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天聖武

隨着李王轉出馬車,心境反而平靜了下來,大袖一展,朝着袁天罡走去。

享受着百姓們的山呼海嘯,將士們也適時的揮舞長戈,這一刻他們同樣是激動地。

爲人臣子,最想的無非兩件事情,開疆拓土,或者成爲開國大將,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希冀能名垂千古,爲後人所銘記。

而此時此刻,就是見證歷史的一刻,漢朝有雙帝開國,秦朝更有始皇帝成爲天下第一皇,而李王,又該如何掌尊。

“舉天同慶,朕感天之念,臨危受命,今祭壇稱帝,號大天聖武皇帝,立國號爲華,得天賜福,萬載不滅......”

將士們率先帶頭,領着百姓相繼拜倒,黑壓壓一片,令人窒息。

“吾皇萬歲!!”

聲震寰宇,連鄴城都在震顫,城內的百姓,城頭的將士,城外的駐軍,甚至更遠的黎陽、朝歌都能沸騰了,足見李王稱帝,幾乎是北方百姓所有人的渴求。

李王享受山呼海嘯,不多久雙手下壓,聲音緩緩降了下去,迴歸沉寂。

朗聲道:“所有在押囚犯,除死刑犯外,其餘皆享受役期減半,特定囚犯,諸如年紀六十以上,年紀十五已下人員,酌情釋放。”

百姓們一愣,稱帝應該普天同慶,大赦天下不是應該釋放除死刑犯外所有囚犯嗎,李王這一遭幹啥呢。

李王揮手道:“朕於黃道吉日稱帝,確實該普天同慶,但也不能因爲朕,助長了歪風邪氣,囚犯都有前科,若是貿然無罪釋放,將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受罪的還是諸位百姓。”

“吾皇萬歲!!”

一席話說的中規中矩,確實不能因爲李王稱帝,就讓一些暴民得以脫困,還得按照流程來。

李王繼續說:“凡家有土地者,三年內稅收減半,從商者,賦稅削減兩層,各郡守府開倉放糧,每戶可領糧草兩石,家有從軍者,可多領兩石,若郡縣糧倉儲備不夠,交由各州牧府統一調配!”

“吾皇萬歲!!”

說那麼多,都沒有來點實際的好,兩石糧草夠一戶三人吃很久了,而李王土地改制後,每戶基本上都分到了土地,這賦稅一減,可就直接讓他們受益了。

至於商人享受削減兩層的賦稅和士族得不到享受,可以說李王的政策是初現端倪,直接作用在百姓身上,讓百姓們拍手稱快啊。

李王繼續道:“朕今日登基稱帝,改元開皇,立伏壽爲皇后,母儀天下,爲天下效仿之人,願天下以此爲楷模,勉勵自身。”

“吾皇萬歲!!”

隨着話音落下,伏壽一身鳳冠霞衣,火紅的綢緞,百褶裙襬拉得老長,在太監的扶持下,緩緩登上祭壇。

李王深情的凝視着她,說:“今起,伏壽便是天下之後,時刻律己,不可有私慾。”

伏壽在李王腳下拜倒,雙手抱在一起,清脆的聲音響起:“臣妾定當時時謹記,不負陛下所望。”

李王點了點頭,拉起她的手,面對祭天下方的將士和百姓,將早就準備好的說辭複述了一遍,這才進入了尾聲。

二人攜手並進,一同上了馬車,在司禮太監和王守仁等人的陪同下,一同朝皇宮走去。

早走一步的將士們已經分列兩旁,依照文武之分,區別開大小等級,各自站定。

“恭迎陛下登上大寶。”

“恭迎陛下登上大寶。”

李王毫不懼場,這時候伏壽已經離去了,對於他們來說,李王需要在朝堂上安排,伏壽同樣要進入內宮打點,她現在是後宮之主,第一次就要召集李王的所有妃嬪貴人。

李王登上金鑾殿,扶着龍椅坐下,雖然墊有一層軟裘,但還是有些讓人不舒服,這他嗎就是天下人夢寐以求的位置啊,可是也太膈應的慌了。

李王拂袖坐定,那些文臣武將相繼拜倒,按照早先定好的說辭,高聲呼喊。

“恭喜陛下榮登大寶,吾皇萬歲!”

李王雙手一擡,念道:“衆愛卿平身。”

隨着話音落下,衆人才相繼起身,靜候李王下文。

“今我改元開皇,自號聖武皇帝,便是爲祈求以武平亂世,以聖人學術安天下,諸位是大華朝頂樑柱,但身先士卒,以爲天下人表率,貢院院首張居正上前聽封......”

張居正悠然起身,退到臺階下拜倒:“恭請陛下聖言。”

李王鋪開聖旨,念道:“中平六年(189),朕尚爲一縣之長,兵馬不足五百,將不過我義弟一人,幸得張叔大效忠,才能守得一方太平,可以說我有如今的輝煌,張叔大居功至偉,科舉一事較爲繁瑣,三省位高權重,暫不陳置,特加封張居正爲輔國丞相(無品),賜爵長壽縣侯。”

“微臣,領旨......”

李王親手將聖旨交到他手中,說:“朕感念丞相年邁,欽點幾人爲輔,李斯、王守仁何在?”

二人趕忙出列拜倒:“微臣在。”

李王點頭:“三師三公合三省令暫不陳置,李斯爲吏部尚書,王守仁爲兵部尚書,同在輔國丞相門下聽調。”

“微臣領旨。”

李王點了點頭,說:“王守仁,你上來念旨。”

王守仁忙躬身上前,恭敬的結果桌案上的聖旨,緩緩攤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趙雲功勳卓著,平黑山,剿袁紹,滅公孫瓚,多有功績難以一一陳述,經商議,特封趙雲爲從二品鎮國大將軍,賜爵真定縣侯,一併將真定縣化爲其封地。”

“另,曹操聲威傳中原,抱負遠大,能力出衆,特賞賜其爲從三品歸德將軍,李靖爲從三品雲麾將軍。”

二人一併上前領旨不提。

ps:下章會對封賞官職和文職作個篇幅,如果不喜歡直接跳過明天那一章,我現在要查閱資料,大概模式就按照唐朝的官職來封賞,希望大家理解......

這裡再作個說明:唐朝仍舊設有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但很少授予大臣,所以李王暫時擱淺,需要最後天下平定再封賞,希望大家理解。

第六十六章 流民之禍第四百一十三章 提問俘虜第三百九十章 閒來無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惜才之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被擺了一道第四百零六章 求援楊再興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屈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術的意圖第四百四十六章 赴宴第五百三十章 妲姬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有殺招第五章 子龍神運,驍將出世第五百五十章 不對勁的新野第五百七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三章 逆境中的安排第五百章 繳獲戰氣第五百五十七章 詭異的投石車第七章 槍挑華雄,子龍楊威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蘭令第十四章 洛陽告捷,羣雄四散第二百七十六章 劉基暫避鋒芒第一百九十章 蔡琰的意圖第五百零五章 安排第四百一十章 無心插柳第八十二章 責問第三百四十五章 入得銅雀臺第一百五十六章 劉基的猜測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九十三章 強闖李家老宅第五百五十四章 荊州好取渡江難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去秋轉來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蘭令第五百零八章 窮途求生第九十四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一百六十七章 伯樂和知己第五十四章 賢明之勇第五百四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一十二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消息第一百七十七章 回上黨,布大軍第四十一章 各方所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虎頭山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五百七十章 意圖何在第五百六十四章 歸來的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鄴城第五百零六章 美周郎下戰書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聞軍務第三百零九章 名師大將莫自牢第一百二十一章 超一流武將第四百四十六章 赴宴第三百八十一章 悄然深入第四百七十二章 烏騅馬龍息第二百六十六章 活捉高幹第二百八十五章 王允被斬第三百二十三章 再見伏壽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套面世第五百八十一章 悲劇的女媧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鋒第四百一十二章 專業坑人的系統第二百七十二章 成了玩具第四十九章 李王遇刺第二十八章 官道奪糧第三百六十六章 張居正下獄第一百五十章 下藥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連誘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豐厚的獎勵第三百七十四章 看似和諧第四百零五章 法孝直第九十六章 小仙翁第二百一十二章 完顏兄弟第五百八十四章 只能認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百零一章 初探通天塔第三百六十章 尋找門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對付北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九十七章 四徵將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申氏兄弟第五百五十七章 詭異的投石車第一百九十一章 全能的宗望第一百六十五章 兵馬調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居正危矣第四百三十七章 吃了敗仗第一百八十八章 星斗象盤第六十六章 流民之禍第二百二十五章 小將來援第一百七十二章 徐無山白蛇第四百二十七章 申氏兄弟第二百九十一章 情絲玉瑙第二百一十七章 惜才之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歸來的人第二百零六章 暗害趙無雙第二百八十三章 逆境中的安排第五百一十一章 劉演員第四百一十五章 神機者劉伯溫第一百七十四章 薊縣戰報第三百零七章 一聲炮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