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卻說漢中王聞關公父子遇害,哭倒於地;衆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內殿。孔明勸曰:“王上少憂。自古道死生有命;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王上且宜保養尊體,徐圖報仇。”玄德曰:“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言未已,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衆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孔明與衆官再三勸解。玄德曰:“孤與東吳,誓不同日月也!”孔明曰:“聞東吳將關公首級獻與曹操,操以王侯禮祭葬之。”玄德曰:“此何意也?”孔明曰:“此是東吳欲移禍於曹操,操知其謀,故以厚禮葬關公,令王上歸怨於吳也。”玄德曰:“吾今即提兵問罪於吳,以雪吾恨!”孔明諫曰:“不可。方今吳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吳,各懷譎計,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動,且與關公發喪。待吳、魏不和,乘時而伐之,可也。”衆官又再三勸諫,玄德方纔進膳,傳旨川中大小將士,盡皆掛孝。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

卻說曹操在洛陽,自葬關公後,每夜合眼便見關公。操甚驚懼,問於衆官。衆官曰:“洛陽行宮舊殿多妖,可造新殿居之。”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無良工。”賈詡曰:“洛陽良工有蘇越者,最有巧思。”操召入,令畫圖像。蘇越畫成九間大殿,前後廊廡樓閣,呈與操。操視之曰:“汝畫甚合孤意,但恐無棟樑之材。”蘇越曰:“此去離城三十里,有一潭,名躍龍潭;前有一祠,名躍龍祠。祠傍有一株大梨樹,高十餘丈,堪作建始殿之樑。”

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次日,回報此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不能斬伐。操不信,自領數百騎,直至躍龍祠前下馬,仰觀那樹,亭亭如華蓋,直侵雲漢,並無曲節。操命砍之,鄉老數人前來諫曰:“此樹已數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操大怒曰:“吾平生遊歷,普天之下,四十餘年,上至天子,下及庶人,無不懼孤;是何妖神,敢違孤意!”言訖,拔所佩劍親自砍之,錚然有聲,血濺滿身。操愕然大驚,擲劍上馬,回至宮內。是夜二更,操睡臥不安,坐於殿中,隱几而寐。忽見一人披髮仗劍,身穿皁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樹之神也。汝蓋建始殿,意欲篡逆,卻來伐吾神木!吾知汝數盡,特來殺汝!”操大驚,急呼:“武士安在?”皁衣人仗劍砍操。操大叫一聲,忽然驚覺,頭腦疼痛不可忍。急傳旨遍求良醫治療,不能痊可。衆官皆憂。

華歆入奏曰:“大王知有神醫華倫否?”操曰:“即江東醫周泰者乎?”歆曰:“是也。”操曰:“雖聞其名,未知其術。”歆曰:“華佗字元化,沛國譙郡人也。其醫術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藥,或用針,或用灸,隨手而愈。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藥不能效者,以麻肺湯飲之,令病者如醉死,卻用尖刀剖開其腹,以藥湯洗其臟腑,病人略無疼痛。洗畢,然後以藥線縫口,用藥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復矣:其神妙如此!一日,佗行於道上,聞一人呻吟之聲。佗曰:此飲食不下之病。問之果然。佗令取蒜齏汁三升飲之,吐蛇一條,長二三尺,飲食即下。廣陵太守陳登,心中煩懣,面赤,不能飲食,求佗醫治。佗以藥飲之,吐蟲三升,皆赤頭,首尾動搖。登問其故,佗曰:此因多食魚腥,故有此毒。今日雖可,三年之後,必將復發,不可救也。後陳登果三年而死。又有一人眉間生一瘤,癢不可當,令佗視之。佗曰:內有飛物。人皆笑之。佗以刀割開,一黃雀飛去,病者即愈。有一人被犬咬足指,隨長肉二塊,一痛一癢,俱不可忍。佗曰:痛者內有針十個,癢者內有黑白棋子二枚。人皆不信。佗以刀割開,果應其言。此人真扁鵲,倉公之流也!現居金城,離此不遠,大王何不召之?”

操即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殺孤耶!”佗曰:“大王曾聞關公中毒箭,傷其右臂,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操曰:“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汝必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仇耳!”呼左右拿下獄中,拷問其情。賈詡諫曰:“似此良醫,世罕其匹,未可廢也。”操叱曰:“此人慾乘機害我,正與吉平無異!”急令追拷。華佗在獄,有一獄卒,姓吳,人皆稱爲“吳押獄”。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華佗。佗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將死,恨有《青囊書》未傳於世。感公厚意,無可爲報;我修一書,公可遣人送與我家,取《青囊書》來贈公,以繼吾術。”吳押獄大喜曰:“我若得此書,棄了此役,醫治天下病人,以傳先生之德。”佗即修書付吳押獄。吳押獄直至金城,問佗之妻取了《青囊書》;回至獄中,付與華佗檢看畢,佗即將書贈與吳押獄。吳押獄持回家中藏之。旬日之後,華佗竟死於獄中。吳押獄買棺殯殮訖,脫了差役回家,欲取《青囊書》看習,只見其妻正將書在那裡焚燒。吳押獄大驚,連忙搶奪,全卷已被燒燬,只剩得一兩葉。吳押獄怒罵其妻。妻曰:“縱然學得與華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於牢中,要他何用!”吳押獄嗟嘆而止。因此《青囊書》不曾傳於世,所傳者止閹雞豬等小法,乃燒剩一兩葉中所載也。後人有詩嘆曰:“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

卻說曹操自殺華佗之後,病勢愈重,又憂吳、蜀之事。正慮間,近臣忽奏東吳遣使上書。操取書拆視之,略曰:“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兩川,臣即率羣下納土歸降矣。”操觀畢大笑,出示羣臣曰:“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侍中陳羣等奏曰:“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今孫權稱臣歸命,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操笑曰:“吾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於王,名爵已極,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爲周文王矣。”司馬懿曰:“今孫權既稱臣歸附,王上可封官賜爵,令拒劉備。”操從之,表封孫權爲驃騎將軍、南昌侯,領荊州牧。即日遣使齎誥敕赴東吳去訖。

操病勢轉加。忽一夜夢三馬同槽而食,及曉,問賈詡曰:“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爲禍;今騰已死,昨宵復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凶?”詡曰:“祿馬,吉兆也。祿馬歸於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後人有詩曰:“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是夜,操臥寢室,至三更,覺頭目昏眩,乃起,伏几而臥。忽聞殿中聲如裂帛,操驚視之,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並伏完、董承等二十餘人,渾身血污,立於愁雲之內,隱隱聞索命之聲。操急拔劍望空砍去,忽然一聲響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操驚倒於地,近侍救出,遷於別宮養病。次夜,又聞殿外男女哭聲不絕。至曉,操召羣臣入曰:“孤在戎馬之中,三十餘年,未嘗信怪異之事。今日爲何如此?”羣臣奏曰:“大王當命道士設醮修禳。”操嘆曰:“聖人云: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孤天命已盡,安可救乎?”遂不允設醮。

次日,覺氣衝上焦,目不見物,急召夏侯惇商議。惇至殿門前,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陰雲之中。惇大驚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操召曹洪、陳羣、賈詡、司馬懿等,同至臥榻前,囑以後事。曹洪等頓首曰:“大王善保玉體,不日定當霍然。”操曰:“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羣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與卿等相敘,特以家事相托。孤長子曹昂,劉氏所生,不幸早年歿於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植,爲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無謀;四子曹熊,多病難保。惟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卿等宜輔佐之。”曹洪等涕泣領命而出。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且囑曰:“吾死之後,汝等須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又命諸妾多居於銅雀臺中,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爲人所發掘故也。”囑畢,長嘆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壽六十六歲。時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也。後人有《鄴中歌》一篇嘆曹操雲:“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爲羣?橫流築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爲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古人作事無鉅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卻說曹操身亡,文武百官盡皆舉哀;一面遣人赴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處報喪。衆官用金棺銀槨將操入殮,星夜舉靈櫬赴鄴郡來。曹丕聞知父喪,放聲痛哭,率大小官員出城十里,伏道迎櫬入城,停於偏殿。官僚掛孝,聚哭於殿上。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請世子息哀,且議大事。”衆視之,乃中庶子司馬孚也。孚曰:“魏王既薨,天下震動;當早立嗣王,以安衆心。何但哭泣耶?”羣臣曰:“世子宣嗣位,但未得天子詔命,豈可造次而行?”兵部尚書陳矯曰:“王薨於外,愛子私立,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遂拔劍割下袍袖,厲聲曰:“即今日便請世子嗣位。衆官有異議者,以此袍爲例!”百官悚懼。

忽報華歆自許昌飛馬而至,衆皆大驚。須臾華歆入,衆問其來意,歆曰:“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動,何不早請世子嗣位?”衆官曰:“正因不及候詔命,方議欲以王后卞氏慈旨立世子爲王。”歆曰:“吾已於漢帝處索得詔命在此。”衆皆踊躍稱賀。歆於懷中取出詔命開讀。原來華歆諂事魏,故草此詔,威逼獻帝降之;帝只得聽從,故下詔即封曹丕爲魏王、丞相、冀州牧。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拜舞起居。

正宴會慶賀間,忽報鄢陵侯曹彰,自長安領十萬大軍來到。丕大驚,遂問羣臣曰:“黃鬚小弟;平日性剛,深通武藝。今提兵遠來,必與孤爭王位也。如之奈何?”忽階下一人應聲出曰:“臣請往見鄢陵侯,以片言折之。”衆皆曰:“非大夫莫能解此禍也。”正是:試看曹氏丕彰事,幾作袁家譚尚爭。未知此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7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6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42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110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42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80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11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66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爲國捐生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110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10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36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11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116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54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6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65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53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74回 龐令明擡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29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1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110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第42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5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21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82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徵吳賞六軍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110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80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