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

回府後,爲了表示對賈詡的看重,李易喊了伏壽出來與賈詡見面,然後李易又親自給他安排膳食,叫賈詡好不感動。

將賈詡送至客房之後,李易雖然覺得這一天成就滿滿,有些興奮,但也真心疲憊,回房休息,發現黑燈瞎火的,問了侍女方纔知道,伏壽陪蔡琰去了,說是怕她在陌生地方睡不慣。

不過李易清楚的很,伏壽肯定是怕他摸黑去禍害蔡琰……

李易訕笑一聲,搖搖頭,轉身敲開了鄒蓉的門,鄒蓉卻笑着指了指旁邊一屋,紅着臉小聲告訴他,貂蟬在那裡。

李易心中一動,在鄒蓉臉上輕輕揩了一把,然後眯縫着眼睛走到貂蟬門前,剛擡手要敲門,就聽裡面傳來貂蟬的聲音:“是將軍麼?”

李易有些詫異於貂蟬的聽力,頓了一下,答道:“是我。”

輕巧的腳步聲傳來,貂蟬緩緩推開房門,仰面看向李易,面容沉靜,對李易的到來似乎毫不意外,只是眼眸深處隱約透着一抹哀傷……

貂蟬真的很美,雖然相識三個多月了,可李易每次看到貂蟬,每次依然會發出世上竟有如此佳人的感慨。

這還是兩人相處不愉快的情況,最開始貂蟬與李易還有些話講,到後來乾脆瞧見李易就閉目養神,要是貂蟬肯曲意逢迎,給李易笑笑,或者翻個白眼什麼的,那絕對是相當驚豔。

李易心裡的念頭很雜,貂蟬似乎也有頗重的心事,兩人互相看了半晌,李易才感覺到了這種沉默有些尷尬,先移開了目光。

李易側身輕咳了一聲,有些欣慰,貂蟬的態度明顯變化了許多,他決定在努力穩固一下自己的形象,卻不想只是這一轉眼的功夫,貂蟬面頰上竟是多了兩行清淚。

美人垂淚,叫他很是詫異,也很是憐惜。

“你這是……”

李易欲要問問緣由,貂蟬卻突然向李易拜道:“將軍爲貂蟬報了血仇,可憐貂蟬愚笨,不知將軍良苦用心,過去多有得罪,還望將軍寬容,貂蟬今後願爲奴爲婢,終生侍奉將軍,報答將軍大恩!”

李易雖然知道殺了董卓再攻略貂蟬會簡單不少,卻不想貂蟬直接就表態要以身相許了,心中鬆了口氣,一時間大爲歡喜,不過看到貂蟬的眼淚落在地上,又暗道了一聲慚愧,趕忙蹲下身去攙扶貂蟬,道:“地上涼,有話先起來再說。”

卻不想,李易這一碰,貂蟬的眼淚就好像是把老天捅漏了一樣,嘩嘩的往下流,李易爲她擦拭,不一會就溼了一小塊衣袖。

貂蟬哭的聲音雖然不大,但身子像是脫力了一般,李易根本扶不起來,他雖然早有覬覦之心不假,但也不至於禽獸到在這時候佔貂蟬便宜,於是只好扯了扯自己衣袍下襬墊在了門檻上,讓貂蟬坐在上面,靠着他哭。

可能是靠着李易感覺比較踏實吧,漸漸的,貂蟬抽咽漸緩,輕微紅腫的眼睛看着李易的側臉,斷斷續續的講出了她的故事。

原來,貂蟬本是洛陽皇宮中的宮女,不過她雖是宮女,過的倒是不差,因爲有一王姓女官見貂蟬的模樣招人喜愛,便將貂蟬收爲義女,對其很是疼愛照料,兩人也當真有了母女情分。

即便是董卓入宮後,王姓女官也將貂蟬保護的很好,不然以貂蟬的美貌絕對難逃董卓之手。

但董卓的殘暴,豈是一個小小女官能當的?

有一日,王姓女官因小事被董卓殺害,貂蟬自此便深恨董卓,立誓爲義母報仇,但她知道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唯一所長,只有自身容貌,想殺董卓除非是藉助他人,

於是,貂蟬便趁着洛陽亂時逃出皇宮,將朝中文武對比一番後,投奔了王允,然後就是王允定下美人計,將貂蟬送到李易身邊。

爲報義母之仇,貂蟬能夠做出以身飼虎的決斷,可見其外柔內剛,而李易又是董卓心腹,所以一開始縱然貂蟬欽佩李易的才華志向,心意卻始終不曾動搖半分。

如今李易殺了董卓,而且是早有計劃,並非因爲小利臨時起意,可見李易的心是正的,貂蟬自然對李易印象大爲改觀,曾經的敵意自然都煙消雲散了。

再加上這麼長時間接觸,貂蟬如何能不知李易對她的心思?

左右董卓已死,血仇得報,心願已了,自己便是跟了李易,無論是報恩,還是給自己找個歸宿,貂蟬都覺得不壞。

聽貂蟬喃喃着將事情說完,李易忍不住摸了摸她的頭髮,輕嘆一聲:“原來如此,倒也爲難你了。”

李易心中慶幸,如此來看,貂蟬與王允並無多少牽扯,而且,更重要的是,貂蟬並非是爲了什麼國家大義奮不顧身的大漢死忠。

否則,將來自己做大事的時候,貂蟬跳出來阻攔,豈不是很尷尬?

道出心事,貂蟬的情緒緩和了下來,擦了擦眼角的淚痕,感覺自己現在的模樣肯定邋遢,同時有些擔憂的看了李易一眼,爲何到現在他都不表態?

這倒是貂蟬相差了,她覺得爲報恩以身相許,是理所當然的,其實李易自己之前也覺得這種關係是順理成章的,可事到臨頭,李易才發現,直接答應的話,怎麼看都相當沒品。

至於固做高風亮節的說不用,太虛僞,貂蟬要是肯信那就有鬼了!

於是,李易頓了頓,攬住了貂蟬的肩膀,後者身子輕輕一顫,但馬上又平靜了下來,蜷縮着靠在了李易臂膀之下。

李易不着痕跡的保持着深呼吸,努力壓抑着心中各種策馬揚鞭的想法,問道:“令堂後事可有妥善安置?過些時日,我可與你一同前去祭拜。”

貂蟬心中一暖,沒想到李易願意如此屈尊降貴,但隨即就黯然道:“沒有,那時候宮中姐妹枉死的實在太多了……”

李易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過了片刻,忽然道:“其實,在見到你之前,我就決定將你留在我身邊了。”

貂蟬眨了一下眼睛,很是不解的看着李易。

李易笑道:“王允那老傢伙好算計,先讓曹操獻七星刀,後又讓你送上美人計,只要事成,他作爲主謀,功不可沒,但若是事敗呢?”

“行事之人九死一生,王允自己卻不見得有事。”

“好在,曹操運氣不錯,逃了一命,你運氣更好一些,遇到了我,哈哈。”

貂蟬此刻心中還是有些傷感的,可聽李易這話……

好吧,雖然就事實來講,李易確實保護了他,但想想李易保護她的手段,貂蟬指尖砰了砰李易的衣服,沒好意思掐下去。

李易自我感覺很好,繼續說道:“我欣賞曹操,此人可爲當世英雄,我也欣賞你,因爲巾幗不讓鬚眉。”

聽李易對自己評價如此之高,甚至同曹操比肩,貂蟬趕忙道:“將軍過譽了,貂蟬不敢當。”

“如何不敢當?”

李易笑了一聲:“董卓權傾朝野,洛陽與長安百萬人之中,有幾人敢與之爭鋒?”

“爲國家大義也好,爲自家恩怨也罷,你能有膽量與之相對,單單這一點,便勝過了不知多少看似名聲顯赫,實則庸庸碌碌之輩。”

“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互相攻伐,英雄豪傑輩出,我亦要成就一番大事,縱然再怎樣欣賞曹操那等人物,卻註定要與其見個生死,但是,你卻不同!”

李易輕輕搬過貂蟬的身子,盯着她的眼睛,貂蟬被李易瞧的心如鹿撞,根本不敢擡頭。

李易微微一笑,低頭在貂蟬耳畔道:“你可還記得,第一次見面時,你在馬車中,我在外對你說,要護着你走遍這天下的大河山川,只是,那時你雖近在咫尺卻不知我的心意,現在,我想問你一次……”

“問……問什麼?”

貂蟬的聲音細如蚊吶,片片胭紅更是從耳尖一直蔓到了脖頸。

李易的腦袋又往下面湊了湊,哈着氣道:“待我名滿天下,送你一身嫁衣紅霞,好不好?”

貂蟬只覺得腦袋中嗡的一聲,心裡咚咚咚一個勁兒的打鼓,頭頂上好像都快要冒熱氣了。

嫁衣……

幸福來的實在太突然。

貂蟬一直認爲李易只是貪戀她的美色,再加上自己算計過李易,李易在得到她之前或許會有許多容忍,可將來呢?

膩味了之後,當個侍妾都難吧?

但現在貂蟬明白了,李易是真的早就很喜愛她,打心裡欣賞她,甚至還許下了“嫁衣紅霞”。

其實李易已經娶了伏壽,正常情況下,不可能正個八經的再娶一個,可貂蟬現在被李易撩撥的目眩神迷,雙商狂掉,哪還能想到那些?

貂蟬一邊點頭,一邊輕拭眼角,看了李易一眼,然後,她感覺自己都要被李易那溫柔的目光給看的化了。

“將軍……”

貂蟬低低吟一聲,輕輕的挽住了李易手臂,強忍着羞意道:“不用將軍名滿天下,貂蟬,現……現在已經是將軍人了。”

“嘶——”

貂蟬那聲音酥酥癢癢,直饒心底,叫李易險些把持不住。

此刻李易成就感爆棚,感覺自己還是很有撩妹天賦的,而且,如此一來,也算是和貂蟬有了感情基礎了。

不過,李易覺得自己應該保持冷靜,節奏不能亂,於是緩緩搖頭道:“不行,這樣太委屈你了。”

貂蟬只覺心中甜蜜,就連口中也好像含了蜜糖一般,輕輕依偎在李易身邊,歪頭看了眼天上懸着的明月,然後閉上眼睛,這感覺真好。

不過,大約盞茶功夫過去。

貂蟬猛的一個哆嗦坐了起來,紅着臉看向李易,目光又羞又惱。

李易擡頭吐出一口濁氣,也看向貂蟬,眼珠子隱隱泛紅,一字字道:“我……我實在忍不住了!”

……

第二天一早,雖然李易恨不得死在那個溫柔窩裡,奈何貂蟬卻是“深明大義”,愣把李易推了出來,實在是李易再不走,她就要死了……

這一日,府中上下看到李易的人全都暗暗感慨,自家將軍果然是忠義之人,董卓一死,將軍臉上的笑都沒停過,連走路都帶着飄……

李易入宮後,呂布也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不過呂布沒多想,照常早朝,然後看着羣臣針對當前形式各抒己見,其中多半都是針對西涼方面的。

李易與呂布兩人沒參與,因爲就目前看來,西涼諸將,還有他們的兵馬,應當是完全接受了現實,決定擁護小皇帝,沒必要橫生枝節。

事實上,原本董卓死後,如果不是王允太過不給面子,李傕郭汜等人也就認慫了,畢竟這些人並不傻,董卓尚且不能奪天下,他們的水平離董卓還差着老遠呢。

這天傍晚,文武百官被允許離開皇宮,但西涼諸將暫時還受到一些限制。

這是李易特意勸說叫呂布多留他們幾天,也不用幹別的,就是讓呂布多與他們飲宴玩樂,拉進一下彼此之間關係,將來好互相幫襯。

虎牢關下的一敗,對呂布性格影響比較大,身上傲氣去了許多,想了想,覺得李易說的很有道理,便應了下來。

卻不知,李易做這個決定,其實是擔心西涼諸將重新拿到兵馬之後,雖然不會與小皇帝爲難,可如果是他要出城的話,很可能會有人決定爲董卓報仇,從而截殺他,乾脆,爲了自家性命,就多留他們幾日好了。

又過了一日,李易帶着伏壽去了伏家。

此去南陽後,伏壽再想與她家人相見,不曉得就得何年何月了,離開前自然是要一見。

而且,殺董卓那天,李易冒充伏壽的名義將人往伏家送,這禍水東引也做的不地道,李易怎麼說都得上門道個歉。

不過,讓李易意外的是,伏家人並沒有因爲伏壽即將隨李易遠走南陽而憂心,伏完也沒有因爲李易的禍水東引而惱怒,反而對李易很是客氣,就南陽的事情還給他指點了不少。

這讓李易很是不解,明明之前在宮中的時候,哪怕他殺了董卓,伏完對他依然冷淡,怎麼現在態度突然就好了起來?

難道是做給伏壽看的?

正當李易狐疑的時候,伏壽母親將她帶去了後堂,然後就見伏完撫須呵呵笑了一聲,從身後取出一物,嘆道:“沒想到,李白只是你的化名,這……怕是就做不得數了啊!”

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569章 鄭家堡第245章 書院第674章 前進第2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152章 今生不作第二人想第120章 擂臺規則第112章 新軍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208章 那廝他竟然跑了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343章 安置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758章 四十萬大軍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587章 試探第107章 不可與之相爭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688章 亂世埋沒英雄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28章 戒驕戒躁第464章 你太讓我失望了第734章 大義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81章 張繡的怒火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504章 請戰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612章 飛仙崖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177章 李易要跑路?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33章 董卓問計第429章 任命第36章 性格決定格局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582章 迎天子入荊州第365章 這是一個梟雄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262章 火炕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755章 戰!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514章 摧牆第491章 投降,詐降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310章 請留步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16章 芳蹤飄渺無覓處第661章 青州變故第22章 再遇魏續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635章 劉繇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299章 坑姐第31章 高順升官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736章 稱帝?第540章 贈劍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272章 典韋東遊記(中)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310章 請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