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

蔡邕緩緩伸手接過李易遞來的書卷,心裡卻是無力吐槽。

這書卷肯定是李易找了人代筆,然後用來博取名聲,所以,質量應該不會太差。

可蒙學用的文章豈是說換就換的?

蒙學的文章簡單不假,但其中要考慮的種種實在太多了,多到讓人想想就感覺到頭痛的地步。

別說李易不知從哪找來的代筆了,即便是蔡邕這樣的大儒也不敢亂動啊,否則一個不慎,哪出出了疏漏,就要被全天下的讀書人一齊嘲笑了。

之前蔡邕想認識一下那個代筆,是存了點撥的心思,現在卻是已經熄了那個念頭,無他,這等文章也敢寫,太過不知天高地厚。

蔡邕心裡哀嘆了一聲,李易這人很聰敏不假,但是行事上完全無從琢磨,原本自己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可看看他現在要做的,怕是會被全天下的讀書人恥笑,自己要是陷進去,怕是一世英名盡毀,還是找辦法儘早脫身吧……

不過,自己已經給李易寫了那麼多東西,許多關係已經說不清了,真的能脫身麼?

蔡邕有些憂愁的展開書卷,入目是一列列非常工整的小字,雖然比不上所謂的大家風範,但也是絕對上乘了。

心裡默默轉過“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的念頭,蔡邕隨後啞然失笑,自己不也是個“代筆”麼?

生平頭一遭,帶着無數亂七八糟的念頭開始看手中的文章,然而很快,蔡邕臉上淡淡的,自嘲的笑容就開始變得凝固,然後“脫落”,同時,口中還情不自禁的低聲唸叨着什麼。

與蔡邕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蔡邕讀書非常入神時纔有的模樣。

黃承彥雖然不知蔡邕習慣,但也看得出蔡邕的表情很認真,完全不像是伸手接東西時那麼敷衍,不禁心中好奇,李易給蔡邕看的究竟是什麼?

與蔡邕不同,黃承彥與李易接觸多了,知道李易身邊並沒有什麼人代筆,郭嘉雖然文采不錯,但也寫不出洛神賦,所以黃承彥一直都認爲那是李易自己寫出來的。

至於說李易的氣質不太符合,這就更好解釋了,非常人行非常事,豈是凡人能夠猜測的?

黃承彥開始給自己閨女使眼色,叫她給自己一點提示,可黃月英雙目低垂,小臉嚴肅,對親爹的暗示完全就是視若無睹,生動的演義了一幕什麼叫胳膊肘往外拐。

黃承彥無語,正打算開口問李易,就聽見蔡邕忽然“啊”了一聲,然後叫道:“怎麼這就沒了,剩下的呢!”

蔡邕對着書卷連瞪了好幾眼,甚至還翻過去看看,好像下面藏有東西一般。

確認了背面沒有字,蔡邕再次急切道:“襄侯,後面的呢?”

說着,蔡邕自動就將目光移到了黃月英手裡剩下的書卷上。

李易嘴角露出了一個得意的笑容,道:“蔡中郎莫急,此文名爲‘三字經’,是我特爲孩童蒙學所做,不過月英是女子,手中無力,只拿得動半篇。”

蔡邕看着李易,下巴動了動,也不知是想吐血,還是說撲上去咬李易一口。

這傢伙是故意的!

故意只拿了半篇來給自己看,故意吊人胃口!

其實,蔡邕的猜測算是半對半錯,李易雖然的確有故意的成分,但目前三字經也的確只有半篇。

因爲原版的三字經中有些內容如果在東漢出現,那就是“BUG”了,所以必須修正,而以李易的水平,想要修正,並且不留痕跡保持全文通順,沒有任何雕琢痕跡,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李易也沒那個耐心去琢磨。

於是,李易就乾脆先拿了一半出來,先吊吊蔡邕的胃口,就跟在襄陽用半截洛神賦來吸引人是一個套路。

等把蔡邕的胃口吊足了之後,李易再拿出餘下的……刪減過後的半篇,讓蔡邕出手校正補齊。

不過,有了前面半篇墊底,這最終署名依然是李易一個人的。

別怪李易小氣,這件事情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他不能分給別人。

蔡邕不知李易想法,認定他是將其餘內容藏了起來,可盯了李易半晌,這傢伙絲毫沒有愧疚之色,蔡邕也知道自己搶不來,只能一指黃月英手中的書卷,問道:“這又是何物?”

李易笑道:“此乃另外兩篇,怎麼,蔡中郎也有意一觀?”

蔡邕呼吸一滯,他很想吐血,你將這些東西帶過來,不就是特意給我看的麼,怎麼現在反倒是成了老夫要求着你才能看?

不過,甭管蔡邕心裡怎麼膩歪,怎麼罵李易不要臉,還是毫無節操的點了頭,表示自己真的很想看。

點過頭,蔡邕自己都感覺有些臉紅,沒辦法,剛纔李易給他看的東西,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三字經,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雖然就單純的文學性來說還差了那麼一些,但就蔡邕這等大儒來看,該有的基本全都有了,用作蒙學卻是比如今的倉頡要勝過不止一籌。

這還是李易拿出的第一篇,他相信,剩下的絕對不會差了。

果然,李易又交給蔡邕一篇之後,蔡邕的臉色徹底變了。

這回是“弟子規”,同樣是童子啓蒙,同樣的言簡意賅,同樣是……只有半篇。

不過,蔡邕沒有再就半篇的事情與李易瞪眼,而是急急接過了第三篇。

這次蔡邕口中直接發出了輕呼。

第三篇的內容是千字文的前半,雖然也是啓蒙讀物,不過千字文的格局明顯要大了許多,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看到半截,又斷了。

蔡邕摩挲了一陣,不捨的將書卷交給了等候已久的黃承彥,然後擡頭看向李易,眼睛有點發紅。

現在蔡邕已經認定了,這些東西不可能是李易找人代寫的。

三篇,每一篇都不比如今啓蒙用的倉頡差,誰能有這等本事?

而且,有這等本事的人,早就天下有名了,又如何會給李易做代筆?

所以,儘管直覺告訴蔡邕,這些東西是李易抄來的,可事實擺在面前,由不得蔡邕不相信,這三篇文章只能是出自李易自己的手筆。

至於剩下的半篇,蔡邕已經不着急看了,那些已經不重要了,因爲他已經看到了李易的目的。

有這三篇文章在,再加上李易的有心推動,不消數年,天下孩童蒙學必然要以這三篇文章爲先。

那麼,作爲這三篇文章作者的李易,他將會得到什麼?

天下讀書人皆爲李易徒子徒孫?

但凡漢人疆土,皆有李易子弟?

恐怖如斯!

孔聖人當年都沒有這般風光啊,而且,孔聖是埋在土裡的,李易卻是個活生生的人,如今才二十來歲。

李易以布衣殺董卓,當太守,只用了不到一年。

只要給他二十年……不,給他十年……

活着的聖人……

蔡邕只是稍微想了想,就感覺後背全是汗水,溼冷一片。

相對於蔡邕,黃承彥的承受能力就強多了,黃承彥在襄陽就已經被李易用穿越者的優勢轟炸過一次,將李易當做能稱聖的存在,現在這些文章雖然就影響還要大過之前所講種種,但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卻是錦上添花。

衆人沉默了片刻,李易示意黃月英將書卷收起來,蔡邕想自己抓過來,可拉不下臉去想,那感覺就跟刮骨似的,心疼啊。

無奈,蔡邕看向李易,希望他能將這些送與自己,同時也再次想起了自己剛剛推翻的,前些天的一些想法。

如果說蔡邕原本的想法是單純的猜想,認爲那只是一個可能的話,現在,蔡邕已經百分百肯定了李易的目的——李易心中想做的不是一地郡守嗎,也不是一方州牧,而是要將漢室推翻,自己稱皇做祖!

沒錯,蔡邕看透了李易的野心,雖然李易與他直接交流不多,但看看李易叫他寫的那些小材料就明白了。

雖然蔡邕不恥李易的要求,感覺李易有點不要臉,可作爲起筆之人,他能明確的看出,李易做的這些事情,就像是高祖斬白蛇一樣,李易是在給自己爭名,造勢!

蔡邕特意找伏壽試探李易平時言語,再次加深了這個推測。

也正是因此,讓蔡邕對李易的態度有了初步變化。

漢室如今的頹勢,蔡邕看的很清楚,特別是董卓站出來碾碎了老劉家最後的顏面,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改朝換代之事,真的不稀罕。

李易就是奔着改朝換代去的,目標明確,行事幹脆果斷,比較天下諸侯,李易真有成事的可能。

所以,蔡邕就動搖了,起了投靠李易的心思。

這時候投靠,只要李易事成,他絕對是排名前列,甚至是位居頭一號的從龍之臣。

別說蔡邕太自信,相對於李易身邊那些人來說,蔡邕雖然比他們晚了幾個月,但別忘了,蔡邕有個女兒在李易手裡呢,這就是優勢!

反觀李易那些女人,只有伏壽是出身較高的,可惜伏家看不上尋常出身的李易,所以,只要蔡邕肯,真沒什麼人能與他爭。

聖人都有私心,就別說大儒了,從龍的名望擺在面前,蔡邕也不能淡定。

至於說對大漢的忠誠……

呵呵,蔡邕在長安被下獄之後,讓他保住命的是李易,不是大漢天子。

只是蔡邕也有擔憂,因爲李易的底蘊實在太差了,別說跟袁紹這樣的豪門比較了,就算把天下所有州郡的太守們拿出來排排站,論家底,李易是毫無疑問的倒數第一,這樣想要成大事就很難了。

不過今天,看到那三篇文章之後,蔡邕就知道,李易最大的短板也要補齊了。

天下童子以李易爲師,這等名望,怕不是要紫氣東來三萬裡?

誰人還能擋得住?

想想剛剛李易要做院長,讓自己給他做副手,自己居然還不樂意,蔡邕感覺後槽牙有點酸……

思緒很亂,蔡邕越想心跳的約厲害,現在不光後背,就連額頭,手心中也滿是滿水,李易等人也感覺有些不對,蔡邕也太激動了,該不會猝死吧?

看着蔡邕斑白的頭髮,李易沒敢碰他,給黃承彥打了個眼色,黃承彥輕咳一聲,挪到蔡邕身邊,輕聲道:“蔡兄,蔡兄……”

黃承彥也看出不對勁,這青筋鼓的把皺紋都給繃直了,有必要這麼激動麼?

聽到黃承彥的呼喚,蔡邕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看了李易一眼,便目光低垂,隱約透着幾分順從之意,李易自然是看到了蔡邕目光的不同,不過,他懷疑這只是錯覺。

蔡邕又看向黃承彥,問道:“賢弟以爲襄侯可爲書院院長?”

之前黃承彥就表過態了,不明白蔡邕爲何還要再問一次,不過還是點點頭,說道:“襄侯才學非凡人能及,自然當得。”

蔡邕笑了一聲,又問道:“如此說來,以襄侯才學做一郡之主也是綽綽有餘了?”

黃承彥感覺蔡邕貌似要給自己挖坑,不過此時只能答道:“那是自然。”

蔡邕繼續問:“若是一州之主呢?”

黃承彥正捻動鬍鬚的手指一頓,眉毛翹了翹,然後有些意味深長的看了蔡邕一眼,同樣笑道:“自然也是綽綽有餘,蔡兄以爲然否?”

屋中瞬間變得無比安靜。

蔡邕微笑不語,沒有再接話,不過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既然李易做一州之主都綽綽有餘,那麼,李易該做什麼呢?

這裡幾人都想到了,可是李易不第一個開口,他們不敢說,也不能說。

李易這時的心情也有起了些變化,蔡邕基本上是將他的野望放到明處了,李易沒想到蔡邕會如此直白,一時也有些緊張,他擔心蔡邕會給他捅出去。

不過沒等李易想明白呢,就見蔡邕一轉身,俯首向李易拜道:“老朽自詡博學之人,略微勝過老朽之人,不過三兩之數,可如今方知其實不及襄侯萬一,老朽慚愧莫名,所以,今後願以襄侯爲主,任憑襄侯驅使,還望……主公莫要嫌棄老朽年邁……”

這一瞬,別說李易,就連黃承彥父女二人都驚呆了。

在他們看來,以李易的手段,軟硬兼施,叫蔡邕乖乖賣命是沒問題的,可是,蔡邕開口喊了一聲主公,這就實在是出乎意料了。

特別是黃承彥,他看出李易非是池中之物,果斷送閨女就已經很乾脆了,爲此還沾沾自喜,可沒想到蔡邕竟然比他還狠,一張嘴主公就喊上了,也就是蔡邕的閨女被李易給提前搶了,不然看樣子今天多半也得送了。

黃承彥暗暗佩服,不愧是名揚天下的大儒啊,果然厲害。

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705章 交州獻禮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109章 陷陣一營,可敵萬人第74章 愛民如子的人設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96章 祖茂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7章 酒尚溫第613章 修仙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28章 戒驕戒躁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38章 董卓,死!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31章 高順升官第27章 見袁隗第72章 督軍有難事第89章 兩個戲精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697章 岳父大人高義第510章 分兵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286章 自家人第670章 必殺曹操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196章 只爲取爾性命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95章 對不住了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214章 易數之法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535章 斷貢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593章 “小人”得志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64章 贍養有功之人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640章 步步進逼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553章 女中王第81章 張繡的怒火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740章 馬超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427章 誰爲荊州牧?第412章 袁術哭了第194章 不勝而勝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749章 矛盾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433章 軍元券第79章 胡車兒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498章 備去了,襄侯勿念第595章 司馬氏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276章 爲襄侯牽馬墜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