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

劉封這一日使大軍駐紮在廣信城外,而後與徐庶二人將這蒼梧大小官員盡皆見了一番,因此番前往益州,劉封意欲使徐庶隨行,故蒼梧城中留守之人,還需好生激勵一番,免得這期間荊州一旦出了變故,蒼梧不能起到門戶之用。

這一番相見交談後,劉封對徐庶這一載之功績更加認可,蒼梧雖是交州一郡,卻又不似交趾那般,百姓多是當地族衆,蒼梧這數十萬百姓,幾乎有大半皆是中原之人早前爲躲避戰禍,途經荊州到了此處,而餘下一半,則是與交趾一般的當地族衆,故此,兩方之間,多有矛盾,只因之前吳巨在此橫徵暴斂,百姓皆是疲於奔命,加之蒼梧一郡地廣人稀,村落之間相去甚遠,這才並未挑起大的爭端。

但徐庶接管蒼梧後,心知蒼梧這廣袤領土斷然不可如此荒廢,加之劉封建議,當即便着手修建連接蒼梧與荊州,交趾兩端官道。

蒼梧與荊州之間尚且容易,因之前便有通商管道,故徐庶只是將其略微擴建了一番,而後又增加了數個驛站,加之甘寧在南海郡中建造戰船,訓練水兵,常年在此路徑之上運送木材,故蒼梧至荊州桂陽,零陵兩郡之間,不出數月便繁華了起來。

但蒼梧與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等交州深處郡縣之間,卻因近年吳巨與士燮交惡之故,道路十分險塞,之前劉封自蒼梧取道前往交趾之時,便受盡箇中之苦,而徐庶前來之時,劉封亦是早已將此事告知徐庶,故徐庶對這蒼梧至交趾之間道路,端的是萬分重視。

更兼劉封陸續發兵去往交趾,故徐庶發動蒼梧郡中全部守軍,用時兩月,這纔在士燮配合之下,將蒼梧至交趾之間道路生生擴寬了數倍,足夠大軍列隊前行。

也正因如此,使得蒼梧與周邊郡縣之間距離縮短了不少,且在徐庶對賦稅的減免之下,愈發多的百姓將村落安置在距離城池較近之處,而非遠遠躲避開來,如此一來,不到半月時日,原本交州百姓與中原遷徙而來者,竟發生了大小械鬥數十次,期間還打死了數人。

雖說亂世之中,械鬥致死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事,但徐庶卻萬分重視此事,並因此事將那械鬥村落所在郡縣官員盡皆罷免,而後閉門十數日,終於在蒼梧實行了如今官員選拔制度。

在那些中原遷徙而來百姓與交州原有百姓混雜之縣,徐庶在兩方之中各擇一德高望重之輩,使這兩人共掌此縣,有功同賞,有過同罰,而一旦再有械鬥之事,便將兩人盡皆罷免,並重重責罰。

如此一來,被推舉出掌管縣城的官員們盡皆精誠合作,蒼梧境內,幾乎再無不同族之人械鬥之事發生,且中原百姓將那放牧耕種之事教與交州百姓,而交州百姓也將交州諸多特產種植之法交給中原百姓,這一載之中,蒼梧一郡,幾乎煥然一新。

“此一載,辛苦元直了!這世間再無一人,可在此地達到元直今日之效!”

用了幾乎半日,劉封已然將這蒼梧之改觀盡皆掌控,回到徐庶府中歇息之時,劉封緊握徐庶之手,口出此言,其眼中亦是真情流露,若無徐庶這一年間的嘔心瀝血,蒼梧當無此變化,且唯有徐庶,才能並無絲毫傲氣,且知劉封心中所想,並未將蒼梧僅當做一貧瘠之地,而是劉封同化交州之地的跳板……

“庶能使得主公滿意,心中便是無憾!”這一載付出是如何艱辛,唯有徐庶心中知曉,如今得了劉封如此誇讚,徐庶自然頗爲自豪,比起龐統的鋒芒在外,徐庶所做之事,皆是十分內斂之事,也正是這等功在當代,利在後世之事,纔是劉封逐鹿中原,力爭這華夏之主所必須之事。

當夜,劉封又與徐庶在府中詳談至夜半,這才各自睡去,此番出征益州,徐庶乃是劉封身側唯一謀臣,更因此去路途遙遠,雖跟隨劉琦在交趾的那兩萬兵馬對於興古鳥道已然是頗爲熟知,但畢竟一旦進入興古郡之地,便算是離了交州,進入南中。

南中之地,部族十分衆多,尤其此番所在經過之益州郡,乃是南蠻古王國滇國的領地,直至武帝時方纔歸了漢室,如今又入亂世,南中各路豪強紛紛獨立,劃分疆土,劉封這三萬大軍入境,途經之處,又怎能不引發這各路南中豪強窺視?故劉封將此情形盡皆與徐庶詳述了一番,二人當夜定下不少計策,以備不時之需,這才微微心安了些許。

次日清晨,劉封便與徐庶共離了蒼梧,趕往交趾,而與此同時,遠在南中益州郡雲南縣中,有二人正對坐飲酒,其中一人乃是漢人裝扮,一襲青色長袍,年約四十上下,另一人則是身着奇異服飾,服飾之上滿是色彩斑斕之物,生得卻是孔武有力,滿身皆是橫肉,一眼看去,便知其武力超羣。

“前日所言之事,不知孟首領思慮的如何?依照士燮信中所言,再有一兩月時日,那荊州劉封,便會率數萬大軍到此,我等如何抉擇,不可拖延,便在今日!”二人飲下一杯後,那身着長袍之人率先面露凝重之色,開口言道。

這出言之人,正是與士燮有幾分交情的南中豪強之一,名曰雍闓,此前士燮便是修書送於此人,言劉封借道南中之事,雍闓雖在回信中滿口應下此事,而後卻是將南中彝人首領孟獲召至府中商議此事,前次無果後,眼看劉封便要到來,又是將孟獲邀入,再次提起此事。

“那劉封只是自興古鳥道北上,途徑此處罷了,若是其對我南中有所圖謀,自將其滅了便是,何故如此焦躁不安?”孟獲在南中彝族稱霸數年,心知中原之地大亂,無人對這蠻荒之處有意,故連連擺手。

“孟獲首領可知,這劉封爲何借道我南中?”雍闓聞言嘆息一聲,又是故作神秘問道。

第437章 硬碰硬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28章 一年之約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93章 孤注一擲第437章 硬碰硬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31章 浴血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283章 龐統至第194章 智取第293章 醒來第390章 勸說第22章 大軍壓境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8章 戰後風波第139章 再出奇謀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1章 浴血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279章 服衆第344章 空城計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65章 拙劣試探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153章 詔命第67章 點將出徵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383章 兩條路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38章 江夏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18章 戰後風波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102章 戰況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21章 以退爲進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