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收入囊中

劉封淡然一笑,陳明厲害後又是暗自譏諷了楊修一番,楊修剛欲回擊,又是念及曹植尚在劉封手中,只得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劉封心中暗歎一聲,對於楊修此人,劉封實在是不能將其看在眼中,劉封本以爲這楊修既然恃才傲物,那至少也是個智謀無雙之人,但這兩番相見之下,劉封便知其不過是個擅長吟詩作賦,與人爭口舌之利之人罷了,若是此人長久輔佐曹植,並擔任其身後第一謀士,每每與曹丕相爭都依靠投機取巧,那曹植多半鬥不過曹丕。

但劉封之前在營帳之中對曹植已然有言相告,至於曹植能不能領會其中深層意味,便不是劉封能夠得知的了。

確定曹操並未在襄陽城中留下大量軍馬,劉封這才發了信號,不多時甘寧便聞訊趕來,已然等得如坐鍼氈的楊修眼見曹植神采奕奕走進府中,急忙站起身來拜見曹植,面上神情端的是十分激動。

“子建,丞相只留在修在此守候,既然子建平安到達,你我二人即刻便出發去尋丞相!”言罷,拉着曹植衣袖便要離去。

“且慢!子建且不要急於一時,曹丞相此時便在襄陽城北十五里處等候子建,但父親與諸葛軍師人馬尚需一兩個時辰方能趕到此地,待父親人馬距此三十里之時,子建再行離去,以保這襄陽城不被他人所奪,如何?”

劉封一面伸手攔住楊修,一面向曹植言道,此時不容得劉封不謹慎一些,只因曹操距此實在是有些近了,萬一曹植到了曹操軍中,曹操再揮軍來攻,以劉封這些許人馬必然是難以抵擋,若不等劉備與諸葛亮到來襄陽便又被奪走,則實在是劉封不能承受之事。

“劉封小兒,安敢如此千方百計將子建強留在此?”楊修正欲將曹植帶離此處,聽聞劉封之言,終於無法忍耐,手指劉封面門便高聲喝道。

但未及楊修把話說完,甘寧便將佩劍架在其脖頸之上,嚇得楊修口中之言戛然而止,面色一片慘白。

“我與子建公子商議此事,與你何干?若再多言,便教子建公子獨自回去也罷!”劉封早已是不想忍耐楊修那滿面高傲的神色,之前正是他以眼神示意甘寧出劍。

“子威將軍莫要動怒,德祖亦是護主心切,植自然知曉子威將軍心中顧慮,在此多留片刻又自是並無不可,還望興霸將軍劍下留情……”

曹植自然知曉劉封此舉多半是爲了消一消楊修銳氣,亦是在暗中幫助於他,但又不能對楊修不管不顧,當下拱手向劉封一拜,順勢答應了多留些時間之事,劉封這才擺了擺手,着甘寧將手中寶劍撤下。

楊修經此一事,再不敢招惹劉封,只得靜靜站在曹植身後,身上已然是冷汗直流。他隱約從曹植之前的話語之中感覺到,似乎曹植遇事比之前淡定從容了許多,並且少了些許書生氣,但此時他又如何敢問,只得暫且按捺下心中疑惑。

終於,曹植在堂前等了半個多時辰後,一親兵自門外走來,報曰劉備大軍已然到了距離襄陽三十餘里處。

劉封聞言,二話不說便起身將曹植與楊修送出門去,直送到襄陽城北門城門處,給二人備好馬匹,這才作罷。

“子威將軍這些時日款待,加之之前箴言,植謹記於心,只盼再有相見之日,你我二人把酒言歡!”曹植一拱手,留下這番話語後,便策馬遠去,不多時,已然消失在了劉封視野之中。

“將軍,我等這樣將曹植放走,待皇叔到了,不知是否會責怪於將軍……”看着曹植與楊修消失在眼中,魏延頗有些擔憂的問道,他心中隱約猜到,諸葛亮多半又會藉此機會爲難劉封。

之前魏延也是暗中向劉封建議不如將二人強留在城中,左右劉備大軍也已然快到了襄陽,既得了襄陽又就曹植留下,那劉封這功勞,簡直就是完美無缺。但劉封當時聞言只是回了一句:“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倒是讓魏延無話可說,面帶羞愧之色的退了下去。

此時,劉備與諸葛亮已然是率軍逼近了襄陽城,二人正在車中商議。

“曹操在此囤聚不少軍馬,不知軍師有何良策可以破之?”劉封對於此事心中十分忐忑,畢竟這三萬餘人乃是其大部分力量,一旦有失,極有可能被孫權反咬一口。

“當先佯攻數次,若曹操果然龜縮在城內,不與我軍交戰,此事便是有些難了,但若形勢艱難之下,我軍之中倒是尚有一底牌可用……”諸葛亮亦是神情凝重,緩緩答道。

“軍師所指底牌,莫非是曹操親子曹植?”顯然,劉備也並未忘記曹植尚被扣押在劉封手中之事。

諸葛亮剛一頷首,意欲解釋一二,忽地車外有人來報,言道襄陽城頭之上,不知何故竟升起了劉備軍中旌旗。

二人聞言皆是十分詫異,此番前來爲不過早將消息透漏出去,諸葛亮嚴密封鎖了此事,並未告知劉封,此時竟得此消息,他一時間也是不知何故。

劉備急忙命趙雲親自前去查探,同時加快速度,向襄陽方向疾馳而去。

不多時,趙雲便策馬而回,面色十分欣喜,向劉備回報道:“雲已然打探清楚,數個時辰之前子威率軍到了此處,而後竟然兵不血刃奪取了襄陽,曹操大軍已然向北撤出數十里,子威現如今正率衆在城門恭候!”

“竟有此事?好!好!好!吾有子威,何愁大事不成!”劉備聽聞趙雲之言,接連叫好三聲,之前劉封奪了南方四郡之地已然讓他萬分欣喜,此時竟又兵不血刃得了襄陽,劉備心中怎能無激動之情,襄陽乃是荊州門戶重地,若不能奪取襄陽,縱然得了那五郡,亦是隻可龜縮於此,不能擴張。

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47章 橫生枝節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566章 大殺器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9章 救美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51章 見於堂前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12章 初見孔明第60章 危情初現第554章 時間差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268章 對峙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42章 江東來使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52章 辯駁第74章 非汝不可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00章 終歸來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35章 戰許褚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383章 兩條路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390章 勸說第132章 倒戈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57章 仁心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11章 擒徐晃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158章 獻圖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383章 兩條路第62章 宴無好宴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12章 發難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42章 江東來使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94章 動之以情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19章 領罰第390章 勸說第171章 出使第316章 就在今夜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194章 智取第257章 仁心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1章 浴血第488章 終見成效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360章 抱佛腳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204章 化解危局(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