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牛渚之戰

12月17日,孫策領大軍出征,侍衛司軍司馬孫河,孫海,孫輔,孫瑜,宋謙,陳武,潘璋,呂岱及別部司馬董襲各領本部隨之。

從事祭酒張紘,主簿恆階,功曹魏騰,議曹嚴畯隨軍而行。

倉曹從事魯肅隨忠武營別部押送糧草後勤。

孫策領兵出吳縣,直接向西,朝丹陽與吳郡接壤的故鄣,於潛兩縣攻去。

而蔣欽,周泰及參軍步騭則在與黃蓋昭武營匯合後,直奔丹陽郡北部而去。

江北都督府都督周瑜則派出了侍衛司校尉李襄領其本部兵馬爲偏師接應黃蓋主力。

江北牛渚,張英大營戒備森嚴,甲士兵卒來往匆匆,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牛渚大營共有一萬大軍,張英認爲自己一萬人守備牛渚定然萬無一失。

在他看來,孫策不過是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子,能有什麼本事?

若是孫堅在世,尚且可以做他張英的對手,至於孫堅的兒子,張英根本不在乎。

然而,這兩天接到的線報,卻讓張英感到了一絲不安。

前幾日,斥候來報,有一支軍隊自東而來,駐紮在了牛渚大營東部二十里處。營寨中的旌旗上寫着一個大大的黃字,張英知道這是孫策手下大將黃蓋的部隊。

而昨日,又有斥候來報,江邊出現了一些走舸小船遊曳,似乎是在打探牛渚大營的虛實。

張英明白,想必江北那邊也來了一支隊伍。

張英知道孫策以江北的江都縣爲中心建立了江北都督府,其下有兵卒一萬,當初大軍南下渡江時曾經想劫掠江都,卻被其所阻。

難道說,周瑜派大軍南下了不成?

張英暗暗想着,不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李襄部加黃蓋部,再加上蔣欽和周泰所部,一共才9000人的部隊,可比張英手下的一萬人還要少些。

這一夜,黃蓋大帳中,燈火通明。

“步參軍,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嘛?”黃蓋皺着眉頭問道。

步騭從容自信的說道:“將軍稍待,想必不是今夜就是明夜,蔣司馬和周司馬就會傳來消息,到那時我等便可將敵軍一擊而破!”

黃蓋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對於孫策派來的這位年輕參軍,黃蓋還是稍微有點不滿的。

對於這位步參軍提出的計策,黃蓋是抱着試一試的態度。

希望能成功吧,黃蓋在心中默默想到。

而步騭的心裡,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從容自信,每一個計策的成功有許多的偶然性在裡面,與實施者的能力,運氣也有很大關係。

與周泰、蔣欽二人一同行軍的這段日子裡,步騭仔細觀察了這兩位年輕的將軍。

在步騭看來,這兩位應該都是能力不錯的將軍。

而且兩人兵馬不多,只有兩千人,恰好能夠執行這一計策。

所以,步騭認爲,蔣欽和周泰是執行這一計劃的最好人選。

當然,這兩位對於步騭的計策也很感興趣,因而毫不猶豫地接下了命令。

第二夜,一隻黑色的信鴿飛入了黃蓋營中。

一個士卒急忙掏出飛進了鴿籠中的信鴿,從鴿子的腿上取出了綁着的一個小紙條。

很快,這個小紙條便被送到了黃蓋的大帳中。

步騭看着急匆匆而來,送上小紙條的士卒,心中舒了一口氣,壓在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這是自己在討逆將軍麾下獻上的第一計,就讓張英的大敗來爲自己的一舉成名慶祝吧!

在步騭的心中,張英已經成了他再次被孫策注意的踏腳石。

步騭完全明白,孫策對於他和嚴畯,諸葛瑾,闞澤的看重。

這次攻打劉繇,自己和諸葛瑾各自跟隨一路偏師,便是孫策對他們的一次考驗,自己絕對不能讓主公失望!

看完小紙條的黃蓋,心中暗歎,這個年輕的參軍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子山,大喜啊,蔣司馬和周司馬傳來消息,他們已經潛伏到了張英後側!”黃蓋笑着說道,連稱呼也從步參軍換成了子山。

步騭依舊錶現的一臉從容自信。

只見他笑着說道:“如此,將軍可以向李校尉傳信了。”

黃蓋點了點頭,在親兵耳邊說了幾句。

很快,兩隻信鴿騰空而去,一隻向西北而去,一隻向西南而去。

“將軍明日一早擂鼓出戰,待張英迎戰後,李校尉從北部登陸夾擊張英,而蔣周兩位司馬則從背後火燒牛渚大營。如此一來,張英軍大亂,我軍可一舉勝之!”步騭自信的說着。

坐在上首的黃蓋聞言也是頻頻頷首。

第二日一大早,黃蓋命大軍埋鍋造飯。

飽餐一頓後,便擂鼓聚兵,擺出陣勢,向牛渚大營而去。

牛渚大營裡,張英早已經得到了斥候傳來的消息,聽到黃蓋不過區區五千人便敢於向自己大營進攻,一時之間,心中大怒。

“來人啊,我要自領八千大軍殺敗黃蓋這老匹夫!”張英暴怒的說道。

沒用多長時間,張英便領着八千大軍擺開陣勢,迎着黃蓋大軍而去。

當然,張英也算是一位宿將,所以還留了兩千大軍把守營寨,防備着北面可能出現的軍隊。

距牛渚大營約莫五里處,兩軍相遇。

張英正待要開罵幾句,卻不料黃蓋根本不理他,直接打馬衝殺而來。

兩人甫一交手,張英心中大驚,沒想到這個老匹夫竟然如此力大,看來要好好和他過幾手了。

整個戰場上呈現出一片膠着,張英大軍雖然要比黃蓋多出三千人,一時間卻還體現不出優劣,不過黃蓋倒是不得不承認,張英麾下大軍的戰鬥力不比自己差。

張英這邊已經和黃蓋交手二十餘個回合,卻聽聞身後傳來戰鼓聲。

難道是大營裡出現了問題?

張英想到這裡,心中一急,不再與黃蓋纏鬥,打馬脫離戰圈,扭頭一看,張英不禁大驚失色。

Www▲тт kΛn▲C ○

卻見黃蓋手中大刀一揮,指着張英笑道:“張英小兒,你牛渚大營已經被老夫派人偷襲得手,你還不趕緊速速投降?”

張英聞言,心中更驚,看着大營裡升起的團團黑煙,由不得他不信。

不過張英可不會向他投降,只見張英,狠磕馬腹,直接向南逃去。

張英麾下的八千士卒看主將已然逃跑,頓時毫無戰意,不少士卒也緊跟着張英往南而逃。

黃蓋見此,暫時顧不上張英,大吼一聲,順勢衝殺潰逃的敵軍。

一個時辰後,黃蓋終於見到了渡江而來的侍衛司校尉李襄和火殺牛渚大營的侍衛司軍司馬蔣欽和周泰。

幾人相見,都是大喜,此次不僅大敗張英,還有4000餘俘虜,要知道,這些俘虜的戰鬥力可是不算低,基本與孫策麾下士卒的戰力相當。

除了俘虜,還有邸閣的十萬石軍糧也被完全繳獲。

而張英則猶如喪家之犬一般,帶着3000餘殘軍逃往秣陵縣。

11、圍魏救趙之計119、孫策的槍39、陳橫之死100、吳郡漁鹽102、觀江閣之亂(一)80、建安二年80、彭澤都督68、平山越(十)33、武漢三鎮的設想71、平山越(十三)110、嬀覽和戴員18、孫伯符大破祖郎(一)82、一死而已36、樊能之死32、 事了拂衣抽身去4、十六少年去江都129、巡視廬江55、兼併豫章23、臨湘之戰(二)55、山越戰事(二)26、長沙士族48、重回吳縣29、攻城難110、嬀覽和戴員121、兵圍壽春29、淮北混亂戰不休(三)136、一曲梁祝動芳心87、文聘87、巡視秣陵郡17、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五)5、劉表的應對82、一死而已96、視察秣陵縣(一)14、吳郡四姓61、偷襲海鹽縣54、血戰柴桑(十二)161、追擊143、書院考試(一)38、拔長劍兮倚長天144、書院考試(二)36、樊能之死100、吳郡漁鹽67、平山越(九)16、全據吳郡28、騎兵來了31、三家會盟74、多行不義必自斃28、巡視海鹽縣(二)42、倒黴蛋寇封142、亂平86、馬妍出嫁24、無堅不陷張文遠(三)19、戰會稽(一)141、于吉之死71、被改變的歷史92、城破身死53、視察會稽郡(三)123、傳檄而定37、兵圍秣陵8、水戰對決100、吳郡漁鹽58、圈禁60、平山越(二)19、戰會稽(一)106、戰前瑣事77、爲了吳侯104、彭祖之死3、順水直下向富春23、護山越都督府26、蠢蠢欲動曹阿瞞(二)10、激烈交鋒129、巡視廬江8、盛憲之死8、引兵北上戰廣陵(六)36、倒黴的蔡瑁32、熾焰焚城58、江東的小團體48、血戰柴桑(六)91、濡須口鎮121、兵圍壽春122、送你去青州54、山越戰事(一)133、皖縣喬氏33、孫策出兵147、面試111、孫權府上47、刮骨療傷真勇士51、血戰柴桑(九)20、下邳來人14、吳郡四姓1、伐楚10、善斷出衆魯子敬83、夫人莫急63、平山越(五)29、巡視長水縣111、孫權府上29、攻城難57、兄弟22、臨湘之戰(一)152、我要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