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書院

對蔡邕的投效,黃承彥都感到意外,李易就更不用說了。

甚至,李易覺得是自己的耳朵出問題了。

蔡邕居然開口喊主公?

不要開玩笑好不好?

其實,這是李易進了自己的思維誤區,雖然李易一直都比較理智,但他還是難免將身邊的許多人當做歷史“名人”來看待,給他們加了一層無形的光環。

一般的人也就算了,像蔡邕,關二哥這些名頭太大的,李易很難將他們當做一個有私心,有所求,有所畏懼,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來看待。

其實就說蔡邕吧,當初被李易帶離長安,後來又開始給李易寫那些小材料,這在實際行爲上,蔡邕已經成了李易的同黨,已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而蔡邕剛剛的主動,不過是做出了目前情況下最有利的選擇罷了。

稍稍驚訝過後,李易快步上前,雙手扶住了蔡邕的手臂,顫聲道:“蔡中郎,這……這如何使得?”

李易也說不清自己的激動是發自真心的,還是說裝出來的,不過,讓蔡邕看到他的手臂微微發抖絕對是沒錯的。

相比李易的激動,蔡邕反倒是比較冷靜,畢竟這個念頭他已經轉了許多天了。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蔡邕和黃承彥是一類人,他們不像是蔡瑁那種,在選擇面前猶豫不決,甚至還打算腳踩兩條船,乍一看四平八穩,實際上卻很容易兩邊不討好。

但蔡邕就不一樣了,雖然平時看上去溫溫吞吞的,連點脾氣都沒有,被李易欺負的像個苦哈哈,可只要真正做出選擇,絕對是雷厲風行。

“老朽今後願以襄侯爲主,爲主公成就大事獻上一分薄力,還請主公應允。”

不管李易的攙扶,蔡邕沒有起身,因爲李易沒有答應,他只能重複了一遍。

李易緩緩吸了口氣,讓自己的語調儘量深沉,然後說道:“能得蔡中郎相助,易三生有幸,多謝蔡中郎了。”

蔡邕這麼客氣了,李易也不能含糊,說着,同樣俯身對着蔡邕拜了回去,這樣,兩人的主從關係算是定下了,只是李易還是多少有些恍惚,這個收穫實在出乎預料。

原本只是打算收一個做門面的傀儡副院長,不想卻是多了個可以讓自己爲所欲爲的高級骨幹,這收穫大了!

片刻後,兩人緩緩起身,互相拉着手臂,對視一眼,按說這時候李易該大笑三聲,來一番深情感慨,可看着蔡邕的老臉,嘴角動了動,忽然感覺有些笑不出來。

因爲蔡邕的表情跟李易一樣一樣的。

實在是之前雙方的關係太尷尬,忽然就變成了主從,這個彎轉的實在有些猛。

黃承彥看了看兩人的表情,忽然笑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有蔡兄相助,成就大事,指日可待。”

聽到自家父親的話,黃月英一縮脖子,趕緊低頭,努力不讓旁人看見她那狂翻的小白眼。

蔡邕認李易做主公,雖然意外,但終究是正個八經的認主,可黃承彥這聲主公叫的就太突兀了,之前根本沒有這回事,擺明是不想落到蔡邕的後頭,這才直接就喊上了。

果然,聽了黃承彥這一聲主公,蔡邕詫異的看了黃承彥一眼,有心懷疑黃承彥這是忽然亂喊的,可黃承彥喊的順暢無比,叫他也摸不清。

不過,看看黃月英,再想想女兒,蔡邕若有所思……

由不得蔡邕不多想,就尋常眼光來看,將來李易身邊與他影響力最爲接近的就是黃承彥了,雖然黃承彥的名氣比他小了一些,但荊州是黃承彥主場,而且人家是主動跟了李易的,跟他這個被搶來的不一樣。

還有,看黃月英這模樣多半是李易的人了,而且還被重用,可再看蔡琰呢,雖然被李易扣着,但並沒有被李易下手。

蔡邕開始琢磨了,女兒的事情該怎麼說?

李易感覺到細微的氣氛變化,再看看這兩人的反應,暗暗覺得好笑,還稍稍有些頭痛。

這還沒開始打江山呢,就開始有內部爭鋒的苗頭了?

而且看這兩位之前的樣子還是極爲投緣的,結果眨眼間友誼的小船就要翻了?

李易張了張嘴,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裝作沒看到。

有些話不好說,也不用說明,畢竟這兩人都是智謀之士,李易相信他們不會因小失大,而且,李易很明白他們的訴求,他們自己或許追求名利,但是,真正影響他們關係的,卻是兩人的女兒,李易想做點什麼,還是從女人這一方面下手最爲合適。

想明白這點後,李易笑了笑,說道:“能得蔡老相助,此乃大幸事,當有美酒助興啊。”

蔡邕此刻已經收回目光,恢復了原本模樣,聞言便笑呵呵的請人送上酒水,李易對他們二人分別敬了三杯,暖和了氣氛,這才重新轉回正事。

蔡邕拱了拱手,問道:“主公那三篇文章,句句經典,老夫拜服,用作啓蒙綽綽有餘,之前主公提起書院,可是打算以這三冊書卷爲根基?”

“正是!”

李易先是笑了笑,表示謙虛,然後說道:“書院,將來可分爲內外兩院,外院爲基礎蒙學,教人識字,讀書,算術,明理,然後外院中成績優異者,可以進入內院,內院所教則稍稍複雜,經史子集,兵略戰陣,農田水利,醫道數數,等等,這些只是暫定,待書院穩固,可繼續增設學科,但凡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百姓,書院中儘可傳授。”

蔡邕與黃承彥都是連連點頭,李易的心果然很大,不過也很穩,知道循序漸進。

“書院初創,我打算以兩位爲副院,只是兩位名聲雖然響亮,但在書院揚名之前怕是沒多少人會主動求學,所以,我打算在城外流民中選十歲到十六歲孩童分批次入外院,當然,年輕大一些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他們主動上門求學纔可以,只要開口求學,書院來着不拒,而且費用全免。”

李易正說着,看到蔡邕與黃承彥臉色明顯有些不對,問道:“兩位可是覺得其中有哪裡不妥?”

蔡邕與黃承彥對視一眼,黃承彥開口道:“主公書院難道專收寒門子弟?”

蔡邕也臉色嚴肅的看着李易,雖然沒開口,但與黃承彥明顯是一個意思。

這兩個人的心胸都是都是很寬的,並不會因爲出身就小覷了寒門子弟,可如果李易真的要培養寒門打壓世家,這幾乎就是逆天而行了,是死路一條。

現在他們已經喊了主公,踏上了李易這條船,李易又是前路光明,自然不能看着李易在關鍵地方行差踏錯。

李易瞧着兩人謹慎的態度,搖頭失笑道:“兩位莫急,且聽我說完。”

李易雖然臉上是笑着的,心裡卻是暗暗給自己提了個醒,他原本的想法是借用世家上位,然後成功之後再掉過頭來清算世家,可現在看來,所謂世家,遠比紙面上的兩個字要有壓力的多,眼前還沒怎麼着呢,這兩位就緊張了起來,所以,自己與世家的關係,必須千萬小心纔是啊。

心裡轉過數個念頭,李易解釋道:“我方纔說的只是外院,不要忘了還有內院呢。”

黃承彥忍不住插嘴道:“內院可是專收世家子弟?”

李易先是點頭,旋即又搖頭,道:“世家子弟多在家中蒙學,所以可直接入內院,不過需得繳納‘學費’,至於由外院進內院的寒門子弟同樣如此,不過寒門弟子家中缺少錢財的話,可以用學成後的俸祿抵扣。”

說道這裡,李易頓了頓,道:“外院弟子做人,內院弟子做官,大略如此,所以,內院弟子奉上些許束脩乃是應有之意。”

衆人都笑了笑,李易真的很大方了,而且內院外院差別明顯,內院弟子除非腦子壞掉了纔會與沒收費的外院弟子比較。

李易繼續道:“外院講師隨便尋找一些品行過得去的文士即可,至於內院就要慎重一些了,暫時只能由兩位先生親自講學,弟子大概學習一年後出師,當然,若是兩位喜愛,也可以將弟子在身邊多留幾年。”

蔡邕與黃承彥點點頭,原本感覺一年確實太短,不好塑造,還好可以將好苗子多留幾年時間,倒也算是可以接受。

只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些被留下的學生,纔是李易的書院核心所在。

李易建書院,除了揚名就是給自己培養人才。

內院出來的基本都有做官的機會,但只學一年就出來的,多半也就是基層官員了,真正能走上高位的,則是那些能夠被老師看中,而且自己也願意多花一些時間繼續學習的內院弟子。

可以說,李易直接通過書院的學習,在“畢業”的時候就給學生的前途劃出了三六九等,而且在這個劃分中,世家佔了絕對的優勢。

李易知道這樣的安排對寒門弟子非常不公平,可是,世家子弟從小耳濡目染,各種薰陶培養,固然會有不成器的,但成材率真的是很高的。

而寒門子弟,縱然資質不錯,但小時候壓根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再好的材料也浪費了。

李易現在能做的,而且不引起世家反感的,就是給寒門子弟開一條路,雖然這條路起點低,坎坷,而且前方阻力很大,但李易相信,這就是淘金,能盯着內院世家弟子壓力,從這條路中走出來的寒門弟子,無論心性學識,自然都是極爲優秀的,也是李易登頂之後改變格局的根本。

李易搖搖頭,強迫自己不去想太遙遠的事情,道:“暫時也就罷了,將來,南陽官員但有空缺,優先從書院弟子中選取補充,我希望再回襄陽之時,南陽官吏中有五成出自書院!”

蔡邕與黃承彥聽了李易的想法,全都拱了拱手,別說五成,哪怕只有三成官員是出身書院的,這南陽就真的是李易的了。”

李易看他們二人對自己的計劃應該還算是滿意,笑問道:“這只是我粗略想法,其實還有許多欠缺之處,還請兩位多多參詳。”

黃承彥問道:“主公所言,黃某看來並無任何不妥,只是,主公可曾想過,世家弟子是否願意入內院聽人講學?”

李易眉頭微微一皺,道:“以兩位名聲,遠的不說,宛城的世家大戶,應當都是樂意的吧?”

黃承彥看向蔡邕,蔡邕有些爲難的看了李易一眼,說道:“若老夫是院長,自然是無妨,可院長是主公,這恐怕就……”

蔡邕雖然沒說完,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蔡邕做院長,書院的學生都是來做拜師學問的,可李易做院長,學生們可就不是做學問那麼簡單了,進入書院,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示着一種立場傾向,肯定會慎重對待。

蔡邕也補充道:“其實,若是世人知道了那三篇文章,叫世家子弟入學不難,只是這需要時間,不知主公是否等得起?”

李易沉默了一陣,他原本覺得只要有蔡邕這塊招牌就夠用了,可現在看來,卻是沒自己想的那麼好使,

李易考慮了一會,很快就有了主意,說道:“賈先生已經安排今晚宴請宛城世家,屆時每人一冊書卷相贈,有心人必然見獵心喜,必然叫家中弟子去書院求了下半捲來看!”

蔡邕聽罷忍不住笑了,因爲他現在就很惦記那下半卷,沒想到,李易又用這一手段用到了其他世家身上。

不過,蔡邕馬上就察覺到了李易話中的問題,詫異道:“每家一卷,不是三卷麼?””

李易搖頭道:“其實是四卷,還有一卷是我說創的易數之法,不過贈送之時,每人只能到手一捲。”

蔡邕與黃承彥對視一眼,心中越發不解,這種情況下送禮都是送一樣的最好,哪能像李易這樣還分着來的?

李易心中暗笑,古人聰明不假,但還是單純啊。

李易一隻兩人,道:“假如黃公與蔡老手中,分別有千字文與三字經,當如何?”

第482章 不接招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740章 馬超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553章 女中王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516章 運氣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擊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606章 翼德,保重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613章 修仙第637章 將軍乃忠義之士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81章 張繡的怒火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325章 求死的醉漢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89章 兩個戲精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634章 無間道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31章 高順升官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7章 酒尚溫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20章 見過牛將軍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616章 郭圖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64章 談婚論嫁第556章 攻城第663章 曹操撤軍?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31章 高順升官第637章 將軍乃忠義之士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474章 撿柴火的小姑娘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750章 農商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92章 疑兵之計?第584章 劃地稱王,豈不快哉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28章 戒驕戒躁第112章 新軍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403章 荀攸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