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

劉表的表情很是愁苦,用後世的一句話來形容他現在的狀況,那正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其實,劉表這個人還是比較不錯的,他雖然對李易入荊州感覺有些戒備與不安,也準備了不少的手段,但還沒瘋狂到用整個南陽百姓去折李易面子的地步。

原本劉表的打算很簡單,放任袁術再南陽鬧一鬧,李易來了之後,要麼自己去和袁術幹一架,要麼求他出面去和袁術幹一架,反正不管怎樣,李易都得向他低頭,最後要看他的臉色過日子。

當然,李易也可以無視袁術的所作所爲,但那樣一來,百姓心中埋怨,劉表再稍加推波助瀾,李易的南陽太守就別想安穩的做下去了。

劉表的計劃很好,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袁術那廝竟然完全不要嘴臉,毫無半點世家風範,見劉表貌似不願出兵,便撒開了手腳開始在南陽嚯嚯,讓南陽的形勢一下就超乎了劉表的掌控。

於是,劉表後悔了,卻也晚了。

這時候出兵救南陽,之前的種種準備就成爲了笑話,南陽的損失也會白白浪費,不但不能叫李易低頭,反而還成了對方入主南陽的馬前卒,他不甘心。

如果不出兵,他劉表的名聲在南陽就算是徹底壞了,而且看着百姓受苦,他心中也有不忍。

正是這種種糾結,讓劉表無法做出決斷,將時間一拖再拖,等到文聘送來了這封書信,直接叫劉表徹底坐蠟。

特別是看到書信中提到的那滿是血手印萬民書,劉表就感覺腦袋一陣發漲。

以南陽如今的糜爛局勢,加上幾萬個血手印,再考慮到襄陽內部隱隱的不滿之聲,劉表出兵南陽已經成爲定局,可問題是萬民書是李易送來的,縱然襄陽出兵,將來百姓心中感激的也只有李易。

至於劉表,別說讓百姓們感激他,不咒他去死已經是好的了,所以,劉表這一遭不管怎麼看都算是虧到姥姥家了。

荊州最核心的三個人物默然不語,直到又有人呈上一封書信,劉表打開一看,臉色再次一變,嘆息着將信箋丟到了桌案上。

蒯越與蔡瑁見狀,對視一眼,便撿了起來,蒯越還好,看罷只是沉吟不語,蔡瑁卻是忍不住驚呼一聲:“仲業居然告病,請主公另擇良將往新野!”

之後三人又是一陣沉默,之前的種種情況還算是在他們預料之內的話,文聘撂挑子則完全是意外了。

是個人都知道,文聘這是在表達對劉表的不滿,而且,文聘告病雖然只是個人行爲,卻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中意願。

劉表有些生氣,但知道事出有因,並不願責怪文聘,想了想道:“荊州不可沒有仲業,我當手書一封,讓琦兒代我親往新野勸他一勸。”

“主公仁義!”

蔡瑁附和了一聲,不過隨後又道:“如果文聘執意告病,又當如何?”

劉表正要開口,蒯越卻是忽然語氣鄭重道:“主公,南陽兵禍不過小患,文聘告病雖然有礙,但如今袁術大軍已去,此事於荊州防務並無明顯損害,所以,這些皆可延後再議,只有一事,卻是主公需要當機立斷!”

蒯越的表情很嚴肅,叫劉表與蔡瑁都是眉頭一跳,然後看着蒯越。

蒯越稍稍壓低聲音,然後一字一字的說道:“李易此人狡詐非常,行事陰狠,陣前殺華雄,殿上誅董卓,看似忠義,實則虛僞小人,見利忘義之輩,如今李易入我荊州,正如董卓入洛陽,屬下請主公速速將其斬殺,否則,荊州日後必然因其生亂!”

劉表搖頭道:“我亦覺得那李易志在不小,不過將他比作董卓,言重了吧?”

蒯越卻是肯定道:“董卓怕是還不如他,主公不見李易到荊州這才幾日,便給主公備上了萬民書,更罵得文聘上書告病,若是給他足夠時間,真不曉得還會在荊州搞出怎樣的事端。”

劉表眉頭一皺,顯然被蒯越的話影響了,但又猶豫道:“傳言那李易有千斤之力,殺董卓於百步開外,仲業信中也提到孫堅長子被他所傷,可見其勇武,這等人物,如何殺之?”

蔡瑁一抱拳道:“主公放心,李易來襄陽不過隻身一人,末將願領五百刀斧手埋伏於甕城,只待他入城後關閉城門,刀斧手殺出,縱然他是項羽在世也難逃一死!”

劉表輕輕捻動鬍鬚,他雖是文士,卻並與迂腐之人,之前荊州宗賊作亂,他就曾擺下鴻門宴殺了不少人,但那些人是賊,李易卻是朝廷封的太守,殺李易可以,但不能用讓人詬病的手段。

蒯越見狀,問道:“主公可是忌憚那李易的名聲?”

劉表點頭道:“不管此子來荊州是否別有所圖,但其殺了董卓,名聲甚佳,如今更是爲民請命獨身來見我,我若是殺之,便是不義,叫天下人如何看我?”

其實,還有一層顧慮劉表沒說,他曾經是站在董卓那邊的,雖然現在得了朝廷的正式任命,但難免還有人在背後用之前的事情說他不是,他只是淡然處之,可要是殺了李易,那就再難淡定下去了。

蒯越輕嘆一聲,道:“主公,有所得,必有所失,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

蒯越這話說的就比較重了,甚至還有點教訓的意思,蔡瑁見狀怕劉表面子不好看,插嘴道:“左右那李易要來襄陽,入城後便是甕中之鱉,不如主公先與之見上一見,然後再做決斷?”

蒯越卻還是固執己見,道:“此人善於攪動風雲,當速速殺之啊!”

劉表見蒯越堅持,只得說道:“還是先見一見吧,如果李易來者不善,便依異度之言,殺之,如果李易願意以襄陽爲主,便暫且留着他鎮守荊州門戶,如何?”

蒯越心中暗道忠犬才能守門戶,但李易卻是惡狼啊,不過劉表明顯不願揹負惡名,他也不好堅持,又與劉表說了些細節之後便與蔡瑁一同退下。

不過蔡瑁走的時候還接了一個任務,便是李易到來後要他暫代劉表迎接。

蔡瑁比較年輕,且身居荊州高位,讓他去見李易,既不至於失了禮數,同時還容易讓李易放下戒心,方便試探。

蔡瑁揣摩了一下時間,感覺李易馬上就能到襄陽,因此便直接去了城門,順便巡視,不想這一巡,就巡到天黑,也沒看見李易到來。

最後,蔡瑁頗爲懊惱,一邊在心裡嘀咕李易最好死在路上,然後便歸了家。

蔡瑁回家後還在想着李易的事情,不想前面忽然有侍女跑來,撞到了他身上,登時怒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侍女嚇的渾身一顫,趕忙答道:“老爺,是小姐,小姐在發脾氣,婢子想去請夫人過來相勸。”

蔡瑁聞言眉頭一皺,然後擺了擺手,道:“罷了,不用請她了,我過去便是。”

蔡瑁到了自家妹子的小院,隔着老遠便能聽到一陣乒乓之聲,似是有什麼東西給砸碎了。

蔡瑁心中有些不喜,但那些不喜旋即又被歉疚所替代,輕嘆一聲,推開房門走了進去,就看到自家妹子正坐在塌邊,整個人氣鼓鼓的,幾個下人跪在她前面,渾身瑟瑟發抖,連大氣都不敢喘。

瞧見蔡瑁進來,蔡玉眼睛一眨,眼淚瞬間出現,轉頭掩面嗚嗚的哭了起來。

蔡瑁揮手示意那些侍女退下,然後坐在蔡玉對面,輕聲道:“你還在怪我?”

蔡玉不接話,只是哽咽道:“蔡軍師日理萬機,來我這裡作甚?”

聽着自家妹子的古怪語氣,蔡瑁好笑道:“你是我妹妹,聽說你在生氣,我這做兄長的能不過來看看麼?”

“我不要你過來,反正你這個兄長也不在意我,乾脆叫我這個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

“唉,又說傻話,你說說,從小到大,哪件事我不是由着你,又怎麼會不在意你?”

“那好,我現在讓你娶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婦人,與她日夜相對,你可願意?”

蔡玉臉型稍顯瘦削,天生魅眼,看上去應當是個柔弱美人,不過對着蔡瑁的時候,卻是一點都不客氣,張口犀利,差點沒懟的蔡瑁噴出一口老血。

蔡瑁感覺胸口憋悶的厲害,過了好一陣才順過氣,無奈道:“你說的是什麼胡話,這豈是混作一談?”

“如何不是一樣,你要我嫁一個糟老頭子,還是做妾,聽說他那長子怕是比我年歲還大,過些年老頭子一命嗚呼,你叫我如何自處?嗚嗚嗚,天下間也不見得有幾個如你這般狠心的兄長!”

蔡玉的聲音有些細,就跟針似的,戳得蔡瑁臉頰直抽抽。

不過蔡瑁知道這事是的確是自己對不起妹妹,只能耐心勸道:“小妹,我是你兄長豈會害你,你只知道劉景生年長,卻不看他乃是漢室宗親,論及才學,名望,皆是當世第一等的人物。”

蔡玉不屑的撇撇嘴道:“漢室宗親?呵呵,早幾個月前,便是當今天子還日日受人欺凌,一個所謂漢室宗親又能怎樣?”

“休要胡言亂語!”

蔡瑁嚇了一跳,過去真的是把妹妹寵壞了,竟然什麼都敢說啊。

蔡玉見蔡瑁生氣,便不再言語,不過表情依舊倔強,顯然沒把漢室宗親當什麼稀罕物。

蔡瑁很無奈,他也知道蔡玉說的在理,但爲了將劉表與自己家族徹底綁在一起,只能繼續勸道:“自董卓廢少帝后,天下間羣雄並起,智謀之士都看得出,亂世將至,我蔡家雖然家大業大,但在亂世中不過一浮萍罷了,若沒有大樹依靠,怕是很難保全啊。”

見蔡瑁搬出自家的家族,蔡玉心中一酸,道:“那你爲何要選那劉景升?”

蔡瑁笑了,說道:“除卻蜀地,無論富庶,人口,荊州都乃天下之最,如今荊州盡在州牧手中,只要三年休養生息,養數十萬大軍,這天下還有誰還能與州牧爭鋒?”

蔡瑁語氣上對劉表很是自信,也顯露了他的那一絲絲的野心。

如今襄陽軍方以他最尊,但不管是他個人,還是整個蔡家的發展,卻也到了瓶頸,他想要更進一步,只能抱緊劉表這個粗腿,全力支持劉表經營荊州,但爲了防止劉表日後翻臉,兩家的聯姻就非常必要了。

蔡玉抹了抹眼角,她知道這些彎彎繞繞,也明白自己既然從小在蔡家錦衣玉食,就沒有道理不接受這一場聯姻,可她心裡還是難過,道:“可那劉景升都那麼大了,還是做妾,你叫我……叫我,嗚嗚嗚……”

說着說着,蔡玉又忍不住嗚嗚的哭了起來。

蔡瑁被她哭的心軟,畢竟這是自家妹子,低聲道:“你且放心,做妾只是暫時,州牧正妻陳氏自到荊州後便身體不適,前些日子名醫張機爲其診斷也束手無策,據我打聽到的消息,怕是命不久矣,小妹只要委屈一段時日,將來便是荊州的第二人,那時候,就算爲兄見了你也要行禮啊,呵呵。”

蔡瑁極懂自己自家妹妹的喜好,這番話一說,頓時便叫蔡玉的哭聲小了不少,於是又趁熱打鐵道:“不如這樣,改日飲宴,我讓你親自見一見州牧風采,若那時你還不願,兄長絕不再爲難你如何?”

蔡玉心中一動,喜道:“兄長當真?”

蔡瑁微微一笑,道:“爲兄何時曾欺騙與你?”

蔡瑁很有把握,完全不擔心蔡玉看不上劉表,一來是剛纔的名利誘惑,正投蔡玉所好。

其次便是劉表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依然儀表堂堂,風姿氣度叫人心折,根本不是尋常人物能比的,最起碼蔡瑁就沒見過比劉表還優秀的男人,不怕小妹看不上。

蔡瑁在家哄妹妹的時候,李易終於到了襄陽城外,正看着襄陽城發呆。

原本他覺得劉表死後荊州降了曹操是大勢所趨,可今日見了這襄陽城,他卻是覺得荊州文武實在太慫了一些,單憑這一座城死守,只要糧草充足,耗上曹操三五年也不難啊。

襄陽城牆還好說,比洛陽略遜一籌,但這近乎百丈的護城河,便叫人不由產生一種“望洋興嘆”之感。

李易覺得如果不考慮發展黑科技,這樣一座雄城便是填進去十幾萬人命也不見得能拿下。

這也更加堅定了李易將荊州“和平演變”的戰略思想。

李易一邊想着事情,一邊策馬過橋在城門下叫人,很快,城頭上亮起火把,李易報上姓名,上面守將顯然早已經得了消息,雖然微微驚訝,卻也不是太過意外,更沒有出現什麼狗血的戲碼將他堵在城外,很快就開門將李易迎了進去。

本來李易的計劃是入城之後一路狂奔着淚流滿面去見劉表求他發兵,但現在都這麼晚了,如果再那麼表演實在太過刻意,他自己都覺得有點膈應,便只好按照小吏的引領,在城中一處別院暫且住下。

雖然趕路疲憊,但李易擔心劉表派人來害他,整晚都是半夢半醒,第二天也起的很早,洗漱後簡單用了早飯,李易就準備去求見劉表,卻被門房告知,蔡瑁來訪。

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374章 狼煙起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64章 談婚論嫁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603章 張苞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106章 我對不起司徒啊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646章 多謝將軍手下留情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516章 運氣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38章 董卓要點鴛鴦譜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701章 副院長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269章 袁術的現狀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479章 誰可爲良配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262章 火炕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440章 談一件大事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217章 黃承彥第485章 呂布起兵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397章 點將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443章 魏延取桂陽第66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606章 翼德,保重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441章 南郡之變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80章 屠村第25章 虎牢關下呂布重傷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208章 那廝他竟然跑了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252章 再見劉琦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287章 因爲我是你姐夫第706章 臧霸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646章 多謝將軍手下留情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596章 途經豫州第429章 任命第458章 你這逆子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397章 點將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282章 叫一聲姐夫聽聽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138章 董卓,死!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