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大發神威太史慈

十一月初,江北都督府傳來消息,劉繇在壽春附近被袁術擊敗,欲渡江南撤。

十一月中,江北都督府再次傳來消息,劉繇渡江南撤,並與江北都督府發生衝突,遭挫後直奔丹陽郡去。

此時孫策正皺着眉頭看着周瑜傳來的消息。

自己早已經派人通知了舅父,劉繇南下丹陽的消息,不知道舅父能否阻擋得住。

應該是抵擋不住吧,有太史慈這樣的猛將在,舅父和大兄一定不是劉繇的對手。

十一月底,劉繇領五萬大軍攻取丹陽郡數縣。

丹陽郡太守吳景,丹陽郡都尉孫賁不能敵。

丹陽郡乃是江東有數的大郡,孫策破祖郎之後,實行遷山越以實丹陽的政策,如今整個丹陽郡有民百萬。

丹陽郡轄下十六縣,宛陵、蕪湖、春谷、溧陽、丹陽、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

原本丹陽郡郡治是在宛陵縣,吳景爲太守後將郡治遷往丹陽縣。

在劉繇的瘋狂攻擊下,吳景和孫賁不得不退守宛陵縣。

而丹陽郡北部的江城,句容,湖熟,秣陵,石城,丹陽,蕪湖,溧陽,春谷九縣已經完全失手,而這九縣正是靠近長江,土地最肥沃,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地帶,可以稱得上是整個丹陽郡的精華區域。

雖然這部分區域的面積不過佔整個丹陽郡的五分之一,人口卻佔了十分之七,也就是說這九縣就擁有人口差不多70萬左右。

而其餘的宛陵、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則分佈在丹陽郡南部,面積廣闊,卻常有山越出沒,且人口不過30萬左右。

而劉繇的進攻依然沒有停下。

佔據了丹陽北方九縣之後,劉繇派自己手下大將張英屯兵於長江渡口牛渚,屯糧十萬石於邸閣。

據說張英到了牛渚之後,整日操練兵馬,加強戒備,對外號稱,縱有百萬兵馬不可過江一步。

也許是劉繇在江北壽春受到袁術欺壓,過江時又在江北都督府受挫,此時的劉繇滿心怨氣,好不容易找到了個軟柿子,自然要拼命捏。

所以,吳景和孫賁就倒了大黴。

只怪太史慈太勇猛,劉繇兵又多,整個丹陽的5000郡兵自然不是劉繇的對手。

劉繇派張英屯兵牛渚守住後路,然後又派出自己帳下大將樊能,於糜南下進攻故鄣、於潛二縣。

劉繇又派自己手下驍將陳橫守丹陽縣。

劉繇自己則親領大軍南下進攻宛陵縣,以手下大將薛禮爲前軍,以小將太史慈隨侍左右,大舉進攻。

12月初,劉繇兵圍宛陵縣,吳景與孫賁大驚之下,派長子吳奮向東朝吳縣而去,找孫策求援。

此時宛陵縣城外,劉繇大營之內,正在議事。

其中一人,容貌英偉,年近四旬,端坐帳中上首。

這人正是揚州刺史劉繇。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漢室宗親,太尉劉寵之侄。

只見劉繇開口說道:“爾等誰願爲先鋒,爲我取宛陵縣城?”

劉繇話音剛落,就見一人出列,開口說道:“某願爲先鋒,爲大人攻取宛陵縣城!”

這人身高身長七尺七寸,美鬚髯,貌剛毅,正是劉繇的東萊同鄉太史慈。

太史慈昔年曾爲郡吏,又爲報北海相孔融之恩而在北海破黃巾軍,後追隨劉繇南渡長江,爲其效力。

然而太史慈始終不得劉繇重用,鬱郁不得志。

有人曾經建議劉繇可用太史慈爲大將,劉繇卻說道:“我若用太史子義爲大將,許子將必然會笑我不識用人。”

這一次,劉繇倒是沒有拒絕太史慈。

只見太史慈笑着說道:“子義真猛士,如此我便命你爲先登,領五百士卒登城!”

太史慈聞言大喜,說道:“屬下遵命!”

劉繇點了點頭,又對自己的大將薛禮說道:“薛將軍便爲子義壓陣,隨之攻城。”

薛禮拱手稱是。

劉繇撫劍起身,大聲說道:“破宛陵,便在今日!”

大帳外,太史慈很快便點齊了猛士500.

只見太史慈領500猛士出得大營,列於陣前。後面便是薛禮率領的5000士卒,待太史慈甫一登城,這5000士卒便隨之而上,一舉破城。

只見太史慈立於陣前,一身甲冑,極爲雄壯。

“砰”的一聲,太史慈將自己的大戟插在營前轅門外的地面上,又從背後抽出兩柄手戟,大聲吼道:“弟兄們,隨我先登入城!”

那五百猛士也隨之怒吼三聲:“先登,先登,先登!”

在這怒吼聲中,太史慈帶着五百猛士朝城牆衝去,而薛禮率領的5000士卒則開始向城頭射箭,壓制敵軍。

密密麻麻的箭雨射向城頭,吳景看到一幕,匆忙嘶吼着,命士卒上盾躲避,同時在藏城垛邊,向下還擊。

然而吳景麾下兵少,原本只有5000郡兵,如今逃到宛陵縣城,也只剩下3000餘人。

城樓上的箭枝稀稀拉拉的射下來,雖然少,卻也給太史慈和他的五百猛士造成了不少傷害。

很快,由薛禮率領的士卒將長梯搭上了城牆,數十架長梯被架在了城牆下,在弓箭的壓制下,城頭上的士卒根本無法露頭。

密密麻麻的箭雨下,偶爾有幾架長梯被推倒。

太史慈一馬當先,飛快的爬上長梯,沒過一會兒,就登上了城頭。

緊跟着,十個,二十個,上百猛士紛紛登上城頭。

吳景正要組織親衛,將登上城頭的敵軍趕下去,卻見孫賁緊緊拉住暴怒的吳景說道:“敵軍有此大將,宛陵已不能守,我等可退往涇縣、陵陽,實在不行,還能退往黟縣、歙縣。只要伯符大軍一到,我們還能殺回來!”

吳景被孫賁緊緊拉住,看着不遠處猶如魔神一般大殺四方的太史慈,根本無力再組織士卒反擊,只得點了點頭,率兵逃往涇縣。

經此一役,太史慈名聲大震。

吳景和孫賁共領着兩千餘殘兵退往涇縣,與涇縣縣令陸航合兵一處。

而太史慈此次攻破宛陵縣城,麾下500猛士,只餘200多。劉繇見太史慈立功,不得不賞,便以太史慈爲軍司馬,只不過麾下的士卒卻還是剩下的那二百多先登猛士。

然而,即便劉繇如此苛待於己,太史慈也感到很寬慰了,自己終於能夠獨領一軍了,雖然只有二百多士卒。

2、龐季王粲扶柩來21、孫伯符大破祖郎(四)6、青山有幸埋英雄92、袁公路僭越稱帝30、徵兵擴軍備戰93、糧食90、良辰美景53、視察會稽郡(三)37、兵圍秣陵92、袁公路僭越稱帝2、毗陵城(二)17、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五)86、短兵相接30、徵兵擴軍備戰43、豫章與丹陽19、沔口水戰(一)102、臨海的茶20、下邳來人55、兼併豫章77、女刺客事件(一)14、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二)16、全據吳郡50、孫策有女16、全據吳郡135、二喬的風采78、殺奔襄陽64、無奈的關二爺92、城破身死97、視察秣陵縣(二)127、九江事9、江左風流美周郎75、行軍1、百戰老將沙場歿30、聽香水榭家宴59、奇怪的海賊103、豫章與廬陵33、武漢三鎮的設想25、孫伯符大破祖郎(八)70、聲東擊西9、城頭變幻大王旗23、孫伯符大破祖郎(六)94、翩翩貴公子68、平山越(十)97、視察秣陵縣(二)45、憤怒的劉協124、馮方女45、血戰柴桑(三)164、南歸33、江都夜宴164、南歸103、豫章與廬陵48、許都的暗流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116、淮南戰事(三)108、建安二年的消息8、引兵北上戰廣陵(六)54、山越戰事(一)61、平山越(三)26、孫伯符大破祖郎(九)114、淮南戰事(一)4、十六少年去江都67、顧氏有女初長成97、棱堡計劃12、一曲洞簫關山月97、視察秣陵縣(二)102、觀江閣之亂(一)69、返回吳縣91、先登3、石炭油73、坐不住的馬日磾75、各議32、大發神威太史慈32、張子綱席上對98、太史慈至濡須口75、行軍55、家事12、夜襲鄂縣5、引兵北上戰廣陵(三)24、隱士和屠夫98、滿寵150、各有所想54、血戰柴桑(十二)68、平山越(十)77、洞房花燭夜43、進擊的寇封18、漁鹽之利(二)30、淮北混亂戰不休(四)7、蘄春城降94、翩翩貴公子47、蠢蠢欲動的董承24、臨湘易幟18、孫伯符大破祖郎(一)165、陳公臺船中對61、偷襲海鹽縣17、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五)94、劫糧67、平山越(九)105、濡須都督154、下邳城中1、顧瀅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