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薑還是老的辣

在吳國上下,他就是世子!

不得不說,魯肅對於孫策還是極其忠心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特別是吳國太旗幟鮮明的支持二公子孫權的時候,魯肅這樣做根本就是自絕於吳國。

因爲他這樣做,將會引起孫權的記恨,一旦孫權掌權,軍師魯肅凶多吉少,就算是世子孫紹繼位,吳公年幼,輔佐的人十有**就是孫權。

可以說不管孫權能不能成爲吳公,這都不影響他成爲吳國最有權勢的人,只要孫權記恨,魯肅後果不堪設想。

........

只是這句話一出口,讓在場中衆人盡皆啞口無言,只有大喬眼中的感激與欣喜在流轉,還有孫權眼底的駭人殺意。

任誰都清楚,今天的議會有着何等深遠的意義,這意味着孫紹與孫權兩個人裡面,有一個人會成爲吳國的君上,在江東這片土地上以一人之威威壓百萬人。

“丞相你的意思呢?”

這個時候吳國太也不好太過明顯的偏向,畢竟一個是她的兒子,一個是她的孫子,而且江東吳國這片天下還是小霸王孫策一手打下來的。

如今吳公孫策的屍體還在靈堂,尚未入土爲安,此時此刻就這樣威逼一個孤兒寡母,未免讓人心寒。

聞言,丞相張昭眼中掠過一抹精光,他心裡清楚吳國這場權力之爭,變得是越來越撲所迷離,更加的不可思議了。

此刻看着孫權與吳國太的神色,張昭心裡清楚,今天他不得不選擇。

“太后,此乃孫氏家事,我等作爲臣子實在不便插言干涉!”

只是話雖這樣說,但是涉及一國之君,這根本就不是張昭口中的家事,有道是天家無小事,吳公孫策雖然沒有稱帝。

但是他在吳國之內與皇帝沒有什麼區別,整個吳國完全就是他的一言堂。唯一的區別就是吳公孫策沒有一統天下,只是偏安一方罷了。

不管是公侯萬代還是稱王稱霸,這個都是權力的代名詞,根本就是一樣的。

“呼......”

深深地吐出一口氣,吳國太聽到魯肅與張昭兩人的話,就清楚立新君這件事,今天是不可能實現了。

心中念頭閃爍,吳國太朝着丞相張昭與軍師魯肅,道:“此事就此擱淺,明日在朝堂上聚集文武百官商議。”

“諾。”

吳國太經歷過了太多的事情,她的眼界與見識根本就不是初爲人婦的大喬可比,她心裡清楚這個時候絕對不能交惡魯肅與張昭。

這兩個人不僅是吳國朝堂的支柱,更是江東各大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孫權想要上位,就必須交好對方,給對方利益。

這一點吳國太一清二楚,正因爲如此,她纔會在這個時候結束這個敏感的話題,這個時候已經到了瓜分蛋糕的時候了。

只要利益足夠,她相信軍師魯肅與丞相張昭必定會全力支持孫權成爲吳國的君上。

從這一點上來看,吳國太不愧是一個權謀者,她一介女流之輩,居然能夠在這一刻,力壓丞相張昭與軍師魯肅二人,由此可見她的不凡。

........

“太后,丞相,軍師,剛纔秦國使者衛厲,韓國使者辛評,魏國使者滿寵等人聯合向我國發出最後通牒,稱自古以來,父死子繼乃天地正倫。”

“他們要求我國必須立世子爲吳公,要不然就是對天下儒門的挑釁,就是對天下其他國家的挑釁,他們不排除出兵干涉的可能。'

........

“轟!”

韓魏秦三國聯合發出最後通牒,這就像是天方夜譚一樣,讓他們根本就不敢相信。因爲此時此刻幷州戰場還在進行,正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

這個時候韓魏秦三國聯合發出最後通牒,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畢竟大軍還在前線流血奮鬥,他們就不會以這種方式聯合。

但是這一絲的不可思議,在瞬間便消失不見。他們都是一國重臣,眼力勁兒還是有的。

不管是吳國太,還是丞相張昭,軍師魯肅,甚至於孫權心裡都清楚,中原諸國的戰爭只是一種手段,政治纔是最後的贏家。

“該死,這是我吳國的事情,還輪不到其他人來指手畫腳!”

吳國太眼中掠過一抹精光,她朝着來人,道:“下去之後明確告訴諸國使者,弔唁伯符,老身沒有意見,若是想要引起吳國的內亂,那就不要怪老身!”

不得不說,吳國太的這一番話說得剛強硬氣之極,大有向着全天下選宣佈戰爭的無上底氣。

“諾。”

.......

隨着吳國太的命令下達,丞相張昭與軍師魯肅以及大喬等人全部退了出去,整個諾大的宮殿中,就只剩下孫權與吳國太兩人。

“母親,如今軍師魯肅反對,而丞相張昭的態度又模棱兩可,現在我們該如何做?”

這一刻的孫權頗有些迫不及待了,因爲他眼饞吳公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已經許久了,如今機會就在眼前,孫權自然不願意錯過。

正因爲如此,城府頗深的孫權第一次失態了。

“仲謀,稍安勿躁。”

不得不說,吳國太遠比這個時候的孫權要沉得住氣許多。還未羽翼未豐的孫權在見慣了局勢沉浮的吳國太眼中還太過於青澀。

“此刻,正是這一場爭奪最爲緊要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要沉得住氣,再登上公位的同時絕對不能留下把柄,特別是道德上的把柄。”

吳國太看着孫權,一字一頓,道:“一旦留下道德把柄,天下人的唾沫也會淹死你的,這個時候以吳國的實力,還不是可以爲所欲爲的時候。”

生薑還是老的辣,吳國太指出的每一個點對於孫權而言都是無比的重要,因爲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甚至於因此而失去性命。

“孩兒明白!”

見到孫權點頭,吳國太沉默了一會兒,朝着孫權,道:“今夜你親自去見一下丞相張昭和軍師魯肅,你想要登上吳公的位子,這兩個人的支持對於你而言重要無比,同時也利於第一時間掌控整個國家。”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勒石記功而還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太史慈大殺四方第三百五十四章 屠夫的狠辣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這個時代諸侯的底線第七百八十七章 再滅一國第六百二十八章 上中下三策以伐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稱帝之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文定之禮第一百零五章 賀蘭一族的小心思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不要忘記了東出的目的.第七百零三章 城破第四百五十八章 當發矯詔第六百八十章 旗幟所至皆秦土第二十八章 親孃舅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親手打開潘多拉魔盒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戰爭進行時第五百七十九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八百三十章 防患於未然第八百四十一章 冠禮、子秦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以儒家典籍爲核心,以大秦帝國爲輸出……第四百一十三章 十萬石糧草一百艘戰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老天都幫忙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嬴斐教子!第四百零七章 坐而論道於鹿門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秦國上下集體失聲第四百八十九章 砍馬腿第四百三十七章 天下皆白唯我獨黑第三十五章 一言決人生死第七十五章 生死毋論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二使入秦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爲地不爲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八十五萬大軍,一言而定.第五百七十三章 不戰而退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腳踩九鼎之上,手捧傳國玉璽,朕爲大秦帝國四世皇帝!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終究還是出事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不放心的一處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章宮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臨城下不得不戰第二十七章 鬧劇結束第七百八十四章 趙雲伐渠勒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徵發五十萬民夫,疏通水系.第十五章 因緣際會第八十九章 單騎赴羌戎第二百九十四章 雖千難萬險,吾往矣!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通直道,報仇雪恨.第七百七十五章 西域將成爲大秦男兒的牧馬場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出兵五萬,逼近冀州.第六十五章 以重金聘之第三十章 儒表法裡,道本兵用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魏延的速度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老秦人的誓言第四百三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大軍盡出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最堅固的壁壘往往都是在內部打開的第八百二十二章 首提變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逼殺三公第六百九十八章 旨在練兵第二百三十四章 撤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健將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與魏相約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黑山易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血祭第八百二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五十一章 局勢轉危爲安第七百六十三章 我選擇殺第五百一十八章 八州皆敵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石多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屠大鮮卑山破龍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舞劍助興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趙王呂布入河|南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大軍退出五十里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梟雄落幕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佈下暗樁,鐵鎖衡江!第三十章 儒表法裡,道本兵用第二百三十四章 撤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周瑜的目標是太湖水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落幕第七百九十四章 飄揚在西域的黑龍旗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南韓,北韓.第四百二十一章 激流勇進第一百八十七章 波才興兵圍長社第六百六十四章 爲益州計第四百零七章 坐而論道於鹿門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蜀地亂,秦王佈局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三百四十八章 越來越複雜的局勢第三百二十四章 袁術的成長第三百零七章 天下第一劍客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本單于以右賢王之位相待!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五萬兩黃金,兩百零五萬石糧草.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破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祭壇一旦建成,就必須有人獻祭.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大戰起蒼茫,天下我爲雄.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出兵伊闕關第七百三十二章 三萬幷州狼騎假道伐曹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堂堂正正之師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袁術棄伐荊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