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平定

朝陽升起,柳城前這一片平原上四處燃起炊煙。兵卒們忙碌着做飯餵馬,將領們則忙碌着商議最後的作戰計劃。雖然曠野上一派寧靜之色,交戰雙方十數萬的兵卒卻心懷坎坷,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見到今夜的月光。

胡哨聲、號角聲從四面響起,烏桓騎兵從營寨裡出來,漸漸彙集成一片人山兵海,約七萬的烏桓騎兵巍然壯觀,聲勢浩大。

同一時刻,大淩河上也是戰鼓四起,兩萬多袁軍緩緩移動到烏桓軍對面,他們的人數雖然只有對方三分之一,但勝在兵甲鮮明、隊列嚴謹整齊,散發出更加凌厲的殺伐之氣。

卑素機是兩眼通紅,不僅是因爲對袁軍的仇恨,更主要的是昨晚沒有休息好。這樣的情況在靠近柳城的幾個部落並不少見,袁軍輕騎接連襲擾了一夜。

烏桓騎兵接近七萬,各隊列方陣以部落爲單位。蹋頓讓烏桓兵拍出方陣,以顯現出己方兵馬的聲勢。其中蹋頓兩萬嫡系爲中軍,左右兩翼各兩萬烏桓騎兵,近萬的後軍是蹋頓準備的預備隊。

蹋頓策馬來到中軍王旗下,他身披經過獸皮裝飾的漢軍魚鱗甲,手上兵器換成鋒利的長刀。威武精悍的蹋頓一出現,中軍呼聲一片,顯得士氣極爲高昂。

在右軍的突發烏古那讓部下打起部落的大旗,他擔憂地看着蹋頓的中軍,烏桓各部落聯軍的聲勢實在是浩大,他在懷疑袁軍有沒有能力擊敗蹋頓。

袁軍依舊是擺出了圓陣,只不過這次多了左右兩翼各五千騎兵。偏箱車被緩緩推動,後面的兵卒有序地依次前行。戰前袁尚讓各營軍司馬,在全軍進行了動員,並許以諸多好處,加上破釜沉舟的壓力,所以全軍上下也是士氣高昂。

袁尚這次在步卒中軍大旗下指揮,他身旁跟着賈詡、郭圖、關靖、田疇幾人。還有許褚典韋等近衛。

“若不是少將軍準備的那些東西,此戰還真是勝負難料。”賈詡說道。

袁尚看向了東邊,“不知鞠義他們能不能趕上。”

“說不定他們已經潛行到了附近。只是想等蹋頓被我們吸引過來才突然出現。”田疇猜測道。

這附近一馬平川。除了柳城側後地東面有些小山包。和袁軍先前屯駐地大淩河高地。其餘地方極爲空曠。這樣地戰場是使不出什麼奇謀妙計地。這是真正地大兵團決戰。拼地是雙方地實力。

一陣號角聲齊鳴。烏桓中軍跑出了百多騎。其中一騎舉着烏桓王旗。最前面地是鎧甲鮮明地蹋頓。

袁尚明白蹋頓這是在叫陣。以期鼓動士氣。而他心思急轉。推算着能不能趁機拿下蹋頓。但瞬間就得到否定地推論。這麼空曠地地方。即便是黃忠要射殺蹋頓。對方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而有了防備。而蹋頓那些人地坐騎是上好戰馬。能很快跑回本陣。加上袁尚預定地戰法是不能讓雙方立即混戰地。

袁尚哪肯示弱。不過郭圖地勸阻。帶着許褚典韋兩人就上前去。距離蹋頓五十步才停下。

“威武!”袁軍兵卒齊聲呼喝。袁尚此舉雖然冒險。卻將蹋頓地氣勢壓下去。

袁尚跟許褚、典韋三人都是一樣的魚鱗精甲,自從袁紹陣中被狙殺後,袁尚就下令將領不能穿表示性強的鎧甲。可就是如此,在蹋頓他們看來。袁尚三人也是氣勢不凡。

許褚典韋這兩尊凶神自不必說,在烏桓人中也少有這麼體格健碩的,而且兩人渾身上下地氣勢,更是給蹋頓和他的親衛強烈的壓迫感。

袁尚騎在神駿地絕影上,手持一杆鐵槍,鞍邊一張複合強弓,整個人看上去既俊美儒雅,又英氣逼人。而最讓蹋頓驚訝的是袁尚馬鞍左右各掛一個箭囊,因爲這是騎射最高技藝的標誌——左右開弓。

“挽弓強勁。雙帶兩,左右馳射。”這是形容騎射高超的說法,蹋頓想不到一副俊朗模樣的袁尚也能左右馳射。其實歷史上曹氏父子的騎射功夫也是一流,皆能左右開弓,袁尚經過黃忠授藝,騎射功夫可算一流。

“前面可是蹋頓單于?”袁尚喝問道。

“正是本單于!”蹋頓先聲奪人道,“三公子你居然不顧袁車騎跟我部的盟約,而率兵進犯我的領地,這是否背信棄義之舉!”

“父親是以車騎將軍的身份跟你盟約。如今我繼承了車騎將軍爵位。而讓單于你交還我冀州通緝地逃犯。可是單于你多番推託,還拒不承認我車騎將軍的爵位。如此。是不是單于你先背約?”袁尚喝問道。

蹋頓剛想反駁,袁尚立即大聲道:“再說,蹋頓你身爲大漢的附屬,前次卻擄掠我幽州百姓爲奴,我身爲漢室朝廷的臣屬,難道不應該替朝廷征討你這樣的叛逆嗎!”

蹋頓怒極,冷冷道:“那咱們只有兵戎相見了!”

說罷在上百騎護衛下蹋頓回到本陣。袁尚也帶着許褚典韋兩人回到中軍。雖然雙方兵卒並沒有聽到主帥的對話,但袁尚的舉動無疑更加提升了己方將士的士氣。

“單于,直接衝過去擒殺掉袁尚得了,不必如此費神。”袁譚對蹋頓說道。

蹋頓忍住心中不快,揮了揮手,讓親兵發出進攻的信號。

烏桓騎兵這邊立即傳出陣陣號角聲,兩翼和中軍地前部人馬徐徐向前跑動。

袁尚跟賈詡對望一眼,各自點了點頭。片刻間袁軍也有了變動,圓陣前曲的偏箱車被推開,後面的步卒趕出四百多頭牛。這些牛是袁軍步卒費盡心思保存下來的殺招,牛角上綁有利刃,牛尾紮上浸透油脂的乾草,而且每頭牛身上都披上皮甲。這正是袁尚賈詡想出的,效仿田單的“火牛陣”。

步卒將牛羣趕到陣前,兵點燃牛尾巴的乾草油脂。牛羣瞬間都變成“火牛”,它們被趕向了正中間,正是蹋頓的中軍。

火牛吃痛。發狂似地狂衝亂撞,迎上了衝擊過來地蹋頓中軍前部。

中軍前部的烏桓兵哪裡料到對面會放出火牛,他們手忙腳亂地用弓箭激射,力求在火牛衝到跟前將它們射殺。

可是火牛關鍵部位披上了皮甲,防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發了狂地火牛一下衝到中軍前部。

烏桓騎兵除了必備的弓箭。就多配馬刀和戰斧,使用長兵器的很少。一旦火牛衝擊烏桓騎兵前部,烏桓兵手中馬刀的劈砍,根本很難傷到火牛。烏桓兵地戰馬被衝倒,危險就在面前他們不得不策馬偏離,以規避火牛。

這時袁軍左右兩部騎兵也開始發動,他們向着烏桓騎兵兩翼迎擊而去。

WWW_Tтká n_c ○

在放出火牛後,步卒並沒有急着收陣,一支近千人的騎兵也緊緊跟隨火牛出擊。

這支騎兵也是袁尚的殺手鐗。正是由一千精騎換裝成的重騎兵。

漢代還沒有重騎兵這個說法,這時所謂的鐵騎,也僅僅是指騎手披鐵甲的騎兵。但是漢代已經出現了人馬皆披鎧甲的重騎兵。名叫“甲騎具裝”。這時的重騎兵屬於剛剛起步階段,不像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戰爭,勝負往往由重騎兵數量來決定。

“甲騎具裝”分馬胃和馬甲兩部分,馬甲主要以鐵製爲主,皮質爲輔。在漢代生產“具裝”地水平還是較低的,像歷史上官渡之戰時袁紹出動萬騎,但“甲騎具裝”僅僅有三百多具,所以作戰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征討公孫瓚時,袁尚就擔任過視察兵造的差事。那時他特意讓主管司金地逢紀給他多造些具裝。一年多來,逢紀加大了具裝的打造數量,直到出征前共湊出了八百多“甲騎具裝”。

要說用重騎兵來對抗輕騎兵,這並不是明智之舉。但袁尚算準蹋頓這些烏桓人並沒有見識過甲騎具裝,初次交戰自然也是不知道重騎兵的優缺點。所以袁尚試圖用這些八百多重騎兵衝亂蹋頓的中軍,好給兩翼的騎兵創造戰機。

手持一雙大戟的典韋在重騎兵中,他率領着八百重騎兵還有尾部兩百多輕騎,緊緊跟在火牛後面。等火牛衝亂了蹋頓的中軍前陣,他們抓住機會徑直衝向蹋頓的中軍王旗。

不論是烏桓兵手中的弓矢。還是他們地馬刀都很難傷到重騎兵。而重騎兵的鐵騎和手中的長戟,能輕易地衝破他們的隊伍。

蹋頓臉色難看,一開戰他的王旗就被逼退的話,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但對方接連使出奇招,打得蹋頓措手不及。

“單于,先避開這些敵軍!”闕利焦急道。

蹋頓知道被火牛和重騎兵衝到中軍的話,那麼全軍的指揮一定會受到阻礙。他一揮手,讓部下傳令中軍向右偏移,再令後軍補上去。截殺那些重騎兵。

“就是現在!”在中軍帥旗下地袁尚激動道。

“擊鼓讓右軍攻擊蹋頓中軍!”賈詡立即吩咐傳令兵。

戰鼓有節奏地擂起。右軍的黃忠、顏良、文丑得到命令,立即調整方位。堪堪穿過右翼的烏桓騎兵,衝向蹋頓中軍。

因爲中軍跑動,這段時間內蹋頓很難指揮全軍,右軍的黃忠所部也趁着這個時機向蹋頓襲來。

三千驍騎跑在最前,如一柄尖刀插進烏桓兵方陣。平時烏桓各部落都是各自分派一塊草場放牧,各部落的騎兵很少有一同配合操練的機會,這樣在實戰中幾乎是各自爲戰,更別說協同配合。這也是烏桓兵多,但陣勢不整的原因。

大部的烏桓騎兵圍住袁軍騎兵,而袁軍兩部騎兵又在中間衝擊,雙方都在這曠野上追逐廝殺。驍騎雖然戰力非凡,但是蹋頓的親衛也是烏桓兵中精銳,兩部精騎膠着混戰起來。

文丑哇哇大叫,他厭恨這些擋在面前地精銳突騎,他們雖然裝備不是很好,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個人地騎戰技能十分了得,這種膠着狀態下,驍騎一時也攻不進去。

顏良邊揮舞長刀。一邊觀察敵軍中有沒有破綻之處。幸好還有兩千精騎幫他們擋住外圍烏桓兵的進攻,使他們能一心與蹋頓親衛交戰。但要攻破蹋頓這批精銳突騎,不但費力而且費時。

登上偏箱車眺望地袁尚等人也是暗暗心急,若是給蹋頓調整好隊伍,將更加難以獵殺他這個主將。

大股烏桓騎兵已經圍着袁軍步卒戰陣射箭,他們將袁軍步卒和騎兵分割開。還有兩個部落大人指揮部下對圓陣進行衝擊,試圖擊破袁軍的帥旗。

“射!”田豫指揮着弩兵和弓箭手進行齊射,他們擋住烏桓兵一的進攻。

因爲馬力有限,典韋那些重騎兵衝出烏桓兵合圍回到本陣,配合着將兩部烏桓兵的隊形衝散。

“少將軍,狼煙已經點起,但烏古那還沒有動靜!”郭圖稟報道。

袁尚抓緊拳頭,這個烏古那還真是老奸巨猾。

“張遼所部也被大股烏桓兵纏住了,他們靠不近蹋頓中軍!”關靖指着交戰着的左翼說道。

“許褚、許儀、典滿。你們三人率所有狼衛虎衛出擊,從黃忠、顏良他們側面攻進蹋頓地中軍!”袁尚下令道。

“如此少將軍身邊就沒有了衛士!”許褚不放心道。

袁尚將鐵槍立起,大聲道:“這些步卒不是我的近衛嗎。有他們在我便安然無恙!”

“誓死保衛少將軍!”田豫立即喊道。

“威武!”附近的步卒也齊聲呼喝。

“喏!”許褚應了一聲便帶人出擊。

“少將軍你看!”賈詡難得情緒激動起來,“東南邊有煙塵,我看多是鞠義他們!”

袁尚等人定眼看去,果然在東面小山包處揚起了一陣煙塵。

“將戰鼓全部擂起,把敵兵的注意力全都引來這邊!”袁尚下令道。

“咚!咚!咚!”袁軍步卒的戰鼓全部擂起,組成一陣陣高亢激昂的旋律。

袁軍兵卒隨着這陣陣催戰地鼓聲,渾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特別是黃忠顏良所部驍騎,他們發起更加猛烈的攻勢。

山包後。一支五千多人的漢軍正在行軍,他們不急不慢地朝着遠處狼煙行進。

“鞠將軍,這真急死人了,少將軍他們肯定正在激戰!”騎在戰馬上的蔣奇焦急道。

鞠義抓緊繮繩,沉聲道:“我也着急,但讓兵卒們急行軍的話,到了那裡也無力作戰!”

“可先派太史慈那兩千騎前去馳援啊!”蔣奇建議道。

“不可!兩千騎還不足以決定勝負,必須全軍一齊出擊。”鞠義堅定道。

等靠近戰場不到兩裡時,鞠義終於下令騎兵出擊。還讓步卒先散開並擂起戰鼓,以達到虛張聲勢的效果。

後部的烏桓兵也發現了背後的這支軍隊,當鞠義他們擂起戰鼓時,更是將中後部地烏桓兵嚇一跳。他們哪能想到在柳城的後方,會冒出一支敵軍。

“這漢軍是從哪冒出來的!”中軍地柯必力惱怒道。

“哎呀!是我疏忽了,他們肯定是從遼東潛行來的啊!”辛評懊惱道。

袁譚臉色發白,顫聲道:“先前袁尚也試過用海船運兵至徐州,莫非這次也一樣蹋頓臉色陰沉得可怕,“柯必力你率部將他們截住。若是讓他們衝擊到這裡。你就不用回來了!”

柯必力額頭冒汗,他呼喝着帶上本部親兵。去截殺太史慈那兩千精騎。

鞠義的步卒擂起戰鼓時,廝殺的雙方都立即發現了他們,袁軍兵卒自然是歡欣鼓舞士氣倍增,而烏桓兵則是驚恐憂慮。

一路的潛行早將太史慈和一衆兵卒憋出負面情緒,兩千精騎呼喝起來,仗着鋒利的兵器堅實的鎧甲向柯必力所部衝殺。

“全部,衝向敵軍帥旗!”太史慈不是莽夫,雙方一個對衝過後,他瞄準了蹋頓的王旗。

“威武!”所部精騎呼喝着跟太史慈再次衝擊。

形勢發生變化,蹋頓的中軍被迫再次調整方位。

右翼地色楞無烏古那心中十分猶豫,他考慮到底要不要走出這一步。

“父親,咱們到底要不要反了蹋頓?”一旁的色楞烏桑問道。

烏古那回頭看着這個大兒子。一咬牙下令道:“讓全部人馬衝殺蹋頓的中軍,能擒殺蹋頓的有重賞!”

烏桑早就不負蹋頓地統治,得到父親這話後,他帶自己的親衛率先攻向蹋頓的中軍。

色楞部這麼一動,右翼的戰況立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他部落吃驚於色楞部地行爲,蹋頓地中軍更是被打得措手不及。

“烏古那。他要幹什麼!”蹋頓驚怒非常。

“單于,敵軍攻過來了,快撤回營寨吧!”闕利勸道。

蹋頓提起長刀,怒道:“傳令全軍先收回來,數萬騎還打不過這點漢軍嗎!”

袁譚、辛評、臧洪幾人見形勢不妙皆十分焦慮。而蹋頓傳令將出擊的兵馬調回,以先清除中軍的威脅。但就是這麼一通命令下去,使烏桓軍更加混亂。

百多驍騎率先衝破中軍突騎的防線,文丑提槍徑直朝蹋頓的帥旗衝來。他是胡漢混血,騎術也是非常了得。幾個疾馳已經來到蹋頓前面不遠。

“去死!”文丑呼喝着扎出鐵槍。他的搶招是勇力型,擊、刺、扎這幾式勁道十足。

闕利使的是長柄戰斧,他擋在文丑面前。連剁帶砍地砸向文丑頭部。

文丑用槍桿封住了長斧,就在這時蹋頓的長刀揮到,刀尖直刺文丑胸口。

文丑呼喝一聲,奮起怪力硬是彈開了長斧和刀尖。

“啊!”一道凌厲地刀鋒刺過,將闕利捅下戰馬。

文丑一看,原來是隨後趕來地顏良。

蹋頓調轉馬頭,朝着後方逃去。一衆親衛和袁譚等人也隨着他逃亡。

文丑刺死幾個烏桓兵,拍馬追趕蹋頓。顏良則斬殺了擡王旗的烏桓兵,帥旗被拔烏桓兵各部徹底混亂開。

文丑掄槍挑了擋在面前地敵兵。但蹋頓騎地是烏桓良駒,始終將文丑拉開一段距離。袁譚等人見勢不妙,則逃往另外一個方向。

就在文丑惱怒焦慮時,黃忠跟了上來,他擡起神臂弓對準了一身鮮明鎧甲的蹋頓。

“嗖!”羽箭激射出兩百步的距離,正中蹋頓後心。

“啊!”蹋頓被射落下馬。雖然距離遠了些,又有精甲的保護,但羽箭還是穿透鎧甲,射傷了蹋頓。

跟在後面的親衛救起蹋頓。但隨後趕來的文丑又刺死幾個烏桓兵,接着將長槍投擲出去,直插蹋頓後心。

“啊!”蹋頓發出一聲淒厲的吼叫,接着再次滾落下馬沒了聲息。

這邊黃忠設下蹋頓後看到了逃走的袁譚等人,他擡起神臂弓,但是瞬間後還是放下去,提起長刀策馬向袁譚直追而去。袁譚雖然是袁尚不除不快的隱憂,但始終是袁家大公子,之間地關係微妙得很。他只能生擒交給袁尚發落。否則袁尚是不用爲袁譚之事發愁。但黃忠卻怕面對袁家和那些舊臣的責難。

袁譚的親衛也有幾百人,他們躲避着驍騎兵。向後面的營寨逃去。

“嗖!嗖!嗖!”袁譚等人只顧躲避後面的驍騎兵,卻不料迎面來了一夥烏桓兵,正是色楞部的烏桑等人。

“公子!”衆人不住驚呼。

跑在最前的袁譚當然是最顯眼的目標,半數的箭支都朝他身上招呼。被射落地袁譚渾身抽搐,只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

臧洪怒喝着用長槍擋住烏桑等人的進攻,其他親衛也護在袁譚身旁。但後面的驍騎兵已經追上來,將袁譚等人圍困住。

“都且住手!那位可是黃將軍,我們向你降了。”一個聲音從袁譚身旁傳出。

“朱靈!你竟然……”辛評憤怒地指着站起身的朱靈。

“仲治先生,大公子已經這樣,事到如今還抗拒下去,豈不是平白送掉那麼多人的性命?”朱靈說道。

臧洪看看四周圍聚起來的敵軍,他跳下戰馬來到袁譚和辛評旁邊。

見奄奄一息的袁譚,臧洪對辛評勸道:“先生,咱們來投奔蹋頓之事。還有大公子爲何會敗,這些你我都清楚。咱們還有千多弟兄,妄送掉他們地性命實在可惜了,留着有用之身或許還能爲社稷和百姓做些事。”

“臧洪,枉你還有義士地聲名,事到臨頭竟然是個賣主求榮之輩。”辛評氣道。

“臧洪豈是賣主之徒。只不過不想那麼多人客死異鄉。大公子所作所爲大夥都看在眼裡,他非成大事之人。袁公確實選對了繼承人,對河北來說三公子纔是最好的統帥。”臧洪淡淡道。

“你……你……”辛評氣得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陷入休克地的袁譚咳出一口血後徹底嚥了氣。

臧洪長嘆一口氣,“臧洪追隨大公子至今,也是爲了報還他的知遇之恩。如今公子身死,臧某隻有追隨而去,但先生你們是滿腹才華之人,當爲大漢做些事。”

臧洪說完抽出了佩刀。他揮刀奮力往自己脖子抹去。等衆人驚醒過來時,臧洪已經倒在地上。

有了鞠義的背後奇襲和色楞部的倒戈,袁軍很快佔據戰場的主動。半個時辰後戰鬥結束。蹋頓地主力傷亡大半,其餘部落也是傷亡慘重,大部烏桓兵潰逃。除了色楞部,還有兩個部落向袁軍投降,其餘七部人馬紛紛向北逃竄。

袁尚帶着近衛來到屍橫遍野的戰場,看着袁譚的屍首他心情複雜。雖然自小就合不來,長大後更是互爲仇敵,但畢竟是一胞兄弟。

“郭某請求少將軍好生安葬大公子。”身後的郭圖說道。

“郭圖你帶人將大哥的屍首看好,做副棺木送回冀州吧。”袁尚不想再看。他轉身就走。

“少將軍,兵卒在大公子身上搜出這個。”黃忠上前將一份布帛遞給袁尚。

袁尚接過一看,霎時臉上佈滿寒霜。袁尚邊向柳城走去,邊把布帛遞給身後的賈詡。

賈詡也是冒出一身的冷汗,等走了一段路後,問道:“大軍已經控制住了柳城,蹋頓的牙帳被圍了起來。少將軍想如何處置大公子的舊黨和家眷?”

“你說我該如何處置?”袁尚反問道。

賈詡吱唔一聲,答道:“此乃少將軍家事,在下一個外人不好說。”

“瞧這些青草。任憑你燒去,但只要草根猶在,來年春季又會冒出新芽。”袁尚淡淡道。

賈詡悚然一驚,知道手中這份布帛對他刺激很大。

袁尚冷笑着看了一下賈詡,“兵亂之中難免有人會走失。”

賈詡低下頭去,“交由隨軍而來地幾個暗衛去辦吧。”

袁尚騎上絕影,帶着許褚等近衛向柳城而去。

蹋頓的王庭經過一番收拾,已經成了袁尚住處,袁尚立即分派諸將追擊潰逃的烏桓部落。又對歸降地色楞部進行安撫。並重賞了在大戰中立功的人。

打戰後柯必力所部也歸降了袁軍,有柯必力和色楞部兵馬做嚮導。袁軍騎兵很快追上了逃竄的烏桓殘部,其中三個部落幾乎被滅族,四個部落被打殘後也歸降了袁軍。

等形勢穩定下來,袁尚先是召見了投降的朱靈、在朱靈、郭圖兩人的勸說下,辛毗也表示願意歸降。只是辛評的態度十分頑固,說要盡忠職守,袁尚只好將他關押起來。

雖然戰事基本結束,但更令袁尚頭痛的是怎麼安置三郡烏桓的問題。經衆人商議,留下田豫擔任駐烏桓將軍,統領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

袁尚還將幾個投降的烏桓大人召集起來,一同商討各部歸屬。

“袁將軍,不是在下有什麼不滿,而是貴軍實在殺戮太重,那幾個部落這麼就沒了。其實那些男子也是頂好地戰士,只要加以說服他們完全歸順您的啊!”烏古那嘆氣道。

“烏古那,你這分明就是對少將軍不滿,是不是你嫌分配那些女子財帛時不夠多?”柯必力冷聲道。

袁尚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挑起烏桓各部的矛盾,讓他們互相牽制。柯必力怨恨烏古那的臨陣反叛,又不甘心屈居烏古那之下,所以只能對袁尚更加依賴,以抗拒烏古那。

“柯必力,你這是在挑撥少將軍和我父親的關係。我們只是說可以招攬他們來爲少將軍效力。”烏桑反駁道。

“好了,幾位不必爭執。我發兵征討的是那些桀驁不馴的部族,對於你們這幾部我是十分信賴的。”袁尚說道。

他縱兵搶掠那些被滅族地部落,而柯必力、色楞這兩個部落也成了幫兇,共同參與了分贓。

“少將軍你說的供給糧食過冬的事?”烏古那提醒道。

袁尚笑了笑,“嚴冬就要來了,柳城偏北十分苦寒,往年你們也有南下右北平的吧?幾個部落就隨軍南下吧,我會在右北平將你們安置下的。”

袁尚打定主意將他們牽制在右北平,最好將牧民變成農耕民,一步步地進行分化和漢化。

“少將軍,你說徵調我們部族勇士的事呢?”柯必力問道。他是打定主意緊隨袁尚了,打算像彌力那樣混個漢軍官職。

“等來年開春後再行安排,如今安置好各部南下過冬吧。”袁尚說道。

“少將軍,在下有一事相請。”烏古那站起身說道。

“單于你儘管說。”袁尚淡笑道。烏古那這個烏桓單于可謂名不副實,只是名義上的單于,但是能調動的只有他自己的色楞部。

“在下十分感激少將軍地恩義,可是發現據部上下實在無以爲報。嗯,在下有一小女,正當青春薄有美名,願意以她侍奉少將軍。”烏古那說道。

氣氛一下沉寂起來,幾個烏桓大人思考着烏古那地打算,知道他想借此擡高身價。

“少將軍,我家妹子可是頂好的姑娘,多少烏桓勇士仰慕。”烏桑也在一旁附和道。

袁尚沉默不語,他知道有時候政治聯姻不可避免,像他跟甄宓和糜浣。但是跟一個異族女子聯姻就要仔細考慮了,其中牽扯到烏桓各部地均衡,還有今後烏桓事務。

郭圖見袁尚猶豫,到他身旁輕聲道:“烏古那女兒烏娜雲原先是許給左先部聯姻的,但左先被滅了族。”

袁尚再看看身旁的幾個臣屬,田疇、關靖不置可否。

賈詡則站起來:“此乃美事,少將軍莫要辜負單于一片好意。但少將軍妾室已多,我瞧諸將中也有尚未婚娶的青年俊傑,不妨將小姐許配之。”

“好,我看如此甚好。”袁尚笑道。

(第四卷終)

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章 洛陽第五章 情動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章 父子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四章 前奏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五章 情動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五章 情動第十四章 離心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十一章 起兵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百章 父子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四十章 借兵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六章 密謀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八十章 朐縣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三五章 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