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衝突

袁紹邀蹋頓、閻柔等人一起查看城中敵情。袁尚跟郭嘉也是一同隨行。袁紹在文丑保護下,跟蹋頓上了一輛望樓車。

袁尚跟郭嘉也趁機跟沮授上了另一輛望樓,五丈多高剛好可以俯瞰城中。袁尚登上車頂一看,心中不免駭然。他統兵攻破的城池不在少數,但像公孫瓚所在的屯兵城池是他前所未見的。

公孫瓚原本屯兵的土城早被改造擴建,其規模不亞於北面的薊城。四丈多高的磚石夯土城牆,城牆後面隱約可以看到十餘重壕溝,壕溝之間築有五丈多高的土丘,土丘上是屯兵的營壘,兵卒可在上馬射箭投石。城中心則是一座最高大的營壘,想必就是公孫瓚所在。

袁尚倒吸一口涼氣,“這簡直就是一座屯兵要塞啊,除了沒有天險做依靠,其防備簡直比虎牢那些關隘有過之而無不及。”

沮授也是直皺眉,“如此佈置城防應當是多年來公孫瓚在幽州邊地抗拒胡人攻城的法子。”

郭嘉點點頭,“挖掘壕溝在之間安置高丘營壘,每個營壘都是一個據點,各個據點之間可通過戰鼓、旌旗聯絡。就算城牆失守胡騎也難以跨越多層壕溝,攻入城中則必要下馬步戰,公孫瓚的步卒就可依高射箭。”

“只要糧秣充足,固守幾年都不成問題啊!要攻破這座屯兵城真要曠日持久嗎?”沮授自言自語道。

袁尚默不作聲,他在想破敵之策。對付這樣的營壘壕溝,最好就是土攻。而他想到歷史上公孫瓚是向張燕求援的,歷史已經改變,不知攻破城牆步步緊逼,公孫瓚是否會做同樣的選擇?

一會後衆人都下了望樓回到大帳。袁紹等人臉色都不太好看。他們或焦慮或苦思,都在想着破城之法。

“原本聽說公孫瓚大肆徵調幽州民力擴建城池,想不到營建的竟然是這種屯兵城池營壘。”袁紹問道,“蹋頓大人,你們部落多有跟公孫瓚交戰,不知可有破敵之法?”

蹋頓也是滿臉無奈的苦色。“袁將軍,打從前公孫瓚那廝地屯兵處就是這番模樣,我等是斷然不會去攻打這樣地地方。真個攻進去怕是要先負土填平那些壕溝。”

“公孫瓚那些壕溝營壘看似堅險難攻,實則不然。”袁尚適時說道。

“顯甫,你說不難攻破那些營壘壕溝。可是有何破敵良方?”袁紹急切地問道。以往時常是難題一擺出,他這個兒子就能拿出對策。並往往都能成功,所以袁紹對這個兒子的獻策很重視。

袁尚笑了笑,“公孫瓚自認聰明,挖掘了多達十餘道的壕溝,還將營壘建在戰壕之間,如此要從外而內地突破十餘道溝壕據點,如果兵力稍少,沒有攻到中央就會兵盡糧絕。”

“三公子,你說的這些都是公孫瓚據守溝壕營壘的優勢。爲何說他自作聰明?”逢紀問道。

袁尚讓兵卒端來一大捧土,在他的指揮下,兵卒很快做成一個簡易沙盤。在袁紹帶頭下,一衆人都爲上前觀看。

袁尚指着那些溝壕,“這些戰壕不僅阻截了我軍地進攻,還將各個營壘間的聯絡阻斷。要是一個營壘受困,裡面營壘的兵卒要出來救援必定十分費力。”

“確實如此。”沮授說道,“要是正面強攻我軍很可能就是跟公孫瓚那些兵卒在壕溝內廝殺。如此還要受營壘上弓弩的襲擊,故萬不能按尋常的有外向內正面強攻。”他想到了袁尚所謂破敵之策。

“不從外攻進去。難不成從裡面打出來?”袁紹問道。

“就是從裡面打出來。”袁尚指着沙盤最中間地營壘。“挖掘多條地道避開這四周的營壘直通公孫瓚所在。如此可以避開衆多據點,只要攻破公孫瓚所在營壘。”

衆人恍然。這就是直接攻打公孫瓚老巢,而不用逐個擊破。即便公孫瓚能轉移,但中間標誌性地營壘被攻佔,對公孫瓚軍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如此雖然也要經歷慘烈的攻堅戰、白刃戰,但冀州軍傷亡能降低很多。

“好啊!”袁紹大笑道,“想不到公孫瓚那廝苦心經營,所謂鐵桶般的城防,被顯甫你瞬間破解。”

“此謂上天助我袁家滅亡公孫瓚吧。”袁尚謙虛道,“公與先生他們也一定想到了,只是讓孩兒搶先說出來而已。”

袁紹擺擺手,笑眯眯地說道:“要是攻破公孫瓚,你與公與先生都記首功。”

被袁尚搶先獻策,袁譚在下面氣得臉色難看,他正想出言刁難譏諷幾句,但郭圖立即用眼神制止。

不等袁紹高興太久,沮授就出言道:“主公,雖然有了破那些溝壕營壘的法子,但外面城牆還要力戰強攻,這三軍的調度還要加緊。”

袁紹知道沮授是在提醒他對蹋頓、閻柔兩部多加利用。

沮授又建議道:“薊縣防備沒有屯兵城那麼嚴密,當集中兵力先擊破之。”

袁紹點頭答應。

袁尚又說道:“只要攻城牆,公孫瓚軍士氣必定大跌,他有可能邀來外援,我等不可不防。”

袁紹輕蔑一笑,“公孫瓚不得人心,能有什麼外援?”他不相信以自己現在的聲望,還有誰敢跟他作對。“黑山賊!”沮授說道,“黑山賊自去歲被大公子追擊到司隸,先已遊走於幷州,還真有可能流竄來幽州。”

袁紹眉頭一挑,“要是黑山賊敢來,憑着烏桓突騎在,一併在幽州解決了就是!”

十五天後。

公孫瓚躺在軟榻上,他一手摟住一名姬妾,一手端起盛滿美酒的酒爵。前面藝妓吹奏起胡樂,跳起胡舞。

公孫瓚看着看着。他突然冷哼一聲。將酒爵扔到地上。

幾個藝妓驚懼非常,立即跪下賠罪。“大人息怒,不知婢子們有何處跳不好?”

公孫瓚臉色鐵青,“誰叫你等跳胡舞的!”

衆姬妾藝妓不知所以,一個不知趣地藝妓說道:“大人,您平日不是隻看胡舞的嗎?您還說漢家歌舞柔弱不堪。PaoShu⑻不如胡舞胡樂來得激盪。”

“住嘴!給我拉出去亂棍打死!”公孫瓚大怒,“做奴婢的就該有做奴婢地樣,老子地事容得你等頂嘴?”

那名藝妓嚇傻了,一會後才悲泣着求饒,但旁邊一衆姬妾沒有人敢求親。以免觸怒公孫瓚。最後那個藝妓被四個健碩的僕婦拖到屋外,一陣撕心裂肺的哀嚎後就沒有了聲息。

一衆姬妾藝妓回想着方纔的哀叫。都渾身瑟瑟發抖,最後公孫瓚的一名寵姬上前給他揉捏肩膀,“將軍息怒,不必跟她那賤婢一般見識。您現在想聽什麼只管說。”

公孫瓚雖然厭惡烏桓、鮮卑等胡人,但他對狂放激昂地胡樂還是很喜歡地。這時烏桓人攻破他的漁陽城,還聯合袁紹圍困薊縣,他在胡人面前哪時候受過此等恥辱。故此連同胡樂也一併厭惡開來。

公孫瓚殺死劉虞後,就派兵搶佔各郡縣,力求在跟袁紹決戰前整合好整個幽州地兵員、物資等戰力。但是劉虞舊部在各地的抵抗很強烈。他不得不派出部分嫡系精銳前往鎮壓。即便如此,一旦冀州軍進攻幽州,代郡、上谷還是迅速糜爛,還將他寶貴的嫡系精兵拖住。

要放棄多年一直盼望佔據地幽州各地,公孫瓚可不願意,一開始他就抱着死守的打算,在去年年末他就爲固守做了強徵民夫錢糧地準備。公孫瓚堅信自己兵將的戰力,只要堅守幾個月,等到冬季到來冀州軍自然會退兵。

不得不說公孫瓚缺乏戰略的思維判斷。或是說他殺了劉虞後在幽州太不得人心。還沒等冀州軍進攻。幽州北部各的郡胡漢聯軍就羣起抗擊他。稍後戰局的發展更是讓公孫瓚處處被動,最後只能固守薊縣屯兵城。

想到這些煩心事。公孫瓚無名怒火暴起,一巴掌扇了那個寵姬,然後他大吼一聲,粗暴地撕開那個寵姬的衣裙,將她壓在身下。寵姬眸子中溢出淚水,但她不敢大叫和抗拒,只能默默承受着公孫瓚狂暴的施虐。

“將軍,關靖大人傳來的急報。”就在公孫瓚施暴時,門外的僕婦大聲喊道。

公孫瓚怒從心起,但他還是強忍住暴虐地心情,讓僕婦將急報拿進來。而當他看完急報後,本就鐵青的臉更加布滿寒霜。因爲關靖帶來個極其惡劣的消息“冀州軍攻薊縣,甚急,望將軍發兵救援。”

公孫瓚住進屯兵城的中央營壘,中央營壘其實就是個稍小的城中之城,營壘周邊是屯兵所在,中間蓋起一座磚石的高樓作爲公孫瓚起居之所。高樓下設有鐵築的大門,這裡沒有男丁,只有公孫瓚的姬妾跟婢女僕婦。遇到大事,前面的關靖等部屬就會寫成文書,讓僕婦傳給公孫瓚。

公孫瓚已經很少出中央營壘,自從過了四十後,他就沉湎迷戀於聲樂美色,佔據薊縣後他更是廣招姬妾。他地設想中是分出部屬層層抵抗,而他自己根本不用出動地。

但局勢危急,公孫瓚不得不出了高樓,來到營壘屯兵處找到關靖和兒子公孫續。

關靖看到公孫瓚終於肯出來,他急道:“將軍,再這樣等下去是不行了!我每日登上城牆觀望北面,發現這十幾日來冀州軍猛攻薊縣,將士們死命抵抗,但再不救援薊縣淪落只在旦夕之間啊!”

公孫瓚盯住關靖,反問道:“城中只有兵卒三萬不到,派什麼兵突破冀州軍營壘去救援薊縣?”

關靖嘆息道:“我等早前不該如此部署的啊,要是集中兵力退守漁陽怎會如此狼狽?”

公孫瓚被揭到痛處,他滿臉不悅,“此事已成定局休要再提,說說當前如何破敵方是要緊!”

關靖盡最後一分希望,說道:“只有請求外援襲擊冀州軍背後糧道了。”

“袁紹勢力膨脹。環顧中原以北。徐州陶謙跟他兒子結了盟,兗州曹操唯他是從,河內張揚是他舊識,還有誰敢爲馳援我等跟袁紹翻臉?”公孫續搖頭道。

“黑山軍!”關靖說道,“黑山張燕前次攻佔魏郡,爲袁紹所痛恨。雙方已是死敵,張燕現在幷州流竄,請他寇略截斷冀州軍糧道再好不過。”

公孫瓚想了一會,說道:“續兒,你親自帶人從密道出城。前往幷州尋張燕,請他出兵救援。”

薊縣城下。十餘天時間內,一輛輛槓桿投石車不住拋射石,弓弩也毫不吝嗇地傾瀉羽箭。終於,“轟隆”一聲巨響,兩段段城牆前後倒塌下來。

冀州兵、烏桓兵、鮮卑兵、青州兵,四個勢力地兵卒在各自將領率領下,蜂擁擠進斷牆處,後面的兵卒踩着前面中箭倒地同伴的屍首,前仆後繼向城內猛衝。因爲攻進去立功的誘惑力太大了,不僅加封官爵還可搶掠公孫瓚軍儲藏地錢糧。

雖然只有兩段城牆坍塌,但城牆上地守軍已經毫無鬥志,他們紛紛投降或後撤,雲梯上的聯軍兵卒不久就控制住四周城牆。城門一開,更多的聯軍兵士攻進薊縣城內。一時間,薊縣城內一片混戰,很多守軍投降,死命抵抗的公孫瓚死黨也有不少。但城中大勢已被冀州聯軍牢牢控制住。

“少將軍。不好了。”一個青州軍百人將稟報道,“趙將軍他們跟烏桓人打起來啦!”

袁尚吃了一驚。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烏桓兵攻進城後,不僅跟鮮卑軍、冀州軍、青州軍搶奪庫府中錢糧,還出現搶掠殘殺城中平民的行爲。趙雲、太史慈一氣之下就跟烏桓人產生小範圍的摩擦。袁尚倒是不怕趙雲他們吃虧,只是袁紹現在很倚重烏桓人,一旦關係鬧僵,他在袁紹面前不好交代。

袁尚顧不得其他,帶着許褚、典韋那四百多狼衛虎衛策馬進城。很快他們被帶到薊縣一處街巷。幾百地烏桓兵和青州兵面對面地對恃着,雙方兵卒中間是正在廝殺的幾員將領。

趙雲、太史慈兩杆長槍冷冽異常,扎、刺之間舞出陣陣寒光,將四個胡將壓着打。趙雲、太史慈兩人配合默契,戰馬一個急轉,趙雲的長槍掃落一個胡將。太史慈等趙雲移位迅速策馬補上去,用槍尾打到一個胡將頭盔上,將他敲暈倒地。

最後,趙雲更是一槍扎進一個胡將肩膀,將他挑下馬去。太史慈長槍橫掃,將最後一個胡將的戰馬頭骨打爛。一時間雙方兵卒一片肅靜,他們或振奮或驚懼與趙雲、太史慈兩人的武勇。

“威武!”“威武!”一會後青州兵暴發出陣陣呼喝。

趙雲、太史慈兩人看到袁尚來到,趕緊策馬上前施禮。趙雲剛想解釋,袁尚就揮手製止了他,“有人已經跟我說過,你們做地對,一切後果有我承擔。”

蹋頓這時也在親衛簇擁下來到現場,他寒着臉說道:“三公子,你縱容部下攻擊我等,這是做什?”

“蹋頓大人,咱們事先約定破城之後公孫瓚的錢糧各自平分,但可沒有說讓你搶掠城中我大漢子民!”袁尚也冷聲說道。

“我問過他們,我地人只是進屋搜查公孫瓚死黨餘部,那些你所謂的子民窩藏他們。”蹋頓狡辯道。

“胡說!”太史慈怒道,“我親眼所見怎容你顛倒是非!”

蹋頓身後一個胡將用漢話大聲吆喝道:“我也是親眼所見,就不是那樣!”

雙方語氣不善,大有再次開打的趨勢。這時紛亂的馬蹄聲傳來,袁紹在大隊的親衛簇擁下帶着袁譚、郭圖、許攸、顏良等人也趕到現場。

“父親!”袁尚想不到事情這麼快傳到袁紹那裡,他趕緊上去想搶先解釋。

袁紹眉頭一皺,揮手不讓他說話,而是要他退到一旁。蹋頓趕緊上去,添油加醋地將事情,按他先前說的複述一遍。

“蹋頓大人,這攻進城中苦戰,局勢混亂得很,我看你們都是有所誤會,不如大家各退一步不再追究,如何?”袁紹說道。

蹋頓不依不饒,“袁將軍,咱們歸附您是因爲你的聲威赫赫,能給咱們部族恩惠優待。咱們死命苦戰爲的啥?還不是將軍您的大業。但我下面重傷了四個兄弟,要我咋地向那些拼命殺敵地兄弟解釋?”

袁尚、趙雲等人氣極,蹋頓不但顛倒是非,還依仗袁紹的偏袒反咬一口。袁尚急道:“父親,就算雙方誤會,但也是他們搶着動手的,在場的也看到了,他們招招死拼致命。我部下只是還以顏色罷了。”袁紹臉色難看,“顯甫,我知道他們也是因誤會出手,但不該出如此重手。咱們都是自己人,公孫瓚還沒有滅亡,就自己打起來了,這要我怎麼對胡人將士交代?”

袁譚心中大爲興奮,“父親,蹋頓大人所部爲我等力戰死戰,現在四員大將重傷,要是沒有個交代實在不能威服烏桓部族啊。”

許攸不斷朝袁尚打眼色,並勸道:“主公,我看雙方確實是誤會,責罰哪一方都會對打擊我軍士氣,不如將青州軍所該分得的錢帛分出一些給蹋頓大人,算作補償。”

“袁將軍,事情不是……”趙雲急着解釋。

“子龍住口!”袁尚趕緊喝止趙雲,“你們退下不要多言,此事我來處理。”

趙雲、太史慈跟一衆青州軍兵將雖然震怒,但也能理解袁尚的苦處和被他威懾。

“袁將軍,我看確實是蹋頓大人部下先動手的。”旁邊傳來一個聲音。

衆人看去,只見閻柔、鮮于輔等人也來到,出聲說話的正是閻柔。

閻柔解釋道:“這是我一個部將所見,三公子部下出面勸阻,但蹋頓大人搶先出手,雙方起了衝突。要說雙方都沒有錯,那也不該只追究責罰一方。”

說着閻柔身後出來一個滿臉濃密鬚毛的胡將,“袁將軍,在下彌力,帶所部攻打公孫瓚殘部,正好看到他們起衝突。確實是蹋頓大人部下不辨別敵兵和平民,還有先動手攻擊青州

“你這個小將胡說啥子!”蹋頓惱羞成怒,急道。

袁尚心中怒意盛極,但他知道現在不是翻臉地時候,袁紹或是袁家短時間內還要依仗蹋頓,他只能平下心來,拱手道:“蹋頓將軍,我看這事真是雙方誤會,不如就此作罷。”

因爲有了閻柔部下指正,蹋頓自覺理虧,他隨口說了幾句烏桓語,然後接受袁尚提議,雙方就此作罷。

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章 去留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九十章 盜掘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八章 兵禍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五章 情動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五章 情動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十二章 會盟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八十章 朐縣第七章 亂起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一九章 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