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冠禮、子秦

冠禮,乃是中原人的成人大禮,儀式隆重。?????一?看書w?w?w·kanshu·com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地點爲一家之宗廟,日期爲當年之春二月。

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賓客。冠禮前三日,再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

漢末是一個特別重視禮儀的年代,此時有一定的根底的人對於名字是要求很嚴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字”。只有有身份、有地位、有學識的人,纔有可能有“字”。

而一般的老百姓或是普通人家是不可能有字,比如我們從來沒聽說陳涉、魯智深的字叫什麼。反而是有一定官方身份的項籍有字,叫做子羽。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爲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儀禮》,其內容記載着先秦的各種禮儀。而十七篇的第一篇就是《士冠禮》,足見冠禮的重要程度。冠禮時候,長輩會賜予字。

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見面都稱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禮貌的。

比如《新唐書杜甫傳》記載:“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牀,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

杜甫在這裡直接叫了嚴武父親的姓名,把嚴武氣的!於是嚴武立即還以顏色“武恚目久之,曰:‘杜審言孫子,擬捋虎鬚?”嚴武直接喊了杜甫祖?w?w?w?·?k?a?n?s書h?u·com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大致上來說有兩種情況:

“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也有“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爲“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

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

如: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與“操行”一詞相呼應。

孫權,字仲謀。“仲”是“老二的意思,“權謀”一詞,誰都知道;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馬騰的“側室”生的,老大;馬謖,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馬家的第五個孩子。

又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爲老大,字孟跛。

……

嬴斐心中對於冠禮的消息從腦海中掠過,就聽見蔡邕,道:“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明天幫你以周禮行一次及冠禮。”

蔡邕笑着對嬴斐,道:“至於你的字,我與你的母親商量後覺得‘子秦’不錯!”

“子乃尊稱,如百家諸子,至於秦乃象徵你的身世。”

……

蔡邕解釋一下子秦的意思,然後看着秦侯嬴斐,道:“一般來說,士冠禮分爲兩大禮程,第一程是預禮,第二程是正禮。”

“預禮便分爲:筮日:、筮賓、約期、戒賓、設洗幾個環節。”

“第二程是正禮,即加冠之日的禮儀程式。最前面的一項還好,陳服器不過是清晨開始陳設禮器、祭物與相應服飾。”

“只是這第三程,乃迎贊者入廟,大秦帝國分崩離析,根本就沒有宗廟存在,不知秦侯對此有何意見?”

聽到蔡邕的話,嬴斐思來想去,最後決定面朝驪山,以始皇陵爲宗廟。

見秦侯嬴斐拍板決定下來,蔡邕也是鬆了一口氣,因爲他清楚解決了宗廟問題,剩下的三加冠、賓醴冠者、冠者見母、賓賜表字……等等就簡單了。

……

及冠禮說起來很複雜,但實際上卻極爲簡單。就是在這一天秦侯嬴斐,按照這些司儀的吩咐該叩拜的時候叩拜,該行禮的時候行禮。

……

初平四年,二月六日。

這一年秦侯嬴斐二十二歲,這代表着他來到這個漢末已經整整十年。

今天對於天下而言,不過是稀鬆平常的一天,但是對於秦侯府卻意義長遠,這一天秦侯嬴斐及冠。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

及冠對於中原男兒意味深長,代表着成年得到了家族的認可,特別是對於帝王而言,冠禮具有特殊的意義。

周代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在位之王去世,嫡長子無論年長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禮則不可親政。

周成王幼年繼武王之位,但周公攝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歲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歲,“冠,帶劍”,方纔親政。

從天子至士庶,冠禮都是“成人之資”,未行冠禮,“不可治人也。”

……

嬴斐的身份特殊,由於父親生死不知,一直以來,冠禮的舉行就一直拖了下去,因爲整個秦侯府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言及嬴斐冠禮。

這也就導致秦侯嬴斐一直拖到了二十二歲,沒有辦法再拖之下,方纔將嬴斐冠禮一事提上日程。

更何況在大漢王朝極重冠禮,當年周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試經,見他“尤能誦讀”,欲拜爲守丞。

而周防“以未冠”,不能從命。

正因爲如此,秦侯嬴斐舉行冠禮,已經成了秦侯府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了。

……

由於秦侯嬴斐的師長全無,宗廟不知所蹤,沒有辦法之下,只能以蔡邕這個岳父爲長輩代勞,爲秦侯嬴斐加冠。

這一天的扶施縣萬里晴空,秦侯府前面的廣場早已經戒嚴,鐵鷹銳士與白土大營的五萬大軍,將整個扶施縣層層包圍。

秦侯府的文武百官,除了鎮守漢州的趙雲等人之外,幾乎全部都在。

這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大場面,就算是一國帝王也很少加冠,搞得如此隆重。

加冠賜字,對於漢末的男子而言,這不僅代表着責任,更是一種來自天地的認可。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加以改進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攻第四百零九章 這羣老不死的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程昱拋出四國鼎立之策!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人懾西域第八百四十五章 呂布的困境第二百四十八章 真正的天子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太史慈與周瑜!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江東碧眼兒的狠辣第四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拖延亂世結束的目的第九百六十七章 令趙雲火速馳援武陵第四十一章 間隙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韓公駕崩,遺詔不明.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設立番禺大營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呂蒙戰死,陸遜被俘.第八百八十四章 荊州誰也不能得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荀攸的請求!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大纛傳令,三軍總攻——!第一百八十一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二百二十六章 青州譁然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最後滅魏,是給魏王曹操最後的體面.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對太后妥協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諸侯會盟的可行性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兩路伐吳!第一百九十九章 美人暖帳血賤身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父子親情,天地常理,自古皆如此!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逼法正站隊!第八百一十三章 這一場亂世煙火第六百八十五章 袁本初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戰起之錐矢陣第二百零四章 火燒長社第九百九十七章 白登之圍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三百章 王家王菂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從這裡將會走出無數……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秦法的威嚴就握在他的手裡第七十七章 凌遲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秦第八百二十六章 攤丁入畝第二百一十九章 誰敢一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三個條件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韓公駕崩,遺詔不明.第九百四十四章 依此勢,十年之後天下再無敵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弒父的念頭第二百八十七章 本將親率之第九百九十三章 高覽已死,降者不殺!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奪其戰馬,養步卒爲騎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四十八章 父子論諸侯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兩個月不破背後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邀請魏公入咸陽宮觀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言不發就開幹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曹操有一絲絕望!第五百八十五章 歩度根的妥協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噩耗接二連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交代後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佈下驚天之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秦軍師名不虛傳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封侯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六百六十七章 當之無愧的最強嘴炮王者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人守一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對於黃月英的渴望第六十六章 發兵三萬以伐西域第八百零一章 殺敵使於康居王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兵臨未央宮前第八百八十七章 陳宮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八百五十二章 徐庶的霸氣側漏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詔令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秦軍出關第五十二章 古之惡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意外總是不期而至第九百八百章 臨陣易帥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恭恭敬敬的送回去!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天不生秦王嬴斐,中原萬古如長夜.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落幕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囂張的秦使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十里長亭之中,曹操的三件事.第九百四十五章 乾了這碗酒,他日相見不留手.第六百七十七章 以臣子之禮拜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必成竇武之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箭陣第九百九十八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時不我待奈若何!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君臣誓言!第六百零七章 三年不過函谷關第四百四十章 行以假亂真之事第六十一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儒門的背叛第七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不得不戰第八百五十章 四世三公也是一種桎梏第十章 文武之道在於一張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