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

見小皇帝這般,張遼只覺得在大殿中強作恭順實在是心累,輕嘆一聲,便藉口宮門處還需要他時刻盯防,退了下去,當然,他也沒忘記留下個可靠的人聽着裡面的動靜,免得有人失心瘋想害了李易。

張遼剛到外面,正巧看到李易走了過來,便把李易拉到一旁,將剛纔的事情悉數說了出來。

李易聽後看到張遼皺着的眉頭,卻是笑了,道:“文遠無需憂心,便是董卓這等讓天下震動之人都死在了你我手中,幾個短視老翁,你我又有何懼?”

張遼聽罷楞了楞,隨後也露出了笑容,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李易大步走進殿內,向小皇帝施了一禮,朗聲道:“陛下,李傕郭汜等人經臣勸說,已經明悟,深感有愧於陛下,有愧於天下,願痛改前非,以長子入宮爲質,從今往後只聽天子號令,繼續爲陛下領兵作戰,征討不沉,以求將功贖罪!”

聽到李易的稟報,不光小皇帝,就連其他朝臣也都是鬆了口氣。

大家都清楚,沒有董卓的西涼軍,就像是沒了束縛的野馬,一個不慎就是傷人傷己。

不過,大概是因爲李易將事情說的太過容易,讓人覺得李傕郭汜等人比較好欺負,一個老臣站了出來,問道:“你是說他們手中還繼續掌握兵權?”

李易看了眼面前的老臣,知道這人名做楊彪,說來算是朝堂上比較不錯的一個人了,而且他還有個很有名的兒子,就是那個因爲“雞肋”而被曹操殺了的楊修。

感覺到楊彪語氣似乎不善,而且看自己的時候很明顯的有一種大人對小孩訓話的態度,李易嘴角動了動,笑道:“卻是如此,怎麼,楊太尉認爲不妥麼?”

楊彪卻是看也不看李易,轉身向小皇帝道:“陛下,西涼軍乃虎狼之輩,惡行累累!李傕郭汜,叛逆之臣!將虎狼之師與叛逆之臣,日後必生大亂啊!”

楊彪說罷,頓時又有幾人跟着附議。

小皇帝雖然有點小聰明,但他年紀實在太小,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思維,現在被幾個臣子一說,立馬也開始擔心李傕郭汜會引兵馬作亂,尋思着如何將李傕郭汜等人的兵權奪取,可他想來想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於是只好看向李易,奈何李易卻是低着腦袋,一副恭恭敬敬的樣子,好像根本沒察覺到小皇帝的求助的目光。

小皇帝有些不自在的動了動屁股,道:“李愛卿,你怎麼看?”

李易有點小生氣,明明之前和小皇帝說好的,現在他居然想改變主意,李易感覺很鬱悶,奈何這是天子,不能懟,於是,李易衝着楊彪拱手說道:“既然楊太尉認爲李傕郭汜不可掌握兵馬,想來是已經有了妥當安置的辦法纔會這麼說的,何不將一切道與陛下,難道還要藏着掖着?至於李易嘛……呵呵,晚輩年紀輕輕,見識淺薄,實在不敢在楊太尉面前妄言。”

這話乍一聽軟綿綿的,其實卻是夾槍帶棒,聽得楊彪鬍子頓時就翹了起來。

楊彪之前對李易目光不善,其實並非是像其他人那樣,因爲嫉妒,或者說忌憚,而是純粹的出於公心。

他打心裡覺得李易根本不是大漢忠臣,只是一個見風使舵,賣主求榮的投機小人罷了。

董卓對李易有知遇之恩,李易尚且說反就反,說殺就殺,這等薄情寡義之人將來能真正忠於小皇帝?

不得不說,楊彪的眼光還是很好的,而且他也沒說錯,讓李傕郭汜等人繼續掌握兵馬,很可能就是將來禍根。

可問題是,楊彪能看出問題在哪裡,卻不代表他有解決問題的法子,現在李易將皮球踢回來,小皇帝也滿含期待的看着他,楊彪就坐蠟了。

楊彪站在那裡憋了好一陣,也沒憋出個什麼好辦法,最後只能雙目泛紅的向小皇帝一拜到地,道:“老臣無用,無能爲陛下分憂!”

小皇帝臉上頓時滿是失望,也幸好楊彪沒看到這表情,否則今日回去怕是得病上一場。

李易笑而不語,不管你是不是忠臣,想要拆自己的臺,那就是仇人。

見楊彪啞火,李易這才清了清嗓子,道:“陛下,既然楊太尉不肯說,臣這裡倒是剛剛想到一策,李郭二人繼續執掌兵馬,同時封李傕爲幷州刺史,郭汜爲幷州治中從事,如何?”

最開始聽李易要小皇帝封李傕爲一州刺史,許多人心中頓時不滿,不過很快的,這些人就冷靜了下來。

李傕與郭汜兩人在董卓麾下地位相當,而且互相多有攀比,之前有董卓壓着還好,並沒有鬧出明面上的矛盾,現在沒了董卓,時間一長必然會生出嫌隙。

現在讓李傕當刺史,再命郭汜在李傕手下做事,這兩人要是能好好相處那就怪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兩個如果去了幷州,就算斗的再狠也影響不到長安。

想到這裡,哪怕是看李易不順眼的人也不出聲了。

李易見狀很是滿意,他也有着自己的打算,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袁紹是要一統河北的,如果將李傕郭汜這兩根攪屎棍扔到幷州,絕對能讓袁紹多頭痛個一兩年。

而且,有袁隗的血仇在,袁紹基本不存在收服兩人的可能。

小皇帝環顧一圈,問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沒人說話,小皇帝又看向李易,君臣眼神交流了一下,道:“容朕思索一番再做決定。”

接下來李易又和小皇帝說了一些瑣碎的事情,比如爲了長安城中安定,朝中文武,還有西涼將領全都暫留宮中,只要讓他們傳信出去安撫人心便可,雖然朝臣們很不滿這種監禁,但小皇帝點頭了,他們也沒辦法,而且要知道,宮門此刻還在張遼的手中呢。

正說話的時候,有侍衛入內稟報,呂布來了。

聽到呂布的名號,許多人都是一愣,就他們知道的信息,呂布應當還在家養傷纔對,怎麼會來了這裡?

小皇帝倒是知道一些,看向李易,見李易對他微微點頭,心中越發安穩。

很快,一個高大威猛的身形出現在了大殿門外,微微停頓之後,大步邁入殿內,赫然正是呂布。

只見呂布頭頂束髮金冠,腰繫珠寶玉帶,一身金甲燦燦生輝,腰間寶劍雖未出鞘,卻也讓人感覺鋒芒畢露。

呂布虎目掃過一圈,滿朝文武少有人敢與之對視,當真是氣宇軒揚,威風凜凜。

雖然認識呂布許久了,可李易也是今日方纔看到呂布裝備齊全的模樣,心中不由感慨一聲:果然不愧是人中呂布!

不過,雖然欣賞呂布的風采,可李易還是給他打了個負分。

呂布今天是來表忠心的,不是來示威的,而且還帶劍入殿,實在是有點威風過頭了。

沒瞧見朝臣們一個個臉色都變了,就連小皇帝也往後挪了挪,顯然是被呂布的氣場給嚇到了。

對此,李易很無奈,他雖然利用了呂布,卻沒故意坑他,畢竟李易不能給呂布當保姆,這種小事都要做好交代。

呂布走到了李易旁邊,先瞪了李易一眼,他進來的時候又看到張遼了,心中自然對李易不滿。

李易趕忙將目光轉向另一側,呂布只道李易是畏懼他,哼哼一聲,這才向小皇帝行禮道:“臣,呂布,拜見陛下,請恕臣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其實李易是有些誤會呂布了,呂布並非是真的想要在小皇帝面前張揚,而是他身體傷勢並沒有痊癒,爲了不讓旁人看出破綻,只能將氣勢做足了好嚇唬人。

“呂將軍免禮!”

小皇帝趕忙遠遠的虛扶了一下,然後問道:“呂將軍深明大義,朕心甚慰,不知城中情況如何?”

呂布站直了身子,朗聲道:“回稟陛下,臣麾下兵馬已經入城,控制了四門,城中雖有少許亂兵,但已無大礙!”

呂布的話讓衆人心中最後懸着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殺董卓之後,最讓人擔心的便是西涼軍入城,那局面就難以控制了,如今皇宮與城門都被控制住,朝廷可謂是徹底掌握了主動權。

李易也是鬆了口氣,問道:“不知奉先可知城外狀況?”

呂布瞥了李易一眼,道:“之前似乎有人偷襲南大營與東北大營,還放了火,有過一陣騷亂,具體情況不明。”

李易點點頭,向小皇帝道:“陛下,城外是張繡將軍領兵佯攻西涼兵大營,以免他們趁機入城!”

聽到張繡的名字,在場多人都有些愕然。

殺董卓一事顯然是李易謀劃的,但李易與張繡的矛盾可謂是人盡皆知,幾乎都到了不死不休的節奏,結果這張繡難道是腦袋被驢踢了,也幫着李易造董卓的反?

而且,張繡他叔父還與李傕郭汜軟禁在一塊呢!

瞧見衆人疑惑的目光,李易輕咳一聲,道:“的確是張繡,臣雖與張繡有些私怨,但爲陛下盡忠乃是大義!了了私怨在大義面前如浮雲,何足掛齒?”

李易這話說的是相當不要臉,畢竟張繡是被賈詡給忽悠瘸了,壓根不知道李易纔是這事的主謀。

許多人認爲李易這話有問題,但也沒往深處想,小皇帝更是感覺自己人格魅力爆表吸引忠臣義士來投,感慨道:“愛卿轉告張繡,此乃大功,待事情平定,朕自有重賞!”

李易代張繡謝過,便與呂布退了下去,羣臣也去了一處偏殿,而偏殿旁邊不遠,就是被軟禁起來的西涼諸將領。

李易與呂布去見了西涼諸將,衆人一見呂布這般打扮,全都是心中一驚,之前傳言呂布一身武藝已經廢掉,無法再征戰沙場,可瞧他現在這精神頭,哪有半點虛弱的模樣?

衆人心中頓時多了幾分畏懼,隨後李易又告訴他們長安城已經被原幷州兵馬接管,徹底絕了他們的一些小心思,這才讓他們寫下書信,然後教人送出城去安撫軍心。

做完這些,李易笑呵呵的親自將張濟請了出來,將張繡在場外做的事情告訴了他,叫張濟直接聽的目瞪口呆,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李易又給張濟開了個“單間”,還囑咐守衛士兵千萬不要讓人委屈了張濟。

張濟見李易如此對他,縱然原本有一肚子的意見,此刻的火氣也消散了不少。

李易這麼做的確是有些示好意思,不過,他也沒安什麼好心,這種時候將張濟從一衆西涼軍將領中單拉出來,已經足夠讓張家叔侄吸引好大一波仇恨了。

安排了張濟,李易面露些許疲憊之色,呂布倒是興致頗高,李易見狀笑道:“奉先不累麼?”

呂布當即把臉一繃,道:“你要說什麼!”

李易啞然失笑,道:“奉先可知,我剛殺了董卓,便有人在朝堂上算計我,甚至還對文遠用了離間計?”

“嗯?”

呂布皺眉,目前的局勢是他控制了長安外城,李易控制了皇城,兩人可謂是大權在握,誰敢在這時候撩撥虎鬚?

李易於是就把之前張遼的話轉告給了呂布,然後道:“奉先若是想要離開長安現在還來得及與陛下說明,否則,將來便是要日日與這些人爲伍了。”

李易一直都不待見這些朝臣,今日這種見縫就插針的挑撥離間更是讓他漲了見識,還有楊彪,雖然只是一個人,可他的態度卻代表了一大羣人。

李易覺得呂布與自己身份差不多,休想得到這些人的好感,將來要麼被這幫人玩死,要麼就是被擠兌出走,不管怎樣,呂布能在長安堅持的時間怕是都不會長久。

既然如此,反倒不如給呂布提個醒,也算賣個人情。

呂布沉着臉考慮了一會,忽然笑道:“我有赤兔馬,方天畫戟,再有上萬幷州精銳,豈會畏懼幾個老匹夫!”

見呂布如此態度,李易心中嘆息一聲,也不再勸,同呂布一起去見了小皇帝。

這次因爲沒有旁人打攪,只有幾個小黃門在一旁伺候,許多在朝堂上不便說的話,李易都講了出來。

小皇帝之前聽了朝臣的許多話,明裡暗裡都在說李易的不是,可相對來說小皇帝還是比較信任李易的,對李易的諸多建議無有不允。

因爲有李易的事先提醒,呂布的態度也比在大殿上恭敬了許多,並且向小皇帝坦言說自己的傷勢還未恢復,沒有兩三個月的修養,是上不去戰場的。

這麼說是怕小皇帝腦袋一熱,將呂布派出去和人幹仗。

待三人說完了話,已經將近中午,小皇帝不顧腹中飢餓,直接召來衆臣,一連頒下了數道聖旨:

李易先殺華雄,後誅董卓,爲除國賊,隱姓埋名,可謂是勞苦功高,賞千金,封襄鄉縣侯,南陽太守!

呂布領兵鎮壓長安亂軍有功,封溫侯,衛將軍,司隸校尉!

張繡誅董卓有功,封都鄉侯

張遼徐晃誅董卓有功,封都亭侯!

李傕誅董卓有功,封中陽縣侯,幷州刺史!

郭汜誅董卓有功,封祁縣縣侯,幷州治中從事!

除這些外,原西涼軍中如胡軫,徐榮等人也有封賞。

之前征討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亦沒有被落下,這是李易告訴小皇帝的,不能寒了忠臣義士的心,比如憂國憂民的袁術袁公路,就被封爲了揚州刺史。

不過,這其中卻有功臣被“不小心”的遺忘了。

正是那在虎牢關下將呂布打的重傷險些身死的劉關張三兄弟,他們也是有功的,但李易不說,呂布也不會提自己的黑歷史,小皇帝更不知道他還有個真假難辨的皇叔,於是,破虎牢關的首功之人就這樣被遺忘了……

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證清白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673章 戰局第451章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174章 二虎競食與反客爲主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125章 此二人,不在華雄之下第305章 袁術要斷李易後路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7章 酒尚溫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482章 不接招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314章 曹豹來訪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480章 夏侯淵認了第60章 封官許願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287章 因爲我是你姐夫第102章 貂蟬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464章 你太讓我失望了第53章 當街刺殺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51章 怒火中燒王司徒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553章 女中王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72章 陳宮進言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516章 運氣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758章 四十萬大軍第433章 軍元券第494章 英雄末路(下)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612章 飛仙崖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31章 高順升官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637章 將軍乃忠義之士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677章 關雲長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10章 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