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

正如陶商所反應過來的那樣,劉備和龐統一開始的策略,就是以江陵城爲基礎,作爲防禦北方的最前線。

而事實上,也確實只有用江陵城的地貌,才能防守住北方的陶軍。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的部分領土。

而在劉備佔據荊州直到他入川這數年的時間裡,荊州一直能夠擋住北方曹操的原因,除了在赤壁之戰後曹操的勢力有所減弱以及孫權對他的支持外,最主觀的就是劉備一直用來對抗曹操的前沿陣地是江陵。

江陵的特殊地勢讓劉備一直能夠穩守荊南門戶,即使是曹操的兵力和地盤遠遠的超過他。

而眼下,時代的車輪已經發生了改變,但形勢走到這一步之後,陶商發現劉備依舊是在走歷史的老路。

但就這一步老路着實是非常的難纏的。

按照蔡瑁的說法,是想讓陶商一鼓作氣,乘着平定荊北的士氣,火速平定南方,以免劉備和龐統做了準備,日後被發覺。

但陶商在深思熟慮之後,反倒是另外一種考慮和想法。

劉備和龐統既然已經算定了襄陽遲早會失去,那以江陵城爲基礎的用來阻擋北軍的戰略,只是是劉備和龐統早就已經敲定了。

眼下自己就是在着急,估計江陵城也是防備森嚴,目下這種情況,還不如先鞏固好自己手中的地盤。

建康六年,對於陶商來說,是一個飛躍式的念頭。

在這一年,他平定了中原,收服了荊北,驅曹操於關中,逐劉備於荊南。

在這一年,他徹底的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但是地盤擴展的太過迅速了,迅速到陶商覺得有些消化不良。

他決定利用建康六年剩下的幾個月時間好好的鞏固地盤,重新規劃轄內地盤的政策。

但是陶商停住了腳步,其他人卻暫時沒有停。

建康六年八月,蔡瑁在荊北組建的水軍順流而下,前往江夏郡援助魯肅和陶應等人。

建康六年十月,諸葛亮設計,在江夏郡大破劉備和黃祖,黃祖戰死,劉備兵敗龜縮往江陵,與龐統會和閉門不出。

建康六年十一月,諸葛亮和魯肅等人全據江夏之境,而剛剛歸順到劉備麾下的崔鈞,孟建二人投降。

其實也很正常,劉備如今手中不過一州之地,如何能與陶商抗衡?除了他手下原先那些鐵桿粉絲之外,這些剛剛投效在他麾下的人,如何會爲他將命搭上?最多也就是略作表示而已。

畢竟對於劉備來說,他已經大勢不在。

而與此同時,關中那邊也傳來了消息,曹操則是在建康六年十二月,成功的打進了漢中地,張魯率衆投降,而陶商的盟友李儒和董白則是再一次不知所蹤。

曹操向漢中發展的戰略,頗爲超出陶商的意料。

按照他對曹操的瞭解,他應該是會尋找時機,從函谷關反擊回中原的,但萬萬沒有想到,他居然會改變方向,向西川殺了去。

但不論曹操目下是何種戰術,對於陶商來說,今年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眼下已經是年關時節,無論有什麼想法,他都要在建康七年去落實。

所有的親人和重要屬下都聚集在了許昌,大家等待着共度這一次佳節。

陶謙,王允,貂蟬,糜貞,呂玲綺,甄宓,袁婉,二橋,陶寂等人都從徐州來到了許昌。

陶花的病不利於走動,因此只能留在彭城過節。

至於小劉曦,如今已經六歲,雖然尚小,但卻極爲孝順,他自願的選擇留在彭城侍奉母親,牀前盡孝。

除夕當晚,許昌城大擺筵席,陶商一家人包括城內的近臣們共度佳節,一片喜氣洋洋之景。

女眷在內宅,而近臣們則是在外殿,可謂是好不熱鬧。

“父親,岳父大人,孩兒敬你一盞酒,祝您二老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聽了陶商的拜年磕,陶謙和王允倆個老頭樂的心花怒放。

但凡是一個求仙問道,修煉長生的人,就沒有一個不喜歡這兩句詞的。

這可是彙集中華兩千年修仙之道的精粹而成的兩句神嗑。

別說是這倆老不羞了,就是神龍教教主也扛不住。

陶謙仰頭喝了一盞酒,唏噓道:“時間過的真快,從打你出征董卓,至今日,已經十多年了……你也已經從當年不懂事的小兒郎,一晃長成了我陶氏的頂樑柱……唉,兒啊。你今年、今年多大來着?”

陶商臉上的肌肉直抽抽。

這親爹當的,普天之下估計也挑不出第二個了。

“父親,孩兒今年三十一了。”

陶謙恍然的點了點頭:“你都三十一了?唉,好啊,好啊,而立之年能成就這樣的大業,着實不俗啊,比你老子強。”

“哪裡,孩兒跟父親相比還差的遠呢……畢竟你都是在神仙圈裡混的人了,咱爺倆不是一個檔次的。”

“哈哈哈哈!”陶謙輕輕的捋順着鬚子,一邊開懷大笑,一邊起身給了陶商一腳。

“混賬東西,老夫這麼大歲數,難道還聽不明白你是在糟踐老夫?”

王允放下酒盞,道:“商兒。”

陶商聞言頓時一愣,接着就感覺自己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讓王允這麼叫喚自己,着實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王允說完了之後,自己似乎也有點不適應,隨即改了口風。

“子度,如今中原和荊北也已經平定,距離這整個天下太平之日,尚有多久?”

陶商輕輕的抓了抓頭髮,仔細的尋了一下,接着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年。”陶商淡淡的道。

“一年?”陶謙和王允兩個老頭都楞了。

“一年時間,可能嗎?”陶謙不確定的道。

陶商點了點頭,道:“先定荊楚,再平洛陽和長安,只要這兩處地方攻下來了,西川那面可傳檄而定,這一點孩兒心中還是有數的。”

王允的表情顯得有些激動:“子度,你此言有幾分把握?”

“大概……七八分吧。”

王允感慨的點了點頭,道:“那就好,那就好,若是果能如此,那可就太好了,想不到老夫還可以有幸看到天下太平之日,說什麼都得在死前再回兩都瞧瞧……”

陶商眉頭一皺:“您什麼意思?”

王允聞言一愣,接着忙擺手道:“沒事,沒事,老夫的意思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這太平盛況,着實是高興……哈哈,老夫高興啊。”

第二百章 最囂張的水寇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袁術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四百四十九章 紀靈來援第八百零七章 沉痛的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五百五十八章 潑天之功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濟的輓歌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於耳鼻的使用方法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四百零八章 爭奪降卒第九百二十一章 曹劉的反撲第一百二十二章 偷 營第七百一十三章 名將再揚名第七百一十八章 既定的策略第七百四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黑山軍再請援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一千零四章 營外的埋伏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八百七十二章 平定荊南第九百九十九章 碟中諜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九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六十八章 只救一半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五百一十五章 太史鬥顏良第七百零五章 控制南匈奴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讀第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七十三章 結伴同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五百六十三章 病體愈沉第八百四十九章 荊 南第八百章 收呂布第七百九十八章 陶荀之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八百七十五章 驚 變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計算之外的強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放火燒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前後破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二百四十八章 醫學至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龐統獻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 倉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 賠第六百九十八章 救出張燕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三百三十二章 荀攸與郭嘉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除爲期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七百九十九章 同歸於盡第二百零三章 春谷縣戰第三十八章 攻城戰第十三章 軍隊與宗民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