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省六部九寺

一句話說的所有人都有些鬱悶,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太氣人了。

周瑜靠在椅子上,說:“全力搜查吧,能找到人自然最好,找不到......那就只能容後再議,劉備此人做了這麼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不可能選擇沉淪,狐狸尾巴遲早會再露出來。”

雖然跑了劉備和諸葛亮,但李王的雪球已經滾起來了,戰車所向,無人可擋,只要不出現曹操那樣赤壁大敗,天下還不是探囊取物。

半數江山已然易主,李王名爲漢王,卻爲漢賊,這句話也漸漸流傳出去,也不知道是有心人刻意挑撥,還是百姓們相繼談論而傳出去的,但沒有例外,李王即將稱帝的消息傳開了。

九月初如約而至,新修的皇宮耗時三年,投入的人力物力難以比擬,其豪華程度絲毫不比洛陽的差。

“大王,稱帝一事尚有三點需要定奪,這其一便是國號。”

李王點頭道:“國號我已經有了定論,就依三皇五帝定下的華夏神州來命名,單取華字爲國號,定都鄴城,願大華朝繁榮昌盛,鼎力華朝。”

“華?”

沒想到李王已經有了定論,倒是省去了一番麻煩,不然這滿堂的文武將士又該引經據典,罵的面紅耳赤了,也就李王怕麻煩,不然今日的朝會說不定會拖的很晚。

王守仁抱拳出列:“大王,此次暨位登基,我奉命爲司禮之人,這禮儀論制方面,按何等規格來操持?”

李王揮手道:“一切從簡,神州飽經戰火,如果再大肆鋪張浪費,豈不是不能爲天下表率,除了登壇祭天,大赦天下外,登基一事將三千禮儀削減爲三百,其餘軍備、皇宮值守人員在祭天時統一削減。”

王守仁抱拳領命,又說:“龍袍是以漢朝規格陳置,還是依照前秦的規格來置?”

李王說:“後人仰望先輩無錯,但先輩更希望我等後人能打破陳規爛制,這龍袍我會親自置辦,就不牢諸位愛卿費心了......”

王守仁望了眼曹操,李王對答如流,看來一開始就跟張居正商議過了,倒沒自己什麼事情了。

不過還有一言跟稱帝有關,也必須提上來商議。

“江山初成,何人可當天下庭柱,爲大王分憂,需提早定下。”

李王揮手道:“由張居正代領丞相一職,下部三公九卿各有易換,改換施行三省六部制,並七品從制以對應品階,李思,由你來說明。”

李思躬身出列,說:“1、中書省:正職爲正一品中書令,副職爲正二品中書侍郎。下轄: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補闕、右拾遺、起居舍人、集賢殿和史館。2、門下省:正職爲正一品門下侍中,副職爲從二品門下侍郎。下轄:給事中、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補闕、左拾遺、起居郎、城門郎、符寶郎、弘文館(機構,掌管圖書、禮儀、制度沿革等)。3、尚書省:正職爲正一品尚書令,副職爲從二品左、右僕射。六部各設尚書、侍郎,分正、副.......”

除了三省(其實就是三公)當然還有六部,這裡就不詳細介紹,只作大概講解。

1、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2、戶部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

3、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4、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

5、刑部審定各種法律,複覈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6、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李思繼續說:“另立九寺爲九卿更迭,位在六部之下,立卿爲號,階同從二品,少卿爲輔,各寺設立一人,爲正三品。”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兼掌膳食帳幕,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掌牧馬之政令,屬兵部調配。

3.太常寺:掌宗廟禮儀。

4.宗正寺: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歸於工部統管。

7.鴻臚寺:掌贊導相禮。

8.司農寺:掌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歸於戶部掌管。

9.太府寺:掌管宮廷庫藏和貿易,管理都市貿易、常平,出納官僚俸祿,管理物價,財貨交易。並管理金帛府帛、營造器物的職權,另設少府監協助處理事務。

李王見他們聽的有些懵比,說:“距離登基還有幾日,我已經命李思代爲簡述,稍候命人送到各位府上。”

文武也不知道具體自己會獲得多少利益,但嗅覺敏銳的他們,都能察覺這樣改制之後,李王的權力將會更加集中,並且確定天下兵馬大權能統歸中央處置,避免各地兵馬將軍擁兵自重。

官職改革勢在必行,只要能施行並確立下來,對後世的影響絕對是深遠的。

事情商議完畢,李王回到了府邸,各方將軍都收到了李王的命令,除了楊再興等鎮守益州這樣亂局的人走不開,幾乎所有人都在朝鄴城靠攏。

說半天還是利益在作怪,誰都想在李王登基之時,獲得最大的好處,不只是官員將軍,就連一些嗅覺靈敏的士族子弟,也紛紛拖關係打聽,是什麼事情,居然能讓各方將軍放下戰事,前往鄴城......

但還有一部分士族子弟更聰明,如司馬氏和韓家,他們根本沒功夫打聽,直接動身前往鄴城,反正中心在那裡,自己又緊隨李王的腳步行事,就算撈不到好處,也不至於吃悶虧。

李王哼着小曲兒走進內院,此時風聲傳到內院,諸女爲了避嫌,往來相對就少了不少,整個內院都顯得空蕩蕩的。

毫不遲疑的走進了伏壽的房間,這裡也是李王近日很少來的地方。

“奴婢伏壽,拜見大王。”

“壽兒快快起身。”

李王一把抓住皓腕,伏壽身材不變,依舊顯得纖弱,而胸前的飽滿更勝以往,竟有二次綻放的勢頭......

第一百七十三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章 濃情蜜意第五百五十七章 詭異的投石車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五百一十二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三百四十八章 神藥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軍怒殺當無悔第八十六章 避而不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綾羅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過小勝第二十五章 真定遇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過分的要求第五百零七章 不敢妄動感謝兄弟們的陪伴!第二百零一章 民心可用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愛與相知第五百六十二章 諸葛姐妹第二百四十九章 野史天字第一號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雙戰氣第二百零一章 民心可用第五百四十二章 陳國皮癢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烤串和叫陣第二百七十六章 劉基暫避鋒芒第三百五十章 烈女也有化開時第三百七十七章 誰給你的勇氣第三百零九章 名師大將莫自牢第二百三十六章 小喬推到老司機第八十九章 黴運和好運第四百四十六章 赴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方傑力扛馬孟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呂布大婚第二百零九章 繃緊的局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磐的絕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超一流武將第二百六十四章 埋伏遇見埋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連誘戰第八十三章 夏口戰役序幕第五百五十三章 雙霸二傻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孫末路第三百九十章 閒來無事第二十四章 互有死傷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陵散第二百八十二章 中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春節聯歡晚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邊關告急第五百二十二章 封禪,祭天第一百八十六章 狼羣來襲第一百一十七章 永遠的秘密第四百七十六章 烏巢火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無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活捉第一百八十六章 狼羣來襲第六章 河間張郃第七十八章 水軍都督第二十八章 官道奪糧第十六章 壺關張燕第三百三十四章 生擒悍虎第四百零七章 一萬人馬第三百五十四章 猛虎藏身第四百八十四章 損失慘重第五百七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消息第四百零七章 一萬人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兵馬調動第二百三十章 兩枚錦囊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軍怒殺當無悔第二百八十三章 逆境中的安排第一百零四章 綦毋懷文第三百四十八章 神藥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雙技能第四百六十四章 得見援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天聖武第五百七十九章 虎林羣雄第二百七十一章 怪物出場第四百零九章 吳莧第二百四十七章 持天子詔書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丹一散一神方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軍怒殺當無悔第七十一章 鐵器構思第一百九十四章 異象突生第一百零七章 魏郡治所第二百四十五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六十章 一氣袁紹第四百二十章 沙盤第四百三十二章 再議稱帝第四百四十五章 清剿羌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上車第九章 曹操送別第四百五十一章 逼迫劉璋第一百零四章 綦毋懷文第二百八十一章 陷陣之志第三百三十章 七絕陣第四百八十八章 打聽消息第五百二十六章 劉備的蹤跡第五百五十六章 戰黃忠第二百七十五章 步步算計第八十九章 黴運和好運第五百三十三章 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