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

呂布既下南皮,兼曹操攻拔鄴城,遂重新佈置各將駐地。

曹操下翼州治所鄴城,並袁紹之勢,降其大將有高幹、朱靈、趙睿、馮禮、鄧升、郭援等,謀士有荀諶、許攸、韓珩、田豐、郭圖、董昭等,並袁紹二子袁譚、袁熙兩人。

其餘者或沒在戰亂中,或爲溫侯所獲。

呂布自張遼著縣擒拿住韓猛,招降此人之後,高覽、呂曠、呂翔、麴義、張南、牽招、張郃、逢紀等紛沓來投,一時間帳下文武猛增,氣勢大漲。

值此曹操動向不明中,呂布在陳宮的諫言下,令張遼、管亥、徐盛三將從聊城撤回至平原,令周泰、辛評兩人帥軍至河間樂成,原在此的郝萌輔之。

辛評之弟辛毗在溫侯呂布命令到達平原之前,已經來至此地,乃隨其兄一同前往河間郡。

在平原養傷的審配,已經痊癒,聽得逢紀降了溫侯呂布,其心下意有所動,在獲知顏良、文丑正攜袁紹三子袁尚來向平原的路途上,兼其兄子審榮來到平原,告知他二子爲郭圖所殺害,大慟之下,乃向呂布請降,歸順於帳下。

而同樣從鄴城脫逃出來的沮授之子沮鵠,遇上南皮移師平原的呂布主力,懇切乞求之下,令沮授生出心有不忍之感,亦歸順溫侯呂布,爲翼州別駕。

被張遼軟禁在高唐城中的崔琰,覷機逃脫,向曹操勢中而去。

原來的青州刺史孔融、王修等衆,在曹操攻陷鄴城之後,順勢投向曹操。

由此,除去身在倭國的陳震、呂岱、麴義三人,從青州出征遼東的高覽、呂曠、呂翔三將,被留駐在薊縣的牽招,漁陽郡中的鮮于輔、田豫、閻柔三將,向着烏桓深處柳城而去的陳翎、張郃、逢紀三人,陳翎部將曹性、夏侯恩、鮮于銀、張白騎,

其餘者,高順依然總領青州軍政大事,侯成、魏續爲副將,諸葛瑾爲呂布府中長史,李封駐琅邪,廖化駐歷城,河間有周泰、郝萌、辛評、辛毗四人,南皮呂布留下了公孫羽、柳毅兩將,張遼、周泰、管亥、韓猛、張南、許褚、陳宮等並新降之沮授、審配兩人皆跟隨溫侯至平原,以薛蘭爲轉運使,等待是否同曹操決戰。

是夜,陳翎破烏桓一萬騎軍,斬其大將蘇僕延,爲張郃記上功勞簿之後,陳翎有些發愁,此戰雖然獲勝,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現在一萬五千軍勢,傷亡雖然沒有達八千衆之巨,但三千餘兵卒永遠倒下,不能用以徵進,卻令自己有些惱怒。

若是經歷此一戰後,便能迴轉薊縣,那麼也就無所謂了。可現在的情況的是,柳城還在遠方,自己所帥的軍伍正在逐漸減少,這不太好辦了。

因此,檢視了一下所擒獲的俘虜,烏桓騎卒三千餘,馬匹更多一些,有五千左右,陳翎決定,若是這些俘虜不降,則全部坑殺,不留任何一絲機會給他們。

在命張白騎救死扶傷的同時,令張郃押解着這些俘虜來到營外,開始挖掘土坑。

逢紀見之,於心不忍,勸諫道:“昔日,白起於長平之戰中坑殺四十萬降俘,雖得名將之稱,但爲天地所嫉,死非善終。酷暴之行,古今所嘆,子儀,慎之!慎之!”

陳翎聽得逢紀所勸,悶悶不樂,言道:“我亦不想如此爲之,可惜在此前有大敵,後無援軍之下,惟有此法可免禍端,元圖,他日世人如何評價,我已顧不得了。”

逢紀見之,嘆了一聲,拱手爲揖,侍立在旁,不再多言。

挖掘土坑不是困難之事,在俘虜衆雙手摟刨間,陳翎所在這一塊草原中出現大大小小數百土坑。

望着這樣的土坑,這些俘虜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若說之前還不知道這土炕是爲誰設,那麼在張郃爲首的一干步卒持戟提刀壓逼之下,是個人都清楚這些土坑是爲自己準備的。

這些烏桓俘虜中通漢語的開始叫嚷起來,向着陳翎所在處,向着背後的持刃將士乞求道:“我等不是自願前來攻襲大人的,而是蘇僕延無視單于命令,私自行動,我等皆屬被迫挾制而來…”

陳翎在他們前面,聽得清楚,擡起手來,令他們肅靜,然後一指那些已經降爲奴隸的千餘烏桓僕從,開口言道:“烏桓有蓄奴習俗,我亦不想強令你等改之。你等今日投降於我,明日或許復反,爲免此等亂事發生,願意爲我而戰者,可向那處聚衆,若是不願者,便…”陳翎說着土坑,接着說道:“便入此坑中去罷。”

陳翎的意思很明白,可烏桓人大多不通漢語,陳翎見其多有疑惑者,乃令侍候左右的鮮于銀將自己的話重複向這些俘虜喊上幾遍,以示鄭重之意。

鮮于銀向陳翎抱拳致禮,心中發寒着向這些俘虜說起陳翎所言所語。

這些烏桓俘虜聽罷鮮于銀的傳話,頓時間就喧鬧起來,之前不敵其軍,爲陳翎所俘虜,其中有些是苦戰之下才被擒獲的,有些是早早棄械投降的,各人被俘虜的經歷大不相同。

若是陳翎直接驅使他們攻襲烏桓其他族人,在兵刃相架之下,說不得也會戰上一戰,或者直接轉頭配合其族人攻向陳翎,這也不是不可能。

這些俘虜心中含着不同的想法,在等待陳翎的處置中,聽得鮮于銀如此這般話語,心中頓時一沉,爲奴隸可不比其他,按照習俗,是得安上烙印的。至於在臉上或者身體其他部位,這都得看主人的喜好。

想起這些,俘虜衆向對面那些陳翎奴隸看過去,見他們的臉上根本沒有傷疤痕跡,心中有些慶幸,暗道此人還算是個好主。

既爲奴隸一生一世皆爲奴隸,生下的子孫也是奴隸,若是沒有機遇,只能這般生存下去。

隨之而來的就是這烙印,烙印代表了主家的權勢,烙印標註了自己是屬於誰的,烙印對於烏桓族人來說,代表了一種屈辱。

從來只有烏桓搶掠漢民爲奴爲僕,少有漢人強逼烏桓族人爲奴隸的。

現在這樣一

人出現了,站在他們面前,這些烏桓俘虜各個心中惴惴不安,再次看覷了一眼對面的那些奴隸之後,有人擡步上前,向那裡而去。

而有些人則是寧願死也不願爲奴隸,那實在太過屈辱了。

若僅僅是一個人,還則罷了,但這些俘虜是有家族父老的,自己一人爲奴,其餘者,亦將跟隨爲奴。若是陳翎能征服柳城,殺掉蹋頓的話。

還有一些俘虜則是在想着,現在先保住性命再說,等將來窺機逃出,漢人不可能一直留在塞外,待陳翎班師回去,或者爲單于蹋頓所滅之後,回至部邑,是奴是虜,誰會知道,乃也向奴隸那處走去。

看着三千俘虜中,有一半左右聚集在奴隸處,陳翎覺得很滿意,這二千五百烏桓奴隸騎卒,他們的忠誠之心現在還不能保證,可當自己將柳城蹋頓剿滅之後,便不由他們不對自己忠貞了。

奴隸是私人物品,稱不上人,自己或將視他們爲人,可那也得在他們努力爲自己而戰的前提之下,不然斬殺區區數百、上千烏桓胡人,陳翎心中一點內疚之感都會沒有。

陳翎令張郃行刑,坑殺,坑殺,自己沒那麼殘忍,直接將他們活埋,先砍下他們的首級,再掩埋不爲過。

張郃見之,撥劍而出,號令一千五百烏桓俘虜跪下,垂頭受刑。

在鮮于銀的傳話聲中,押制在後的軍卒各個上前一步,持刃相迫,令前面的俘虜跪倒在地。

推搡間,心中絕望的烏桓俘虜中有人準備強搶兵器,要害押解步卒,全爲張郃率衆鎮壓。

在此境地之下,不少烏桓俘虜匆匆向奴隸衆那邊靠攏過去,比之生來,死亡實在令人畏懼。

張郃左右一顧,見留在原地的烏桓俘虜止有千人左右,再無舉步出列者,乃上前一步,示意全體軍卒將烏桓俘虜斬首。

人頭落地,滾滾翻轉,鮮血濺射而出,令人不忍直視。

捨棄了無畏勇者,膽怯求生的烏桓奴隸們見此,各個顫抖起來,這些被斬首的騎卒原本是他們的袍澤,現在陰陽兩隔,永別無復再見之日了。

奴隸們心中都起了一股畏怖之感,在攻襲陳翎大軍之前,他們各個還都是族中的勇士,現在拋棄了同伴的他們,還是那個無所畏懼勇士嗎?

陳翎也在捫心自問,這樣的處置是否妥當,須知,只有無畏生死之士,纔會在自己所語之下,仍舊站立在土坑前,那些膽怯、懦弱之輩,爲了活命,這才站出來,走向奴隸衆那邊去的。

這樣的烏桓騎卒,就算將來對自己忠誠了,是否還能保持戰力?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陳翎苦悶的嘆了一聲,有些蕭瑟着的轉身離去。

不得其心,只用其力,將來這些喪失了勇氣的烏桓奴隸騎卒,恐怕只能戰得弱旅,而非是精銳之師之敵。

兩廂決擇,在現在這般境地之下,陳翎自覺的只能做到如此,其他的,顧不上了。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三百一十九回 殿中點將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八十七回 城外埋伏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四百四十七回 呼之欲出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五百一十四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五十四回 呂布出征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一百四十二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二百四十回 巡視聊城正文_第一百五十九回 決戰城下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五百四十一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四百九十四回 來來去去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一百三十六回 顏良攻城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六百八十六回 夜襲敵營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三百六十回 弄巧成拙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九十七回 太平道教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三百七十九回 戰事多艱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十六回 約法三章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十七回 獨戰三英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三百八十二回 拜見呂布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