感覺很不好意思,不過,心中卻已經沒有剛剛那種壓的他彷彿喘不上氣一般的沉重。

李易不是說了麼,對他有許多話要講,這已經說明,李易並不是無視,看不起他,甚至,李易還要與他同坐一席,這待遇可是連典韋都沒有的!

當然,劉闢也沒傻乎乎的認爲自己真就能和典韋比了,反正,李易的這個表態,讓劉闢在安心之餘,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

李易微笑着看了劉闢一眼,對劉闢的反應他很滿意,不過,李易最滿意的還是他自己的套路。

劉闢雖然也在三國中留下了一些名號,不過論“戲份”的話,絕對是龍套打醬油的那種,但李易卻不會輕視他。

畢竟是管着幾千兵馬,還有上萬百姓的人,就整個三國來看是個渣渣,但就實用程度來說,卻也是個人才。

而且,劉闢本身的身份,對李易來說還有這一種非才能之外的重要意義。

李易如果能夠將劉闢這一支黃巾殘餘妥善收編,除了直接增強自身實力之外,他還準備將劉闢這些人打造成一個活廣告,讓各州各郡的那些黃巾殘餘,以及其他種種非官方勢力看到劉闢在南陽受到的厚待,那麼他們將來有意擺脫“賊人”身份的時候,與其投靠那些將他們當做“餘孽”的諸侯,爲何不選擇李易這個前途遠大,名聲好,而且完全不會因爲他們過往而輕視他們的人呢?

而且,像劉闢這種經歷的人,還有他們的麾下的那些百姓,需要的不光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安穩生活的地方,還有身份上的認可,讓他們擺脫黃巾餘孽的身份。

李易如果能處理得當,將來這些黃巾出身的人,很可能就會成爲最爲擁護他的那批人之一。

正是因爲干係太大,李易纔會在之前故意冷落了一下劉闢,讓他體會到自身與旁人的差距之後,李易才告訴他,我其實是很看好你的哦……

這樣的效果,絕對比李易上來就表示出重視要好的多,畢竟輕易到手的,人們往往不知道珍惜。

其實,李易在對待徐盛的時候其實也用了類似的套路,只是具體方式略有不同,但效果也是同樣的好。

典韋跟隨李易的久,自然知道李易習慣,早就在正廳設下酒席,菜餚樣式也都是按照李易喜歡的來,讓李易很是滿意。

爲了表示親近,這場飲宴並不是太過正式的,李易讓劉闢挨着自己坐下,然後一邊是凌操,典韋,另一邊則是徐盛,龐季,足見李易對這些新人的重視。

入席後除了吃喝之外,最先談到的就是典韋的徐州之行了,凌操自認爲是外人,覺得旁聽這些事情不太好,有意告退,但被李易一句“君子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給留下了。

然後就是典韋的單方面講述,龐季不時補充,李易一邊喝酒,一邊點頭,因爲典韋這一程除了遇到豫州黃巾,還有見到徐盛那次,其他並沒有什麼大的曲折。

其他主要內容就是糜家之事,親事是成了,如果李易沒意見,糜家會在三月初將糜貞送到南陽,屆時糜竺很可能會親自走一趟,李易對此沒什麼意見,自然是答應,而且他也很想見見這個孤注一擲,將全部身家壓在劉備身上的人物。

還有就是在徐州購糧的事情,既然兩家結親,之前那些摩擦也就不算什麼了,而且,雖然李易的意思是以正常價格購糧,但糜竺把妹妹都嫁出去了,作爲一個精明的商人,豈會傻乎乎的和李易“明算賬”?

在最初的商討中,糜竺數次主動要求降價,但李易給典韋他們有明令,糧價絕對上不佔糜家的便宜,說什麼都不答應,糜竺見落不下這個人情,只能轉變策略,將接濟豫州黃巾百姓的事給接下了。

糜竺堅決表示,之後的每個月都會以李易的名義往黃巾送糧,龐季推辭不過,再加上這方面李易也沒有明確要求,便答應了下來。

糜竺的主動超出了李易的預計,按照李易的最初想法,這點便宜他是不想佔的,不過站在糜竺的角度上考慮一下,如果把兩家分的太清楚了,糜竺恐怕會不安心,也會多想。

不過,不要以爲李易是轉性成了爛好人,他現在不佔糜家便宜,不要糜家的人情,是爲了在糜竺眼中擡高他的形象,增加將來糜竺押寶在他身上的概率。

假如李易從現在就開始佔糜家的便宜,承糜家的人情,將來糜竺很可能會覺得,他對李易這邊的投入很大,已經足夠,只要繼續下去就好了,很難會像對待劉備那樣對待李易。

當然,李易雖然惦記上了糜家的家當,但他也不是那種拿了好處就翻臉的人,對真正的自己人,李易還是很厚道的,只要糜家肯付出,他將來肯定會以另外的方式加倍回報。

差不多將正事說完,典韋見李易對他們的表現還算滿意,便仗着李易對他的親近,吐槽道:“主公,那徐州陶謙太不給面子了,當時竟然要讓人去拿文向家眷,不得已讓糜先生將文向等人連夜送走,某當時好生氣憤,偏偏又不能拿他們怎樣,直到今日想起還是分外憋屈,主公,你看我們是不是要將這個面子找回來?”

徐盛在一旁聽的都冒汗了,當初典韋就說過要幫他找回面子,徐盛挺感動的,不過他知道陶謙身份,所以並沒有真的往心裡去,慢慢的也就忘了這茬。

哪想到剛剛見到李易,典韋就將這事說了出來,雖然典韋的這種耿直讓徐盛的確很感激,徐盛心裡也是欲哭無淚啊。

因爲不管是誰,都不喜歡帶着麻煩上門的下屬。

而且,徐盛覺得李易暫時也無法拿捏陶謙,提出這個要求,只能讓李易難看罷了。

徐盛趕忙離席,向李易行禮道:“當日之事不過些許摩擦,算不得仇怨,而且,襄侯還要在徐州購糧,若是追究那件事,恐怕會讓購糧之事生出波折,還請襄侯三思!”

說完,徐盛還苦笑着向典拱拱手,意思是我承這個人情,但事情真不能這麼幹。

典韋揉揉鼻子,也沒在意,他只是想什麼說什麼,至於怎麼辦,他全聽李易的。

李易沒有着急回答,只有眉頭微皺,疑惑道:“我之前雖未見過陶謙其人,但以他的身份地位,不應該是如此氣量之人啊。”

李易是真的納悶,因爲陶謙的表現,有點像是小人了。

而陶謙這個人在歷史上最有名的事蹟則是“保護”曹操家人,以及三讓徐州於皇叔。

前者雖然好心辦了壞事,但陶謙本意還是蠻厚道的。

至於第二件,拋開種種陰謀論不說,李易前世時一直覺得陶謙送徐州給劉備,主要是爲了讓劉備來保全徐州百姓,可見這人做事大氣,心有當有大善。

等到穿越後,李易的關注重點一直都在荊州這一塊,沒有刻意瞭解陶謙,而這年代的人,只要沒深仇大恨,輕易也不會說旁人壞話,因此,李易對陶謙的印象,主要還是來自前世,不過,現在聽了典韋他們的講述,陶謙貌似跟他想的不太一樣。

典韋答道:“主公,某是粗人,雖然不喜那陶謙,也不敢說他是好是壞,不過,典韋敢保證,他肯定不是什麼心胸寬廣之人。”

李易見典韋語氣肯定,不由好奇道:“哦,此話怎講?”

典韋嘿嘿一笑,道:“在徐州聽糜先生說的,年前陶謙要請人出仕,人家不答應,他便直接將人家給問罪關了起來,哼哼,這點氣量,連典某都比他強。”

李易是真的驚訝了,這年頭高人隱士拒絕仕官是常有的事,龐德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也沒見劉表拿他怎麼着,可……陶謙是要幹嘛?

李易輕輕搖頭,提醒自己將來應對那些名人的時候,可不能全憑藉前世那一知半解的信息對其性格進行預判,不然遇到陶謙這種的,怕是要大吃虧。

一邊想着,李易隨口又問:“被陶謙下獄那人是誰?”

“張昭。”

典韋說罷,等了一會卻不見李易迴應,轉頭一看,卻見李易臉上竟然滿是不可思議之色。

其餘人也注意到了李易的反常,龐季拱手問道:“主公,難道是那張昭有何不妥?”

李易吸了口氣,沒有回答。

三國中,張昭這個名字可是很響亮的,孫策託孤,將張昭與周瑜並列,讓他們一起輔佐孫權,而張昭後來也確實成爲了孫權臂膀一般的存在。

雖然張昭在某些事情的表現上不如人意,但不能因此就否認了張昭的內正才能。

李易目露思索之色,他潛意識裡覺得張昭應該是揚州這邊人,懷疑徐州的那個只是重名重姓罷了。

於是,李易問道:“那張昭名聲如何,才學又如何?”

這問題自然應該龐季來回答,但龐季卻是尷尬了,一臉歉然的俯身道:“當時糜先生說張昭是‘智謀之士,素有名氣’,但我等未曾詳細打探,所以,也不敢肯定……還請主公見諒。”

好吧,這答案其實跟不知道沒多少區別,李易微微有些失望,但也理解龐季他們沒事不可能去關注張昭。

李易想了想,先是打算託糜竺試試能不能將那個張昭弄到南陽來,但馬上又考慮到,張昭能拒絕陶謙,自然也可以拒絕他李易啊,萬一花大工夫弄了個犟驢過來,甚至還是重名重姓的,那就虧大了。

最後,李易權衡了一番,對龐季吩咐道:“你稍後代我向糜家去信一封,就說我仰慕張昭才華,奈何無法與之相見,又聞其入獄,很是心焦,所以請糜家對張昭及其家眷,儘量照顧一二。”

如果徐州的張昭真是那個很厲害的張昭的話,肯定不會有性命之憂,而且糜家的人情他想不接受都不行,等到他恢復自由身的時候,李易帶着恩義請他出仕,他如果再拒絕就不是淡泊名利,而是薄情寡義,是要污了名聲的!

新來的幾個人聽得糊里糊塗的,不知道李易爲何忽然對那個張昭感興趣,但典韋與龐季都是精神一震,作爲接觸李易時間久的人,全都知道李易有“識人之能”,但凡被李易看重的,必然才華不凡,那麼,這個張昭肯定非同一般。

龐季當即應道:“還請主公放心,季稍後就去信,想來數日內就會又消息傳回。”

李易點點頭,張昭這個意外之喜,讓他心情大好,將話題又轉回之前,對徐盛笑道:“我夜觀星象,發覺徐州一兩年內必有大變,屆時陶謙若是向我求援,文向就做個步軍先鋒吧!”

徐盛一愣,他雖然有聽典韋給他吹過,說李易一算一個準,但這種事情沒有親身經歷過,很難完全相信,所以徐盛有些懵,直到龐季輕咳一聲提醒,這才匆忙拜謝領命。

在場可能只有典韋是百分百信了李易的話,但李易卻不在意,因爲他估摸着曹操他老爹快到出事的時候了,即便是考慮到蝴蝶效應,沒有那檔子事,李易認爲曹操想要發展,肯定也會找其他接口向徐州動手。

再退一步,就算沒有曹操,還有呂布和袁紹呢,有這麼多能折騰的人,李易完全不擔心自己的“鐵口直斷”會砸了招牌,等到將來,不管是哪一方在徐州鬧出了動靜,知道他今日言論之人,肯定會對他越發的敬畏。

李易讓徐盛重新坐回去之後,徐州的事情也算是了了,然後李易看向沉默寡言的凌操,想了想,只是重新向衆人介紹了一下凌操的身份,其他就沒有再多說,畢竟凌操現在這個狀態,在說明孫堅的事情之前實在是不好攻略,與其圍着他轉,還不如讓他好好冷靜冷靜。

於是,示意其他人繼續吃喝,李易自己給劉闢倒了杯酒,等劉闢雙手接過飲盡,輕聲問道:“你那邊有多少百姓,今冬有多少人捱餓?”

劉闢臉上的表情一滯,低着頭道:“戶口過萬,家家捱餓。”

頓了頓,劉闢看了下李易的臉色,又小聲補充道:“今年餓死不足百人,相比往年已經好了許多了。”

第233章 在路上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33章 董卓問計第52章 臉厚心黑轉面無情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303章 你想去南陽?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592章 爭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66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584章 劃地稱王,豈不快哉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擊第159章 誰更適合做荊州之主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469章 散了吧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第552章 周瑜盜書第251章 大公子來了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8章 胸有大志,亂世人心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106章 我對不起司徒啊第721章 衝鋒陷陣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755章 戰!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420章 道不同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513章 瞞天過海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286章 自家人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93章 虎入困籠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239章 牽機藥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366章 我有一寶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682章 禁酒令第96章 祖茂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282章 叫一聲姐夫聽聽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684章 大將軍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468章 軍令狀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299章 坑姐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307章 糜家第12章 還請公明拭目以待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壞(6000字大章)第706章 臧霸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575章 孫策去也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206章 槍王童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