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允密謀

偌大的公堂之中,戰列着一隊隊手持兵器的甲士,目光銳利地盯着這數十位大臣,殺氣騰騰,讓這些大臣們,一個個噤若寒蟬,整個公堂上,只聽見那三個捱打之人的慘叫聲。

這一頓刑罰,其實很快便執行完畢了,可是在這些大臣心中,彷彿已經過了許久一般,尤其在差役將已經疼暈過去的三人重新扶起來的時候,看着他們那身上的傷痕,所有大臣都渾身微微顫抖起來。

和他們相反的是,跪在公堂上的這些前來告狀的農戶,一個個都是欣喜異常,只覺得自己終於看到了伸冤的希望。

大臣們用充滿憤怒和驚恐的眼神,看着滿寵,滿寵卻視而不見,他看着下面跪着的農戶們,開口問了起來。

“你等有何冤情,直管訴來。”

不等農戶們說話,其中一個大臣,壯起了膽子,站出來道:“洛陽令,我等同朝爲臣,雖不知今日你因何事,要將我等傳喚至此,可縱然你要審案,也該給我等看坐纔是。”

有了這人出頭,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

“不錯不錯,理當看座。”

“這是朝廷法度,洛陽令,你可不能輕廢。”

滿寵斜眼看了看他們,冷笑一聲:“你等乃是被告,依照朝廷律例,公堂之上,原告,被告,無論何等身份,都只有跪着,縱然有功名在身,也最多可以免跪,即便是皇親國戚親臨,在此地也只有我滿某人的位置,沒有你等的坐席。”

“你……”那人正要辯駁,卻被身邊的其他人拉了回去。

“好漢不吃眼前虧,這滿寵仗着陛下的信任,胡作非爲,我等不必與他強鬥,且看如何審案,事後再與他算賬不遲。”

這些人很快便安靜了下來。

見到這個“大官”,氣勢如此強悍,這些農戶們個個都來了精神,你一言我一語,便將事情的原委,統統說了出來。

皇宮的宮道之上,廷尉鍾繇,神色緊張地小跑着,烈日當頭,他很快便是滿頭大汗,可鍾繇彷彿絲毫不覺。

他一路來到了御書房門口,龔三兒正要阻攔,卻正遇到荀彧走出門來。

荀彧見到了鍾繇行色匆匆的模樣,不由詫異:“元常,何事如此驚慌。”

鍾繇顧不得去擦自己額頭的汗水,一臉焦急道:“出事了,出大事了……”

“啪……”

曹操一掌拍在了桌案上,面帶驚喜之色。

“好啊,好個滿寵,正給了我等一個絕妙的良機啊。”

一旁的程昱略有微怒:“這滿寵當真是膽大包天,區區一個洛陽令,只因幾個刁民之控訴,便敢抓捕洛陽朝中數十名官員,還在公堂之上,對他們直接用刑,這些人俱是我士族中頗有頭面之人,他如此暴虐行事,豈不要惹得天怒人怨?”

郭嘉笑道:“劉赫麾下,有這等酷吏,豈非正合我軍之意?”

“奉孝說得好。”曹操喜道:“據回報,滿寵已將這數十人悉數定罪,說他們欺壓百姓,殺害人命,偷稅抗法,罪當抄家,他已先斬後奏,將這些人全部下獄,同時上奏洛陽朝廷,準備將他們問斬。”

戲忠皺眉道:“只恐劉赫未必會批准。”

曹操搖了搖頭:“志才啊,你是太不瞭解那劉赫了。”

他站起身來,走到了大堂中央:“這劉赫向來與士族不和,尤其他此次賦稅改制,可謂將豪門大族,得罪了個乾乾淨淨,若不是他創辦太學,出了那雕版印刻的紙質書籍,惹得天下士子紛紛前往相求,只怕他治下各地的士族豪門,都要逃至我等勢力範圍之中。”

“此次,這數十家族,對賦稅改制一事,陽奉陰違,我料定,此事絕不在少數,只是這數十家被抓住罷了。以劉赫性格,定會對他們嚴加懲治,以達到殺雞給猴看之目的。滿寵此舉,雖是嚴酷,有失仁義,且有越權之嫌,可劉赫非但不會責罰,只怕還會大爲讚賞。”

他話音剛落,一個士兵從外面跑了進來。

“報……主公,洛陽暗探傳回消息,尚書令荀彧,廷尉鍾繇,將滿寵一事,匆忙稟報給了對外宣稱在閉關禱告天地,祈求風調雨順的劉赫,隨後,涉案之人,共計官員三十一人,其餘大族家主十七人,全部問斬,四十八家族,一律抄家發配,滿寵因此功勳,被遷爲廷尉正,協助鍾繇處理廷尉府衙公務,還得到絲綢五百匹的賞賜。”

“哈哈哈,果然不出所料,這劉赫當真是自尋死路。如此一來,他還能不人心盡失?”

曹操大喜過望。

郭嘉上前一步,說道:“主公,此事對於我等而言,其利並不只在於此。”

“哦?奉孝有何高見?”

郭嘉笑道:“孫堅,劉備二人,對於和我軍結盟一事,雖然暗中應允,可他們並不願意公然與劉赫做對,這本是存了牆頭草的心思,一來爲萬一聯軍戰敗做好後路,二來,則是因爲他們向來臣服洛陽,如今公然反叛,並無正當理由。”

曹操眼睛一亮:“奉孝的意思是……此事,便是他們反對劉赫的旗幟?”

“不錯。主公豈不知,有一個詞,名曰‘清君側’?”

洛陽,剛剛進宮探望過貂蟬的王允,一路走出宮外,正要踏上馬車回府,這聽得身後有人喚他,便回頭看去。

“哦?楊太尉,您可是少見啊,今日怎得有空入宮?”

來者正是太尉楊彪,他這些年在朝中已是半隱退狀態,每每上朝,也極少奏本,而且時不時便告病請假,不過他所在的弘農楊氏,卻沒有絲毫衰弱,族中子弟,還有不少門生故吏,都被陸續舉薦入朝爲官,其中不少人都已身居要職。

縱然外面很多人,都覺得弘農楊氏勢力大減,太原王氏風頭正勁,可王允卻很清楚,自己這些年運作之下,雖然令家族聲望大漲,然而弘農楊氏,當年和汝南袁氏,領袖士族數十年,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楊彪越是這般低調行事,王允越是不敢大意。

楊彪走下馬車,主動對他拱手作揖,臉上堆滿了和煦的笑容。

“呵呵,王司徒向來少見,只怪老夫這身子骨太弱,若非陛下聖恩照拂,命華佗神醫,還有新來洛陽的那位張機神醫,爲老夫調養,只怕老夫現在早已油盡燈枯啊。不像王司徒,年過六旬,卻是身康體健,實在令老夫羨慕得很吶。”

他一上來就是一番恭維的話,王允聽了,心中直泛冷笑,不過對方如此有禮,他也自然要以禮相待纔是。

“楊太尉過謙了,老夫看你氣定神閒,面色紅潤,乃是長命百歲之像啊。”

“承蒙司徒吉言了,老夫在此謝過。”

楊彪道謝一聲,隨後看了看宮門,說道:“司徒可是入宮去探望淑貴妃?”

“不錯,老夫的外孫和外孫女,生辰將近,故此入宮,與娘娘商議一番,今年該準備何等禮物。”

“哦?是麼?”楊彪頗有深意地一笑。

王允不等他發問,便反問了一句:“太尉近年來極少出府走動,如今陛下在塔內祝禱天地,不在宮內,不知忽然入宮,所爲何事?”

楊彪似乎早就料到他會問這個,捋着鬍鬚,說道:“啊,倒也無甚要緊事。只是陛下在入塔之前,曾經和老臣提起過這太學之事。他說雖然今年又在長安、晉陽、鄴城、涿縣興辦四所官學,然所能容納之學子,總共不過六七萬之數,便已是極限。眼下朝廷治理各地,有人口兩千五六百萬,適齡學子不下數百萬之多,太學和官學,終究還是杯水車薪。”

王允一聽,心中一動,忙問道:“那陛下聖意如何?”

“陛下有意將官學開辦到各郡,乃至各縣之中,只是此事若要辦成,須耗費錢財不知幾千萬萬之巨,還要良師不下萬人,數年之間,幾無可能辦成。老夫思來想去,稍有所得,特地入宮,想與尚書令和司隸校尉,商議一二。”

“哦?”王允的身子,不由自主地朝着楊彪身邊靠近了幾分。

“不知太尉有何良策,以助陛下成就如此豐功偉業?”

楊彪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一揚:“你我身爲士族豪門一員,自然也當爲士族所計。太學官學興辦,雖然對我族子弟求學、出仕,多有便利,那紙質書籍之精美,更是令人難以拒絕,然如此一來,尋常百姓,乃至販夫走卒之子,便可與我士族子弟,同窗就學,同朝爲官,實在有些不成體統。只是此乃陛下大力推行,大勢所趨,我等臣子,只能順勢而爲。不過麼……”

他話說到這裡,忽然停了下來王允有些着急起來:“不過什麼?楊太尉莫要賣關子了,快快說來。”

楊彪這才繼續說下去:“不過麼,朝廷既然無力招收天下學子,那也就意味着,普天之下,超過九成的適齡學子,依然要另尋求學之處。雖說許多小民百姓,尚未意識到要讓子女求學,可這終究是早晚之事,何況即便眼下,太學和四處官學,前來應召卻落榜,無緣就讀者,便已超十萬之數,這些人學業何處成就,又如何能走上仕途,王司徒是聰明人,還需要老夫多言麼?”

王允聽了,雙眼直放光芒:“太尉的意思是,將這些人都招攬到麾下,悉心培養,日後便可成爲我等家族的門生,從而鞏固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呵呵,司徒大人心中既然清楚,又何必多問呢?我等家族,在大漢朝堂上,屹立百年不倒,所依仗的,無非兩者罷了。一是在士林、文壇中之聲望,二便是族內門生繁多,遍佈朝野內外,一呼百應。眼下這大好機會,即可幫朝廷解決難題,更有利於家族,何樂而不爲?”

王允連連拍手:“妙,真是妙極,太尉不愧是士族領袖,名不虛傳,老夫佩服,佩服啊。”

“好了,老夫還要入宮去見尚書令和司隸校尉,就不多打擾了,司徒自便。”

楊彪說完,拱手拜別,轉身走入了宮門。

王允看着他的背影,眼中精芒閃爍:“老東西,在我面前炫耀這天大的功勞。哼哼,這功勞我雖然沾不上了,不過麼,論及興辦學院,搶奪天下士子之心,我太原王氏,卻未必會落後於你弘農楊氏……”

當天夜裡,王允書房之中,羣臣齊聚,不少人都是義憤填膺。

“司徒,那滿寵着實可恨,微末小吏,竟敢如此膽大妄爲,您無論如何,也要爲那些冤屈的臣工們,出一口惡氣啊。”

“是啊,縱然那些人稍有過錯,卻也罪不至死啊。那滿寵一心要將他們定下死罪,故意趁陛下入塔祝禱時,混淆視聽,誇大其詞,害了這四十餘家族,上下幾千口人的性命,我大漢向以忠孝仁義治天下,豈容這等惡吏橫行無忌?”

“我等願聯名上書,彈劾滿寵,還請司徒做主。”

“請司徒做主。”

王允看着這些人,卻是嗤笑一聲:“不知死活的東西,你等想要步他們後塵,便只管上奏去吧,可別拉老夫下水。”

“這……”大臣們面面相覷,一臉莫名:“司徒,這是何意?”

王允不無譏諷地說道:“你們也都是飽學之士,莫非就沒看出,那滿寵此番作爲,分明是得了陛下授意,陛下事後對他如此嘉許,足以表明天子之態度。這田賦改制一事,也是板上釘釘——明擺着了,偏偏有人要自己往槍口上撞,還做得如此明目張膽,毫不避諱,簡直愚蠢到家,便是死了也是活該。”

他這一番話,頗有些怨恨他們不爭氣的意味,衆臣聽了,都面露羞愧之色。

“司徒教訓的是,是下官等失察了。”

“話雖如此說,只是……只是那滿寵如此猖狂,而陛下又分明又提拔他繼任廷尉之意,一旦此人上任,如何還能有我等的活路?總該想個對策纔是。”

“對策?你們要什麼對策?陛下寵信此人,我等難道要與陛下爲敵麼?”

王允掃視了他們一眼。

一些大臣卻是不以爲然:“與陛下爲敵自然不敢,只是陛下也未必事事都是對的,我等……”

“住口!”王允厲聲呵斥,打斷了他的話。

“身爲臣子,豈能說出如此無父無君之言?”

“下官知錯,下官知錯了……”那名大臣急忙賠罪。

王允臉色稍稍緩和:“非是老夫不肯爲那四十多家族做主,他們中不少人,與我太原王氏,也曾有過姻親關係,只是今時不同往日了。以往我等可以聯手,忤逆陛下聖意,可如今卻是不行。”

大臣們疑惑道:“爲何不行?”

王允瞪了他們一眼:“蠢!你們莫非不想做那紙質書的生意了?”

衆人頓時醒悟過來:“不錯不錯,險些將此事忘了。”

“上次彈劾程良將軍坑殺降卒一事,陛下已經有些不悅,好在司徒給我等使眼色,命我等及時止口,纔沒有招來陛下怒火,此番若爲這些家族,觸怒陛下,只怕這書,我等也是拿不到了。”

這一年多以來,他們一直壟斷了紙質書籍的生意,市面上除了他們之外,再沒有第二家商戶能夠做這等買賣,他們如何能夠捨得讓這一本萬利之事被劉赫收回?

王允說道:“那些人自己辦事不力,被人抓住了把柄,死不足惜。我等要做之事,比這可重要百倍。”

衆人一聽,都來了興趣,伸長了脖子問道:“究竟何事,竟讓司徒都如此重視?”

王允卻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反問了他們一句:“自太學創辦以後,諸位自己也好,家族也罷,聲望地位,可有變化?”

第四百三十二章 馳援趙府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水師首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洛神甄宓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勇神算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赫下套第六百七十三章 胡騎再現第八百九十七章 徐庶之計第二十三章 危險突至第五百二十六章 全軍覆沒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五百一十五章 高覽出兵第六百七十九章 割裂徐州第八十六章 安撫軍心第一千三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二百九十七章 霹靂驚雷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雁門第三百一十一章 草原大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全軍覆沒第六十二章 獨鬥五賊第七百五十四章 重掌大權第八百十七章 世家雲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六百二十八章 偶遇舊識第五百零八章 兩大重犯第八百四十七章 天外有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雨後彩虹第一千五十六章 孫策登城第一千九十章 絲綢之路第一百零六章 防旱措施第五百五十三章 慘淡牛角第一千九十三章 早有暗招第三十一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零四章 橫掃冀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徹夜激戰第九百八十五章 許褚爆發第一千零七章 再見虎牢第一千二十三章 劉赫找死第七百一十七章 兗州出事第八百九十二章 謠言之威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漢局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連環計發第七百零九章 姜桓反擊第八百四十九章 水戰鬥法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國本第八十二章 梟首誓師第一千五十三章 全面大戰第七百零六章 殺出重圍第七百七十章 希望全無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朝堂變革第八百五十四章 豫州之戰第一千四十八章 諸葛觀天第九百五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千六十七章 潑天大功第一百六十四章 執掌盂縣第五百六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雲奇功第四百零二章 驚天大網第五百零六章 幷州大禍第五百八十三章 壺關對峙第九百二十章 驚呆士人第四十五章 大仇得報第九百八十二章 誰的援軍第六百七十八章 翻手滅寇第五百一十三章 錢理催命第一百十七章 我當爹啦第一千九十一章 平西四策第五百六十七章 局勢突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種地人才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順危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洛陽生變第八百四十七章 天外有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成熟第三百六十八章 宦官末日第四百三十章 強攻趙府第二章 危急覺醒第九百八十二章 誰的援軍第七百四十一章 重重埋伏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四十三章 又一小將第一千六十六章 西部戰啓第九百七十八章 奇特訪客第一千八十五章 失憶少年第七百二十七章 飛鷹落崖第八百八十六章 準備決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七十三章 絕世大勝第六百七十七章 以胡制胡第九百七十章 誰中計了第五百零八章 兩大重犯第三百四十二章 聲威大震第五十三章 大擺宴席第一千十二章 謀士比拼第八百七十八章 奇特山寨第四百七十九章 來者不善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順手段第六百四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七百七十章 希望全無第一千五十八章 血淚教訓第四百六十二章 四路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