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兩全其美

李易記得前世看過一篇文章,似乎是講諸葛亮的個人關係網。

除了黃承彥還有蔡家這些放在明面上的關係之外,諸葛亮在成婚前就已經是強的一B了。

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嫁到了蒯家,另一個嫁去了龐家,兩個聯姻對象全是荊州豪門,這關係夠不夠堅挺?

也就是諸葛亮看不上劉表,不想跟着劉表混,否則在劉表那邊弄個官噹噹,只要不是太高的職位,真的就是一句話的事。

這個關係網的形成,就是在諸葛玄從豫章到荊州之後,不過那次沒有李易爲袁術的“加速”,諸葛玄走的比較從容,家人一個沒丟。

當時諸葛家已經是走下坡路了,而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一下仍然能夠與兩大豪門結親,要麼是諸葛玄的個人運作能力超強,要麼就是諸葛亮的兩個姐姐自身條件確實過硬。

李易是真的動心啊,不管是條件本身,還是諸葛亮的小舅子身份,全都落在了李易的癢處。

只是……

李易感覺自己要是直接答應下來,實在是不好意思啊,是不是有點太過趁人之危了?

要不要按套路來個三辭三讓?

事後諸葛一家會不會將此事當做奇恥大辱,然後小孔明受了刺激,來一句莫欺少年窮,就開始立志從大惡人手中拯救姐姐?

對了,諸葛玄可是兩個姐姐啊,也不知諸葛玄打算嫁大姐還是二姐?

話說,自己還沒有小姨子呢……

李易的腦海中亂馬奔騰,有點停不下來的架勢,諸葛玄久久不見李易說話,等着心焦,片刻後忍不住主動問道:“不知襄侯意下如何?”

“咳,咳咳!”

李易終究還是被嗆到了,趕忙擡起袖子掩飾了一下尷尬,然後把臉一板,義正辭嚴的拒絕道:“這事如何使得?先生休要再提!”

諸葛玄自然看得出來李易是有些意動的,否則剛開始一口覺得就好了,根本不用該遲疑這麼久。

至於爲什麼遲疑,自然就是比較他侄女還有袁家的人情,孰輕孰重了。

其實,就諸葛玄自己來說,如果李易選他侄女,那絕對是大虧的,但事情落在他自己頭上,就不能爲李易考慮了。

諸葛玄硬着頭皮解釋道:“襄侯有所不知,我家那侄女早在徐州之時,十歲便有才女之名,徐州許多俊傑慕名託長輩求親,只是都被我那已經故去的兄長給回絕了,不過,外人只道是我那兄長捨不得嫁女,卻不知其中另有隱情。”

李易心中好奇,但他不好出聲,而諸葛玄有求於人,也不敢吊胃口吊的太厲害,很快便接着說道:“我那侄女雖然是女子,但也有幾分心氣,堂兄想讓她嫁人,她卻說寧爲英雄妾,不爲庸人妻,那般多的徐州俊傑,愣是一個也瞧不上,我堂兄開明,覺得她說的很有道理,這才順了她的意思,堂兄故去後,我也只秉着堂兄的意願,不曾在此時上強求過她。”

李易忍不住摸了摸鼻子,順便擋了擋嘴角忍不住溢出的笑容。

這文化人拍馬屁就是不一樣啊,都不用明着誇,只是一頓東拉西扯就能叫人心花怒放了。

其實不用說李易心裡舒坦了,旁邊的典韋也是一個勁兒的點頭,自家主公可不就是英雄麼,諸葛玄這話說的,沒毛病。

漸漸的,諸葛玄似乎也找到感覺了,腰板挺直了一些,身上那萎靡之氣也緩緩散了許多,對着李易一拱手,朗聲道:“如今天下,雖然豪傑輩出,但能稱得上英雄的,在下官看來,卻唯有襄……”

“差矣,此言差矣!李某人年紀輕輕,資質也是平庸,今日能有些許成就,也全是仰仗天子厚愛,區區僥倖之人如何敢與天下諸多豪傑比肩?先生言過了。”

李易趕忙打住了諸葛玄的話,順便也自謙了一下。

他喜歡聽馬屁不假,可諸葛玄的話也太拉仇恨了,若是一個不慎被那些小心眼的人聽去了,誰知道會鬧出什麼幺蛾子。

“襄侯過謙了。”

諸葛玄也知趣的停頓了一下,同時心中又對李易有了進一步評價,這人雖然年輕,卻不是容易衝動的腦熱之輩,非常冷靜,也非常的警惕。

諸葛玄自問自己如同李易這般年紀時,絕對沒有他這樣的心性,在羨慕與欽佩的同時,也爲自己提出的條件感到了強烈的心虛。

自家侄女雖然各方面都很好,李易也可能偏好女色,可李易沒見過真人,一時半刻又吃不着,這真還能叫李易昏頭麼?

諸葛玄提了一口氣,繼續努力保持淡定的模樣,微微笑道:“以襄侯這般年紀,以功名封侯,遍數我大漢四百年江山,又有幾人?若是連襄侯都稱不得英雄,豈不是叫天下人汗顏?”

李易笑着擺擺手,繼續做謙虛狀,不過因爲這次諸葛玄說的不是太過火,他也就沒有徹底否認了。

唏噓了一聲,諸葛玄繼續道:“我那侄女心高氣傲,一心要尋找英雄方纔願意託付終身,我作爲長輩,自然不能看她年歲蹉跎,一直幫她留意,只是英雄人物是那般好想見的?”

“有道是禍福相依,我雖然落難不得不落腳荊州,也幸好如此,才能遇到襄侯,也幸好有襄侯,我才知道我那侄女有了可以託付之人!”

諸葛玄正說着,走到李易正對面,深深一拜,道:“還請襄侯應允,讓下官侄女侍奉左右,就算不爲了下官賠罪之事,也請襄侯看在少女對英雄的敬仰之心上,憐惜一二。”

“這……”

李易遲疑着正要說話,諸葛玄已經提前叫道:“襄侯若是不允,她今後怕是隻能清風明月,早早的隨她父親去了。”

諸葛玄說道最後,甚至已經帶上了一點“譴責”的味道,似乎諸葛玄的侄女嫁不出去,全都是李易的錯一樣。

李易也是服氣了,怪不得諸葛亮後來憑一張嘴能將東吳噴了個遍,王朗更是被他給直接噴死了,看來這諸葛一家的口才是有遺傳啊。

李易還在想着,一旁的典韋卻是忍不住了,小聲說道:“主公,我看諸葛先生很有誠意了,您就答應了他吧?”

典韋確實是被諸葛玄給說動了,得知諸葛玄的遭遇後,他也就對諸葛玄沒什麼敵意了,而且他還知道李易早有圖謀,遲早是要答應的,不如自己也跟着勸一下,給李易順水推舟的機會,李易順的舒坦了,自己不就更被重視?

李易原本也的確是要答應的,不過被典韋這麼一勸,反倒是清醒了過來,甭管諸葛玄怎麼說,三辭三讓還不夠呢,何必猴急?

於是李易果斷瞪了典韋一眼,然後正色道:“諸葛先生家眷現在全數陷在壽春,我若是答應此事,豈不是成了趁人之危?屆時叫天下人如何看我?我又如何面對諸葛先生?所以,此事就作罷吧。”

典韋撓撓頭,似是有些疑惑自己的助攻爲何沒有起到作用,不過他本身就是護衛,貿然參合說話已經有些失職了,也不敢再多言,只是有些同情的看了諸葛玄一眼。

李易與典韋的交流很短暫,可諸葛玄看在眼中,一顆心卻是沉了又沉。

他能判斷出李易有遲疑,但認爲李易是單純的權衡利弊,根本想不到李易是當了那啥還想要立牌坊,非要玩個三辭三讓才罷休。

而且李易還點明瞭這些人還都在袁術那邊。

是不滿,還是嘲笑他的伎倆?

還有典韋看過來的那一眼,更是叫諸葛玄心裡徹底沒底了。

如此充滿同情的目光,難道是想告訴自己徹底沒戲了?

心跳的跟打鼓一樣,諸葛玄低着頭,咬牙,握拳,心裡悲憤,他諸葛家也是名門之後,今日竟然淪落至此,豈是一個淒涼能形容的?

深吸一口氣,諸葛玄決定豁出去了,反正來此之前他就已經有所準備,什麼顏面與節操,全都不要了,只要能換回幾個侄兒,讓諸葛家有了恢復的希望,沒有什麼不能捨棄的。

定了定神,諸葛玄緩緩擡起頭,看了李易一眼,又低垂下去,輕輕嘆道:“唉,既然襄侯如此說,那就暫時作罷好了。”

李易登時就是一呆,心裡喊了好大一聲臥槽。

說好的第三次呢,你怎麼不按套路來,怎麼不給我推辭三次的機會就直接縮了?

典韋也是愕然,感覺這老小子夠狠啊,是連侄兒都不要了麼?

在對面兩個人齊齊發蒙的時候,諸葛玄低着腦袋,繼續說道:“不過如此也好,我剛剛說的是我那大侄女,她還有個雙生妹妹,姐妹二人容貌幾無差別,姐妹感情更是深厚,平素半日不見都要想念的緊,若是姐姐隨了襄侯,獨個留下妹妹來,恐怕她將來縱然不是每日以淚洗面,也會鬱鬱寡歡,女子身體又格外嬌弱,這……唉,無論如何,都是可憐……”

諸葛玄似是自言自語一般,說話聲音不大,卻很清晰的傳入了李易的耳中,然後叫李易準確無誤的知曉,諸葛家的姐妹可是一對雙胞胎哦……

李易有些隱晦的咬了下嘴脣,老狐狸啊,都這時候了諸葛玄竟然還留了一手。

李易一下就明白了諸葛玄的打算,對這些世家來說,女兒就是用來聯姻的,自然也是一個女兒嫁一家最划算。

兩姐妹諸葛玄做主給李易一個,雖然得不到名分,但兩家關係卻是要深了幾分,算是在實際上起到了聯姻的作用。

可要是把兩姐妹全給了李易,李易自然是很高興的,雙方關係可以再深厚一些,但也只是“一些”罷了,根本不如多選個世家聯姻來的實在,也就是說,諸葛家白白“浪費”了一個女兒。

正是因爲不想“浪費”,諸葛玄纔沒有一開始就拋出雙子姐妹的噱頭。

至於現在,他是實在沒辦法了,不得不放棄了一些長遠計劃。

這次諸葛玄下的餌很成功,雙胞胎啊,李易是當真惦記上了,不過,他並沒有昏頭。

甚至,李易還默默的將諸葛玄在他心裡的評分給降低了不少。

諸葛玄的算計雖然不錯,想的也很明白,但終究不夠果決,這般遲疑了許久,非要等李易連續拒絕後,這才亮出底牌,看似老成穩重,實則卻是將今日的事情真的當做交易來做了。

如果諸葛玄是上來就直接……一步到位,李易心裡肯定會記嚇一份人情的,現在,這人情沒了。

李易心裡想透徹了,臉上也多了那麼一絲男人都懂的表情,但他嘴上還是沒動。

諸葛玄那邊絮叨了一陣,發現李易明明面露貪婪,但依舊不發話,不由有些後悔,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一次將兩個侄女都拿出來算了,現在才說,效果差了太多,而且,他發現李易看他的目光似乎有了少許的變化。

這種變化具體是什麼諸葛玄說不清,但隱約感覺李易對他的態度好像沒之前那麼親熱了。

諸葛玄心裡有些慌神,開始字斟句酌,原本要將二女一同送出的話也不敢輕易出口,他真的怕一個不慎叫李易生氣了,那他就一點招都沒有了。

兩個正主不語,典韋卻是恍然大悟了,自家主公果然厲害,竟然早早的看破真相,知道這老小子還偷偷藏了一個,否則之前答應了,收穫直接少一半啊!

於是,典韋再次覺得可以順水推舟了,又道:“主公啊,你看諸葛先生的都這麼爲難了,你若是不收了他侄女,她們又見不到真英雄,這輩子怕是都嫁不出去了,實在是可憐啊。”

“還有,諸葛先生,你也不用爲難了,直接叫你那兩個侄女全跟了我家主公,她們天天能看到英雄,又不用姐妹分離,豈不是兩全其美?”

“主公,你說我說的是不是?”

最後典韋很是期盼的看着李易,他可是知道,這路上李易得了好幾罈子的好酒呢!

沒等李易開口,那邊諸葛玄卻是搶先拍手大聲讚歎道:“不想惡來將軍竟然有如此眼光,兩全其美,好,甚好,唉,諸葛慚愧,多謝惡來將軍指點了!”

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180章 只願天下處處有良醫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155章 文仲業淚流滿面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510章 分兵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317章 諸葛瑾第34章 提議遷都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435章 金雕入夢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62章 火炕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82章 傻子纔跟你單挑第356章 賢侄啊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4章 不臣之心劉玄德第36章 性格決定格局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477章 典韋罵營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363章 蒯良之謀第677章 關雲長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477章 典韋罵營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674章 前進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79章 胡車兒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608章 親情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435章 金雕入夢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獄了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97章 居然是你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