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風滿樓

“而這場風暴韓國或許首當其衝,而長公子更是如此!”

……

辛評話尖銳又直接,他並沒有因爲袁譚不喜歡聽而變得委婉,因爲他們將賭注壓在袁譚身上。

站在兩者之間,有着極大的利益關係,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

正因爲如此,辛評纔會有什麼說什麼,一點也沒有避諱。

因爲他清楚,這一次賭注一旦失敗,就算辛氏不亡,也將會遭受四面八方的壓力與打擊,讓辛氏一蹶不振。

對於這一點,辛評心裡一清二楚,故而,這一次他開口直白而簡單。

……

“仲治兄所言甚是,這個天下正在醞釀着一場大風暴,而韓國與大公子首當其衝,稍有不慎將會國滅身死。”

郭圖眼底掠過一抹凝重,看着正襟危坐,仔細傾聽的大公子袁譚,一字一頓,道。

“如今君上北伐大幕,凱旋而歸,二公子,三公子皆在鄴城,只有對大公子不聞不問,由此可見在立儲之上,縱然君上沒有決定,也已經有了偏向。”

“更何況大公子最近這些年,戰功赫赫,穩定地方,可以說是威望與功勳皆諸公子之首。”

看着臉色變得越發難看的袁譚,郭圖一字一頓,道:“既然這樣,君上都未曾有絲毫的動容,由此可見君上的態度,況且大公子作爲君上嫡長子,哪有嫡長子過繼一說。”

“從君上最近的舉動來看,對大公子可以說是風雨欲來,若是再不採取行動,恐怕將會淪爲別人的階下之囚。”

……

郭圖的話沒有絲毫的轉圜,他直接將袁譚的處境一一點出,同樣讓袁譚直面袁紹的態度,讓他清楚郭氏與辛氏的重要性。

這一番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郭圖爲了郭氏,也爲了袁譚,可以說是拿出了真本事。

“君父以袁尚美貌及對姨娘劉氏的喜愛,本就佔據巨大的優勢,這一點就算是我與二弟皆不可爭!”

袁譚眼底掠過一抹幽深,他看着辛評與郭圖,冷冷一笑,道:“君父好謀而無斷,耳根子極軟,有了姨娘在耳邊吹風,就算是本公子幾下汗馬功勞,也不及萬一。”

“兩位先生都是當世大才,袁譚心有不甘,懇請兩位先生助之!”

袁譚站起身來,朝着辛評與郭圖深深一躬,道:“若是能成大事,本公子必以兩位先生爲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畫大餅!

這是一個政客最應該掌握的技能,很顯然袁譚此刻就爐火純青,因爲他清楚,如今他能夠依靠的就是身邊的所有力量。

只要能夠擊敗袁尚以及袁熙,袁譚不介意給辛評與郭圖畫下大餅,因爲只要他成功,自然有能力兌現承諾。

他可是清楚辛氏以及郭氏,在這河北之地,到底擁有怎麼樣的恐怖能量,就算是不如當初四世三公的袁門,也相差不遠了!

特別是如今的袁門,經過袁紹與袁術的分離,再也不復當初之勢。

“公子以國士待我等,我等必以國士抱之。”

辛評與郭圖跟隨在袁譚身邊,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讓袁譚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從而擁有從龍之功。

因爲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家族興盛一世,在袁譚一代也能繼續興盛不衰。

……

“大公子,根據我等的消息,君上身體抱恙有段時間了,這一段時間的舟車勞頓,將會進一步加重。”

郭圖臉上露出一抹猙獰,看着上首的袁譚,道:“大公子應該立即前往鄴城,唯有如此才能在最新的局勢變化下,率先奪得先機。”

“如果繼續滯留青州,一旦君上發生意外,恐怕將會讓三公子捷足先登!”

……

“嗯。”

微微頷首,袁譚也清楚郭圖的話有道理,沉默了一會兒,道:“郭公所言甚是,只是君父未召,本公子該以何理由前往鄴城?”

袁譚心裡清楚,當初由他擔任青州刺史之際,韓公袁紹曾叮囑,若非重大事件,不得擅離職守。

他可是清楚韓公袁紹對於韓國的掌控,只要袁紹不死,就算是他再如何掙扎,也無濟於事。

如果說秦國是秦王嬴斐的一言堂,那麼韓國就算是不同也相差不遠。

“君上漠北大捷,凱旋而歸,這便是最大的理由,公子爲何視而不見!”

……

隨着韓公袁紹的班師回朝,韓國內部的鬥爭徹底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前的隱晦,徹底爆發了出來。

這一刻,不僅是長公子袁譚在青州刺史府密謀,同樣的二公子袁熙,三公子袁尚都在各自的府邸密謀。

因爲他們都清楚,韓公袁紹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

幽州刺史府。

袁熙望着蔚藍的天空,心中念頭閃爍不定,他心裡清楚,自己既不是長公子,又不得袁紹的疼愛。

他對於自己的處境瞭如指掌,幽州雖然兵衆,但是他無世家大族鼎力支持,更沒有謀士出謀劃策。

正因爲這一點,反而讓他將整個韓國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一眼洞穿。

袁熙心裡清楚,隨着韓軍在大幕上凱旋而歸,這意味着儲君之爭將會達到白熱化的階段。

不管是蠢蠢欲動的長兄袁譚,還是恃寵而驕的三弟袁尚,都不可能看着袁紹一天天變老,而無動於衷。

“風雨欲來風滿樓,韓國這艘大船在這茫茫亂世,又該何去何從?”

袁熙心裡清楚,在長兄袁譚以及三弟袁尚兩個人兄,他必須要選擇一個,亦或者徹底置身事外。

……

心中念頭閃爍,袁熙望着鄴城的方向,他想不通袁紹心中的定計,他不相信君父袁紹會連這一點都看不到。

國之儲君乃穩定國家的必要,當初席捲天下的大秦帝國,就因爲沒有早立太子,纔給了趙高可趁之機。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這一刻的韓國,一如當年大秦帝國,儲君的人選,牽動着各方勢力的心,無數利益的劃分。

這一刻,突然間袁熙感受到了袁紹的無奈,也許並不是袁紹不想早立太子,而是他左右搖擺,一時間忌諱重重。2k閱讀網

第三百四十一章 何爲軍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山陽公府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圍而不攻,黃巾自破 1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出兵伊闕關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王菂產子,郭嘉的提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藍田大營到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卓第六百一十二章 西湖龍井第二百五十四章 戛然而止的火併第三百零六章 排斥於外第八百四十章 兄長、你以爲呢?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環境不適第五百八十九章 嬴斐殺人不用刀第三百章 王家王菂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今之計唯有降!第六百六十八章 左慈與國考第五百七十五章 主公可聞火牛陣乎?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我四十六萬大軍馬踏韓國,便是資格!第六百七十五章 法制還是法治?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求援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淹長末,兵鋒直指山陰.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大秦帝國的精神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臨機決斷之權!第一百五十七章 殺其首以攝衆第六百九十八章 旨在練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信使到來第七百九十章 大宛王的決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賈詡心中的不安第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六十一章 岳父,小婿姓嬴!第八百八十三章 擁荊揚二州之富,控徐州之卒.第九百二十七章 若不願意,那就準備戰爭!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未解之謎第十章 文武之道在於一張一弛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終究還是出事了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各營齊出!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氣的張昭跳腳!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公九卿逐一而殺之第八百九十八章 文聘重傷第九十五章 城中漢人盡屠之第四百一十八奸雄出洛陽第八百四十七章 衛厲使趙第一百七十二章 糜竺西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那一槍的璀璨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嬴斐心中的緊迫感第八百七十三章 各方震驚第九百五十四章 御天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人懾西域第六百五十一章 諸侯使者向扶施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秦帝不僅要武城,還有韓魏聯軍以及你我的性命.第一千零六十章 祭拜始皇陵 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徵兵三十萬迎戰秦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臨城下不得不戰第八十六章 陣前第九百九十一章 不是鯨吞而是蠶食第二百七十八章 關二就是來搶戰功的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夜翻越滿家山第五百五十三章 會盟狼居胥山第七百二十八章 這個時代的戰爭之神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青州大勢如天塌!第七百三十章 妥協第九百七百五章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第七百五十章 曹操撤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八勝八敗論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零二十章 大秦軍陣震曹呂第二百四十二章 尉籍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下戰書!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君子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九百二十六章 噩耗從北方來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大秦,萬世永昌.第一千零七十章 若六國合縱伐秦,孤戰敗,母親是否也會如今日?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關二爺最後的絕響第七百九十八章 畫下一張大餅第九百七十二章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一夜白頭,荀彧的瘋狂.第五百八十一章 殺他一個片甲不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大戰爆發第八百五十九章 戰爭的陰雲再一次密佈第一百二十二章 劫掠西域第九百三十六章 擇日,選都,議定國號第六百二十一章 取巴蜀以互補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一條鞭法的可行性第六百零六章 拓拔天下梟首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北擊還是伐吳?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當合縱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韓魏兩國的迴應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羌令第八百七十八章 黃承彥的反戈一擊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秦王耍流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荀彧辭官致仕第一百章 偷竊算否?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染旋門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你若退去,孤既往不咎.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虎豹騎出第六百三十三章 點醒郭嘉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瘋狂推進的秦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婦人之物以激之!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韓公駕崩,遺詔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