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百零七回 未曾揚名

張飛斬殺了曹性之後,心底亦覺得發寒,憑着心底一股衝勁,就這般殺進陳翎的中軍,若是平常之時,自己就算有此心,戰到半途也會退去。

只是這一次,張飛覺得不殺曹性不足於泄憤,纔會如此。

事後想想,確實自己冒險了,又念及此次引一軍過來,實際上是爲阻擋陳翎大軍援助郝昭、公孫羽兩人,撥馬而回見己軍陷入苦戰中,張飛乃迅速傳令下去,退軍。

隨着張飛帥軍退去,陳翎無暇仔細去計數折損情況,立即遣張郃、馬岱兩人率一部騎軍,先行馳援郝昭、公孫羽兩人。

隨後纔是收斂曹性的屍身,沒有了頭顱的曹性,看起來很是滲人,但陳翎還是握了他僵硬的手掌,暗自發誓道:性公,一有機會,我會爲你報仇!

要回曹性的首級不難,關羽的屍身還在留在襄陽,雖然是被安葬了下去,但若是想憑他來換取曹性的頭顱,想必劉備會答應的,但陳翎不想這樣,因沮授自陳留向他發書過來,討要關羽的屍身!

沮授已經入了魔道!

這是陳翎最爲直接的想法,好好一個名軍師,現在竟然有了這種癖好。

之前,數具屍身都在他那裡,譬如說文丑…

這般想下去,陳翎有不寒而慄之感,若是有一日自己去了之後,是否會淪爲他沮授的玩物?

夏侯恩的鐵騎在緩緩而行,他伴隨在陳翎的身側,張郃、馬岱率着一部人馬先行去了,此際大軍中能夠護衛陳翎的沒幾人。

原本有曹性在,毋需自己憂慮,但曹性去了,那麼就輪到自己了。

劉賢、陳橫兩人雖然也是同爲陳翎的部將,但觀兩人,一個年少不知愁滋味,一個相貌堂堂,似乎是一上將,但實際私底下,夏侯恩知曉陳橫實在乃是一個膽小怕死之人,能從壽春那場鉅變中脫身而出,也是得益於他人,而非是他自己真正的本事。

還有文稷,陳翎一直念念不忘的他,現在活的很是滋潤,在陳翎出征之際,陳震一直留在後方爲他打點着一切,隨之身爲陳震部將的

他,文稷只需管轄好他份內之事就好了。

行不久,來到一處小道面前,張郃、馬岱兩人皆面露愁容,相互看覷了一眼,張郃言道:“伯瞻,你我同行看來是不可能了,你看面前此道,僅夠兩騎同行,…”說道此處,向身後張望了一下,張郃接着說道:“這數千的騎卒,若是有個萬一,只怕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聽道此處,馬岱已經明白了張郃的意思,乃說道:“如此,我先行一步如何?”

張郃搖頭,沉聲言道:“張飛帥部阻截,郝昭、公孫羽兩人定然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若是不能…”

不待張郃說完,兩人面前轉出一支人馬,看人數約有數千,與張郃、馬岱兩人所率騎軍相彷如。

看覷了一會,張郃向後喝道:“下馬列陣!”前路難行,若無戰事當可以馳馬而行,但若是與敵爭戰,騎在馬上反而會制約麾下的戰力。

當你想縱馬踐踏而過之時,前面有擋道的敵卒,而旁邊就是傾向的山道,一個不小心,就會摔落下去,這樣的地勢,實在不利馬戰。

聽得張郃號令,從馬岱以下,全部自馬背上下來,然後在張郃的身後開始排列起陣列來。

心中焦急,張郃見一陣已成,向着馬岱一頷首,便提槍殺向敵軍而去。

當面有兩小將各持一柄長槍上來阻擋,一人身長八尺,面容俊秀,穿一身亮光鎧,另外一人身長七尺有餘,目似朗星,與諸葛亮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張郃驚異間,便聽得此人喝將過說道:“巴郡張嶷,武陽人張翼在此,汝這將自哪裡來還是打哪裡回去罷!”

原來是兩無名小將,張郃冷笑間,不答這話,拿槍就來戰兩人。

在張郃心目中是無名之將的張翼、張嶷兩人,其實來頭不小。

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初爲縣功曹。劉備定蜀時山賊趁機搶掠縣裡,張嶷揹着縣長夫人,將其救出,張嶷因此得名。

張嶷出身貧寒,但從小豁達豪壯。

張嶷同郡人龔祿、姚伷,當時也很有名氣,

都是位極二千石的高官,都與家境貧寒的張嶷非常友好。

有兩樁軼事典故值得一提,張嶷見大將軍費禕的時候,發現費禕這人比較博愛,對於新降的人太過於親近,於是張嶷寫書給費禕說:“昔日岑彭爲大將,卻被刺客所害。現如今你是大將軍,位尊權重,應該以前人爲鑑,多加防範。”但是費禕不聽,一如既往,後來費禕果然被魏降人郭循所刺殺。

侍中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是吳太傅諸葛恪的堂弟,諸葛恪初破魏軍,而後興師動衆,準備大舉進攻魏國。張嶷寫信給諸葛瞻,希望他可以勸諫他的堂兄,說雖然諸葛恪是顧命大臣,但是新皇帝上任,不宜離皇上太遠,不然的話,會有大禍的。後來諸葛恪果然被夷三族。

張嶷從越巂郡回到朝中,夏侯霸對張嶷說:“雖然與你相識不是很久,但是把心交給你就像交給老朋友一樣,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吧。”張嶷回答說:“我不知道你,你也不知道我,大道在你這裡,你怎麼能說託心呢?希望三年之後再說這種話。”當時的有識之士將張嶷與夏侯霸之間的事情引爲美談。

張翼字伯恭,益州犍爲郡武陽縣人。

高祖父張皓曾任司空,曾祖父張綱任廣陵郡太守,都很有聲望政績。

延熙十八年春,張翼同衛將軍姜維一起回到成都,姜維在朝堂上提議再一次出兵伐魏,唯有張翼一人當庭爭辯,認爲國家弱小百姓疲憊,不應該濫用武力,但姜維並沒有聽從張翼的意見。

同年夏,姜維率領張翼等人出兵伐魏,並晉升張翼爲鎮南大將軍。

八月二日,漢軍進至隴西郡狄道縣,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的軍隊,王經退回狄道城,魏軍死在洮水的士兵上以萬計。

姜維想要趁勝進軍,張翼勸諫道:“可以停止了,不應該繼續進軍,進軍的話可能會毀掉這份大功,就像爲蛇畫足一樣。”姜維大怒,不聽勸諫,將王經包圍在狄道城內,後魏將陳泰和鄧艾前來救援,漢軍最終還是沒有攻克城池。九月二十五日,張翼隨姜維撤圍退軍。

(本章完)

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四百三十五回 落入平淡正文_第二百四十回 巡視聊城正文_第五十一回 喜憂參半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四百零七回 劉備來襲正文_第四百三十五回 落入平淡正文_第三百八十二回 拜見呂布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六十五回 人心思齊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六百三十五回 人患不均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二百九十一回 割須棄袍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趙雲來沒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五百三十三回 突入城中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回 毒士賈詡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一百五十九回 決戰城下正文_第三百六十回 弄巧成拙正文_第二百三十回 姻緣際會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二百九十一回 割須棄袍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回 昌平一戰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四百六十八回 又見離別正文_第五十八回 亂世之象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二百五十四回 贏縣夜戰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十四回 蝸居小縣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回 龐統用計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回 龐統用計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五百四十五回 混戰一片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六百六十三回 陽平關前正文_第五十二回 進軍方向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二十一回 賺城汝陰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五百九十五回 暗藏殺機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