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

司馬懿四周巡視一番,只見山上蜀軍營寨木立,佈局亦甚有章法;山下大道卻空元一人,十分寧靜。司馬懿不由一陣欣喜。他也不再久留,立刻趕返軍營去了。

馬謖在山上亦不敢鬆懈,親自巡視審察。他居高臨下,發現山下有百餘魏軍,似乎是前來探路的樣子,很快便向北面退走了。

馬謖不由傲然大笑,向身邊的親兵道:“魏軍探子回去報知司馬懿,正合我意!他若敢率大軍到來,我于山上一揮令旗,大軍殺下,魏軍必潰逃如喪家之犬也。”

親兵奉迎道:“馬參軍用兵神妙,足可與丞相併駕齊驅也。”

馬謖更感得意,大笑不止。

司馬懿當晚深夜,馳返軍營,立刻便召集諸將前來帥帳,部署向街亭進軍,他對諸將說:“孔明派去守街亭之將,乃馬良之弟馬謖,此人誇誇其談,空論兵法,並無實戰經驗,徒具虛名!孔明一生英明,只怕被此人敗壞了。”

說罷,司馬懿即毫不猶豫,發出軍令。他命令張郺爲先鋒,首先率軍插入馬謖與王平相連的通道,堵住王平接應的去路,命令申耽、申儀率一萬大軍,潛上山腰,斷絕山上蜀軍取水之道。

第二天一早,張郺率兵直插到馬謖的山背,堵住王平出來接應的通道。申耽、申儀二將,亦早已潛上蜀軍駐紮的孤山,阻斷了水道。

司馬懿自己親率大軍,一擁而進,將孤山四面圍住,卻並沒立刻進攻。

馬謖在山上觀察,但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蔽日,佈陣十分嚴整。蜀軍兵將見了,人人心驚。馬謖欲趁魏軍立腳未定,向山下衝擊。不料他連揮令旗,蜀軍怯于山下魏軍勢大,準也不敢往下衝。

馬謖大怒,斬了兩名帶兵偏將,蜀軍勉強向山下衝去,衝到山腳,見魏軍嚴陣以待,毫不動搖,蜀軍驚駭,又退回山上去了。

馬謖這纔開始驚覺,因軍處絕地,又面對雄壯敵軍,他在山上紮營,猶如將先機送給敵人了。他已知大勢不妙,但此時他已無法可施,只好下令嚴守山上,以待王平軍前來救應。

王平見魏軍已搶佔要道,又將孤山上的馬謖軍四面圍困,他雖知敗局已定,但仍拼死率軍前來救應。不料中途便被插入的張郺軍截住,雙方激戰起來。王平只得五千兵馬,又立腳未定,難抵魏軍的三萬先鋒大軍,只好退回山背後。

魏軍從早上一直圍到晚上,山上水道被斷,蜀軍兵將無水做飯,又飢又渴,軍心大亂。到半夜時分,山南的蜀軍打開營門,下山向魏軍投降。

司馬懿又命人在山上四處放火,山上林木茂盛,烈火熊熊。蜀軍四處奔逃,鬼哭神號。馬謖在此生死關頭,卻心慌意亂,驅趕殘兵敗將,從山的西面突圍逃命去了。而山的西面是司馬懿故意下令留下的一個逃命缺口,否則馬謖的殘兵插翅難逃。

司馬懿迅速攻佔了街亭要道,直接壓逼街亭後面入漢口的關口陽平關。蜀軍的咽喉命脈,已被司馬懿緊緊地扼住了。

但司馬懿不冒進,他下令在街亭佈下重防,準備迎接蜀軍的反擊。因此魏延、高翔兩將,雖然依孔明的部署,率軍反擊街亭,亦被嚴陣以待的魏軍擊退了。至此,街亭之戰已成定局,蜀軍因部署失當,己遭慘敗。

事後,司馬昭問司馬懿,爲甚故意留下西面缺口,放馬謖的敗兵逃脫?

司馬懿笑道:“我料馬謖熟讀兵書,必知兵書上有置諸死地而後生的論述。因此馬謖雖然明知水道易被我斷,仍在山上駐紮,意在藉此激勵兵將死戰。但馬謖卻忘記了,水斷並非死地,蜀兵尚有投降的一條活路呢!!……我所以留下了西山的缺口,正是不欲令蜀軍自知死地,而與我軍激戰也。”*

司馬昭嘆道:“馬謖對兵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父帥卻能將兵法融匯貫通、舉一反三,更能反其道而行之,雖孔明在此,亦必敗無疑。”

司馬懿卻肅然說道:“不然!馬謖怎又與孔明相比?街亭之敗,乃馬謖部署失當,未戰已失先機。若孔明在此,必於要衝屯駐重兵,築起營壘,則我軍插翅難逾越也!日後與孔明正面交鋒對壘,千萬不可粗心大意。”

司馬昭初歷戰陣,心中有點不以爲然,暗道:就憑孔明竟用馬謖鎮守街亭,便足見孔明亦有失策之處了……父親是否有點過慮呢?這是司馬昭的內心話,他只敢想而絕不敢說出來。

司馬昭年少氣盛,對孔明又有點不服氣,忍不住對司馬懿道:“父帥!如今孔明已失街亭,爲甚不趁其軍心混亂之際,大舉向孔明的後方漢中進攻,以一戰攻滅蜀川呢?反而打算向孔明的主力大軍進攻?”

司馬懿肅然說道:“昭兒太天真了!街亭之戰,不過是因孔明用人不當,我軍僥倖成功而矣。當年武太祖曹操,以百萬大軍進攻江東,孔明雖僅剩三萬兵力,依然聯合孫權,巧施妙計,大敗曹操於赤壁。如今孔明雖失街亭,但兵力尚有十萬之衆。而馬謖、魏延、王平、高翔等人,必己撤入陽平關,我攻取必十分困難。再者孔明極善用兵,他知我軍進攻陽平關,必揮軍從我背後掩殺過來,我軍兩面受敵,大勢危也。”

司馬昭一聽,這才醒悟司馬懿用兵嚴密,這才能在足智多謀的孔明面前,保持不敗;若稍一輕忽,便必被孔明算計了。

司馬照因此不敢再置疑,一切聽從司馬懿的命令行事。

司馬懿又派出探馬,密切監視孔明軍的動靜。

此時,孔明已接街亭失陷的驚報。他不禁跌足長嘆道:“街亭失陷,我軍大勢已去!若不速退,三軍必陷覆役的險地。”

孔明也不敢遲疑,立刻部署撤軍。

孔明派出快馬,前去急報已出箕谷的趙子龍、蕭候儀軍,火速回師接應中軍主力。又派張翼前去劍閣,修好棧道,以備危急時出劍閣入漢中。再令馬岱、姜維二將斷後。他自己則率廖化等將,引中軍主力撤退。

孔明爲保住軍糧,親率五千兵馬,到西面的一小城搬運糧草。抵達西城,孔明派二千五百兵馬,前去城外搬運糧草,他自己則率二千五百兵馬,留在西城,準備接應。

就在此時,忽報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正向西城浩蕩而來,此時西城之中,只有一班文官及二千五百兵士,連一位大將也沒有,衆官聞報,均大驚失色,料今番必被魏軍所擒了!

孔明心中亦吃了一驚,他也意料不到,司馬懿不去進攻陽平關,以便直取漢中,反而回師向他的主力大軍所在地尋求決戰之機!如此一來,孔明立陷無將可用,無兵可守的絕境了!

孔明神功已達通玄境界,他若隻身逃跑,司馬懿雖有十五萬大軍,亦難困得住他。但孔明若隻身而去,留在西城的二千五百兵士,以及一班隨軍文官,便必定無一倖免,成了魏軍的階下囚了!按孔明的性格,他又怎會採此大失軍心的怯懦辦法?他猛一咬牙,暗道:我擠了生命不要,亦必保存蜀國的這一班精英!

孔明立刻傳令,將城上的旌旗全部掩藏起來,兵士則潛入城中街道屋內,不得擅出,更不許說話喧譁,違者立斬。又令打開四座城門,每一城門派二十軍士,扮作普通百姓,清掃街道,就算魏軍殺到,亦不得擅動。

孔明安排妥當,他自己便換上道袍,僅帶二名童子,一個絃琴,登上城樓,倚欄而坐,焚香彈琴,優雅之極,絕無半分肅殺的氣氛。

司馬懿的前軍探子,接近西城,但見城門大開,孔明競在城樓上操琴,不由十分驚奇,慌忙向司馬懿報知。

司馬懿接報又驚又奇又疑,他不敢大意,下令三軍暫停,他親自馳往城邊探察究竟,他抵達城外,遠遠望去,他但只見城門大開,門內街上有百姓清掃街道。城樓之上,孔明倚欄而坐,左右僅帶一名童子,正在焚香彈琴,神態悠閒之極。

司馬懿見狀,半刻也不敢遲疑,立刻馳返中軍,命令前軍作後軍,速退城外二十里。

魏軍迅速退到二十里外,司馬昭不解道:“父帥!或許此乃孔明無兵可用,故作此陣吧。”

司馬懿卻斷然說道:“不然!孔明平生謹慎,凡事留有後着,豈會如此冒險?他大開城門,獨自現身,乃欲誘我入城,再以重兵伏殺我軍礙…”司馬懿話音未落,司馬昭仍不太相信。就在此時,忽聽左右兩聲炮響,探馬飛報,左面趙子龍率軍殺來,右面蕭侯儀疾衝而進,兩股蜀軍皆勢不可當,已連斬四員大將了!

司馬懿一聽“趙子龍、蕭侯儀”二將名字,知兩人曾聯手斬殺十員魏將,不由嚇得失聲道:“如何,我若入城,必中孔明之計……怏傳我軍令,三軍火速退返街亭,堅守不出,再作打算。”

於是魏軍主力,全部退回街亭。

孔明率領大軍,按部就班,緩緩退回漢中,沿途競毫無破綻,首尾相應,十分嚴整。

事後,司馬懿率軍收復西城,問當地的百姓,才知當時孔明城中只有二千五百兵力,身邊大將早已派出。司馬懿不禁仰天長嘆道:“我知兵法有空城計,但不料竟被孔明用得如斯出神入化!他率軍進如風、退如龍,進退從容,我不如啊!……但有孔明在,蜀川不可圖。”

於是司馬懿班師回洛陽;向魏明帝曹睿報捷去了。

司馬懿在危急之際,擊退孔明親率的蜀軍,收復中原失地,威震三軍。

曹睿年少無知,有趁機攻蜀之意,司馬懿並沒正面拒絕,道:“蜀兵未盡滅,且皆屯於漢中,臣願率軍去漢中,再收蜀川,以報陛下。”

趁曹睿高興之際,司馬懿卻又目視尚書孫資,孫資是司馬懿的朝中心腹,他早與司馬懿密商妥當,此時出班奏道:“陛下,當日太祖收張魯時,曾對諸將道:‘南鄭之地,真天獄也。入漢中之斜谷道,五百里石壁夾聳,非用武之地也。’若我軍攻蜀,東吳必北攻中原。因此宜分兵據守天險,養精蓄銳,不出數年,中原日盛,吳、蜀自相殘殺,我再趁機伐之,天下將一舉可平定。”

曹睿問司馬懿道:“孫尚書所言如何?”

司馬懿立刻回道:“孫尚書所論極善,目下尚非攻蜀之時。”

曹睿便打消攻蜀之意,派兵扼守險要,享樂去了。

司馬懿回返府中,其子司馬昭私下問司馬懿道:“父親爲甚不趁機攻入蜀川,反而力主按兵不動?”

司馬懿肅然說道:“昭兒知道什麼?我的處境,其實危機四伏!外有孔明虎視中原,內有曹氏家族忌恨我掌兵權。曹子丹、夏侯琳等打敗仗,可以輕輕放過,我稍有錯失,即有滅門之禍!因此我只可慎守而處之,決不能輕率冒險。你亦須堅記此自保之道。”

司馬昭登時醒悟,他司馬氏家族,早晚必與曹氏一族火併,在此危機四伏的時刻,又怎可挑起戰火,自招滅門之禍?

……而自此之後,司馬昭亦已醒悟,司馬氏與曹氏一族,決不可和平共存,關鍵是有誰能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勝出了!

孔明率軍回返漢中,他清點損失,發覺各路兵馬均損兵折將,獨趙子龍和蕭侯儀所統的二萬兵馬,不折一兵一卒。

此時,王平、馬謖、魏延、高翔等街亭四將,亦已返回漢中,聽候發落。

孔明先召王平進帳,責道:“你跟隨我征戰多年,須知防守之法,爲甚不諫阻馬謖,致令我北伐大計毀諸一旦呢?”

王平將當時情形詳細呈報,道:“此時軍中將校皆知,丞相可向他們查詢。”

孔明早已明白,街亭之失,罪在馬謖,並不應怪責王平。

他向王平道:“我亦知你盡副將之責,可惜未能以大將之風,化危爲安,因此不得不按軍法處罰。我將你禁閉軍營三十日,一面好好調養身子,一面靜思己過,你去吧。”

王平明白孔明的用意,其實是令他休養一番,以利再戰。

他心中感佩,拜謝退出,接受禁閉處罰去了。

孔明神色一凜,喝道:“叫馬謖進帳。”

不一會,馬謖已自縛跪行進來。

孔明厲聲道:“你知罪麼?你失街亭,壞我大計,損兵折將,你說我應如何處置。”

馬謖道:“我知罪了!但丞相視我如弟,望丞相照顧我子,馬謖雖死亦無憾了。”

孔明微嘆口氣,道:“你不必求我,我亦必善待你子!我心亦痛,但軍法不可廢啊,否則國亦不保!來人!將他推出去斬了。”

武士推馬謖出帳外轅門,馬謖深知孔明軍法嚴明,又自知罪大如天,他亦無怨言,伸頸受刑。

武士將馬謖的人頭呈丘孔明見狀,不由放聲痛哭。在他身邊護衛的蕭侯儀道:“馬謖按律當斬,丞相爲甚悲痛?”

孔明道:“我非悲馬謖之死,而是痛我悔不聽先主對我的告誡!先主曾論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我深感痛悔,錯用此人,致令我此伐大計毀諸一旦埃”蕭侯儀見帳中有諸將士在,不便輕泄,便以密音暗中向孔明傳話道:“諸葛大哥不必自責,或許此乃天機演行之運數作用吧!否則,爲甚會在成功之際,有街亭之失?”

孔明微嘆口氣,亦以密音回答蕭侯儀道:“我豈不知此乃天機運數?此乃我北伐功敗垂成之根源也!但馬謖既然已陷身於此天機運數中,與他自身本命亦有極深淵源,我不得不殺啊,否則必令軍心不穩,則蜀國危矣!哎,不但馬謖有罪,我亦有錯用人之失,若不罪己,何能服衆呢?我之所作所爲,不外是勉力而行,盡力延長這天下三分之勢格而已。”孔明即上奏章,向劉禪請求自貶三級,降爲大將軍,行丞相事,依舊統率三軍。

孔明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兵駐漢中,並沒返回成都。他在漢中積極訓練軍隊,廣積糧草,建造攻城渡水的器械,準備再度北伐。

兩年後,即蜀漢建興六年的冬天時分,魏、吳之間,發生了大戰爭,東吳大將陸遜在石亭——即安徽桐縣,大敗魏將曹休,魏軍主力東下增援,司馬懿亦被調去東線,關中兵力空虛。

孫明判斷,再度北伐的時機到了。但當時有大臣認爲,兩年前的北伐失敗,此時不宜再動兵。

孔明爲堅定朝中君臣北伐的決心,又向後主劉禪上了一個奏章,被人稱“後出師表”。在奏章中,孔明將他的以攻爲守的戰略大計,向劉禪呈報。孔明指出,目下大勢,魏強蜀弱,如不伐魏,則魏必攻蜀,根本無法保住偏安之局。只有主動進攻,令魏國迷惑,纔有可能化解蜀國不利的處境。孔明在此“後出師表”最後慨然表白心跡道:“凡事如是,難可預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大義凜烈,光昭日月,孔明的高風亮節,爲後世人樹立了盡忠報國的光輝典範。

孔明的第二次北伐,率數萬兵力出陝西的散關,圍攻陳倉。守陳倉的魏兵只有千餘人,但地勢十分險峻,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魏將郝昭又神勇無敵,孔明的數萬大軍,攻了二十多天,竟然攻不下陳倉。此時魏軍援兵將至,蜀軍糧草也接濟不及。孔明無奈,只好主動退回漢中。

第二年春天,孔明又作第三次北伐。此次他兵分兩路,令大將陳式爲主將,參將蕭侯儀輔佐,率大軍先行攻取甘肅的武都、陰平兩郡。

魏軍大將郭淮從隴西進兵反擊陳、蕭軍,孔明突率主力直搗建威。郭淮嚇得慌忙退軍,堅守建成。孔明目的是先佔北伐的橋頭陣地,他派兵堅守武都、陰平兩郡,主力大軍則主動退回漢中。

再過兩年,孔明在積聚了兩年的人力、物力,又發動了第四次北伐。

這次北伐,孔明發明瞭一種“木牛”作運輸工具,糧草供應因此得到保障。孔明率主力大軍,迅速包圍了祁山地區的魏軍,聲勢十分浩大。

魏國慌忙調派司馬懿率軍西上抗擊。司馬懿判斷孔明遠道而來,所帶軍糧必定有限,因此只能速戰速決。他針對孔明軍的弱點,因而採取堅壁固守、以逸待勞的戰略,不與蜀軍主力決戰,以此拖垮孔明的蜀軍。

孔明深知蜀軍的弱點,因此千方百計向司馬懿的主力挑戰。司馬懿卻一直堅守不戰。雙方僵持了月餘,孔明雖打了幾場勝仗,但一直未能消滅魏軍的主力。

就在此關鍵時刻,蜀軍後方的糧草供應,突然中斷。蜀軍驚惶,軍心動遙在此危急關頭,孔明依然十分鎮靜,他部署撤軍,亦在回師途中,誘殺了前來追擊的魏國名將張郺。

回到漢中,孔明知原來是運糧官李平失職。他重重的處治了李平,但已於事無補,第四次北伐又無功而退。

經四次北伐,均功敗垂成,雖然孔明已爲此鞠躬盡瘁,付出了無數心血精力,但結果仍然因一些他無法預知的偶然因素,令北伐大計難以成功。至此,孔明也不得不承認,在天機大勢已由三分轉向一統而演進的天命之下,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人謀,雖又暫延緩了天機三分向一統演進的態勢,但亦決無法以人謀來加以逆轉的可能了!

孔明亦深知,他目下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在他抵達五十四歲關口之前,作好一切佈局,以盡他導引三分天機演行的最後重任。

爲此,孔明親自設計了一種叫“流馬”的四輪運糧車,預先將將軍糧運入接近中原前線的斜谷,派兵嚴密把守。同時,出兵到渭水前線,親自指揮軍隊屯田種糧,以便就地解決軍糧不足的大難題。

孔明的這次出兵,史稱“五出祁山”,但實際這第五次的出祁山,只是爲最後的第六次北伐作準備。

蜀漢建興十二年的二月,孔明派使者赴東吳,約孫權同時出兵攻打魏國,另一方面,孔明又調集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湄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紮營,擺出直搗中原重鎮長安的態勢。

魏國大驚,明帝曹睿令司馬懿率軍西上抗擊蜀軍。

與此同時,東吳孫權亦親自出兵攻打北面的魏國。曹睿大驚,在朝臣的力主下,御駕親征,南下與吳軍對壘。

在西、南兩面受敵的情形下,司馬懿爲魏軍制定了西守東攻的戰略大計,那曹睿統率的魏軍,主動向東吳軍進攻;司馬懿統率的大軍,卻堅守不戰,以消耗蜀軍的實力,待擊敗東面的吳軍,再集中兵力反擊孔明的北伐大軍。

這最後一次北伐,孔明已制定了一整套持久戰爭的策略,準備與魏軍長期作戰,爲此,他早已在斜谷、湄縣、五丈原一帶,屯種了大批糧草,又令兵士屯田種植,以便就地解決部分軍糧。

司馬懿此時眼見魏國陷入兩面受敵的不利形勢,亦有點急躁。他率軍開抵距五丈原五十里外的祁山,即沉不住氣,與蜀軍交鋒了數場小戰役,但均大敗而歸,司馬懿自己亦險死還生,甚至頭戴的金盔亦被廖化挑落,一批糧草亦被孔明用計趁機奪去。

至此,司馬懿才猛然驚覺,孔明爲此役已準備多時,絕無可能迅速將他擊敗,只能作長久之戰。於是決計不再出戰。

其子司馬昭向司馬懿道:“蜀兵劫我軍大批糧米,又令蜀兵屯田種糧,以作長久之計,再用堅守不戰之策,恐難退敵呀。”

司馬懿沉吟道:“依你之見如何?”

司馬昭道:“兒以爲應與孔明大戰一場,以決雌雄!打敗蜀軍,再援助東線抗吳。”

司馬懿道:“目下我軍兩面受敵,只宜按西守東攻之策應付,若西線失敗,則大局危矣!因此我軍決不可貿然出戰。”

父子倆人正議論問,報說外面魏延挑着司馬懿失掉的金盔,前來辱罵挑戰。魏將均感憤怒,皆欲出戰。

司馬懿卻笑道:“蜀軍辱我小事,若軍敗國危,纔是大事也!不可出戰,只宜堅守。”衆將無奈,只好依令堅守不出。

孔明見魏軍連日皆堅守不出,又擔心東線魏軍在打敗東吳軍後,即西上增援,屆時蜀軍便處極不利的局面。他沉思多日,終於決定要實施一條周密的誘敵深入之計。

他將馬岱如人帳內,向他密令,於葫蘆谷內,造成木柵營寨,寨中掘好深坑,多積乾柴易燃之物,又在四周山上,多用柴草,搭起窩棚,內伏地雷、火藥等物。

孔明又向司馬岱附耳道:“可將葫蘆谷後路截斷,暗伏兵於谷,若司馬懿追來,任他入谷,再將地雷、火藥引燃,司馬懿必插翅難飛。”

馬岱大喜,領令率軍去了。

孔明又令魏延道:“你率五百軍到魏寨挑戰,若誘得司馬懿出戰,不可取勝,只可佯敗;司馬懿必追趕,你便認準山上有七星旗的山谷進入,晚間則認準七星燈而走。只要誘得司馬懿入谷,你便建頭功也。”

魏延一聽,大喜道:“未將遵命,必將司馬懿誘入谷中便是。”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去魏軍大寨挑戰去了。

孔明再令偏將張翔,率一千兵士,分以木牛流馬三五十隻爲一羣,各裝米糧,在山路上往來走動,如被魂軍搶去,即建一功。

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二十章 仙靈老人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二章 天機神算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七章 神劍倚天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十一章 紫氣東來第十二章 亢龍有悔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二章 大將之殞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三章 六合神劍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七章 天機真傳第十八章 西方煞氣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一章 天機暗轉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五章 飛蟬俠女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十八章 蛇體現形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十六章 白兔龍脈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一章 逆運天機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五章 春花龍脈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五章 五鬼運財 福廕兩家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二章 亢龍有悔第十三章 討論興亡 助越復國第四章 臥龍鳳雛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八章 鼎立玄機第九章 力延龍脈第十章 天機大勢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一章 桃花劫數第十九章 赤龍躍淵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章 神相管輅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二十章 諸葛化身第九章 越國棟樑 山中培育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一章 盤龍古洞 龍的傳人第十八章 蛇體現形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十七章 天機莫測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四章 尋龍堪輿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1.蒼茫大地尋龍俠 人神共爭一針地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章 旋乾轉坤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