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

劉琦之前雖不知劉封爲何要調查這興古鳥道,但卻隱約感到劉封定然是想要利用這興古鳥道前往益州,於是自龍編到益州這一千餘里,劉琦幾乎遣人瞭解了一番,故對這一年之間將興古鳥道略微改造些許,劉琦自問還是做得到的,尤其是劉封還會源源不斷的派兵來此,加之屯田之策吸引到的交州當地軍士百姓,人力自不必說。

二人一路研討這興古鳥道之事,劉封對於劉琦這些時日在此所做的準備十分滿意,劉琦雖並無統兵之才,在治理郡縣之上也無長處,但劉封卻早便發覺劉琦處事十分縝密,幾乎達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這才順勢將這修路之事交由劉琦處理,一方面劉琦對這交州地勢人員已然熟悉,另一方面,便是劉封身側可堪大任之人實在是不多。

次日,劉封僅僅與士夑及交州衆人在交趾周邊遊覽了一番,晚宴過後,劉封便向士夑作別,意圖次日返回江陵,對於劉封這般來去匆匆的的做派,士夑暗中稱讚不已,他在這世間七十餘載,早已洞察時事,似劉封這般,敢於爲其霸業親自奔走之人,着實是不多。

士夑自然也知,唯有年少之時這般不惜力,不惜命之人,方纔能真正走上霸主之位,曹操當年若無敢於在董卓榻前獻刀之勇,孫策若無戰戰一馬當先之猛,又怎能有如今這穩固基業。

而此時的劉封,便也是走在條路上,且其心性比之當初的曹操與孫策,怕是還要更加沉穩,故士夑十分慶幸其與劉封簽下那份盟約,以南海一郡兩年之期,換得劉封這樣一個盟友,在士夑心中無論如何都是值得的。

次日清晨,劉封將那兩千精兵留於龍編交與劉琦之手,而後便率黎闖與五百飛羽衛直奔江陵而去,此間事畢,劉封全盤計劃皆可以開始進行,他不想浪費哪怕一絲時間。

如今馬超被曹操擊敗,已然隨張魯逃至了漢中,劉封猜測曹操不久之後定會發兵漢中,意圖剿滅張魯,漢中一旦落入曹操之手,曹操又怎能不進一步圖謀益州,益州乃是左右此時局勢的關鍵之處,荊州與江東皆是鐵板一塊,曹操一時無奈,能圖者,唯有益州。

故劉封心中早知,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然不多,一兩年之內,曹操必定會拿下漢中,而以劉璋實力,多半抵擋不住曹操攻勢,所以,劉封已然決計,無論如何,兩年之內都要將益州收歸己手,一旦未能達成,想要單憑這荊州五郡與交州之地爭霸中原,端的是十分的難了。

此番前來交州,唯一併未達成之事,便是招募些許中原前往交州的名士到荊州。劉封倒是與那些名士好生接觸了一番,但也正是這一番接觸,讓劉封決心不再表露其招賢納士之心。

交趾之地,確有名士十數人,卻大都在此圖一番安寧,多年安逸生活之下,這些名士已然不似諸葛亮,龐統那般,心中迫切希望建立一番功業,只是在此地寄情于山水之間。每日飲一壺濁酒,賞一輪殘月,論一番時事,已是他們心中期盼的生活了,故劉封發覺,這些人對建功立業而言,並無用處。

似黃權那般確有此心之人,已然於數年前由興古鳥道歷經艱辛投了劉璋麾下,而無心建功立業之人,劉封就算麾下人員再是急缺,也不會屈尊去請,正因如此,劉封率飛羽衛趕回江陵之時,並未攜帶交州一人一物,當然,要除去暫借兩年之久的南海郡。

……

春去秋來,時光流轉,劉封與劉琦商定那一年之期,便在荊州不甚分明的四季之中匆匆而過了,轉眼又是隆冬。

這一日,劉封正在府中與龐統議事,忽地門外親兵送入一封書信,劉封拆開看罷後,原本較爲陰沉的面上終於露出一絲微笑,而後將書信遞給身側的龐統。

“孝直並未倒向諸葛亮,並答應到時與我等裡應外合,真乃是一大幸事!”龐統看罷這封書信後,也是面色輕鬆了不少,一面將書信放入屋中央正熊熊燃着的火盆之中,一面低聲向劉封言道。

此封書信,正是來自益州法正,法正原本在劉備攻入益州之時,便想在益州與劉備裡應外合,無奈劉備在攻取雒縣之時意外身亡,法正也只得按捺下來,繼續在成都隱忍,好在劉璋以爲與劉備裡應外合之人僅是那被其處死的張鬆,對他人等並未起疑,故而法正這一年餘依舊深得劉璋器重。

但法正對劉璋這懦弱性情頗爲不滿,劉封又怎能不知,故當數月之前得了劉琦在交州回報,興古鳥道已然比之之前有了極大改觀,劉封便秘密派遣使者前往成都,並親自修書一封,使其交與法正之手。

此時距離劉封發出那封書信,已然過了月餘,劉封對此事本已有了些心灰意冷之感,卻不想在今日得了法正回信,並且法正在信中言明,劉封入益州之時,便是法正歸於劉封賬下之日。

法正這般效忠,對劉封而言端的是意外之喜,早在第一次隨劉備前往益州之時,劉封便知法正乃是有大才之人,並且其纔多半不在徐庶之下,對於劉備攻打益州,法正實則早已爲劉備準備了一番策略,只不過陰差陽錯之下,並未得到機會說出,劉備便溘然長逝。

但法正跟隨劉備那數日,卻是發覺劉封之才,絕不可小覷,劉封與諸葛亮之間那重重矛盾,自然也是被法正感知,故而對於劉備死後劉封與諸葛亮決裂之事,法正早有猜測。並且這一年餘的觀察,足以讓法正看清劉封與諸葛亮之間,他究竟應迎何人入川。

“看來益州之事,至今日終於可以有所動作……”

劉封看着那火盆之中漸漸燃盡的書信,口中緩緩言道,這一刻,他已然等待了一年之久,而這一年之中,爲了不使得江東與諸葛亮發覺任何蛛絲馬跡,劉封自然隱忍頗多,他的心性,也因這一年的經歷,顯得沉穩老練了許多。

“那此番諸葛亮又遣人來攻,我等該當如何應付?”

第315章 喜訊第5章 剿匪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50章 萍水相逢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443章 碾壓第95章 金口玉言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88章 再相見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12章 發難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230章 掃清障礙(第二更)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33章 歸心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278章 邀戰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9章 問計第26章 難阻頹勢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13章 矛盾初現第88章 再相見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71章 捷足先登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8章 兵甲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50章 萍水相逢第18章 戰後風波第517章 霹靂車第79章 再至柴桑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89章 再續前緣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76章 良將賢臣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46章 前路多艱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21章 以退爲進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51章 見於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