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荀攸之見

“皇甫車騎慢走,改日某親自登門拜訪。”

“恭送皇甫車騎。”

劉燁和荀攸兩人微微彎腰,送走了皇甫嵩之後,兩人相視一笑。

“公達,請吧。”

“公相邀,敢不從乎?”

劉燁荀攸兩人走出宮中,信步朝着驛館行走而去,剛到門口,龐德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來。

“刺史回來了,這位先生是?”龐德見到劉燁身旁的荀攸,微微一愣,荀攸身上有一種淡雅出塵的氣質,悠然自得,好像什麼都難不倒他,一副智珠在握的氣質。

“公達,此乃某帳下軍司馬龐德,字令明。”劉燁對荀攸介紹完了,又對龐德道:“令明,這位公達先生乃是宮中黃門侍郎,潁川荀氏之後。”

還沒等龐德開口,荀攸笑道:“劉刺史平定涼州,想必龐司馬在其中出力甚多,龐司馬輔佐劉刺史,猶如樊噲從高祖。”

龐德大喜,慚愧道:“龐某不過區區一司馬,豈敢與樊侯比乎?”

荀攸這句話說的很有技巧,把龐德和劉燁兩個人都給捧了一遍,不過劉燁夸人的技巧也不在他人之下。

“留侯在此,樊噲和高祖也只能甘拜下風了。”

此言一出,三人一起哈哈大笑,而劉燁自然不可能讓三人在門口站着,當即把荀攸請了進來,三人入內之後,當即坐於一張案几旁邊。

“公達兄,皇長子乃是何皇后所生,又是嫡長子,爲何陛下卻遲遲不肯立太子呢?”閒談一陣,劉燁忽然問道。

荀攸答道:“劉刺史久在邊塞,少來京城,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近來寵幸王美人,皇子辯木訥少言,皇子協自幼聰慧,因此陛下欲傳位於皇子協,但是又因爲衆臣干預勸諫,不敢立皇子協爲太子,因此也不立皇子辯。”

劉燁微微嘆一口氣:“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昔日明章二帝皆爲明訓,陛下應當請朝中大儒傾力教導皇子辯才是。”

光武帝劉秀打天下,坐天下十分長久,因此太子也就是漢明帝直到三十多歲才登基爲帝,而接受了二十多年教育的漢明帝博學多識,爲人成熟穩重,因此完美的承接了漢王朝的統治。而之後的章帝雖然沒有而立之年,不過也是將近二十歲即位,又有明帝的培養,因此處世理政也算沉穩。不過東漢大概是中國曆朝歷代中“兒皇帝”最多的一個朝代了,因爲宦官和外戚來回把持朝廷,皇權可謂極度失落。

不過靈帝還是沒能吸取教訓……

三人喝着澧酒,而劉燁則是朝龐德使了一個眼色,龐德會意,起身走了出去。

“某不勝酒力,這便告退,刺史與公達先生請飲之。”

荀攸見到劉燁屏退左右,顯然是有要事交代,當即整理衣襬,直起腰板。

“公達兄,某略通岐黃之術,今日與陛下見面,看出了一些端詳。”

荀攸眉頭微微一皺:“請刺史言之。”

“如果不出意外,陛下生活繼續荒淫無度,恐怕性命就在這幾年之間,若是從現在起少與宮人行樂,多加調理,只怕壽元也不過十年。”劉燁面色嚴肅道。

荀攸嘆一口氣:“某早就勸諫過陛下,只不過陛下根本就不管不顧,依舊我行我素,反而還要求宮人盡皆衣裙開襠……”

說道這裡,饒是荀攸這等至誠君子也不由得面色微紅,顯然有些羞於啓齒。

而這正是靈帝幹出來的好事之一,爲了方便淫樂,靈帝命令宮中侍女都穿着開襠褲,他看上哪個,二話不說上去就……

“皇子辯不過十歲,皇子協不過六歲,而且太子之位也未確定,若是陛下撒手人寰,這……”荀攸一想到靈帝去世可能會引發的嚴重後果,當即不由得一陣頭疼。

“大將軍早就看十常侍不順眼了,只不過陛下包庇而已,要是陛下駕崩,只怕大將軍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處理十常侍。”劉燁冷冷道。

荀攸沉重的點了點頭:“劉刺史說的不錯,大將軍性格粗暴,如同乾柴一點就着,到時候只怕衆人一激,大將軍就要帶兵入宮,剷除張讓趙忠等人。如此一來……”

十常侍若是死了,靈帝也駕崩了,王美人和劉協自然也就沒了靠山,而大將軍何進是何皇后的哥哥,肯定要毫無疑問的支持何皇后和外甥劉辯,武力扶持劉辯上位,大漢朝外戚當國的時代又要到來了。

劉燁冷冷一笑:“若只是大將軍帶兵入宮還好說,就怕外鎮兵馬趁機入京,到時候天下大亂,爲時不遠。”

“這?”荀攸聽到劉燁的話,微微搖頭:“劉刺史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難道……”

忽然之間,荀攸的面孔變得嚴肅起來,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盯着劉燁的面孔,一字一頓。

“難不成……劉刺史想要帶兵入京,把持社稷?”

劉燁頓時愣住了,沒想到荀攸竟然懷疑到自己身上來了。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沒有可能?劉燁本身是涼州刺史,麾下有數萬軍隊,可謂是兵強馬壯,而他又認祖歸宗,正式成爲劉姓皇族,要是真的以皇叔的身份入朝輔政,成爲“攝政王”到還真有幾分可能。

“公達放心,某還沒有這麼大的野心,某一生所欲不過是揚威賽上,封狼居胥建立衛霍之偉業,如班定遠再定西域,立嫡之事倒不關心。”劉燁擺擺手。

“只怕到時候外姓大臣入京,再效王莽之禍事。”劉燁深沉道。

荀攸勸慰道:“劉刺史倒也不必太過擔心,大將軍雖然性格粗魯,脾氣暴躁,不過府中有景升公,本初,公路,孟德等人輔佐參贊,想來不至於做出如此之事。”

劉燁苦笑一聲:董卓入京後世三歲小孩都知道,誰知道何進是怎麼想的。

“若是日後當真有如此禍事,請公達明哲保身,書信與我,尋得脫身之計速來涼州,某當率領涼州鐵騎,東出潼關以正天下。”劉燁一本正經的說道。

聽到劉燁話語中的關心之意,荀攸點了點頭。

第881章 兵臨長江第381章 制定戰略第159章 斥候戰第668章 無藥可治第9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60章 故布疑兵第333章 敵軍會師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365章 黑山賊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711章 曹軍出擊第288章 暗渡渭水第263章 血戰得脫第79章 分兵南下第115章 鐵桶合圍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982章 猛攻江夏第208章 聚將會師第306章 白波賊第865章 遮天蔽日第322章 樊於期故計第567章 情報站第468章 袁軍動向第751章 連環火攻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664章 洛神凌波第925章 減竈記第964章 鐵壁堅守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615章 中計了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963章 公孫敗走第31章 名將之姿第322章 首戰告捷第183章 韓遂妙計第805章 六神無主第365章 黑山賊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537章 固若金湯第611章 同去!第854章 席捲荊南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148章 河間張雋義第370章 無可奈何第675章 先鋒趕到第505章 三雄對峙第68章 王渾報信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200章 暗流涌動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537章 固若金湯第293章 董旻督軍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750章 意想不到第786章 不動聲色第583章 砍瓜切菜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686章 夏侯夜襲第864章 擒殺黃射第721章 兩路出兵第862章 先聲奪人第198章 募兵令第846章 堵死城門第991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502章 無可奈何第631章 沮授的決心第793章 嚴顏拒降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452章 英雄惜英雄第67章 定策破賊第264章 兵陳長安第330章 飛將神威第132章 俘虜難辦第101章 大會諸將第70章 一夫當關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157章 威逼三輔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692章 顏良退兵第897章 保衛主帥!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556章 張遼南下第783章 葭萌關第944章 士燮降服第685章 技高一籌第1011章 內外夾擊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258章 兵髮長安第524章 袁使來京第1010章 曹休奇襲第762章 賀齊退兵第284章 諸侯震動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150章 將信將疑第376章 巧舌如簧第180章 董卓請戰第224章 前後夾擊第488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我有三百騎,能取賊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