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再次妥協

襄陽本就在南郡以北,比之夏口自然是近了不少,況且曹仁與劉封一逃一追,皆是用盡全力,當日便到了襄陽城外十數裡之處,劉封眼看曹仁率軍進城,這纔在城外紮下營寨。

而襄陽城中,此時也是一番緊張之相,曹仁之前在陣前與劉封交戰之時,劉封便將一封書信暗自遞給曹仁,並有言務必儘早交給曹操過目,曹仁心知這定然與曹植有關,不敢怠慢,便這樣撤回了襄陽城中,而曹操乍一看到這封書信,面上也是極爲難看。卻又不能將這信件給衆人傳閱,只因之前在華容道上,其與劉封所達成之協定只有二人才知,若讓衆臣知曉,則曹操顏面定會大受損傷。

劉封在信中已然是陳明利害,諸葛亮率軍不日便到,而劉封攜帶曹植亦是到了城外,若等待劉封與諸葛亮合兵一處,曹植落入了諸葛亮之手,則顯然不會再如劉封這般溫和與其商談。

曹操閱人無數,之前在華容道便知劉封實則對曹植並無殺心,只是當做一籌碼使其立功罷了,而諸葛亮,其目的必然是在各個方面打擊曹操,一旦曹植到了諸葛亮手中,曹操極易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地,到時多半曹植身死,襄陽亦不能保全。

而最爲讓曹操心痛之事,則是曹植在信中所留藏頭詩,曹操喜愛曹植,正是因其年少之時便才氣十足,充滿靈性,不似曹丕那般陰沉,不能看出心中所想。

這首詩,看似是求曹操速速將其救回,實則是力勸曹操莫棄了襄陽,失去這大好局面,曹植乃是曹操親子,曹操看罷心中怎能無感。

看罷信件,曹操直接將其付之一炬,而後獨自坐在案頭,久久不能下定決心,這襄陽乃是通往荊州及江東之門戶,赤壁一戰,雖未能擊退孫劉聯軍,且損失了大軍三十餘萬,但曹操深知有襄陽再手,日後無論何時再想攻入荊州,都是舉手之勞,而襄陽給了劉備,便等同於讓劉備穩坐荊州。

曹操深知,曹植與襄陽之間,他必須做出選擇,並且這個選擇,要即刻做出,曹操雖心如鐵石,但涉及到其親子,他再不能像數十年前那般灑脫,身死宛城的長子曹昂,比曹植更加聰慧卻未及成年便不知何故早夭的曹衝,近年來每每想起,皆是讓曹操痛心不已,他在這個年歲,已然不能承受再失去最爲喜愛的嫡子曹植了……

端坐了近乎一個時辰,曹操心中終於做出了決定,他站起身來,捋了捋花白的鬍鬚,隨即下令將衆臣全部召入堂前議事。

之所以靜坐一個時辰用以思慮此事,只因曹操斷然不能講其與劉封之前所達成之協議說出,故此曹操須得想出一番緣由,既保全了自身顏面,又不至讓曹植落下罵名。

不多時,曹操所率一干文臣武將全部在這堂前聚齊,曹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掃視一番,而後緩緩言道:“今劉封率數千人馬在襄陽城外十數裡紮營,而劉備,諸葛亮亦是攜張飛趙雲,率衆三萬餘,自夏口而來,想來其所圖不小,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衆人想起赤壁慘敗,一時間皆是面面相覷,無人出列,曹操見此情形,長嘆一聲道:“若是奉孝未曾英年早逝,吾何至於此?”那衆位謀士聞言,更是個個面色通紅,不敢應答。

唯有曹仁,心知曹植多半此時正被劉封挾持在軍中,不然劉封怎敢率兩三千人馬便前來追擊,於是上前道:“區區三萬餘軍士,尚不足爲慮,我等若是死守襄陽,縱使諸葛亮智謀無雙,亦是無可奈何,但子建尚在劉封手中,此事便是難了。”

衆人聞言,又是盡皆看向曹操,曹操這才又開口道:“劉封豎子,已然暗中命人送來信件,其在信中有言,在諸葛亮率衆趕到之前,若是能將襄陽拱手讓出,則其必會將子建送至我軍之中,若不應此事,待諸葛亮到來,便將子建交於諸葛亮之手。”

衆臣聽聞劉封竟如此大膽,一時議論紛紛,但涉及到曹植安危,依舊無人敢於出言相勸,只是等待曹操下令。

“子建雖在劉封威逼之下作詩一首,向吾求救,但詩中卻暗藏玄機,以之前吾考校他們時所做藏頭詩爲藍本,以表達其爲我軍榮辱,不計生死之心……”

曹操說到此處,略作停頓,看向堂前衆臣,曹洪此時靈光一閃,頃刻便領會了曹操話中含義,出列道:“子建公子麒麟之才,之前便是爲了能讓我等安然在華容道脫困這才束手就擒,若是此番不能將子建公子救回,我等顏面何存,更何況子建公子乃是丞相得力幫手,每每隨軍出征,皆是出謀劃策,實乃我軍中棟樑之才。斷不可輕易便斷送了子建性命!”

曹洪剛剛言罷,堂前又是一人出列,此人儀表堂堂,面上盡是桀驁之氣,衣着考究,神采奕奕,正是行軍主簿楊修,與曹植亦師亦友,乃是曹植身後第一人。

“子廉將軍之言,字字珠璣,臣附議!”

不多時,便有不少窺得曹操心思之人出言,力勸曹操務必要將曹植救回,又多有談及襄陽區區小城,隨時可取之言。

曹操雖面上神色凝重,但心中卻是十分焦急,惟恐劉備與諸葛亮到了,將曹植從劉封手中轉移走,那樣的話,此事便是難了。此時見衆人皆無異議,便開口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一旦生了戰事,恐子建性命危矣,現需一人暗中前去與劉封商議如何交接之事,不知何人願往?”

因劉封在信中並未談及如何纔可將曹植送回,曹操自然不會天真的認爲劉封能夠先行將曹植送回,而其如此便先棄了襄陽,又十分不合情理,思來想去,還是決意派遣一人前去與劉封商議交接之事。

“修,願即刻出發!”此時最爲焦急之人自然便是楊修,聞言立刻下拜,曹操心知楊修與曹植關係甚爲親近,於是匆匆寫下一封書信後大手一揮,楊修攜書信徑直出城去了。

楊修離去後,曹操心知襄陽與曹植,不可兼得,當下便命令士卒整理行裝,準備向北撤退。

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109章 妥協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2章 智勇退敵第107章 曹丞相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561章 深入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7章 半日之緣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51章 見於堂前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27章 論江東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315章 喜訊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32章 倒戈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469章 稱帝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15章 智計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21章 逼降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143章 入襄陽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130章 埋刺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137章 凱旋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29章 收歸賬下第315章 喜訊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567章 拿下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167章 痛處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357章 解惑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79章 再至柴桑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22章 大軍壓境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561章 深入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76章 良將賢臣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99章 出逃第1章 千人守城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83章 兩條路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416章 野心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283章 龐統至第264章 上庸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