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咸陽大宛道竣工在即.

正因爲清楚這件事的重要性,不管是秦王嬴斐,還是太尉徐庶,甚至於整個秦國朝廷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大軍凱旋而歸,除了耀武揚威之外,還有其他太多的事情,需要秦國朝廷進行必要的善後處理。

對於這一點,秦王嬴斐早已經輕車熟路,習慣了。

這也是秦王嬴斐南下咸陽,並未在第一時間前往後宮享受生活,反而在未央宮中召開朝議的最大原因。

他對於當下的天下局勢太清楚了,自然明白關東諸國蠢蠢欲動,秦國作爲最強,在這個時候反而是壓力最大的。

……

“左相。”

“王上。”

看着底下的蔣琬,秦王嬴斐沉吟了片刻,道:“立即張榜安民,將這一戰的結果,告訴秦國百姓,孤要與萬民同樂。”

“諾。”

蔣琬點頭應諾,他的臉色並不怎麼好看,他心裡清楚,這不僅是秦王嬴斐要與萬民同樂。

更重要的則是爲了引導萬民輿論,以巨大的成功來沖淡損失慘重的影響。

這一點,對於當下的秦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正因爲如此,左相蔣琬的臉色纔會如此凝重。

但是他也清楚,消息傳出去,秦國之中必然會是怨氣沖天。

“右相。”

深深的看了一眼蔣琬,秦王嬴斐將目光落在了陳宮的身上,道。

“王上。”

……

“在孤親自率領大軍北上的這段時間內,秦國各地情況如何?”

這纔是秦王嬴斐顧不得休息,急忙召開朝議的最大原因,因爲他心裡清楚,他必須要了解秦國最近一段時間的變化,才能做出最適合秦國的方案與策略。

……

聞言,陳宮眼底掠過一抹精光,在他看來,這件事秦王嬴斐一定會先行詢問左相蔣琬,而不是他。

畢竟和蔣琬相比,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他都有些不足。

心中念頭閃爍,陳宮將心底的擔憂壓了下去,朝着秦王嬴斐,道。

“稟王上,在王上率軍北上大幕的一段時間內,秦國內部風起雲涌,發生了許多事情。”

“其中蛇穴有人傳來消息,羅馬正處於內亂之際,匈奴人西進,正是羅馬帝國衰落之際。”

……

“嗯。”

微微頷首,秦王嬴斐沒有多說什麼,因爲對於他而言,羅馬還太過於遙遠,絕對不是現在就應該考慮的。

如今他應該着眼中原,只有中原一統之後,他纔有機會,也有時間騰出手來解決貴霜等國。

“羅馬之事先行放下,咸陽大宛道開鑿的如何了?”

迎着秦王嬴斐的目光,陳宮連忙,道:“稟王上,根據宇文拓傳來的文書,咸陽大宛道,只剩下最後一段。”

“三個月之內,就可以全部貫通,同時魏良將軍傳來軍報,二十萬外籍軍團,訓練成軍,時刻準備出征。”

心中念頭閃爍,秦王嬴斐深深的看了一眼陳宮,道:“如今秦國之中,只有延城大營尚未損兵折將,其餘各大營都損失慘重。”

“剛剛經歷了大幕上的決戰,我軍損失慘重,在大幕之上陣亡近乎二十萬大軍,在這個時候,絕不能繼續開啓戰端。”

“諾。”

點頭應諾一聲,陳宮便不再說話了,他心裡清楚,這些事情只需要讓秦王嬴斐知道就夠了。

他相信秦王嬴斐自己心裡必然有數,作爲臣下,就該有爲臣之道,有些事情絕對不能過多的涉及。

……

“治慄內史。”

秦王嬴斐看着糜竺,他對於這個恩人,一直都很重要,他也清楚整個秦國之中,在商業以及財務管理上,沒有人能夠超過糜竺。

“王上。”

眼底掠過一抹精光,秦王嬴斐一字一頓,道:“這一次戰爭,除了初期糧草消耗極大之外,其餘時間並未運糧北上。”

“如今國中府庫充足否?”

隨着秦王嬴斐一句話出口,頓時衆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糜竺身上,他們都清楚,國庫充盈與否,直接關係到秦軍以及秦國的穩定。

察覺到衆人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糜竺連忙朝着秦王嬴斐,道:“稟王上,由於大軍在大幕上對糧草的消耗不大,如今國庫之中,糧草尚足。”

“嗯。”

微微頷首,秦王嬴斐眼底掠過一抹欣喜,只要國庫之中糧草足夠,秦軍就可以繼續征戰四方。

“馬上又是一年秋收,治慄內史務必保證各州郡搶收,戰爭迫在眉睫,等到關東諸侯緩過神來,必然會是一場決戰。”

“這一戰關係到我軍的生死,關係到秦國是否能夠長存於世,而不是一如當年大秦帝國一般,如流星一般劃過,就成了歷史。”

“諾。”

點頭應諾一聲,這一刻不僅治慄內史心中大喜,其餘人也是一樣,因爲他們從秦王嬴斐的語氣中,聽出了戰爭的氣息。

同樣這一場戰爭,讓秦王嬴斐如此在意,必然是最後的決戰,這意味着秦王嬴斐心中已經有了對天下統一的佈局與規劃。

一想到這裡,秦國文武百官,自然喜不自勝。

“王上,打算秋收之後開啓戰爭?”

迎着軍師郭嘉的目光,秦王嬴斐沉默了一會兒,道:“秋收之後出兵,雖然對我軍極爲有利。”

“但是對於這並不代表真的有利,就算全軍上下都有出兵的意圖,也要等到國中百姓能夠緩解過來。”

“連續不斷的戰爭,將會成爲壓倒秦國朝廷的最後一根稻草,故而,孤決定暫時不出兵。”

……

軍師郭嘉聞言,眉頭輕輕一皺,他從秦王嬴斐的話中,察覺到了言不由衷,很顯然,秦王嬴斐心裡想要統一天下,但是因爲某一些顧及,纔會如此。

心中念頭閃爍,郭嘉沉默了一會兒,便想通了一切,秦王嬴斐這是擔憂,秦國之內有關東諸國的探子。

一旦秦國出兵的消息傳出去,將會引起轟然大波,到時候必然會促成關東諸國的聯合,這樣一來,對於秦軍將會大爲不利。

一念至此,郭嘉不由得爲秦王嬴斐的謹慎而感到震驚,連續不斷的勝利下,秦王嬴斐還能恪守本心,當真是讓人驚訝。

……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主公可聞火牛陣乎?第三百零三章 袁氏的分歧第二百一十二章 深恨汝爲女兒身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梟雄落幕第三百七十三章 帶我們過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軍伐城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拿了我的,遲早要吐出來!第四百八十六章 衝鋒之勢有進無退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伏地乞降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誰布的局誰爲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紙亂諸侯第四百七十一章 出乎預料之外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氣死了的司馬懿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尼諾第二百七十六章 廖化之死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消息不脛而走第七百五十二章 事不宜遲當早做決斷第三百九十二章 說客耳!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要如日中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八章 出將入相第四百七十九章 決蒼生誰主第四百零六章 天佑善人第九十章 平分敦煌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夜翻越滿家山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袁術棄伐荊州! 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伸出來的手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袁熙投降,幽州歸秦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負世子之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郭嘉的決定第四十九章 此後非故人第五百零八章 前往溫侯府第四百四十八章 勘察地形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秦公震驚第七百五十六章 精絕從此將成爲歷史第三百二十五章 涼州亂之金蟬脫殼第八百一十九章 當年玉門關下的你我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攻——!第一千零六章 敗退平城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累癱的李文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下無帝第二百四十六章 惆悵的黃巾第三百一十二章 坐觀風雲起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載於碑文傳之後世第七百七十四章 精絕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九流與求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宿荒地第三十三章 心性變化第六百五十八章 龐德公的誅心之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軍進駐此城,可否?第六百八十六章 我本縱橫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殺使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軍師郭嘉欲鬥將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夾道歡迎第一千零二章 壯士斷腕之心第八百四十五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驚雷乍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波才vs華雄第三百六十八章 誅絕第七百二十二章 風、大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蔣琬到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原鹿正肥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秦軍出關第七百九十二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二十五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五百零六章 李儒的建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退守長社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四國君主,同一天到達元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黑衣衛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派遣徐庶北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陰險第八百四十四章 變法、科舉、連橫第三百三十章 杯酒泯恩仇《爲Ricky護法賀!》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海軍第一艦隊殺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有諸位在,何愁天下不安!第二百七十一章 後黨爭鋒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紙亂諸侯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秦帝與魏王.第四十九章 此後非故人第九百九十一章 不是鯨吞而是蠶食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色長安第一千零五十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八百五十一章 論勢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華彥倒戈,決戰逼近!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陰謀層出,袁尚拜訪鞠義.第六百九十五章 滔天火起之這不是夜襲第五百四十一章 去帝號第四百一十七章 前往太師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北斗七星高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航海圖與臺 | 灣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廢除人頭稅的提出第八百八十五章 本侯一人足以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聯黑山以抗韓第三百二十三章 逼殺三公第五十四章 三千文第九百六十二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四章 自願苟活於世第九百二十九章 若大秦立國,本侯當爲秦四世.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韓魏兩國的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