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書院考試(三)

下午的考試還是在早上的位置繼續進行。

案几上依舊貼着小紙條,寫着姓名和籍貫。桌上擺着五張紙,士子自備筆墨硯臺和鎮紙。

有的富貴公子哥,不習慣地上擺着的簡陋蒲團,因此下午倒是帶上了自己的精緻墊子,可惜卻被維持考場秩序的士卒給攔住,拒絕讓其入內。

這麼做自然是爲了防止作弊。雖說這纔是第一次考試,不過孫策熟悉歷史上的科舉,因而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規則。

當然,這些規則還並不是很完善。

比如說,糊名的問題。

說到糊名,就要先搞清楚,孫策舉行這次考試的目的。

孫策的目的,說起來其實倒也很簡單。

一來,拉攏士族和豪強,以取得他們的支持。雖說士族和豪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孫策對其領地的控制,可是沒有他們的支持又是萬萬不行的。一邊拉攏,一邊打壓,便是孫策採取的措施。

二來,算是給自己麾下文武的一點福利,這倒是和歷史上的門蔭制度有些像。雖說要通過考試,不過只要答得不是太難看,那些衙內二代們都會入秣陵書院進學。

三來,則是博取寒門士子的支持。寒門中並非沒有人才存在,其中優秀的,孫策當然也不會放過。所以說,這次入秣陵書院的名額,還會有極小一部分留給那些寒門士子。

這是孫策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

一旦糊名,如何分辨哪些是士族,哪些是二代,哪些是寒門呢?

於是乎,面試制度應運而生了。

後世天朝考公務員還要面試呢,何況是現在?孫策的理由倒也是冠冕堂皇,爲了考察士子的言談舉止和容貌禮儀。

所以,當第一天的文試、第二天的數試、和第三天的武試結束之後,其中的前二百名將會進行面試。

面試,將會由孫策帶領張昭等文武一同進行。

面試後的前50名,則擁有了進入秣陵書院進學的機會。

至於那些連前200也沒進入的士族和二代們,孫策也只是愛莫能助了。前200都進不了,這種廢物不要也罷。

至於孫策爲何要親自進行面試。

一來,是爲了給這些人帶上一頂“天子門生”的帽子,就像是歷史上的殿試一般。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來加強通過者對孫策的忠心。至於有沒有用,對於士族子弟可能效果不大。但是對於二代和寒門士子的作用,恐怕不小。

二來,孫策也是爲了好好激勵一下那些二代們。不管是古代的衙內,還是後世的二代,都有不少不學無術之人。若是他們進了面試出醜,自然會給家中長輩丟人。如此一來,文武官員自然會加強對家中子弟的教導。

卻說,當下午的法家典籍考完之後,有一半的士子都面露沮喪。

沒錯,幾乎沒有人能想到,孫策竟然會考法家的東西。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想到,孫策自南渡江東一來,一向執行鐵血政策,對於反叛者毫不手軟,更是將諸多士族滅門。如此嚴酷的行徑,倒是與法家頗有些相似。

所以,自然會有不少人專門去翻看過法家典籍。

《管子》和《韓非子》這兩部典籍,算是傳播比較廣的法家典籍。

當然,若是和早上考的四書相比,那就要怪癖了許多。

甚至有很多前來趕考的士子,根本沒有讀過這兩部書。即使讀過的士子,恐怕也記不下多少內容。

好在只有兩道題,20分,只要過了10分,便算合格。

龐和與向朗、趙累一同從考場中走了出來。這三人都是荊州來的,所以很快便混熟了,恰好又在同一考場,便一同結伴而行。

三人的面色都比較淡然,看起來關於法家的這兩道題,並沒有難得住三人。

龐和的心情不錯,眼神中露出淡淡的笑意。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進入秣陵書院,可是他也想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之前,家主龐季曾經提醒過龐和,多多準備一下法家的相關典籍。

龐和也是一點就明,因而專門複習了一下《管子》、《韓非子》、《商君書》之類的法家著作。果不其然,這就考上了。龐和雖然不是特別出彩之人,但也算中上之才,文章雖然中規中矩,可也算言之有物。

至於向朗和趙累,兩人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想來兩道區區的法家試題,還難不住他們。

向朗,襄陽郡宜城縣人,字巨達,曾師從於司馬徽,與如今孫策麾下軍師徐庶乃是好友。向朗在歷史上是著名的藏書家,兩道法家的試題,對他自然是輕而易舉。

事實上,向朗本應該是劉表手下的臨沮縣長。不過,向朗感覺在劉表手下並沒有前途,而孫策這邊又蒸蒸日上,對比之下,向朗當然知道該如何選擇。再加上好友徐庶的不停寫信蠱惑,向朗便棄官而來,打算試上一試。

至於趙累,在歷史上擔任過關羽手下的都督,忠心耿耿,與關羽一同被俘。

趙累出身並不算特別好,不過其人清正剛硬,向來好學。因爲條件所限,趙累對法家的典籍並不算特別熟悉,所以答的並不算好。當然,趙累的心態比較好,龐和與向朗倒是沒有看出什麼來。

另一邊考場上,黃蓋之子黃柄、韓當之子韓綜、程普之子程諮,他們三人被分到了同一考場。

當考試結束的時候,三人都鬆了一口氣。

對於他們來說,雖然早早便知道考試範圍,可坐在那裡寫文章實在不是他們的愛好。他們更喜歡騎在馬上,縱橫沙場。

孫策一早便明白這三個傢伙恐怕無法通過第一天的文試,所以早早便將考試的範圍告訴了三人。三人也算是不負孫策的厚望,連啃了幾個月的書,總算是能把卷子寫的差不多看得過眼。

好在第二日的數試和第三日的武試,對於三人的難度並不算大。

尤其是第三日的武試,三人早就期待不已了。

聽說前來趕考的士子裡,有個叫呂蒙的,乃是侍衛司軍司馬鄧當的妻弟,在秣陵城中擺擂臺,連勝三十餘場。知道這個消息的三人,心裡早就癢癢的了,只盼着到了第三日與那個叫呂蒙的傢伙一較高低。

79、富春山上86、短兵相接8、水戰對決37、孫策西巡(二)5、引兵北上戰廣陵(三)51、沙盤和形勢151、朦朧夜14、江表虎臣徐文向14、老將黃漢升14、老將黃漢升19、美豔不可方物(二)13、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一)82、朝貢天子31、三家會盟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36、倒黴的蔡瑁41、龐統偷聽31、神出鬼沒馬日磾42、劉繇去豫章90、兩道命令62 、甘糜二夫人84、再見趙靈兒41、戰前3、順水直下向富春21、戰會稽(三)69、平山越(十一)149、大喬出嫁了142、亂平83、微服出巡78、女刺客事件(二)141、于吉之死61、搶女人去53、粗中有細83、微服出巡25、徐庶的分析39、龐氏叔侄58、江東的小團體86、孫皎統兵49、血戰柴桑(七)1、百戰老將沙場歿50、孫策有女40、急赴彭澤19、美豔不可方物(二)5、引兵北上戰廣陵(三)166、黨同伐異141、于吉之死145、書院考試(三)27、遷山越以實丹陽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80、多愁善感9、江左風流美周郎12、一曲洞簫關山月36、孫策西巡(一)53、血戰柴桑(十一)65、後宮的糾葛80、彭澤都督8、有人自曲阿來51、沙盤和形勢25、會稽賢郡吏101、羣聚觀江閣(二)143、書院考試(一)91、先登36、倒黴的蔡瑁38、拔長劍兮倚長天15、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三)87、文聘4、火燒下雉城47、血戰柴桑(五)63、說客徐晃63、平山越(五)37、兵圍秣陵94、劫糧30、聽香水榭家宴40、急赴彭澤26、蠢蠢欲動曹阿瞞(二)59、衣帶詔事泄2、龐季王粲扶柩來42、倒黴蛋寇封70、秣陵書院70、平山越(十二)2、毗陵城(二)67、平山越(九)129、巡視廬江47、刮骨療傷真勇士102、臨海的茶158、末路92、袁公路僭越稱帝104、彭祖之死46、董貴妃和衣帶詔1、百戰老將沙場歿19、戰會稽(一)22、孫伯符大破祖郎(五)2、毗陵城(二)49、劉備反了93、糧食1、毗陵城(一)31、烈火焚江29、呂子衡閣中對32、大發神威太史慈117、淮南戰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