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

黃承彥聞言臉色一緊,眉毛也挑了挑,有些慌張的說道:“啊,這,這個啊,愚兄不過是個山野閒人,如何會有這等本事……”

諸葛玄見黃承彥拒絕,但態度上卻算不得乾脆,心中不由越發激動,直接拉住黃承彥叫道:“兄長!”

黃承彥臉上閃過糾結之色,頓了頓,又趕忙推辭,諸葛玄見此,幾乎是斷定了黃承彥必然有什麼解決辦法,忍不住再次叫道:“兄長!”

“你,你這是……”

黃承彥猶猶豫豫的,他現在的這幅表情,莫說是諸葛玄了,就算是個小孩子,都能看出他之前說的不是實話。

“兄長啊!兄長若能搭救,我諸葛家上下願爲兄長立長生牌位,今後日夜供奉!”

諸葛玄不知道黃承彥爲何這麼糾結,一咬牙,就要給黃承彥行大禮。

他也是真的急了,這麼多天下來,家人流落在外,自己一點法子也沒有,劉表那邊也是束手無策,叫他急得是晚上噩夢,白天恍惚,每天都是煎熬,現在整個人似乎已經是行屍走肉了一般。

甚至,諸葛玄感覺,再這麼熬下去,他恐怕不等見到那幾個可憐的侄兒,自己的身體就撐不住了,而一旦他撒手西去,誰還會管他侄兒的死活?

黃承彥雖然只是在言語表情中透露出了一絲可能希望,但對諸葛玄來說,那就是救命稻草,莫說黃承彥最近與他聊得來,甚至哪怕明知這是個毒餌,他也會一口要下去,

“賢弟萬萬不可如此,唉,你這是折煞愚兄了啊!”

黃承彥也拉住了諸葛玄,諸葛玄的眼角已經滋淚花,黃承彥看了不由心軟,一跺腳,咬牙道:“罷了,罷了,來,你附耳過來,我告訴你罷,不過你要答應我,事後千萬不能說是我說的,否則不光我要被人埋怨,就是我家女兒也要被牽連受罰。”

諸葛玄看到有門,頓時心中一鬆,急忙道:“還請兄長放心,兄長的話我但叫第三人知曉,必然叫我天……”

諸葛玄正要賭咒發誓,臉上忽的一怔,腦子轉了轉,驚訝道:“兄長說的難道是襄侯?”

黃承彥看看左右,然後微微點頭,諸葛玄又呆立了片刻,暫時也不那麼激動了,只是臉上表情疑惑非常,又問道:“州牧尚且不能,襄侯又如何……”

“有些事豈是表面上這般簡單?”

黃承彥有些恨其不爭的看了諸葛玄一眼,聲音稍稍壓低,道:“其實你自己稍稍打聽一二,也應該能想到襄侯,只是你卻慌了神,亂了陣腳!”

諸葛玄腦子裡確實有些亂,不明其中關竅,虛心一禮,道:“還請兄長指點迷津。”

黃承彥眼中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還有一絲無可奈何,清了清嗓子,低聲嘆道:“唉,我就告訴你吧。”

黃承彥對着諸葛玄嘀咕了一陣,諸葛玄先是驚愕,緊跟着又是大喜過望,當即就要邁步去尋李易,但腳下只是動了兩步,就僵在了原地,臉上也重新出現了迷惑與擔憂之色。

黃承彥說的不是別的,正是李易與袁家之間的種種關係,坦言如果李易去找袁術,應該比劉表這墨墨跡跡的好使。

既然如此,諸葛玄自然就要請李易出手相助了,但他馬上就發現這其中好像藏着許多叫人頭疼的問題。

他之前在豫章,不知道李易與袁術的關係就算了,可劉表必然是知道的,荊州的個別官員或許也是知道的,可爲何沒有人向他說起過此事?

爲何劉表明明都那麼爲難了,卻沒有半點叫李易出手幫忙的打算?

還有,諸葛玄現在就名分而言,雖然也是李易的下屬,但與郭嘉張遼等人不同,他明顯不是什麼嫡系,甚至還有“臥底”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他憑什麼讓李易幫忙?

要知道,人情這東西也是用一次少一次的,之前袁術在南陽雖然吃相難看,跟劉表幹了好幾仗,與李易卻始終沒有動手的苗頭,甭管袁術當時心裡有沒有別的主意,但就明面上而言,就是爲了給李易還人情。

一個南陽啊,袁家的情分可是相當值錢的。

所以,諸葛玄就得衡量一下了,他能給李易什麼,憑什麼讓李易去爲他付出?

諸葛玄想了一陣,沒有絲毫頭緒,臉上再次恢復愁苦,只能又看向了黃承彥,黃承彥卻是一攤手,很乾脆的拒絕道:“賢弟莫要再看我了,我只是知道襄侯或許能夠救人,但如何能說動襄侯去救……實在是有心無力了。”

諸葛玄想了想,忍不住道:“可否請令愛……”

不等諸葛玄說完,黃承彥就搖頭道:“她只是襄侯弟子,如何會有這大的顏面?”

諸葛玄心裡並不認爲黃月英與李易的關係是純潔的,只是這話不能說,否則黃承彥翻臉是小事,黃月英跑去李易那裡吹枕邊風,說他壞話,那纔是真要命。

黃承彥看着自己的賢弟漸漸的陷入了沉思,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揹着手三步一嘆氣,慢慢的向着遠處走去,只是隨着越走越遠,黃承彥臉上開始緩緩出現一絲慚愧。

他真的很少算計人的。

不過,黃承彥在慚愧的同時還有些好奇,正如諸葛玄憂心不知該如何打動李易一樣,黃承彥也知道人情寶貴,而諸葛玄本人只能算是良吏,卻不是能臣,根本不值得李易用袁家的人情去拉攏。

至於別的,諸葛玄孤家寡人一個,連上路的盤纏都是劉表送的,他還有什麼值得被李易能惦記?

黃承彥走了一會,決定找女兒問問,他是真的好奇了……

這日傍晚,李易一行人馬到了涅陽,便打算在涅陽休息一夜,明日早些趕路,如果順利的話,能在明日天黑之前到達宛城。

一路走來,李易雖然親近百姓,無論來者身份高低,他都會親自接見,不過,這不代表李易就不在乎自身安危,就拿夜晚休息來說,他是寧可在野外紮營,也不在城中過夜。

當然,李易是個開掛的,真要有危險的時候,一道城牆根本擋不住他,但李易卻覺得,真要落到了那一步,他作爲穿越者混的也太失敗了,而且,他能跑,他的部下們能跑麼?

不過,今晚的情況卻有些不同,因爲涅陽是張機的老家,李易在涅陽歇腳,張機作爲地主,斷然沒有叫李易在野外紮營的道理,而且,爲了完成李易吩咐的工作,他家中還有不少東西需要順路帶走。

張機邀李易去他家中過夜,李易自然是答應了,張遼典韋等人也沒意見,畢竟張機給人的感覺挺好的,誰也不認爲他可能會害李易。

對於李易的到來,張家上下很是歡喜。

張機父親生前曾經在朝堂做官,如今族人中也有不少子弟出仕,對此,李易自然也樂得與他們交好,畢竟有張機這層關係在,雙方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共同利益,將來李易選派官員,同等情況下,張家子弟肯定會有一定的優待,

一番飲宴過後,因爲考慮到李易舟車勞頓,張家家主便很是知趣的請李易去早就打掃好的別院休息,不過李易卻是精神頭不錯,叫張機帶着他轉了一圈,特別是看了一下張家的藏書,然後隱晦的表示自己打算把這些書抄上一份,對此張機早有覺悟,自然是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不過,說起這些書卷,張機卻是不時長吁短嘆,李易問詢,張機說是他師父生前有編撰醫稿,其中案例繁多,但是醫稿並沒有傳給他,否則,對醫學堂當有大用。

李易一聽,頓時就惦記上那些醫稿了,張機知道了李易意圖,卻是面露爲難之色,原來那些東西在他師弟,他師父的獨子張方手中,而張方爲人有些小氣,叫他拿出來很難。

李易感覺很遺憾,因爲張機對他師父很是尊重,而小氣又不算是毛病,李易要是爲此算計他師父的兒子,張機肯定不幹。

李易正打算暫且將此事翻過,張家的一個子弟進來告訴李易的護衛,說是張機的師弟,張方求見。

李易與張機對視一眼,眼中全是驚訝,這還真是太巧了。

李易一邊叫人去請,一邊問了問張機,想要了解一下張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張機想了想說道:“早年我家師弟的醫術其實也是不差的,只是他不好醫道,反倒是一心想要求官,師父故去之後,便關了醫館,也正是因此被人詬病,說他不孝,一直求官不得,數年過去,如今稍稍有些落魄,不過我與其他師兄弟對其多有幫襯,生活倒也是無憂。”

張機說的比較籠統,不過卻也足夠叫李易推斷個大概了,張方多半是求官來的。

可是他憑什麼啊?

難道是因爲張機的面子?

李易摸了摸下巴,目光看向張機。

張機神色非常尷尬,李易能感覺出他這個師弟爲何而來,他作爲張方師兄,又如何會不知道?

張機苦笑了一聲,實話實說道:“我這個師弟,品行上無害,或可爲小吏,但讓他做官……似乎稍稍有些不足。”

李易點點頭,不過倒也沒有因爲張機的話給張方判死刑,畢竟張方沒有繼承家業,這在立志傳承醫道的張機看來,大概是非常的“可惡”了,因此張機的評價可能會帶着一些偏見。

李易笑着說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還是先見一見吧,神醫與張方也許久不曾相見了吧?”

張機先是咂摸了一下李易的話,感覺很有有味道,然後才說道:“還是清明祭拜先師時見了一次,到現在已經半年過去了。”

李易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不過心裡卻是盤算着,張方求官不求官的暫且不談,既然他找上門來,那就先試着將那些病例要過來再說。

如果張方確實不適合做官,李易準備直接用錢砸,一卷竹簡,一兩金,就問你賣不賣?

很快,護衛就帶了一個年輕人進了張機的書房,那人看到坐在上首的李易,趕忙低頭,對着李易深深一禮,拜道:“涅陽張方,見過襄侯。”

“快免禮,請坐。”

李易笑着擡手,示意張方在張機旁邊坐下,不過這一引,李易卻是驚訝的發現,張機看張方的眼神竟然……非常的不善。

只見張機怒目圓瞪,雙拳緊握,臉上不時閃過心痛之色,像極了電視上那些忽然發現兒女們走上歪路的父母。

李易眉頭不由一挑,然後再次打量起張方,只見他也就二三十歲的樣子,比張機小了不少,但身上的精氣神卻遠不如張機飽滿,整個人顯得比較萎靡,而且,縱然李易不懂醫術,但看張方蠟黃的臉色與明顯凹陷且發暗的眼眶,也能瞧得出這人的身體似乎不太好。

發現自家師兄目光不善,張方有些不敢與其對視,也不敢坐過去,只是將腦袋垂得很低。

李易見這樣僵着不是個事,只能輕咳一聲,再次道:“請坐。”

聽到李易提醒,張機知道自己失禮了,收回目光,張方則是小聲說了一句“見過師兄”,然後又往邊上挪了挪,這才坐下。

李易雖然有些好奇張方與張機出了什麼事,不過他現在好歹披了一身官皮,不能隨便扯淡,只能一本正經的說道:“倒也是巧了,我與你師兄正談論到令尊,然後又說起了你,便聽人說你來了,當真是巧。”

張方有些詫異,稍稍歪頭看了張機一眼,然後趕忙回答:“張方不能繼承父業,萬分慚愧。”

李易笑着擺擺手,作爲後世人,他還真不覺得沒有子承父業就是不孝,不過他不想與社會認知對着幹,並沒有寬慰張方,而是繼續問道:“你求見本官,是有何事?”

張方又看了張機一眼,這才躬身道:“數日前,聽友人說起襄侯要在南陽建醫學堂,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不管是開書院,還是醫學堂,這些事情李易都沒有保密,所以張方能聽到風聲也不奇怪。

李易點頭道:“不錯,正有此意。”

張方呼了氣,身形微微發顫,似乎有些激動,又道:“家父生前在荊州行醫多年,去世後留有各種病例記錄六百餘卷,只是我醫術不精,使珠玉蒙塵,如今恰逢襄侯有意開設醫學堂,我願略盡綿薄之力,將這些書卷全數贈與襄侯,還請襄侯莫要嫌棄。”

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697章 岳父大人高義第303章 你想去南陽?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682章 禁酒令第468章 軍令狀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84章 亂世百姓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7章 酒尚溫第205章 師尊的故交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194章 不勝而勝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247章 襄陽來訊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403章 荀攸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66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656章 我可賢明?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556章 攻城第81章 張繡的怒火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451章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第274章 劉闢龔都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736章 稱帝?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672章 殺曹操,賞萬金第536章 富春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123章 徐晃有大將之風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2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20章 見過牛將軍第134章 荊州一年可下第732章 趙雲第96章 祖茂第701章 副院長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83章 大罵張繡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764章 萬箭齊發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277章 皆爲校尉第719章 呂蒙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771章 投降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179章 醫聖不是萬能的第742章 柳暗花明第774章 破門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75章 遷都之始第631章 風雲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