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八章 陸遜之謀荊州之議

四百零八章陸遜之謀,荊州之議

呂蒙病了,而且很重。

就在孫權折返京口半月之時,柴桑大營赫然傳來了江東左都督呂子明病危這一噩耗!

頓時間,江左譁然,莫不是要天窮江東?否則,如何會三年中連易主帥?

正在躊躇滿志的孫權也宛若當頭捱了一棒,自己正要兵吞荊州,卻是在這時病倒了呂蒙,難道真有天意?且還意屬劉玄德?

雖然滿心的沮喪,可柴桑之位不可不慎重,呂蒙已經病重,無法處理軍事,那就需要儘快選出一人前去替回以穩定軍心。

連忙召集文武商議如何應對,衆江東文武個說紛紜,所薦舉者,非是黃蓋即是韓當。自從六年前程普病逝,江東之將便以此二人爲尊,其中黃蓋最隆,但與韓當相比,年紀也大上許多,這算是一大缺陷。

孫權猶豫之中也不能斷絕,心中暗歎,江東虎臣善戰者雖多,可自呂蒙以下卻無一有能服衆者,擡頭看向殿上聽宣的蔣欽、淩統諸將,皆是一流乾才,但又如何服的了柴桑大營中的徐盛、潘璋等人?掃眼當中,孫權兩眼驀然一凝,卻是諸文武中有那麼一人在臉露微笑!

陸遜,剛剛調回京口不兩年的陸遜。

出身江東世家——陸氏,卻幼年不幸,十歲即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後因陸康與袁術不和,被當時還是袁術部將的孫策費時兩年攻破,並在一個多月後病死於廬江。陸氏一族,百餘人口遭離飢厄,死者將半。陸遜與其親屬返回江東,因陸康少子陸績尚幼,是以年僅十二歲的陸遜在那時便承擔起支撐門戶的重任。

身處家仇屬地,陸氏一門至此便蟄伏無聲。數年後,陸遜已然是一溫文爾雅的青年才俊。當是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陸遜、張敦、卜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孫策死後,孫權繼領其衆,爲將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年二十有一,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爲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歷仕東、西曹爲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陸遜在任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大大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當地百姓民心。

東漢末年,許多百姓因逃避賦役而投靠豪強大族,淪落爲依附民;豪強大族又爲了反抗當局者的徵發和保衛並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此類豪強武裝依山阻險,抗稅拒賦,在江東甚是猖獗,是以被孫氏集團稱作“山賊”、“山寇”。此類武裝經常擾亂地方,有的豪強甚至還與曹操有所聯繫,遙相呼應,對抗孫吳政權,在孫氏集團早起成了孫吳政權的一大隱患。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一帶也有很多逃戶。針對這一情況,陸遜採用查戶整頓之法,將其中精壯者招募爲部曲,其他則用於屯田。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太守無力平定。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斬殺,時陸遜手中已有2000餘人。

及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陸遜因功被拜定威將軍,屯兵利浦。

陸遜初顯鋒芒,通過這些戰事,出衆的軍事才能被孫權看在眼中,很受孫權器重。加之爲了籠絡江東世家大族,緩和與陸氏一門的矛盾,孫權便將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調回京口,任右部督,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陸遜只比孫權小一歲,當時難道沒結婚?天曉得他長子陸延是誰生的,次子陸抗倒是孫策正兒八經的外孫,也是一大才,難道是因爲基因問題??)

(右部督——全稱爲帳下右部督。三國時將軍開府者,其屬官有帳下督一人。就職位來看,陸遜此刻應該是江東的中階將官。)

“伯言殿中何以發笑?”罷議後孫權招來陸遜相問。

陸遜抱拳回道:“回主公,遜乃是笑呂督之病,非真病也,乃詐病,。”

“詐病?”孫權不信,“呂卿何故詐病?孤不信也!”

朗聲一笑,陸遜道:“如此臣下自去解呂督之病,可好?”

————————————————————————————

得了孫權允許,陸遜手持他親筆詔書,快馬輕舟直奔柴桑而去。

中軍大帳中,見得呂蒙,依舊是身強體健,雖然面帶愁苦卻是沒有半點病態。

對於陸遜,呂蒙甚至看重,也知道非同常人,是以面見之時不帶半點的遮掩。

陸遜見呂蒙面帶愁苦之色,心中到真是一驚,暗下說:“莫不是真有爲難之事?”但臉上卻全然沒半點露出顏色,對着呂蒙拱手一禮,言道:“末將受吳侯之命前來探望將軍!”

“賤軀偶病,何勞探問。”呂蒙語氣中難掩不快之情,說話間把手一擺請那陸遜安坐。

陸遜這時候真是有些坐不住了,他之前以爲呂蒙稱病不過是爲了輕慢荊州之心,可現在看倒真是有些麻煩了。“吳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時而動,卻空懷鬱結,不知是何因由所故?”

長嘆一聲,呂蒙向着陸遜苦苦一笑,遞上了一封文書,“伯言請看,荊州如此作爲,蒙還有何計可施?”

“相及日後的一場場血戰,我江東將士血流染江,我這心中就……”伸手端起書案上的一盞涼水來,呂蒙一飲而下,淋淋清水順着鬍鬚滴答在呂蒙的上衣胸襟前……

“………等處暗置橫江鐵鎖,且木樁、暗礁密佈……沿江上下,或十里,或八里,高阜處各置有烽火臺…………”讀着文書中的內容,陸遜臉上也露出了凝重之色。

這中間的內容都是江東軍中的絕密,是多年來江東軍無數密探習作辛辛苦苦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成果,錯非陸遜是代替孫權前來的,否則以他現在的地位,還不夠資格看這個。

呂蒙自從在孫權那裡得到消息後,就開始着手準備起了作戰事宜,將多年來在荊州的所得進行了一次綜合分析,卻是無奈發現,此次荊州之戰真就是半點漏洞都鑽不了,除了一場場的硬撼血拼……

十年的苦心經營,劉備軍在荊州已經稱得上是根深蒂固,各種防護設施,無論水路都是一應俱全。就拿着烽火臺來說吧,明面上是爲了防備對岸曹軍偷襲,可實際上倒是東西走向的作用更大。而更讓呂蒙撓頭的事,荊州水軍三處據點,除了漢口之外,餘下兩處都設有橫江鐵鎖,尤其是深處內部的江陵大營,更是足足設置了三道,並且在大江之中密佈了不少的木樁和暗礁,平日的小船行進無須擔憂,大船行舟這需要按照荊州水軍劃定的路線來往,多年來江東軍的細作密探費盡心機也沒能那道江防圖的全部,尤其是漢口這裡的。可以預想得到,在不久後的漢口一戰中,江東水軍需要承受多少不必要的傷亡。

雖然情況之嚴重已經遠超出了陸遜的預想,但大體框架上卻沒有超出陸遜的預料,微微的整頓一下思路,陸遜正色對呂蒙言道:“遜已知都督之憂,現有一小方或可醫此病!”

“伯言快快講來!”

陸遜笑道:“都督之疾,不過因荊州兵馬整肅,沿江之中內有暗器,外有烽火警戒我東吳,今某有一計,令漢口外百里沿江守吏,不能舉火;荊州之兵,束手歸降!”依照劉備軍的部署,江東兵馬撐死了也只能對漢口進行偷襲,想要對南郡進行奇襲卻是萬不可能的,無論丁奉手中兵力如何之少,與江東水軍的差距有多大。水戰,除非是一方拼死不撤,不然的話想一舉全殲,可能性太渺小了。

“伯言所言正是蒙心憂所在,願聞良策。”呂蒙面露激動之色,期望的看着陸遜。

“我軍兵進荊州,需在劉曹兩家荊北鏖戰之時最益。雲長倚恃英雄,自料無敵,江東所慮者惟都督耳。如此,都督何不乘此機會,託疾辭職,以柴桑之任讓他人,使他人卑辭讚美關公,以驕其心。是時,待到荊北戰酣,彼必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荊州無備,單一漢口之兵,又何以當我江東大軍兵鋒?趙雲雖勇,徐庶雖謀,手下卻無兵無勇,又能奈之如何?屆時用一旅之師,扮裝西進販糧之商船以襲之漢口,一戰克之,大軍即可旗鼓而西動,則不出旬日荊州盡在我掌控之中矣。”

江東、荊州之間,商貿往來很是頻繁,尤其是糧草賣賣。江東地廣而人稀,尤其是得了淮南之後,前線兵馬有了屯糧之地,江左之地的儲糧就更是豐富了。而劉備軍(指得是川蜀軍團)則是常年缺糧,每每都要精打細算,雖然從荊州運糧耗費巨大,可在必要知識也顧不得了,尤其是荊州儲糧充沛的情況下。況且現今武關握在劉備軍手中,中間糧道大大縮短,無須在經過漢中週轉,這樣一來荊州就更是無法清閒了。

一邊向着長安運糧,另一邊荊州也在不足的向江東購糧,如此一來就常有江東船隊結伴前往襄陽或是江陵販糧,少則二三十艘,多則五六十艘。以此來載運軍士,足可做一支奇軍來用,也足以迷惑漢口以東這百多裡地的烽火臺守軍及沿江巡吏。

呂蒙越聽越是心驚,望着陸遜清朗俊逸的面容,呂蒙好像又看到了死去的大都督周瑜!看向陸遜的眼光已經是充滿了激賞!

遂即大笑着道:“真乃良策是也!”

於是呂蒙馬上修書一封,上表孫權,託病請辭!

陸遜回到京口,把這次見面相談的內容具體告訴給孫權,孫權大加讚賞了陸遜一通,接着馬上就依計行事,下令把呂蒙調回了京口養病!

呂蒙剛剛回到,孫權就派人請他進宮商議代替呂蒙掌管柴桑大營的人選!“柴桑之任,昔周公謹薦魯子敬以自代,後子敬又薦卿自代,今卿亦須薦一才望兼隆者,代卿爲妙。”

ωwш• т tκa n• c o

面對這個問題,呂蒙的回答毫不猶豫,“非陸伯言不可爲!”

孫權大是不解,雖然他也對陸遜讚賞有加,可心裡也清楚,陸遜威望不足,根本就鎮不住柴桑大營內的一班重將,“怕是不妥,伯言智慧已足,可恩威不隆,如何掌得柴桑重任?”

“若用望重之人,荊州必然提備。伯言之計謀遠勝於蒙,似有周都督遺風,且尚無太大聲名,不爲外人所知,必不會遭到荊州文武注意;用以代臣之任,才堪大用,又可麻痹荊州,使其放鬆防守!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當是時,一攻可破得關羽匹夫!”

孫權聞言深以爲然,第二天即拜陸遜爲偏將軍、右都督,代呂蒙鎮守柴桑。

陸遜拜受右都督印綬,連夜趕往柴桑,交割水路三軍已畢,即修書一封,具名馬、華錦、酒禮等物,遣使齎赴襄陽求見關公。主

是時,荊州已經得知呂蒙重病,辭去了柴桑之職,代爲將者非是黃韓二人中一,也非當世知名的虎將名臣,卻是陸遜這一無名之輩。

關羽連連招來徐庶、趙雲、廖立、趙累、王甫等或就在襄陽,或在對岸樊城,更或遠在江陵鎮守中衆文武,將此一消息告之。

“諸公,可知曉陸遜其人?”本來以關羽的自傲,陸遜一無名小輩又哪裡會放在他的心上,不要說是小小一個陸伯言,即便是正面相對呂蒙,關羽也信心百倍。可什麼事都架不住他身邊有個劉憲,早在周瑜亡命之前,提及江東賢良,劉憲就點到了陸遜。待到周瑜死後,劉憲在給關羽的書信中更是把陸遜僅列在了魯肅、呂蒙二人之下,等到魯肅也死了,呂蒙上位之後,劉憲在於關羽的信中再一次的大大的誇讚了陸遜一番。

弄得到現在,關羽雖然還是對陸遜感覺不怎樣,可心理面卻是忍不住勝出一些嘀咕。劉憲可不是一般的人,那是亂世之中劉備軍中的一塊金字招牌,無論軍中謀略還是長遠眼光都是當世所公認的頂尖。這樣的一個人,卻對籍籍無名的陸伯言百般讚賞,那就由不得關羽不重視了。

在場的衆多文武當中,能夠有資格與劉憲通信的除了關羽外也就是徐庶和趙雲了,外加兩個是親戚的劉基和馬謖,他們一個是堂兄弟一個是內弟,四個人也知道陸遜,並且對於陸遜的瞭解也都是最初從劉憲的書信中得知的。原來在江東,除了周瑜、魯肅、呂蒙外,還有一個人這麼的受劉憲看重啊!

徐庶、趙雲互相對望了一眼,再看向?關羽紛紛搖頭,劉基平日裡就低調,而且他主要料理的是錢糧,與麋芳一掌全州錢糧,一掌軍中錢糧,對外的觸角不多也不深,對於陸遜的瞭解除了知道是很受自己那個堂兄看重之外,那就是略有文名。

相對的,四人中地位最低的馬謖對於陸遜的瞭解卻是最深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心裡不服氣!

自視甚高的馬謖在劉憲身邊是屢受打擊,可爲什麼一個小小陸遜卻是屢屢受到劉憲這般的讚賞?馬謖心中不服,他自然是不敢對劉憲起嘀咕,所以他就要多多瞭解一些陸遜,拿自己去與陸遜比一比。以此來,重新確立一下自己的自信心,和證明加表明,姐夫對自己的認知是不完全正確的,是有偏見,是那個什麼的……

“君侯,諸公,末將對此人倒是略有些瞭解。”馬謖站起了身來,他們馬家可也是荊州大族,地方上很有些關係,與江東也有些聯繫,雖然沒什麼大用處,可打探一個人卻也是夠得。比之關羽出動的密探、細作得到的東西而言,馬謖對陸遜的瞭解無疑更深。

畢竟關羽得知的最多也就是陸遜的人生履歷而已,哪像馬家瞭解的這麼深刻深入!

“此子文武雙全。”馬謖開頭第一言就對陸遜做出了相當高的評價,“文可治國,武可安邦,當屬天下奇才。”嫌一個文武雙全太簡單太不給力了,馬謖緊接着又說出了這麼一句話來。當世驚得廳堂衆人傻了眼,這話真是馬謖說的麼,衆人互望中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馬謖可是一個極爲自負,自視極高的人啊,今天竟然對一個無名陸遜如此讚賞,幾近吹捧。瞬時間,對於陸遜的輕視從在場衆文武的心中拂去,之前的不在意在這一瞬間也變成了平等對視。

九十九章 鏖戰虎豹上四百零九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二百九十六章 戰爭一三百三十二章 河西征伐一三百八十一章 長安攻略十劉憲定策襲長安五十七章 曹氏孟德一百一十章 長阪坡下三百三十三章 河西征伐二太原王凌二百八十七章 歷城會師三百六十章 騎神馬孟起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城下一百九十六章 瀘水南畔二百三十六章 絞殺二百四十三章 鬥將一百五十三章 後路不寧二百五十八章 用間三百九十八章 破焉耆上三百八十九章 長安攻略十八劉備二百六十七章七十四章 丹陽戰起二十六章 軍中令三百零五章 成都和家三十三章 破皖城四百二十四章 兵將齊出三百五十二章二百七十章 立足已穩二百零二章 生機一線一百九十五章 夾山峪第1章 關公月下斬貂蟬三百八十六章 長安攻略十五脫線三百七十章 城頭喋血四百二十七章 夜八十七章 魏延霍峻三百三十九章四百一十六章 第一步二百四十九章 願韓遂大敗三百八十四章 長安攻略十三寡兵小勝十一章 欲亂江東二百九十四章 龐德戰夏侯二百零八章 火藥變煙花六十一章 火燒連營二百四十五章 死戰三百零五章 成都和家四百三十一章 無題十一章 欲亂江東一百二十七章 曹劉默契四十八章 生擒韓當二百八十三章 張既靈覺天水戰臨一百三十八章 馬謖之論第6章 天下驍銳五十三章 華佗之名三百四十三章 鐵騎南來二百一十章 無當飛軍三十六章 計安玄德四百二十八章 火燒六十四章 操與使君耳三十七章 九里山下戰鼓擂一百九十五章 夾山峪三百五十一章三百四十七章 石橋口一百五十章 取白水三百八十四章 長安攻略十三寡兵小勝一百三十六章 公安一百四十二章 曹氏精華一百六十三章 學諸葛計七十九章 攻守之道二百六十八章二百九十九章 鐵滑車四百二十章七十一章 錦帆甘寧三百六十一章 現代人的前觀性三百一十四章 調兵遣將二百四十一章 襲營二百四十二章閻行三百三十八章 一場屠殺第四卷征伐天下二百八十五章 烈火焚城一百一十五章 劉憲身死三百一十三章 首戰告捷三百四十七章 石橋口四百一十八章 洪流七十四章 丹陽戰起四百一十三章 敗漢口一百六十二章 兵悍將勇三百四十七章 石橋口三百二十六章 荊州兵出二百四十七章 長離戰終二百三十九章 賈詡二百四十章 戰長離二百零一章 山谷遇襲十七章 劉氏子弟三十六章 計安玄德一百九十三章 一敗孟獲二百三十一章 肉搏四十八章 生擒韓當一百八十六章 下南中一百三十二章 席捲荊襄上三百三十二章 河西征伐一七十章 聯姻馬氏一百九十一章 真的很輕鬆八十一章 回家第二卷完三百四十八章 理敗兵樹信心