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

劉禪能夠想到這一層,劉封一點也不驚訝,畢竟在諸葛亮的教導下,他已經熟讀兵書戰策,對於尋常的計謀自然心中有數。

“若我當真是想要如此,你是否會答應此事?”劉封的回答不置可否,卻又將問題拋給了劉禪,劉禪之前並沒有想到,自己和劉封相見之後會面臨如此多的抉擇。

這一次,他並沒有像之前的那樣快速的回答出劉封的問題,而是陷入到了沉思之後,對於劉禪這樣的狀態,劉封還是十分滿意的,他想要的不是劉禪衝動之下答應他的條件,而是深思熟慮下的抉擇。

半柱香的時間過去了,劉禪終於緩緩的擡起頭來,看了看面色依舊淡然的劉封,又暗自咬了咬牙,劉封帶給他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準備了一番之後,他才緩緩的開了口。

“禪跟隨兄長回到荊州,哪怕是益州,禪都並無反對之意,兄長若是對禪有不利之想,又何必親自犯險來到這裡,但是有一個條件,禪卻是如鯁在喉,若兄長不能答應這個條件,就算是給禪下半世的自由榮華,禪怕是也會無心消受……”

說到這裡,劉禪的聲音已經微微有些顫抖了,他不知道這樣說算不算是在威脅劉封,更不知道這樣說會不會起到什麼反作用,但是此刻他心中卻就是這樣想的,所以他不得不說。

“你有何條件,說來聽聽,無妨。”

劉封依舊是那樣的風輕雲淡,彷彿對於之前劉禪所說的條件並沒有什麼情緒的變化一樣,劉禪見此情形,知道今天不論如何也要拼一次了,於是索性眉頭一皺,將自己心中壓抑着的條件直接說了出來。

“禪知我若是跟隨兄長去了荊州後江東必定會因爲我的消失而陷入大亂之中,而江東本身和兄長相比就是實力不濟的一方,這樣一來,江東陷落乃是遲早的事,禪不求其他,只求兄長莫要壞了老師性命,老師雖然與兄長水火不容,但對禪卻有着十數年的養育教誨之恩,若非老師的教誨,禪又如何能敢於在此和兄長平起平坐?老師教誨十餘年,若禪就這樣棄之不顧,於心何忍?於禮也並不合適……”

聽了這話,劉封第一次微微皺了皺眉頭,他在來之前想到了劉禪渴望自由的性情和願望,但卻並沒有想到劉禪和諸葛亮這十數年來的感情,他想當然的以爲這十數年來諸葛亮以一個嚴師的形象一直待在劉禪的身旁,早已經讓劉禪煩悶不已,巴不得早一些離開諸葛亮,如今看來,他的想法的確是對的,劉禪是想要離開諸葛亮,但是他卻不想讓諸葛亮平白無故的死在自己的手中。

而在此之前,諸葛亮幾乎已經是早就被劉封判了死刑,他和諸葛亮之前的確就像剛纔劉禪所說的那樣,水火不容,深受大漢禮法影響的諸葛亮對於劉封的繼子身份十分忌諱,心中門第思想十分牢固,並非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這樣的人如果不將其除去,更有可能會帶來無窮的後患。

劉封沒有向劉禪說的是,若是按照龐統和周瑜的想法,在此地將劉禪除去是最爲穩妥的方式,殺死了劉禪,會讓諸葛亮產生一種這十數年的心血一朝毀於一旦的感覺,劉備除了劉禪之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子女,這會讓諸葛亮產生無處報恩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極有可能會讓諸葛亮陷入到崩潰之中,這樣一來,江東之地,唾手可得,是好過劉封這樣冒着生命危機在他人的地盤上和劉禪相見的。

一時間,劉封也陷入到了沉思當中,如今的諸葛亮,還絕對沒有到垂垂老矣的時候,一旦自己最終將江東攻下的話,答應了劉禪的條件,那麼如何安置諸葛亮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諸葛亮有才華,並不下於周瑜,龐統,這劉封心中自然是知曉的,但是諸葛亮的性情,加上之前同在劉備麾下之後和他之前的仇怨,就使得他們二人是絕對走不到一處去的,像這樣的人才,不能讓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麾下的話,恐怕也就只有殺了他才能讓自己安心。

年少的劉禪顯然還不能理解劉封這樣深遠的思慮,他只是單純的想要讓諸葛亮這個他心中的嚴師在和劉封的鬥爭中活下來,並且在他心中這對於劉封來說只是個人情感上的事情,所以對於這個條件給劉封來帶的困擾,劉禪並沒有十分充足的準備。

的確,一個諸葛亮的死活,劉封自然是能做主的,但是他同樣要對他們爲他鞍前馬後效命的臣子們負責,保留諸葛亮的生命只有兩個必須具備其一的條件,一是諸葛亮爲劉封所用,二是諸葛亮再不能給劉封的勢力造成任何威脅,劉封在思索的,無非就是能不能達成這樣的條件。

“若是兄長不能答應禪的這個條件,還請兄長放禪回去,到時我與兄長依舊書信往來,我會慢慢在江東勸說老師,我相信終有一天他會改變對兄長的看法的。”

劉禪心裡還想着等到他年歲漸漸的大了,而已經年過四十的諸葛亮則會越來越老,那麼他的話在諸葛亮心裡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但是劉封哪裡等得了那個時候,他這一次之所以冒着風險趕往柴桑,就是爲了通過劉禪在極短的時間內瓦解掉鐵板一塊的江東,在這其中,此時將劉禪帶回荊州極爲重要,只不過對於這個青年劉封不想用強,而是想要讓他心甘情願的和自己走罷了。

“諸葛亮,不會死在我的手中……但是以他的性情,等到得知你遠走荊州,江東被我所奪之時,若自己不想苟活於世,我卻是沒有辦法的。我能做的只有這些,何去何從,你還需自己把握。”

劉封緩緩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躊躇的時候,忽然有一絲感覺,讓他做出了這個決定,那就是諸葛亮雖然和他鬥了十數年,但是隱隱之間,倒還有些英雄相惜的感覺。

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281章 難與易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253章 觀虎鬥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104章 設伏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86章 酒後真言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73章 論斷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70章 連環之計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78章 脫離第9章 策馬送計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376章 僵局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172章 三計出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20章 公子劉琦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270章 事與願違後記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567章 拿下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278章 邀戰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482章 人盡其用第40章 打頭陣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2章 智勇退敵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407章 渾水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364章 垂釣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281章 難與易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132章 倒戈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48章 神秘少女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23章 山窮水盡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143章 入襄陽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