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改良裝備

衆人見劉封面容篤定,言語之中自信滿滿,皆是並未再行出言反駁。

冶鐵鑄造之事,在軍中本就有專門工匠負責。文臣武將,在這亂世之中大都以智計百出或是上陣殺敵爲榮,反倒是這兵器,因各大勢力往復衝殺,城池頻頻易主,不但並未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是比之數十年前漢朝興盛之時也是有所不如。

劉封早在新野之時,便頻頻與那些各地鐵匠商討兵器改良之事,並在周邊各縣之中尋找合適地點用以試驗。

經過對劉備軍中兵器生產的瞭解和對此時漢朝冶鐵技術的打探,劉封早已得知其實在東漢年間,鍛鐵術與百鍊鋼技術均已成熟,但軍中此時卻依然以鑄鐵兵器爲主,實則是因漢末君主昏庸無能,不思發展,而其治下亦是羣雄割據,人人都急於求成,加之鐵匠地位低下且幾乎都流亡在外,是故軍中多半選擇製作相對簡單的鑄鐵兵器,而不是技術已然成熟的鍛鐵兵器。

是故劉封思慮一番之後便決計將其麾下那數百親兵先行更換成鍛鐵兵器,經劉封暗中試驗,鍛鐵兵器比之鑄鐵兵器,若是硬碰硬相撞之下,端的是佔了極大便宜。

但自新野到樊城,因劉備與諸葛亮在側,劉封一直未能將此事付諸實現,荊州之地原本就是富庶之所,多地皆有東漢最爲先進的鼓風裝置:水排,使用得當之下,可極大節省人力,加快冶鐵技術,如今劉封獨自到了江陵,第一件事便是派遣了得力鐵匠前去尋找,看江陵城中是否有合適之處,能夠將其麾下那數百親兵兵器改造完畢。

所幸江陵乃是荊州重鎮,城中本就有數個冶鐵所用高爐,水排亦是不在話下,劉封見此情形,當日便遣人在南郡搜尋,得了不少生鐵,於是這改良兵器之事便在與曹植達成協議之後被劉封提上了日程。

既然在衆人面前誇下海口,劉封自然是不能怠慢,一旦自己這許諾不能成真,那日後再想大力發展這些工藝,便不會再如今日一般順利,衆將本就對這些工匠之事頗有些嗤之以鼻,若劉封再不能教其見到立竿見影之效果,又何談改變現狀?

此時,劉封現有鐵匠十餘人,已然是在江陵冶鐵之地奮戰了十數個時辰,這三百人所攜帶的鋼刀,劉封皆是想要以百鍊鋼之法打造,使得其鋒利度,韌性與耐久度達到一個新的標準,雖然不能和他所佩的青釭寶劍相提並論,但卻也要比之前所帶鑄鐵刀強上一籌。

以劉封現有的這十餘名鐵匠,若是想要依照常理鍛造出百鍊鋼刀,那是需要大量時日方可完成的。

但劉封此時卻是想要藉助這規模龐大的高爐與水排,事先便將鐵水之中的雜質與碳去除,如此一來,不必經過百鍊,亦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劉封雖知其中原理,但畢竟此番是身在漢朝,能否真如其所想那般,將鋼刀經過數次鍛造便基本達到百鍊鋼的標準,劉封心中並無十分把握,是故這一日他在那些鐵匠反覆錘鍊之地觀摩,心中亦是焦慮非常。

漢代各類冶鐵技術已然十分成熟,所欠缺者不過是將其更加廣泛的應用開來罷了,而這應用的第一步,便是重視鐵匠,劉封心知若是鐵匠地位能夠堪比書生武將,那各大勢力不論兵將,可能早已使用了百鍊鋼這般趁手的兵器,是故這思想上的桎梏,纔是劉封着力想要破除的。

終於,在夜幕已然降臨多時後,正在錘鍊的一位鐵匠終於傳來喜訊,他經過反覆試驗,調試了各種溫度,終於連續成功煉出了三把質量穩定的鋼刀,其鋒利程度在與普通戰刀的試驗之中皆是完勝,並且每一把鋼刀,淬鍊僅僅用了半個時辰,換言之,劉封之前所要求之事,此人已然是摸到了竅門。

見此情形,劉封連忙將所有鐵匠都聚集到一處,遣那名成功之人將其經驗和盤托出,並與衆人相互討論,因這些鐵匠本就是自各地匯聚在荊州的逃難之人,本沒想到今生能夠再次重操舊業,而劉封如此重用,更是讓他們萬萬未能想到之事,這一番商討,皆是萬分用心,幾乎窮盡了畢生所得之經驗。

劉封在新野出逃之時,便是將這些鐵匠及其家眷保護在其親兵陣中,是故直到此時,他所招募的這些鐵匠絲毫未見傷亡,單隻這一事,便是讓他們對劉封所提之要求無不三軍用命,絞盡腦汁想達到劉封所提之標準,此時終於現出曙光,讓這些工匠十分興奮,口中皆是念念有詞,看是否能將其改良得更加完善。

見此情形,劉封心中長出一口濁氣,心知如此一來,只消一兩個時辰,這些生鐵便可變爲百鍊鋼刀,其麾下那三百餘親兵明日定然能夠裝備齊全。

果然,夜半時分,劉封便是得報,那些鐵匠已然完成了四百把百鍊鋼刀,所用溫度與淬鍊環境,力道皆是相近,是故這四百把鋼刀和劉封要求一般,質量十分接近。

次日清晨,劉封依然是將麾下衆將召至校場之中,而此時其麾下的三百親兵已然全部佇立在場內,等候劉封檢視。

“爾等將身上所佩刀盾卸下!”到了校場,劉封二話不說,便教軍士全部將原本所佩之刀放於地上。

而後,劉封命鐵匠將三百柄昨夜連夜趕製的鋼刀全部搬至校場之中,在那三百親兵面前各自放了一把鋼刀。

這些親兵一見這鋼刀,眼中便是一亮,之前其所用之刀,乃是鑄鐵刀,在將刀刃打磨一番,長久放置便會微微生鏽,且刀身頗脆,數次劈砍之下刀刃便會有所破損,而這些鋼刀,乍一看便十分惹眼,並無黑鐵樣貌,照射在陽光之下,寒光閃閃。

“汝等將新兵刃撿起,看與之前所持之刀有何不同?”

三百親兵聞言全部將地上鋼刀撿起,一入手,便覺其十分輕便,刀刃亦是比之之前所持之刀鋒利不少。

第99章 出逃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章 千人守城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61章 公瑾之邀第197章 回信第353章 蛛絲馬跡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102章 戰況第11章 救駕第70章 連環之計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5章 出使江東第80章 龍潭虎穴第6章 女匪首第566章 大殺器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18章 戰後風波第158章 獻圖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517章 霹靂車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437章 硬碰硬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86章 酒後真言第107章 曹丞相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04章 化解危局(第一更)第176章 拔寨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197章 回信第49章 救美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137章 凱旋第137章 凱旋第344章 空城計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91章 孫權之謀第47章 橫生枝節第83章 促膝長談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412章 發難第6章 女匪首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432章 雪上加霜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60章 危情初現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65章 拙劣試探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273章 夜會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18章 戰後風波第51章 見於堂前第452章 說服第121章 逼降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130章 埋刺第252章 說客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