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爲襄侯牽馬墜蹬

這次輪到何曼無語了,他覺得劉闢完全就是個笨蛋啊,這麼多年了過去了一點長進都沒有,還是當初那個扯了一塊黃布往腦袋上一蒙,就舉起鋤頭嗷嗷喊着造反的熱血少年。

現在大家都老大不小了,該淡定了,該設身處地的爲後半生考慮了,那麼應該做什麼?

自然是找顆大樹好乘涼啊。

可劉闢竟然選擇李易,如果只是因爲劉闢認爲李易有大前途也就算了,但真正情況卻是,因爲李易腦袋上的種種光環,劉闢生出了個人崇拜,於是就想要爲之效死,這簡直愚不可及!

話不投機半句多,何曼覺得無法與劉闢溝通下去了,於是看向了龔都和黃邵,剛纔談話並沒有避諱他們兩個,何曼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個看法。

龔都雖然話不多,與典韋交流時,也沒說太多拍馬屁的話,可是,任誰也想不到,龔都決定投靠李易,其實還要在劉闢的前面。

見何曼看着自己,龔都一臉淡定,穩穩當當的說道:“世間官吏多貪婪無度之輩,或者就是迂腐固執,視我等有如草芥,唯有李襄侯仁義愛民,若要招安,龔某除李襄侯不做第二人選。”

何曼感覺胸口堵的厲害,暗道果然是能與劉闢做兄弟的人,這腦子裡想的一樣一樣的,最後,何曼只能盯着黃邵,讓他支持自己一下。

對於黃邵,何曼還是很有底氣的,畢竟這是他們自己一夥的人,相信黃邵不會叫他失望,而且,劉闢與龔都算是外人,在這件事情上,能夠走到一起最好,真的道不同,只能說是遺憾。

可黃邵卻不一樣,如果黃邵與他意見相左,將來帶着他的自己人投了李易,對於何曼何儀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黃邵乾咳一聲,他是個沒多少主意的人,也沒深入思考何曼話中的深意,本想着直接支持一下何曼,可典韋那一手抓出,無人可當的模樣忽然在心中閃過,於是,連黃邵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下意識的就說道:“我等在這裡爭執又有個什麼意思,爲何不先探探典韋將軍的口風,畢竟誰也不知道,李襄侯是否願意接納我等黃巾?”

黃邵覺得自己是在和稀泥,兩邊都不得罪,可何曼的臉色卻是拉了下來,因爲在他看來,黃邵明顯是對李易那邊很有好感了。

劉闢與龔都則是面露笑容,原本還以爲黃邵今日是開罪了典韋,現在看來,卻是可以拉攏一二。

他們兩個也不是無腦莽夫,真的只憑一腔熱血做事,既然有意投靠李易,自然也是想多拉些兄弟過去的。

進入營寨大廳,已經有人將酒宴佈置妥當,何曼劉闢等人不管心裡是什麼打算,卻是全都邀請典韋上座,很是客氣,典韋連連推辭,堅持只坐次席,將上首讓給了何曼。

在典韋之下,坐的是劉闢龔都,在他們對面的,則是何儀黃邵。

雖然如今山寨中缺少糧食,何曼劉闢這些頭領也算是心疼麾下百姓,但他們還不是聖母,從未真個剋扣自家的伙食,因此,這酒宴上的菜餚還算是不錯,只是酒漿差了一些。

在場之人基本全程一直都在注意典韋神情,見他飲酒時略有遺憾之色,何儀便問道:“典韋將軍,可是這濁酒入不得口?”

何儀這問話略有不妥,但他是笑着說的,誰也不能說他的不是。

剛剛何曼已經將劉闢的想法與何儀透了氣,兩人商量了一下,覺得還是要努力改變一下劉闢的想法,不過,手段上要注意一些,在不開罪雙方的前提下,讓典韋與劉闢談不攏,或者讓某一方看不上另一方,這樣最爲妥當。

對於何儀的有心之語,典韋也沒多想,直言道:“不是酒水不好,早半年前,一個月中能喝上幾角兌了水的劣酒,典某已經是求之不得,不過最近,卻是讓我家主公將這嘴巴給養的有些刁了。”

雖然是想落典韋的面子,可聽到他如此耿直的回答,何儀也是搖頭笑了。

典韋這傢伙顯然是葷素不忌那類的,一邊想着李易的好酒,一邊也不忘往口中倒了一大碗,口中嘖嘖有聲,可見真是好久之人。

隨後,典韋就開始吹噓,說李易掏弄了多少好酒,又送了多少與他,總之就是在表現李易對他的關愛,也讓何曼劉闢等人悄悄,跟着李易好好幹,絕對是吃香的喝辣的。

典韋這一通吹噓,還是很有效果的,劉闢龔都就不用多說了,即便何曼何儀兩人,也覺得李易待典韋當真是厚重,關係明顯超過一般主從,從這點來看,典韋真的很幸運。

不過說着說着,典韋忽然嘆息了一聲,臉上滿是遺憾。

劉闢見狀,好奇道:“典韋將軍興致正高,爲何忽然嘆息?”

典韋擦擦嘴巴,解釋道:“我家主公知某好酒,便贈了許多美酒,但也定下規矩,但凡有公事在身,絕對不能沾酒,否則必定重罰。”

話音落下,幾人看典韋的目光都有些古怪,因爲典韋如今也算是有公事在身啊。

典韋見衆人瞧他,大笑着解釋道:“與諸位飲酒卻是無妨,我家主公說了,此去徐州,可會一會途中的英雄人物,還允諾某可以便宜行事。”

幾人頓時聽出了話中的一些特殊味道,英雄人物,便宜行事,難道李易也在打着他們這些人的主意?

何曼這方的人一時不語,劉闢卻是有些緊張了起來,想直接開口問詢,但又怕會在某些地方言語失當,被典韋輕視。

然而,典韋可是個耿直的人,放下酒碗,對着衆人直言道:“我看諸位寨中百姓生活清貧,缺衣少食,何不轉去南陽,受我家主公庇護?”

“諸位應當知道,前些時日南陽兵禍,因此宛城聚集了許多流民,我家主公心愛百姓,不光命人派糧放粥,每日還要出門與百姓見面,常常同席而食,就是怕百姓挨餓受凍,諸位若是到了南陽,太大的典某不敢說,但典某能用這顆腦袋保證,若是有一人餓死凍死,儘管拿典某腦袋去賠命!”

大廳內忽的安靜了下來,按說招安這種事是很慎重的,雙方都要先試探一二,然後各自的“老大”見個面,最起碼也得走上幾封書信才能定下,可誰也沒想到典韋竟然如此直白的發出邀請,這讓他們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

哪怕劉闢這些明顯偏向李易的人也是一樣,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場面一時有些尷尬,典韋左右看了看,他也知道自己說的好像有些莽了,可是沒辦法啊,他只能把李易告訴他的那些東西搬出來,頂多再加一些自己的解釋,至於太過彎彎繞繞那些,他真心玩不來。

不過,既然開口了,典韋抓了抓頭髮,決定一通到底,繼續道:“我奉命前去徐州,除去爲我家主公下聘之外,還有一事,就是想要在徐州購買糧食。”

聽到糧食二字,幾人均是心中一動,畢竟他們實在是餓怕了,不過旋即想到這些糧食肯定是投靠了李易纔有份,各人心中想法就各有不同了。

何儀給何曼打了個眼色,雖然不明顯,但何曼看得出,何儀是盯上那些糧食了。

李易從徐州運糧,肯定經過他們地盤,花點力氣劫下糧食,真心不是什麼難事。

何曼一時間也有些心動,李易特意去徐州購糧,數目肯定不小,說不得他們只要劫上一次,這個冬天就平安過去了。

雖然原本的想法是沒必要得罪李易,但當真面對利益的時候,何曼還是有些把持不住。

這時,只聽典韋繼續道:“臨行之前我家主公說了,如果路上見到百姓太過困苦,將來可每月從所購糧食中取出一些,贈與百姓。”

剛剛還在考慮要不要下黑手的何曼何儀頓時愣住了,不明白這個“贈與”是怎麼個意思。

劉闢本就心向李易那邊,忍不住問道:“劉某有一事不明,還請典韋將軍解惑。”

“請講。”

“假如我等前往南陽依附,那我等百姓也就是襄侯治下百姓,不知是否如此?”

典韋點點頭,道:“沒錯的,就是這樣。”

劉闢又問:“可是,我等既然已經是襄侯百姓,典韋將軍之前也說,襄侯有安排人放糧施粥,那所謂贈糧,又從何談起?”

劉闢真的非常不理解,雖然他認爲李易很愛護百姓,可如果說李易管吃的同時還送糧食,這就不是仁義,是冤大頭了。

典韋怔了片刻,這才一拍腦門,又解釋道:“這是兩碼子事,我家主公只是說,有些百姓過的實在太苦,他心中不忍,所以,纔會決定勻出一些糧食給百姓保命,這件事只是爲了給百姓一個活路,至於說是否投效,卻是沒有關係的。”

“什麼!”

幾個原本還在各自轉着心思的黃巾頭領,頓時齊齊驚呼了一聲,不可置信的看着典韋。

何曼問道:“典韋將軍,所說可是當真?”

典韋毫不遲疑的點頭道:“我家主公一言九鼎,自然是真的!”

何曼忍不住又問:“可,可是,這樣的話,那些糧食豈不是白白給了外人?”

典韋搖頭道:“主公說了,事有輕重緩急,無論何時,百姓性命都是大事,只是一些糧食,有什麼捨不得的?”

何曼頓時說不出話了,李易如此大氣,他不得不佩服,倒是何儀小心的問道:“不知這每月會有……有多少糧食?”

何儀剛剛說罷,就被其餘幾人瞪了一眼,雖然現在大家都很缺糧食,也不知李易打算拿出多少,但是,無論多少,這都是白送的,何儀上來就問數目,太過迫不及待了。

何儀也是臉紅,剛纔他真的是沒忍住。

典韋眨了眨眼,道:“我家主公說了,典某可以每月動用兩千石糧食,再多的話,就需要讓主公開口了。”

何曼暗暗點頭,兩千石糧食,被他們幾家分下去的話,不多,但也不少,就目前的情況來講,一個月有這些糧食進賬,雖然依然不能讓人吃飽,但參合着寨中原本就有的陳糧,草根,樹皮等等,可以少餓死許多人。

想到這裡,何曼不由得爲剛剛的想法慚愧不已,李易或許是想以此拉攏他們,但這份人情終究是做不得假的。

可反觀他們,之前卻還想着劫李易的糧食,那事要是真的做了,怕是會被世人恥笑。

於是,何曼開始給何儀遞眼神,暗示之前的提議就算了。

典韋看不出何曼他們的想法,不過,典韋卻是記得,李易告訴他這件事的時候,他自己是反對的,畢竟兩千石糧食啊,李易雖然不缺,但就那麼送出去,典韋覺得太虧了。

於是李易告訴典韋,也就是一開始的時候需要實打實送出兩千石糧食,但豫州黃巾那麼多,等有人投靠之後,每月送出的糧食就要按比例縮減,畢竟黃巾人數少了,還要那麼多糧食幹嘛?

再算上那些投靠過來的人口,李易其實只是花了很少的糧食養了他自己的百姓,同時卻收穫了很大的名聲,可謂大賺。

最後,當豫州黃巾願意投靠李易的差不多全都投靠之後,這些送出的糧食將會有一個跳崖式的削減,到時候黃巾的百姓再次沒飯吃,他們會怎麼想?

可能有人會罵李易,但絕對會有更多的人,認爲是他們的頭領沒有選擇李易,與李易疏遠,得罪了李易,因此連累他們餓了肚子。

然後,就看到這些人因爲糧食而產生的內部矛盾不斷升級,激化,分崩,最後李易可以再一次高舉仁義的大旗,最大程度的接受黃巾人口。

在這個計劃施行的過程中,李易全程都是大善人的形象,可謂是血賺不虧。

而除去這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糧食經過豫州,想要安然抵達南陽,沿路的打點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早晚都要出血,還不如李易主動送出一些,收穫黃巾的好感。

典韋正暗暗佩服自家主公的高明,忽然,龔都離席,鄭重其事的在典韋面前拜倒,大聲道:“典韋將軍,龔某乃是駑鈍之人,如今已經年過三十,但除去衝鋒陷陣,再無所長,近來更是不時感慨半生過去,卻依然渾渾噩噩,有如行屍走肉一般,直到聽聞襄侯仁義之名,心中感慨萬千,觸動不已,所以,今日冒昧請典韋將軍向襄侯引薦,龔某不求其他,只要那些老兄弟還有家眷老小能吃一碗飽飯即可,至於龔某,若能爲襄侯牽馬墜蹬,此生無憾矣!”

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751章 興商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363章 蒯良之謀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14章 司徒可聽聞百步飛劍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362章 火侯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674章 前進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124章 賭一個涼王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第653章 搏一搏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31章 高順升官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736章 稱帝?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290章 李易要辭官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208章 那廝他竟然跑了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516章 運氣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423章 黃忠不知所蹤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第603章 張苞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356章 賢侄啊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廢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560章 殉葬第593章 “小人”得志第314章 曹豹來訪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646章 多謝將軍手下留情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89章 兩個戲精第420章 道不同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53章 當街刺殺第569章 鄭家堡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457章 主客逆轉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363章 蒯良之謀第348章 王璨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